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中药治疗鱼病
- 格式:docx
- 大小:16.89 KB
- 文档页数:4
可防治鱼病的11种中草药介绍
1、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D3克煎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白皮病、赤皮病及烂鳃病。
2、菖蒲:每亩水面用菖蒲和蓖麻各4?D5千克打碎成浆液状,略经浸泡后,将药渣和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肠炎病、烂鳃病和赤皮病。
3、马鞭草:每100千克鱼用马鞭草与车前草各0.5千克,加适量水煮沸30分钟,取药汁拌米糖冷却后捏成团状投入食台,连喂5?D6天,可防治草鱼、青鱼肠炎病。
4、大蒜:每50千克鱼用大蒜头1千克,捣碎成汁,拌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D6天,可防治各种鱼的肠炎病。
5、蓖麻:每亩水面用蓖麻鲜叶或其嫩枝15千克,折成数段小捆后放在饵料台周围,连用2次,可防治鱼赤霉病。
6、马尾松:每亩水面用马尾松鲜叶15千克,研细对水25千克洒入池中;或按每5千克鱼用捣烂的马尾松针叶500克、食盐50克拌料喂鱼,可防治鱼赤皮病、烂鳃病和肠炎病。
7、柳树叶:每亩水面用鲜柳树叶10?D15千克,扎成捆放入水中,树叶烂后更换1次,可治草鱼肠炎病、烂鳃病和赤皮病。
8、生姜:按每亩水面用生姜6千克,枫树叶6千克,桑树叶1.8千克,樟树叶5千克,混合煎汁2小时,加猪血0.6千克、食盐1.2千克全池泼洒,可治草鱼细菌性烂鳃病。
9、辣椒:每亩水面用辣椒粉0.25千克,鲜生姜0.5千
克,加水10千克熬成辣姜汤,加入15千克冷水全池泼洒,可治鱼小瓜虫病。
10、烟叶:每亩水面用烟叶0.5千克,加水煮2小时,取药汁全池泼洒,可治鱼肠炎病、烂鳃病和赤皮病。
11、韭菜:每亩水面水深0.8米用韭菜2.5千克,切碎加食盐0.2千克,拌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5天,可治草鱼肠炎病。
中草药防治鱼病的三个方法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常用的给药方法:
1 口服法:将中草药药粉添加到饲料中,投喂药饵前停喂1- 2顿,然后先投喂少量饲料,再投喂药饵。
此法适用于可进食的水产动物疾病治疗或预防,对病情严重已不能进食的水产动物效果不佳。
2 泼洒法:将中草药浸泡或煎煮后取汁泼洒到池塘中或食场。
多用于预防或紧急治疗。
此法用药量大,对水体体积和用药浓度应准确估算,并要泼洒均匀,一般需多次泼洒。
3 药浴法:将较高浓度药液置于木桶、船舱、水中的网箱内,对病鱼(虾、蟹、鳖等)进行药浴。
或降低池水并停止进排水,进行全池药浴。
此法效果较好,但较费人工,操作要熟练,适宜在苗种放养、转池和运输时使用。
常用中草药防治鱼病技术1. 引言鱼病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疾病问题,给养殖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经济损失。
中草药作为一种天然疗法,被广泛应用于防治鱼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草药防治鱼病技术,帮助养殖者提升对鱼病的防治能力。
2. 中草药的选择选择适合的中草药是中草药防治鱼病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选择要点:•广谱性:中草药的使用要具有广谱性,能够对多种鱼病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安全性:中草药选择要注重其安全性,避免对鱼类产生不良影响。
•易获取性:中草药的获取要方便,可以在养殖环境中或者市场上容易获得。
3. 常用中草药与鱼病的对应关系3.1 柴胡•对应鱼病:柴胡适用于鱼类的胃肠道疾病,如长吻鳕幼鱼肠炎、无口鳗鲡肠炎等。
•使用方法:将柴胡研磨成细粉,每100克鱼饲料中加入柴胡粉1克,鱼病恶化时可增加至每100克饲料中加入柴胡粉2克。
3.2 黄芩•对应鱼病:黄芩适用于鱼类的皮肤疾病,如整鳍淋巴细胞病、白点病等。
•使用方法:将黄芩研磨成细粉,每100克鱼饲料中加入黄芩粉1克,鱼病恶化时可增加至每100克饲料中加入黄芩粉2克。
3.3 苦参•对应鱼病:苦参适用于鱼类的呼吸器官疾病,如中华绒螯虫病、锈藻病等。
•使用方法:将苦参研磨成细粉,每100克鱼饲料中加入苦参粉1克,鱼病恶化时可增加至每100克饲料中加入苦参粉2克。
4. 中草药的制剂和应用技术中草药的制剂和应用技术对于其防治鱼病效果起到重要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制剂和应用技术:4.1 中草药煎剂中草药煎剂是将中草药加水煎煮制得的溶液,可以直接添加到鱼缸中进行喂食。
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 取适量的中草药,研磨成细粉。
2. 将粉末加入适量的水中,放入锅中煮沸10-15分钟。
3. 待冷却后,过滤掉悬浮物,获得中草药煎剂。
4. 将中草药煎剂按照比例加入鱼缸中进行喂食。
4.2 中草药粉剂中草药粉剂是将中草药研磨成细粉后直接添加到饲料中进行喂食。
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1. 取适量的中草药,研磨成细粉。
中药防治鱼病的方法中药在人、畜上应用有着中医学的理论指导,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分清寒热、虚实、表里随证加减合并各药处方,制成丸、散、膏、丹以方便于应用,通常采用煎煮、浸提以便尽快发挥药效。
应用中药防治鱼病,中医理论的有效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大多是一些经验积累,传统上选药大多根据当地资源情况就地取材,现在也有人从药店采购生药应用,其剂型以生药直接应用为主,也有采用煎煮、浸提应用的,综合有关资料,中药防治鱼病的方法可概括如下:1.泼洒法:将鲜草药捣碎或干中药粉碎浸泡或煎煮一段时问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
2.药饵法:新鲜草药捣碎直接拌饵料投喂,干中药粉碎成细粉或煎煮取汁,制成药饵投喂。
3.沤浸法:此法以当地资源药为主,将采集到的新鲜中药捆扎成束,放在食场附近、池塘进水口或池塘四角沤浸,利用浸汁扩散全池发挥药效防治鱼病。
4.药浴法:将中药用水煎提取或有机溶剂提取,稀释后将鱼放人药液中进行药浴。
此法用于鲵苗育种阶段。
4、1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的中药常用:板蓝根、柴胡、虎杖、黄连、黄芩、苦参、莱菔子、连翘、鱼腥草、百部。
4、2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抗病毒中药常用:金银花、柴胡、黄芩、鱼腥草、黄精、黄芪、天花粉、甘草、五味子、淫羊藿、夏枯草、苦参、白扁豆、荆芥、牡丹皮、白芍、升麻、青蒿、紫苏叶、板蓝根第三节一.寄生虫类疾病寄生虫性疾病是由动物性病原体引起的鱼类各种疾病。
它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三类寄生虫。
1.球虫病(艾美虫病)[病原] 病原体隶属球虫目(Coccidia),艾美虫亚目(Eimeridea),艾美虫科(Eimeridae),艾美虫属(Eimeria)。
艾美虫的主要特征是发育过程中,产生球形或近球形的卵囊(oocyT)。
成熟的卵囊内有4个孢子,每个成熟的孢子有2个孢子体。
在卵囊或孢子里面,因种的不同,有时还有孢子残余体或卵囊残余体。
球虫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均在同一个寄主体内进行和完成。
没有中间宿主。
中草药防治鱼病效果好1.防治出血病①每亩水深1米用大青叶1000克、贯众500克,加水5千克―7千克,煮沸10分钟―15分钟,全池泼洒,每20天用药一次。
②每50千克鱼种用大青叶150克、贯众100克、野菊花100克、白花蛇舌草100克磨粉拌饵投喂,每3天为一疗程,防治草鱼出血病效果较好。
2.防治赤皮病每50千克鱼种用金樱子嫩根(焙干)150克、金银花100克、青木香100克、天葵子50克磨粉或煎水去渣拌饵投喂,每3天为一疗程,对草鱼赤皮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防治肠炎病每50千克鱼种用千里光150克、地榆100克、大蒜头100克、仙鸽草100克磨粉拌饵投喂,每3天为一疗程,对草鱼肠炎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4.防治烂鳃病每50千克鱼种用土黄连150克、百部100克、鱼腥草100克、大青叶100克磨粉或煎水去渣拌饵投喂,每3天为一疗程,对草鱼烂鳃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5.防治鲢鱼、鳙鱼暴发性疾病每亩水深1米用贯众1500克切片,加开水5千克―7千克浸泡12小时,再加明矾500克、生石灰30千克化浆对水,全池泼洒,对防治鲢鱼、鳙鱼暴发性疾病有良效。
6.防治水霉病每亩水深1米用苦楝子(烤黄)1000克,碾粉用温水浸泡8小时,再加碳酸钠250克、食盐500克,对水,全池泼洒,即可见效。
7.防治鱼鲺、锚头鲺每亩水深1米用百部2000克切片,加水5千克―7千克煮沸10分钟―15分钟,对水,全池泼洒,不仅可杀死鱼鲺,还能杀死鱼鲺卵;用百部150克磨粉加白酒250克浸泡24小时,用药液拌饵投喂,可使锚头鲺脱落死亡。
8.防鼠、蛇害用狼毒块根100克阴干磨粉拌饵,放在养鱼水域旁诱杀老鼠,可避免老鼠伤鱼。
将寮刁竹50克、雄黄100克、蜈蚣7条,用250克白酒浸泡24小时,取药液100克喷洒在网箱架子及投放网箱水域岸边,可拒蛇于网箱之外。
治鱼病常用中药方1、锚头蚤①每亩水深1.5米,用马尾松叶15公斤,苦楝树叶(果)8公斤,切碎熬汁50公斤,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②亩水深1.5米,用雷丸、石榴皮各400克,熬汁50公斤,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天。
2、鱼虱①每亩水深1.5米,用樟树叶15公斤,捣烂后加煤油1000克,兑水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②亩水深1.5米,用乌桕叶20公斤,切碎熬汁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3、车轮虫①亩水深1.5米,用桉树叶20公斤,熬汁兑水100公斤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4天。
②亩水深1.5米,用苦楝树叶(果)、马尾松、樟树叶各5公斤,熬成汁50公斤,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4、指环虫①亩水深1.2~1.5米,用苦楝树叶(果)、辣椒各20公斤,切碎熬汁100公斤,加入食盐3公斤,搅匀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②每亩水深1.5米,用辣椒20公斤切碎熬汁50公斤,加入肥皂沫350克,搅匀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5、水霉病①亩水深1.5米,用五倍子2公斤,捣碎用75℃热水浸泡20小时后加食盐1.5公斤,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②亩水深1.5米,用菖蒲20公斤,捣烂加食盐1.5公斤,用人尿50公斤浸泡24小时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6、鳃霉病①亩水深1.5米,用芭蕉芯30公斤,捣烂加食盐2公斤,浸入人尿50公斤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②亩水深1.5米,用艾叶20公斤,切碎加食盐3公斤,浸入人尿50公斤,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7、草鱼肠炎病①在饲料中添加2%的大蒜素,现配现喂,每天投喂1次,连续3天。
②在饲料中添加0.5%的“抗炎灵”(为穿心莲制成的中药片剂),每天投喂1次,连续3天。
③每50公斤鱼或每万尾鱼种用韭菜1.5公斤,捣烂加入大蒜素200克,食盐300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
8、草鱼烂鳃病①每亩水深1.5米,用鲜乌桕叶15公斤,捣烂用人尿(50公斤)浸泡24小时后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防治鱼病常用的中草药配方中草药具有低残留、无污染、毒副作用小、药效时间长、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在防治鱼病中,使用中草药能大大降低药物残留,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实现绿色无公害养殖的目的。
此外,中草药具有药源广、花钱少、取材方便、药效奇特等特点,可降低养殖成本,甚至对某些用抗菌素、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病毒性疾病,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一、常用配方1出血病。
①用辣蓼、鲜薄荷、板蓝根合剂,每亩水深1米,用鲜辣蓼、鲜薄荷各2-5千克,水煮后全池泼洒,再用板蓝根针剂,每亩深1米用5-10支(2毫克/支)稀释后全池泼洒,连用2天。
②每万尾鱼用425千克水花生,大蒜头和食盐各250克,米糠1~5千克,用打浆机将水花生、大蒜头和食盐一起打成浆后,拌米糠做成药饵投喂,连喂5天。
③每万尾鱼种用粉剂大黄0.5千克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与饵料混合投喂,连喂5天。
2烂鳃病。
①用五倍子2-5克/立方米捣碎用水浸泡后全池泼洒。
②用6%蓖麻叶和40%辣蓼混合加工成粉末,每立方米水体用粉末50克,全池均匀泼洒,每天1次,连续2-3天。
3肠炎病。
①每50千克鱼用250克大蒜头(每5千克饲料再加200觅食盐)与饲料均匀拌合投喂,连喂3-6天。
②每50千克鱼用于水辣蓼125克,干铁苋菜125克,混合加水2-5千克煎煮2小时,煎汁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
4赤皮病。
①每立方米水体用2-4克五倍子,煎汁全池泼洒。
②在水深1米池塘里,每亩用鲜蓖麻茎叶15千克,捆成几束放在食台周嗣浸泡,每次浸泡3-4天,连续数次。
5竖鳞病。
①50千克水加入捣烂的大蒜头250克,给病鱼浸洗数次。
②每亩用艾蒿根5千克,捣烂取其汁加石灰1-5千克,混匀后全池泼洒。
二、注意事项1中草药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合理进行药种配伍,有效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因配伍不当而影响药物的使用效果。
2研究、开发的中草药制剂,应是易被鱼类吸收利用:适口性好:抗病力强;具有促生长作用;同时又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无公害环保型绿色产品。
中草药可防治鱼病用中草药防治鱼病,方便安全,成本低廉,效果也好。
可用来防治鱼病的主要中草药有;一、大黄。
按鱼塘每立方米水体用大黄2.5克-4克,每克加50克3%的氨水浸泡24小时,然后全池均匀泼浇,可防治鱼烂鳃病和赤皮病。
每百公斤鱼取大黄125克,黄柏、黄芩各50克,研碎后加500克食盐,拌入面粉1000克、麦麸5000克,用水和匀,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天-7天,可防治青鱼病毒性出血病。
二、苦楝树叶。
每百平方米鱼池用鲜苦楝树叶5公斤,放入大锅中用火熬煮,待汁液冷却后,在水深1米时,向全池均匀泼浇,可防治鱼鳃鞭虫和车轮虫病。
三、樟树叶。
每百平方米鱼池用鲜樟树叶2.5公斤,捣烂后连同渣汁,加适量水搅匀,全池泼浇,可防治鱼虱病。
四、烟茎。
每亩水面用烟茎1.3公斤,切碎,放入锅中熬汁,然后,将烟茎汁加水混匀,进行全池泼浇,可防治草鱼烂鳃病。
五、烟叶。
按烟叶250克,加开水3公斤的比例,浸泡4小时-6小时后,连汁带渣全池泼浇,使池水浓度达到0.25ppm,每天泼洒1次,连续泼洒3天,可防治草鱼出血病。
六、鲜菖蒲。
每亩水面用鲜菖蒲6公斤,切碎,浸入10公斤人尿中6小时-8小时,然后,连渣带汁,均匀泼洒至鱼池中,每天1次,连泼2次,可防治鱼种白皮病。
七、鲜松树叶。
按每百公斤鱼用洗净的鲜松树叶3公斤,加食盐0.7公斤、大蒜0.3公斤,混合后粉碎成细末,拌入青料或精料投喂,每天上午9时或下午5时投喂1次,连喂3天,可防治鱼锚头蚤和中华蚤病。
八、仙鹤草。
每百公斤鱼用仙鹤草0.5公斤,加入适量的水,在锅中煮沸10分钟-15分钟,然后连滓带汁拌入米糠,并捏成团状,待冷却再喂鱼,可防治细菌性鱼病。
九、韭菜。
每亩水面用韭菜2.5公斤,切碎后加食盐200克,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天一次,连喂3天,可防鱼肠炎。
十、柳树叶。
每百平方米鱼池用鲜柳树叶(带小枝的亦可)1.5公斤-2公斤,扎成小捆,堆放在鱼池进水口或食台附近的水中,当树叶腐烂时再更换一次,可防治鱼肠炎、烂鳃、赤皮并发症等。
治鱼病中药处方1、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3g煎汁,取液全池匀称泼洒。
也可将收罗的奇怪五倍子叶以堆肥情势堆放在池塘一角,每667平方米用鲜叶15~20kg,10~12天后搅动池水1次,以后每月搅动1次,对防治草鱼赤皮、肠炎、烂鳃等疾病有精良的结果。
2、烟叶、茎:主治肠炎、烂鳃、赤皮病。
面积667平方米,水深1m的池塘用烟茎2~3kg或烟叶0.5kg煎汁,与发酵的兔粪10~15kg拌匀后撒施。
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中草药具有药源广、本钱低、疗效好、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等长处,被作为“绿色渔药”日益遍及地应用于鱼类病虫害防治中。
一、水产业常用中草药:1、铁苋菜:又名马菜、血见愁、蚌壳草、人苋。
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山坡、原野较阴湿的地方。
夏日收罗全草可入药,味辛、苦、无毒;具有止血止痢、抗菌解毒等成果。
重要用于肠炎、烂鳃等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2、大黄:又名锦纹、将军、马蹄黄、黄良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根、根茎入药;抗菌谱广,抗菌力强。
重要用于防治肠炎、烂鳃、白头白嘴等细菌性疾病。
外用时先用氨水浸泡能进步药效;与硫酸铜适用,具协同作用,两种药物均可减量。
细致不克不及与生石灰等碱性药物适用,制止大黄降效。
3、黄连:又名鸡爪连、川连、味连、土黄连等。
多年生草本植物。
以根状茎入药。
具抑菌、消炎、解毒成果。
重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等疾病。
4、黄柏:又名案木、聚皮、元柏。
落叶乔木。
以树皮入药。
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等成果。
可防治草鱼出血病。
5、苦楝:又名楝树。
落叶乔木,生于山野、路边。
根、茎、叶、果均可入药,味苦、微寒,微毒;含生物碱、萘酚等物质,有杀虫、杀菌作用。
多用于防治寄生虫类疾病。
6、五倍子:又名百药煎、百虫仓。
为五倍子的蚜虫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叶上而形成的干燥虫瘿。
以叶上虫瘿入药,其杀菌本领强。
用于防治白头白嘴、白皮、赤皮病等细菌性鱼病。
7、大蒜:又叫大蒜头。
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物,人工在旷野种植。
中草药防治鱼病民间配方大全(一)防治草鱼病毒性出血病1、每万尾鱼种用鲜枫树叶500克加水煎沸30分钟,取汁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为一疗程。
2、每万尾鱼种用鲜枫杨树叶500克研成粉,用热水浸泡一夜,再拌饲料投喂,一次/天,连用5天后,接着用0.7ppm 硫酸铜全池泼洒,连用2天。
3、预防:在每100公斤饲料中添加1公斤大黄粉拌合投喂。
(大黄粉用热水浸泡12小时)4、在每100公斤饲料中加入“三黄粉”(大黄50%、黄柏30%、黄芩20%)1公斤、地榆粉100克,拌匀做成药饵每天投喂。
5、每100公斤饲料加入大蒜素1000克、食盐500克、鲜韭菜(捣烂)5000克,拌合做成药饵投喂。
6、每百公斤鱼,用马鞭草、水花生各250克,捣碎拌饲料投喂,2次/天,连用7天。
7、每亩水深1米,用大青叶1000克、贯众5000克,加水30公斤煎沸15分钟,兑水全池泼洒。
8、每亩水深1米,取干大黄2500克,用氨水20公斤,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
9、每亩水面用烟叶1000克,加水煮2小时,连汁带渣兑水全池泼洒。
10、每亩水深1米,夏枯草、甘草各2公斤,用水煎煮3次,每次加水10公斤,取药液全池遍洒。
1次/日,连泼5天。
(二)草鱼细菌性赤皮病1、每亩水深1米,用枫树、枫杨树幼嫩枝叶各20公斤,分扎成若干小捆,分别投入池中,用石头压在水底,每三天翻动一次。
2、每亩水面用蓖麻鲜嫩枝叶15公斤,分扎成数小捆浸泡在饲料台周围水底,连用2次。
3、每亩水深1米用五倍子2公斤,捣烂并用热水浸泡12小时后,4、每亩水深1米用鲜菖蒲5公斤,捣烂用人尿40公斤浸泡12小时后加食盐1公斤,全池泼洒,1次/日,连续3天。
5、乌桕叶5公斤(方法同4)。
6、每亩水深1米,第一天用生石灰3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第二天用鲜苦楝树果5公斤磨碎后煎煮30分钟,兑水全池泼洒,连用2—3天。
7、每百公斤鱼用鲜地锦草、乌桕、青蓄各1000克、菖蒲3000克、辣蓼2000克,切碎煎汁拌饲料投喂。
常见细菌性鱼病的中草药防治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水产品的出口份额逐年加大,国外对水产品残留要求越来越低,很多防治鱼病的化学药品已不能用于养殖生产,而中草药无残留,防治效果好,现已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的重视。
现将近年在生产中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类细菌性鱼病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烂鳃病病原随着中国加入WTO,水产品的出口份额逐年加大,国外对水产品残留要求越来越低,很多防治鱼病的化学药品已不能用于养殖生产,而中草药无残留,防治效果好,现已越来越受到水产养殖的重视。
现将近年在生产中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类细菌性鱼病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烂鳃病病原:鱼害粘球菌症状:鳃丝腐烂发白带污泥,鳃丝末端有大量粘液,严重时鳃盖内表中央部分被腐蚀成一个不规则的透明窗(开天窗);病鱼身体发黑,尤其是头部发黑明显。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鲤、青、鳙鱼、尤其草鱼严重防治:1、鱼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
2、发病季节用辣蓼粉、乌桕叶拌饵投喂。
3、乌桕叶加生石灰水溶液浸泡后全池泼洒。
4、用2~3ppm大黄,以3‰20倍氨水浸液后全池泼洒。
5、用2~4ppm五倍子煎汁全池泼洒。
6、去皮大蒜捣烂、大黄、食盐各500g,用于500kg鱼体重拌料投喂,每日1次,连用7日。
二、肠炎病病原:肠型点状气单胞杆菌症状:肛门外突红肿;用手轻按腹部,有脓状液体流出;腹腔内有腹水,肠道明显充血发炎,后肠尤为明显;鱼体变黑,各鳍充血(故又名黑体或红鳍病);垂直悬浮于水面,不久即死。
镜检体表粘液、鳃丝及肠道上发现大量细菌。
流行情况:过去通常在4~8月发生,北方推迟1个月左右。
现在已提前到3月份开始发病,甚至全年都有此病发生。
江苏地区近几年发病较严重。
所有海淡水水产品种在生长各阶段都会发生肠炎,特别是草鱼、青鱼,4~5月刚开食,摄食水草、螺蛳时最易得病防治:1、坚持四定原则投喂饲料,选择硬度适合、无霉变的饲料。
2、去皮大蒜捣烂、大黄、食盐(1∶1∶1),1500g/500kg鱼体重拌料投喂,每日1次,连用7日。
12种常见中草药防治鱼病方法介绍1、五倍子。
每立方米池水用五倍子2-3克煎汁全池泼洒。
可防治鱼白皮病、赤皮病及烂鳃病。
2、菖蒲。
每亩水面用菖蒲、蓖麻叶各4公斤-5公斤,研成浆液状,略经浸泡,浆渣和汁全池泼洒。
可防治鱼肠炎、烂鳃和赤皮病。
3、水辣蓼。
按每50公斤鱼重用水辣蓼加铁苋菜1公斤混合,加水5公斤煎煮2小时。
取药汁拌饲料连喂3天,可防治草鱼和青鱼的肠炎病。
4、马鞭草。
每100公斤鱼用马鞭草与车前草各0.5公斤,加水煮沸30分钟。
煎汁拌米糠。
冷却后捏成团,连喂5-6天。
可防治草鱼、青鱼肠炎病。
5、乌柏。
每万尾鱼用乌柏叶干粉250克加水浸泡12小时后,与饲料拌和,连喂3-6天。
可防治草鱼细菌性烂鳃病。
6、大蒜。
按5O公斤鱼喂大蒜头1公斤,捣碎成汁,拌入饵料投喂。
每天1次,连续3-6天。
可防治鱼的肠炎病。
7、地锦草。
每50公斤草鱼用地锦草1公斤加水4-5公斤,煮沸半小时。
取汁拌面粉调成糊,拌入嫩草投喂。
每天1次,连用3天。
可防治草鱼和青鱼肠炎。
8、蓖麻。
每亩水面用蓖麻鲜嫩枝叶15公斤,折成数段小捆后堆在饵料台周围,连用2次。
可防治鱼赤霉病。
9、马尾松。
每亩水面用马尾松鲜叶15公斤,研细,对水25公斤洒入池中;或按每5公斤鱼用捣烂的马尾松叶500克、食盐50克,拌和饵料喂鱼。
可防治鱼赤皮病、烂鳃病和肠炎病。
10、桑树叶。
每亩水面用桑树叶5公斤,苦楝树根6公斤,豆饼1l公斤,菖蒲12.5公斤,研碎混合,全池泼洒。
可治锚头蚤病。
11、苦楝树叶。
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苦辣树叶30公斤煮水,全池泼洒,能治鱼鳃隐鞭虫病和车轮虫病。
或每667平方米水面用苦株树叶5公斤扎成捆投入池塘,每隔两天翻动1次,治草鱼烂鳃、肠炎、赤皮和锚头蚤并发症。
12.柳树叶。
每亩水面用鲜柳树叶10公斤-15公斤,扎成捆投放水中,树叶烂了再更换1次。
可治草鱼肠炎、烂鳃和赤皮病。
中草药治疗草鱼“三病”每年夏秋季节是草鱼赤皮、烂鳃、肠炎“三病”的多发季节,许多养殖户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以及山区小规模的养殖农户,常常利用中草药治疗草鱼“三病”,不但能大大降低养殖成本,而且还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大蒜、食盐:每100千克草鱼用大蒜头2~3千克,首先将大蒜头剥去皮捣烂,加上食盐细粉末,制成浆糊状。
其中要添加10千克米糠、1千克面粉、1千克食盐并搅拌均匀后,每天喂一次,连用5天。
大蒜、韭菜、食盐:每50千克饵料加大蒜0.25千克、韭菜1千克、食盐0.25千克捣碎制成浆糊状,拌入草料。
投药前先停食一天,从第二天开始投喂药饵,连喂3~6天。
生茶枯:茶枯(不用温水浸泡的茶枯)于池中浸泡,每667m2水面深1.5米投放茶枯4~6千克,将茶枯分成几小块分散投入池中或悬挂在离水面30厘米左右的水中,10~15天投放一次。
三黄粉:“三黄粉”是大黄、黄柏、黄芩三种中草药粉按5∶3∶2的比例配合而成。
在草鱼“三病”流行季节,每隔半月至一月,每50千克鱼用“三黄粉”1 千克,食盐0.3~0.4千克,拌入10千克精料(麸皮等)中,加水适量搅拌,制成团状或颗粒药饵投喂于食场,连续投喂一周(用法与用量同预防)而后可根据病情连续投喂药饵1周。
松树叶、食盐:每50千克鱼用松树叶0.5千克捣碎,加食盐50克、拌青饲料喂鱼;或用新鲜马尾松针叶,每667m2水面用20千克马尾松针叶研细,兑水25千克,全池泼洒;也可每亩(每667m2)水面用新鲜马尾松针叶35千克左右浸泡在池塘进水口处,每天翻动一次。
蓖麻叶:每667m2水面用蓖麻叶15千克,扎成捆放置渔池内浸泡,让其腐烂。
薄荷:每667m2水面用鲜薄荷15~20千克浸入水中,3~5天见效。
鱼病较重时,要连续投喂薄荷,直至痊愈。
鱼能吃薄荷,投放薄荷时停喂其他饲料。
空心莲子草、韭菜、大黄、食盐和大蒜:每50千克鱼,用空心莲子草5千克,韭菜1千克大黄0.5千克研成粉末、食盐1千克、大蒜头1千克混在一起捣烂,拌细糠或麸皮喂鱼,连用3~4天,同时每667m2水面用15~2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一次。
北方地区常见十种鱼病的中草药疗法在常见鱼病的中,草药疗法与抗生素相比具有使用简便、取材容易、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无污染的绿色环保防治方法。
且中草药在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不易产生耐药性,而且中草药对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无毒副作用。
本文针对北方常见鱼病推荐以下中草药疗法。
1 草鱼出血病1.1 每667平方米水深1m用大青叶1kg、贯仲0.5kg加水10~15kg稀释后全池泼洒,连续3d。
1.2 每50kg鱼种用大青叶150g、贯仲100g、野菊花100g、白花蛇舌草100g碾粉拌饵投喂,每3d为一疗程。
1.3 每kg鱼用2.5g大黄、1.5g黄柏、1g黄岑、5g食盐与饵料混匀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3d。
1.4 枫香树叶按每万尾鱼种用0.25~0.5kg,经煎煮或用开水浸泡过夜,与饵料混合投喂,连续5d。
1.5 每667平方米用40kg喜旱莲子草,粉碎后挤汁拌入豆饼制成药饵,每天2次,连用10d。
2 水霉病2.1 每立方米水体2~4g五倍子,捣碎,以开水浸泡,每日药浴病鱼1~2h。
2.2 每立方米水体5~10g菖蒲、10g蓖麻叶和20g松树叶捣烂,每日药浴病鱼1~2h。
2.3 每667平方米水深1m用苦楝子100g,碾粉用温水浸泡8h,再加碳酸钠250g、食盐500g,兑水全池遍洒。
2.4 每667平方米水深1m用菖蒲1.3~2.5kg,加食盐0.5~1kg,全池遍洒。
2.5 每50kg鱼用石榴皮50g、槟榔30g共同碾碎成细粉,拌匀于5kg饲料中投喂,连续3~5d。
3 打印病(腐皮病)3.1 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4g、大叶黄2g捣碎开水浸泡,加酒精6g、食盐4g,泼洒全池。
3.2 每kg鱼用鲜地锦草和鱼腥草各4g,加雄黄0.6g,捣烂成泥,拌精饲料投喂3~4d。
3.3 将黄岑切细加水浸泡24h后,煎煮3次,使水溶液浓度为1%,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用3d。
3.4 每kg饲料加板蓝根4g、黄芩6g、甘草4g、山楂6g,磨粉直接加入饲料,7d为一个疗程,第2~6d减半。
治疗鱼病的中药药方药方如下:(一包成本30左右)五倍子:50克车前草:30克贯众:30克五加皮:20克苦参:10克槟榔子:10克蒲公英: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治疗交叉感染:2L水熬500ML药汤,待药汤温度接近用药水体水温,均匀泼洒于2吨水体(视水体大小增减中药药量),水体加千分之三粗盐,全程保持水体循环过滤和爆氧。
施药前1~2天尽可能先停食,治疗期间,每天更换总水体5份之1至3份之1新水,同时保持治疗水体盐度接近千分之三。
(中药可以于当天熬第二次并泼洒,与第一次泼洒间隔6个小时以上,在进行第二次泼洒之前排部分底水加新水。
)情况比较严重的每间隔一天用一剂中药,交叉感染初期表现为:急游、擦身、跃出水面、缩鳍、集体沉底、鱼身充血等症状。
新鱼合池防治:合池提前3天停食,合池当天再熬制中药,整池(我的池子40多吨)泼洒药汤(以上治交叉的药量,然后再稍微提升一下水体盐度,效果会更好)。
我经常进鱼不暂养而合池,一个月内不同鱼场进了好几次鱼,长途运输导致鱼会有应激充血的现象,甚至掉鳞、擦伤。
鱼到家后进行了基本的等温过水,然后桃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0分钟之后直接合池,每天排各仓底水。
3天后开始少量喂食,鱼的状态正常,抢食积极,没发生交叉感染和其它问题。
治疗真菌性皮肤病:发现鱼体有轻微擦伤或局部有充血的红斑,网袋包住中药挂在循环泵出水口1-2天,效果特别好。
此药方杀真菌特别有效,还兼驱虫,亦可作为菌虫防治使用。
整池泼洒不会导致生化过滤系统完全崩溃,但是'水会轻微变混和导致底色变黑,2~3天逐渐恢复清澈。
因为杀灭了藻类和漂浮在水中的细菌(藻类越多则越黑),所以水会变黑,介意2~3天看不清鱼的鱼友,使用前请三思!以前用来防治鱼病的西药现在很多都用不到,只备维生素片、高锰酸钾、红霉素软膏和麻醉用的丁香酚,还有中药。
我觉得养鱼最重要的是整体水质的管控,这样可以减少出现病症的概率。
还是那句老话:防重于治。
如何用中药治疗鱼病
观赏鱼
生活中很多人会用到中药,中药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保健,具有天然、安心、副作用小等好处,其实中药不仅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康复,对生病的鱼类也有一定的作用和好处,我们在用中药治疗鱼病的同时一定不可忽视以下几点。
一、注意正确诊断病因
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应坚持“科学配方,对症下药,规范应用”12字原则,其中对症下药相当重要,只有查出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鱼病发生原因不外乎水体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因素或病原生物因素影响,前两种可通过人为调控解决,对于病原生物因素而致病,也要分清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或真菌类或寄生虫类,找准致病原因,发病症状,才能选择合适的中草药对症治疗。
二、注意了解药物性能
防治鱼病的中草药种类很多,不同的中草药有不同的药性、有效成分和药效功能。
按中草药的药效功能,分抗菌、灭虫和辅助性药物三大类。
防治鱼病时,要根据不同鱼病类型,选择相应的功能。
如防治病毒性鱼病的中草药有大黄、黄柏、黄芩、大蒜等;防治细菌性鱼病的有乌桕、五倍子、草蒲、柳树枝及大黄、黄柏、黄芩等;防治真菌类鱼病的有五倍子、草蒲、艾叶等;防治寄生虫类鱼病的有马尾松叶、苦楝树叶、樟树叶、乌柏叶、桉
树叶、干辣椒、生姜等。
另外,与化学药物相比,中草药类鱼药往往由多种成分和种类配合而成,其药效表现为多种成分融合后的综合作用。
中草药本身含有一定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粗脂肪、维生素等,某些中草药还有诱食、消食健胃的作用,可以完善饲料的营养,提高饲料转化率。
同时,其疗效慢,作用时间也长。
三、注意区分用药对象
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对于不同的鱼类或鱼类不同的养殖周期,用药有时也有所不同。
如甲鱼防病时,在苗种阶段应以气味较小且口感好的鲜嫩草药为主,既无副作用,又适合口味,且能防病促生长。
常用的有马齿苋、蒲公英、喜旱莲子草、铁苋菜等。
而对于鱼种或成鱼,则可用处理过的中草药粉拌饵投喂。
四、注意讲究加工方法
由于化学类鱼药的成分单一,所以一般可直接使用于养殖水体,而中草药类鱼药是由多味药配合组成,如果直接投入水体或投喂鱼类,就可能出现效果不佳甚至无效的情况,故使用前必须采取原药粉碎或切碎煎熬,或者对鲜药打浆或榨汁使用。
使用干中药还要进行泡制,具体方法有开水浸泡和煎煮两种方法。
开水浸泡法是把药放入开水中,浸泡10小时~15小时,使其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用火煮沸后再用温火煎10分钟~20分钟,即形成药液。
煎煮法是直接将药煮开后施用。
一般常用浸泡法。
观赏鱼
五、注意掌握使用方法
中草药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四种:1.投喂法将新鲜中草药洗净
切碎(捣烂),与精饲料拌合后投喂;干药则切碎后煎汁,药汁用药渣一起拌饲料投喂。
2.泼洒法将鲜中草药捣碎,用水浸泡后,连渣带汁全池泼洒;干药切(捣)碎后需煮出汁才能使用。
本办法用药量较大。
3.糖化法把中草药和豆饼、玉米粉、稻草粉或麸皮混在一起,经发酵糖化后投喂,可改善中草药适口性。
4.浸泡法将中草药捆扎成束,沉放在进水口或食场附近浸泡,让浸泡出的药汁扩散全池,达到防病之目的。
六、注意把握用药数量
用药前要对养殖水体体积或鱼体体重进行计算,再根据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计算出用药量。
由于中草药因其季节、产地、泡制方法不同,其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属于粗制型产品,其剂量难以把握,故经验数据很重要。
在采用内服方法时,一般防病可以用干饲料量的1%~1.5%;治病则用干饲料的2%~3%。
外用全池泼洒时,一般以每立方米水体10克~30克为宜。
七、注意保证用药时间
用药的天数,要根据需要灵活掌握,一般为2天~3天,但应以能彻底根治鱼病为原则。
注意不可长期投喂单一类中草药,以免使鱼体产生抗药性。
如果在2个~3个疗程中鱼病不见好转,应调换其他中草药予以治疗。
八、注意配药禁忌
中草药在配方时,必须要搞清楚各种单味中草药的药性和所含的成分及相互间作用原理,在混合用药及交替用药时必须弄清药物间的禁忌及鱼体的耐受程度,如黄芩与黄莲不宜合用;内服土霉素时不宜与五倍子合用。
有的药物对某些鱼类有极强的毒性
或浓重的气味,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存,亦不宜使用。
如果你并不是很懂中药一定不要轻易的配药,因为中药的量是比较难把握的,很多种药材混在一起很容易导致量过多或是过少,所以在用的重要治疗鱼病时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