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7
志愿者社会养老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曾雨滴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8期摘要:为解决衡阳市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我们针对衡阳市400名群众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19.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取得有效问卷300份。
结果显示,有超过90%的群众愿意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而且多数受访者表示能为老人提供心理护理、休闲娱乐活动以及简单的生活照料类服务,而一些类似医疗保健、紧急救护类的专业性的养老服务等,多数受访者表示无法提供。
关键词:老龄化志愿者服务意愿问卷调查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老龄化问题日渐严峻。
2014年我国已连续发生多起“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事件,从中折射出“空巢老人”缺乏人员照料关怀的现状。
截至2013年衡阳市老年人口已超过百万人,老龄化比率达到15.3%。
衡阳市作为湖南省常住人口大市,老年人口基数大,这使得衡阳市的社会养老负担较重,而如何解决这一民生问题成为政府与人民关注的热点。
为此,我们在岳屏公园、西湖公园、火车站、医院和学校附近等地区对400名群众进行了《志愿者养老服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调查。
一、研究工具志愿者社会养老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居住情况、文化程度、职业状态、月收入、过去参与志愿服务情况、目前服务意愿等问题。
二、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描述性分析对人口学资料进行统计;采用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对志愿服务关注度与参与度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使用交叉表过程进行描述;使用简单统计表进行数据统计;使用单变量条形图进行统计,直观反映参与服务老人志愿的原因、能够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愿意接受的志愿者服务技能培训类型。
三、调查对象我们在衡阳市岳屏公园、西湖公园、火车站、医院、商场和学校等多个地区对400名群众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便于分析,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取得有效问卷300份。
老年人的公益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公益活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老年人作为社会中宝贵的资源,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参与公益活动不仅能够给自己带来精神满足,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本文将探讨老年人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性、形式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老年人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性老年人是社会的智囊团,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知识,具备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老年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能够实现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首先,老年人参与公益活动能够保持身心健康。
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参与公益活动可以提供锻炼身体、保持灵活的机会,有利于延缓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的速度。
同时,参与公益活动也能够让老年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减少抑郁和孤独感。
其次,老年人参与公益活动能够传承社会正能量。
老年人在长期生活中积累了很多正能量,他们的言传身教能够给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递给新一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最后,老年人参与公益活动能够填补社会服务的空白。
虽然社会的公益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服务空缺,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照顾。
老年人参与公益活动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经验,主动关心和帮助有需要的人群,弥补社会服务的不足,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老年人参与公益活动的形式老年人参与公益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老年人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形式:1. 图书志愿者:老年人可以参与图书馆、图书店等场所的志愿服务,帮助整理图书,给读者提供咨询和推荐合适的书籍。
2. 养老院义工:老年人可以参与养老院的义工服务,陪伴孤独的老人,开展安全教育、健康咨询等活动,为他们提供温暖和关爱。
3. 学技能传统:老年人可以参与教授手工艺技能、传统文化等,将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传承下去。
4. 社区志愿者:老年人可以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和健康指导。
老年人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在我们的社会中,老年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知识和技能。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不仅能够让老年人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还能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有益于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
那么,老年人究竟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呢?首先,老年人需要明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和擅长的领域,比如有的老年人擅长教育,可以参与到社区的儿童辅导工作中;有的对医疗保健有一定的了解,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和简单的医疗服务;还有的热爱文艺,可以参与文化宣传活动,为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贡献力量。
了解相关的公益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老年人可以通过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网络平台等渠道,获取各类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信息。
如今,很多城市都有专门的志愿者服务网站或 APP,上面会发布各种活动的招募信息,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地点、要求等,方便老年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在参与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如果要参与环保类的志愿服务活动,就需要提前了解相关的环保知识和操作方法;如果是参与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就要学习如何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心理疏导。
同时,还要准备好必要的物品,如舒适的服装、鞋子,以及可能需要的工具等。
身体状况是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时需要特别关注的因素。
在决定参与之前,建议老年人先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自己的身体能够承受相应的活动强度。
如果有慢性疾病,要按时服药,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在活动过程中,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对于初次参与的老年人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形式和团队至关重要。
可以先从一些简单、轻松的活动入手,比如社区的卫生清洁工作,或者是在图书馆帮忙整理书籍等。
同时,选择一个氛围融洽、组织有序的团队,能够让老年人更快地适应和融入。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老年人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2年第36期No.36袁2022经济研究导刊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不断加剧,已成为政府和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截至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6%[1]。
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避免老年人与社会脱节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对此,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2]。
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之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当前我国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率仍较低,且参与活动主要以休闲娱乐类为主,对于能力提升、社会交往等类型的活动参与仍较少。
CGSS2015的数据中包含了休闲娱乐类、能力提升类、社会交往类三大类社会参与相关的问题,故本文在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stata 进行数据清理,进而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可行性路径。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关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界定、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和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路径三个方面。
在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界定方面,国外学者认为社会参与是指个人与其他人一起参加的活动[3],国内的大部分学者则认为社会参与是满足人们安度晚年的需要[4],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参与能够提升人的发展高度[5]。
关于其分类,裴晓梅认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主要分为娱乐活动、公益活动和有偿活动三种[5];谭景艳将老年人社会参与划分为家务型、休闲娱乐型、社交型三类[6];彭定萍按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组织性进行划分,将社会参与分为无组织、半组织和有组织的参与活动三种[7];而谢立黎、汪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模式主要包括高参与型、低参与型和家庭照顾型[8]。
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付丽娟来源:《社会与公益》2021年第01期摘要: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对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社会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发现老年人倾向于参与社区村居选举、决策和讨论等社会活动形式,而较少参与志愿组织、老年协会和妇女组织等社会活动。
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肯定了性别、受教育年限、是否有配偶、是否有工作、是否为本地人、社交生活满意度、居住地环境满意程度、是否参加养老保险等8个变量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具有显著影响。
老年人是否认为自己是本地人对社会参与的影响强度最大,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状况。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参与;影响因素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的长足发展,人口结构老龄化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人24 94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7.9%,65周岁及以上老人16 65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9%。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缓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最佳政策框架[1],而积极老龄化的核心与精髓正是社会参与[2]。
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受到个人、家庭及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如何掌握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现状,深入了解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积极因素,激发老年人对于社会参与的主观意愿,改善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客观条件,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数据来源本文所用数据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起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①(Chinese Social Survey,CSS),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时间为2017年,调查方式为概率抽样的入户访问形式。
本文研究对象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60岁,平均年龄为64.25岁。
共获取有效样本2416个,其中男性老年人占49.9%,女性老年人占50.1%,城镇老年人占48.5%,农村老年人占51.5%。
社会公益参与意愿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公民对于社会公益参与的意愿和态度,本次调查以社会公益参与意愿为主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邀请了1000名成年人参与。
问卷涵盖了个人基本信息、公益参与经历以及对于公益事业的态度和意愿等多个方面。
调查时间为2021年1月至2月期间。
三、调查结果分析3.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在参与调查的1000名受访者中,男性占比50%,女性占比50%。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较为均匀,18-25岁年龄段占比20%,26-35岁占比30%,36-45岁占比25%,46岁以上占比25%。
3.2 公益参与经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曾参与过公益活动,并且参与频率大多数在每年一次或一年以上。
受访者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多样,包括志愿服务、捐款捐物、救助贫困群体等。
3.3 公益参与意愿在公益参与意愿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他们认为参与公益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可以回馈社会,提升个人价值。
同时,受访者对于公益活动种类的选择多样化,包括环境保护、教育支持、老年人关爱、儿童福利等。
3.4 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在调查中,受访者对于影响公益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个人经济状况、时间和知识储备是影响公益参与意愿的重要因素。
同时,社会环境的支持和鼓励以及亲朋好友的影响也对公益参与意愿起到积极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4.1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多数受访者有意愿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并且已经有一定的公益参与经历;2) 受访者认为公益参与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并且能够提升自身价值;3) 公益参与意愿受个人经济状况、时间和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影响。
4.2 建议基于以上结论,针对提升公益参与意愿,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公益事业宣传,提高公众对于公益事业的认知度和兴趣,激发更多人参与;2) 收集公众对于不同公益活动的需求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公益服务;3) 建立更加灵活的公益参与形式,允许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和经济状况下也能够参与公益;4) 加强社会环境的支持和鼓励,鼓励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参与公益事业,形成共同的社会氛围。
老年人社会参与与社会支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变得越来越重要。
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不仅可以促进其身心健康,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
而社会支持则是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资源和保障,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
因此,老年人社会参与与社会支持的话题备受关注。
一、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是指他们主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行为。
这包括但不限于参加志愿者活动、参与社区组织、参与学习、参加体育锻炼等。
社会参与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感。
同时,社会参与也可以激发老年人的潜能,保持他们的身心健康。
例如,很多老年人选择加入志愿者团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此外,老年人还可以参加一些文化艺术类的学习和活动,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生活质量。
这些社会参与的丰富多样性为老年人提供了广泛的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参与方式。
二、老年人的社会支持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是指社会对于老年人的资源支持和保障。
这包括物质支持、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等。
物质支持可以通过社会福利机构、社区组织等提供老年人所需的物质保障,如养老金、医疗保障等。
情感支持则是指家庭、朋友和社会机构等对老年人的关怀和情感上的支持。
而信息支持主要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适时、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
社会支持对于老年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充足的物质支持可以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难题,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而情感支持可以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信息支持则使老年人可以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与社会保持联系。
一个支持老年人的社会,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三、构建老年人社会参与与社会支持的机制为了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支持,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构建相关的机制。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老年人的关注和投入,加强对老年人的福利保障,提高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水平,以及加大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的关注和满足。
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他们的社会价值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群体的社会参与和发挥社会价值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他们的社会价值。
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身体健康状况、社会认可度等,很多老年人在社会中缺乏发挥自身价值的机会。
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还能为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
二、意义和价值1. 提升老年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被需要和重视的意义,从而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传承和弘扬社会价值观:老年人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他们能够传承和弘扬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3. 促进跨代交流和融合:在公益活动中,老年人可以与其他年龄段的人们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跨代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打破传统的代沟。
三、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途径1. 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包括提供相关培训、优惠待遇和社会保障等。
2. 提供多样化的公益活动选择: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机构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公益活动选择,满足老年人的兴趣和能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3. 创造友善的环境和氛围:社会需要创造友善的环境和氛围,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例如,可以开设老年人志愿者活动中心,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应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老年人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专业技能,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例如,一些老年人在退休前从事过专业工作,可以通过志愿工作来传承和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解决老年人参与公益活动中的问题和困难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可能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如身体健康状况、技术储备等。
社会应该提供相应的援助和支持,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参与环境。
老年人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我们的社会中,老年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智慧和时间。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仅能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还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独特的力量。
那么,老年人究竟该如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呢?首先,老年人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出发。
比如,曾经是教师的老人,可以参与社区的青少年辅导工作,为孩子们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擅长手工艺的老人,可以组织手工制作活动,教大家制作一些精美的手工艺品,既能传承技艺,又能增进交流。
喜欢音乐、舞蹈的老人,可以加入文艺宣传队伍,为社区居民带来欢乐和文化享受。
了解相关的公益组织和活动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老年人可以通过社区公告、报纸、网络等渠道,获取公益活动的招募信息。
也可以主动联系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协会等机构,表达自己参与公益的意愿,咨询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
参与社区服务是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一个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他们对社区的情况比较熟悉。
可以参与社区的环境整治工作,如打扫卫生、植树种花,美化居住环境;也可以协助社区进行治安巡逻,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还可以参与关爱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活动,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慰藉。
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来说,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参加慈善义卖活动,将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或者闲置物品进行义卖,所得款项用于帮助贫困地区的儿童、受灾群众等;或者参与慈善捐赠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捐赠衣物、书籍、食品等物资。
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老年人也要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
不要过度劳累,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合理安排活动。
在参与之前,最好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听取医生的建议。
同时,家人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人应该理解和鼓励老年人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比如,在时间安排上给予支持,在活动中提供必要的帮助等。
另外,老年人在参与公益活动时,要注重团队合作。
老龄化社会下如何推动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社会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推动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挥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实现“老有所为”,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不仅对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有益,也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首先,参与社会活动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身体和精神的活跃,预防认知能力下降和慢性疾病。
其次,老年人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他们的参与可以为社会带来独特的价值。
例如,在教育领域,退休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辅导;在社区服务中,老年人可以参与志愿活动,帮助解决邻里问题。
然而,目前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还面临着一些障碍。
其中,健康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这限制了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和意愿。
另外,社会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也不容忽视。
一些人认为老年人思想保守、行动迟缓,不适合参与社会活动,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老年人的积极性。
为了推动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为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
比如,建立完善的老年教育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和志愿服务的机会。
社区在推动老年人社会参与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区可以组织各种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如文化娱乐活动、健身活动、公益活动等,为老年人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此外,社区还可以建立老年人互助组织,鼓励老年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家庭的支持对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也至关重要。
子女应该关心父母的精神需求,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
同时,家庭成员也应该在生活上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照顾和关爱,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志愿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引言志愿服务是指个人以自愿、无偿、自发的方式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他人和自己提供帮助和服务的行为。
志愿服务意愿是指个体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在动机和愿望;而影响因素是指影响个体是否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各种因素。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意识的提高,志愿服务在世界各地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研究志愿服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了解人们的社会参与意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关于志愿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
美国的研究表明,人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在动机和愿望受到个人特质、社会环境和组织因素的影响。
澳大利亚的研究发现,个人的社会认同感和对社会责任的认同是影响志愿服务意愿的重要因素。
而在欧洲国家,研究者发现,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参与感等因素也会对个体的志愿服务意愿产生影响。
二、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指个体自身的特质、态度和行为习惯等因素对志愿服务意愿的影响。
研究表明,个体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都会对志愿服务意愿产生影响。
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道德水准等也是影响志愿服务意愿的重要因素。
3. 志愿服务项目因素志愿服务项目因素是指志愿服务项目的类型、内容、时间、地点等因素对志愿服务意愿的影响。
研究发现,志愿服务项目的多样性、灵活性、实用性等都会对个体的志愿服务意愿产生影响。
志愿服务项目的宣传、推广和奖励政策等也是影响志愿服务意愿的重要因素。
三、对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1.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式,收集个体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资料。
通过样本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研究者可以了解个体的志愿服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指研究者亲自参与或观察志愿服务活动,了解个体的实际参与情况、动机和愿望等。
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社会价值,还能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老年人参与公益事业,并展示他们在其中所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公益事业对老年人的意义公益事业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善社会的发展环境。
老年人参与公益事业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1 增强自我价值感:参与公益事业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被需要和被重视的情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通过为社会付出,老年人可以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提高生活质量。
1.2 保持身心健康:老年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改善身心健康。
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增加运动量,锻炼身体,增加社交活动,降低孤独感和抑郁风险。
1.3 传承社会文化:老年人通过参与公益事业,可以将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传递给年轻一代,推动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激发老年人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2.1 建立相应的组织和平台: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可以建立相应的老年人公益组织和平台,提供交流、参与和培训的机会,为老年人参与公益事业提供支持和指导。
2.2 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吸引老年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例如,提供相应的福利和补贴,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奖励,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中。
2.3 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公益事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向老年人普及相关知识,增强他们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和积极性。
三、老年人参与公益事业的实践案例3.1 志愿者服务:老年人可以选择成为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教育活动、慈善机构等公益事业。
他们可以通过提供日常生活帮助、传授技能和知识、陪伴孤寡老人等方式,为社会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3.2 老年人大学:一些地区开设了专门面向老年人的大学,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老年人可以参加各种课程和讲座,与其他老年人共同学习和进步,同时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志愿服务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志愿服务意愿是指个体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和倾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志愿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研究志愿服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实践和理论意义。
研究发现,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价值观是影响志愿服务意愿的重要因素。
个体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和对道德价值观的重视,会促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是个体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动力。
个体的社会参与经验和社会网络也会影响志愿服务意愿。
个体参与过志愿服务活动的经历,会让他们更加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志愿服务意愿。
个体所处的社会网络也会对其志愿服务意愿产生影响。
如果个体身边的人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他们更容易受到影响并表达志愿服务的意愿。
个体的个人特质和动机也是影响志愿服务意愿的重要因素。
个体的性格特质、自我效能感和动机水平会影响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
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和具有积极情绪的个体更容易表达志愿服务的意愿。
个体对自我效能感的认同和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动机水平也会影响他们的志愿服务意愿。
社会环境和制度对个体的志愿服务意愿也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会影响个体对志愿服务的态度和意愿。
国家和组织提供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也会影响个体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
提供相关的志愿服务培训、提供志愿服务岗位机会和提供成就感和回报的制度,会促进个体的志愿服务意愿。
研究志愿服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和促进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和个体因素对志愿服务意愿的相互作用,以促进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011年第3期山东社会科学No.3总第187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87·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学术主持人:郑功成)·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①李宗华李伟峰高功敬(济南大学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22)[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人口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峻的国家。
社会参与作为产出性老龄化的精髓和核心、解决老年人有所“为”的重要途径而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研究发现,老年人对社区参与难易程度的主观判断会对参与意愿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随着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参与愿望越来越高,二者呈现正向变化;年龄越低,参与的愿望越高;老年人的社区参与意愿受社区、街道等组织集体活动的开展情况影响较大,表现出的对机构、组织的依赖性较强;社区居民之间熟络程度越高,则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社区公共事务的意愿越强烈。
[关键词]产出性老龄化;老年人;社区参与意愿;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图分类号]C9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1]03-0112—06一、问题的提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最早出现于19世纪50年代的法国,进入20世纪后,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普遍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人口年龄结构由此发生重大变化。
21世纪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巨大挑战。
据国际劳工局《2000年世界劳动报告》关于“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预测,200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8%①。
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4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人口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峻的国家②。
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人口不仅老龄化加速,而且人口呈高龄化趋势。
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与公益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和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逐渐增强。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宝贵资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不仅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也能够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本文将探讨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与公益事业,并分析其对老年人自身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一、老年人的社会参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是指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发挥自身专长,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行为。
老年人通过参与社交、文化、体育等活动,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增加了社交机会,提升了生活品质。
同时,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还能够为社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 传承与分享智慧:老年人是社会的智囊团,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他们能够将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传承给后人,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2. 激发活力和创造力:老年人通过参与社会活动,不仅可以保持身心健康,还能够激发自己的活力和创造力。
他们可以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3. 调动社会资源:老年人作为重要的参与者,他们的参与可以动员社会各方资源,进行更多的公益事业和社会建设。
他们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社会各界合作,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老年人的公益事业参与公益事业是指为了社会的利益和共同发展而进行的无偿行动。
老年人通过参与公益事业,能够给自己的晚年生活增添更多的意义,同时也给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1. 义务教育:老年人可以通过义务教育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需要帮助的人群,助力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例如,老年人可以参与农村义务教育,为农村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辅导。
2. 志愿服务:老年人可以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老年公寓、福利院、医院等场所的志愿服务,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陪伴、照顾和关爱。
他们可以帮助孤寡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陪伴留守儿童度过寒暑假等。
3. 社区建设:老年人可以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社区居民一起进行社区环境改善、社区活动组织等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2019年第4期(总第235期)人口与经济POPULATION&ECONOMICSNo.4#2019Tot.No.235"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健康的影响高翔1,温兴祥2(1-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分析了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对其健康的影响,利用工具变量方法解决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并探索其作用渠道。
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其日常生活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自评健康都有直接的正向影响,通过引入工具变量后,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对城市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程度会显著提高。
渠道检验表明,健康变化状况与身体疼痛感情况是两个重要的作用机制。
基于此,建议政府应完善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制度、促进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资源整合、提高老年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可得性,以切实保障城市老年群体的健康。
关键词:城市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健康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9)04-0107-15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9.04.008The Impact of Urban Elderly Volunteer Service Participation on Their HealthGAO Xiang1,WEN Xingxiang2(1.School of Sociology,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2.Schod of Economics,Nanjing University ofFinance and Economicc,Nanjing210023,China)Abstract:Based on China Longitudinal Aging Social Survey in2014,this study empincelly analyzes thr impaci of urban elderly volunteer service participation on their health.We use instrumental vvriables method th solve the endooenous problems and explore their channets of ac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has a direci and positive impaci收稿日期:2018-01-08;修订日期:2019-02-19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精准扶贫研究*(16BRK025)作者简介:高翔,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温兴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人口与经济》2019年第4期on thei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self-evaluationhealth.By introducing instrumental variables#the impact of volunteer service participationon the health of urban elderly people will be signiOccntly improved.Channd testing showsiiat changes in healti status and physical pain arv two impoVant mechanisms.Therefore#it is suggested liat the govemmeni should impiw tae system of urban elderly volunteerservice,pmmote tie inteeration of basic resources of community pension services,andimpmi the accessmility and of basic medicet semices for the elderly,in orderte effectively protece the health of tee urban elderly.Keywords:urban elderly;volunteer semice;participation;health—、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
如何提高老年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度提高老年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度愈发重要。
然而,许多老年人面临着身体健康问题、缺乏社交机会和缺乏意愿等挑战,导致参与度较低。
为了提高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意愿和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身体健康状况、社交机会和激发意愿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1. 身体健康状况老年人通常面临着身体健康问题,这限制了他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鼓励老年人坚持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提供健康服务和照护支持:社区可以组织定期的健康检查和保健讲座,同时提供便捷的医疗照护支持,帮助老年人及时解决身体健康问题。
2. 社交机会老年人经常面临着社交隔离和孤独的问题,这可能导致他们对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兴趣减少。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办法为老年人创造更多的社交机会:建立社区活动中心:在社区内建立活动中心,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如兴趣小组、手工艺课程和健康讲座等,这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结识新朋友的平台。
鼓励社区互助:鼓励社区成员相互帮助,并组织义工团队为老年人提供支持和陪伴,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3. 激发意愿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意愿和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参与度。
我们应该尽力激发老年人参与的兴趣和意愿:教育宣传: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向老年人传达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并鼓励他们分享自身的经验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提供灵活的参与方式:理解老年人在时间和经济方面的限制,提供各种各样的参与方式,如线上志愿活动、短期项目和一次性义务活动,使老年人更方便地参与公益事业。
在提高老年人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度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社区组织、NGO等应该联手合作,制定出具体的政策和计划,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机会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信息来源:本站原创作者:陈茗林志婉发布人:NL 查看次数:1670 发布日期:2008年9月20日]【摘要】影响城市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意愿的众多因素中,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年龄层次和社会奉献意识等作用显著,这较好地解释了我国老年志愿者活动尚未成为广泛的老年市民活动、其主体构成还停留在“老年精英”层面的现状。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参与意愿一.理论预期和研究方法我国在进入21世纪的同时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老年人口已达1亿3千多万人,并在持续、快速地增加。
鼓励和支持老年人“老有所为”,参加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不仅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还有助于他们个人资源的效用最大化,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
对于类似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和动机等理论问题,我们已通过系列文章进行了较多的探讨[1][2],故此不再赘言。
本文主要利用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第一手资料,使用SPSS等计算机软件进行多变量分析,着重对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今后进一步探索发展我国老年志愿者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机制。
本研究预期:(1)人口方面的特征,如性别、年龄等,无疑会影响老年人的参与意愿。
因为身体健康是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的“硬件”,但是健康的界限较难划定且主观感觉因人而异,因而从直观上估计,年龄将会是影响其意愿的重要因素。
同时,性别差异往往使得人们对事物认知和理解的角度不同,从而影响参与意愿。
(2)足够的经济支持是老年人参与活动的重要前提。
老年人原先或正在从事的职业、收入水平、生活状况等会直接制约老年人参与活动的可能性。
同时,老年人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是其参与活动的“软件”,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经历。
(3)时间资源是志愿者活动中最大的一项投入,也是老年人作为参与主体的最大优势。
因而,退休老年人应该具有比在业老年人更强烈的参与意愿。
(4)社会参与意识和奉献意识是老年人作出参与活动这一行为决策的思想基础。
他们对愿不愿意奉献、愿不愿意作出牺牲、是否保持与社会的一贯联系等问题的思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在是否参与这一问题上的选择。
由于影响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意愿的因素很多,而这些因素之间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并尽可能保持各影响因素所传递的信息,我们女年龄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中学大专以上是否在业在业不在业职业或原职业注工人干部农民月收入300元以下300-500元500-800元800-1200元1200-1500元1500元以上经济生活主观感觉困难不困难社会奉献意识即便牺牲个人金钱和时间也希望不牺牲个人利益时希望不希望(或不可能)过去一年内是否捐过款没有有27.7431.1826.2823.5523.1430.4728.2236.3928.3130.0030.4722.1515.5228.3630.5826.5221.2731.8227.3528.7640.5524.1613.7324.2833.0151.3348.7150.9847.1043.4148.0053.6244.2649.4649.2650.4643.0844.1446.3746.6051.4758.1849.7645.8650.2141.5855.4152.8950.1648.5020.9320.1122.7429.3533.4521.5318.1619.3522.2320.7419.0734.7740.3425.2722.8222.0120.5518.4226.7921.0317.8720.4333.3825.5618.49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注:作为简明的职业阶层区分,“工人”包括指工人、商业或服务业工作者等人员;“干部”指专业人员和行政管理等人员;“农民”指从事农林牧副渔业及其他人员。
三.计量模型和分析结果1.诸影响因素的简化与整合表1中的9个变量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参与意愿。
然而,通过 pearson相关分析之后我们发现月收入水平与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在业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尤其与社会奉体状况允许之外,还与人口的老龄化、家庭模式的演变趋势有关。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降低使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持续上升,预期寿命的增加也令一个人的老年阶段有所延长,同时家庭模式向“小型化”“核心化”发展,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步弱化。
面对着这些社会变化,许多中年人不再把自己的养老寄希望于子女,而是未雨绸缪,现在就开始为晚年生活作准备,表现出很强的储蓄倾向。
他们不仅为晚年生活储蓄金钱,其中还有一部分人考虑“储蓄”时间和服务。
方法就是现在就开始参与志愿服务,比如说参加“低龄老年人照料高龄老年人”等项目,以便今后一旦自己需要时再享受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
这也是目前在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城市“时间银行”得以兴起并发展的原因之一。
再谈谈“人口特征”中的性别因素。
国外志愿者活动的经验表明,较之于男子,女性往往具有更高的参与意愿。
的确,女性的母性、仁爱和细腻使她们更愿意参与也更能胜任志愿服务,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女性的地位虽已得到大大的改善,然而老年女性的受教育水平相对都比较低,经济收入也不高,因而在参与志愿服务问题上并未显示出明显的意愿优势。
社会奉献意识的影响效应与交叉表所反映的结果一致,当回归模型中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参与意愿按愿意贡献也可以有所牺牲、愿意贡献但不愿意有所牺牲、不希望有所贡献的顺序而逐渐减弱。
这主要是由志愿者活动的特性所决定的。
志愿者活动通常是指“根据自愿的原则,出于社会奉献、相互扶助和实现自我等动机,贡献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和体力等,无偿或低偿地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活动”[2]。
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有些志愿服务不仅是无偿的,还可能需要由志愿者个人承担一些额外的交通、通讯、伙食及其他零星费用。
因此,光有社会参与的意识还不够,是否愿意做出某种牺牲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志愿者活动的选择。
当然,这就需要考虑到老年人自身的经济收入状况。
如果收入微薄或生活困难的话,参与意愿就会成为一种奢望。
因而社会奉献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成为经济状况的侧面指标。
最后是时间资源。
与我们的预期不同,尽管退休者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可供支配,但在交叉表中可以发现他们的参与意愿不如在业者高,其原因类似于对年龄因素的解释,故此不再赘述。
但作为由此衍生的一个结论,我们认为,在业与否与志愿工作参加意愿并无密切关系。
老年社会学的活动理论和角色理论认为,退休后如能维持一定的活动水平和原先的精神状态,保持与外界的接触,就可以相对长久地保持身心健康,而这种努力可以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以“志愿者”的角色取代原先的“劳动者”角色而实现[3]。
但该理论似乎难以解析上述的现象。
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实现角色转换的途径很多,如追求闲暇、参加社区和兴趣协会的活动乃至参与宗教和政治活动等等,志愿服务并非唯一的选择。
运用连续性理论我们或许可以做出更好的说明: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年期的影响,在业时就参加志愿工作可使其对该项活动的参与一直延续下来,随着退休后闲暇时间的增多更可能进一步增大对志愿工作的时间投入。
五.结论本研究将影响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意愿的众多因素整合成经济资源、人口特征、时间资源和社会贡献意识等4大公因子,提出理论解释模型进行了逻辑斯蒂多元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年龄层次和社会贡献意识是城市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这较好地解释了我国老年志愿者活动尚未成为广泛的老年市民活动、其主体构成还停留在“老年精英”层面的现状。
我国广大的劳动者普遍退休较早,而且在劳动力过剩的国情下,政府和企业也不太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支持和吸收老年人再就业,因此,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对我国老年人乃至准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参与社会发展”更具意义。
我们的社会和政府当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社会认同、确定牵头机构、提供信息服务、疏通参与渠道等五个方面着手促进老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使老人们易于接近并乐于常年从事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
这不仅是为了广大的老年人,还因为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他们可以用他们所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继续为社会、为他人做出无价的贡献。
【参考文献】[1]陈茗.积极支持老年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N].光明日报理论版(C3),2003-4-16.[2]陈茗·林志婉.老年志愿者的理论思考和实证分析[J].人口学刊,2003,(4).[3] N.R,霍曼等著,冯韵文等译.社会老年学―多学科展望[M].社会科学出版社,1 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