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施工控制要点

地铁施工控制要点

地铁施工控制要点
地铁施工控制要点

地铁施工控制要点

一、围护结构堵漏控制要点

土方开挖后围护结构出现渗水或漏水,对基坑施工带来不便,如渗漏严重时则往往会造成土颗粒流失,引起围护结构背后地面沉陷甚至支护结构坍塌。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水或漏水时处理方法如下:

(1)大面积堵漏采用抹面堵漏法。即先堵漏后抹面,原则是以大化小,将面漏变为孔漏,将线漏变为点漏。使漏水集于一点或数点,为最后堵塞漏水点创造条件。

漏水点封堵后,认真进行防水抹面施工,防止薄弱部位又产生渗漏。抹面堵漏主要使用水泥、砂、水玻璃促凝剂和以往曾使用过的“堵漏灵”等材料。

(2)局部渗漏水采用灌浆堵漏法。根据渗漏水的流量、流速以及渗漏部位布置灌浆孔,并选用适宜的灌浆设备和灌浆材料,将浆液压入裂缝及孔隙的深部灌满、固化。主要使用水泥、水玻璃、氰凝等材料。堵漏施工中,根据需要,灵活选用方法,必要时可采取多种办法结合起来施工,达到从浅到深、由表及里、综合治理的目的。

(3)对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也不影响周边环境时,采用坑底设沟排水的方法。

(4)对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泥砂带出,造成施工困难,且对周边影响不大的情况,采用“引流-修补”方法。即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钻孔桩上水平(略向上)打入一根钢管,内径20~30mm,使其进入墙背土体内,将水从管引出,而后将管边的薄弱处用防水混凝土或砂浆修补封堵,待修补封堵的混凝土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出水口封住。如封住管口后出现第二处渗漏时,按上面方法再进行“引流-修补”。如果引流出的水为清水,周边环境较简单或出水量不大,则不作修补,只将水引入基坑的沟槽内排出即可。

二、降水施工的控制要点:

1、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场地的施工条件、周围环境条件、机具及材料供应条件等,合理地选用井点类型,以及井点构造措施。

2、井点降水以不影响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为原则,必要时应采取回灌措施。

3、基坑降水必须在坑内外根据需要设置数量足够观测孔,并在坑外设置地面沉降观测点;

4、若遇承压水,应对坑底稳定性进行验算。必要时,应采用降承压水的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式降承压水前应做抽水试验,确定降水参数;

(2)井点布置应综合考虑基坑周围环境条件、地质条件和现场施工条件,当基坑周围环境容许时,宜在基坑外设置井点;

(3)施工中应将基坑内的降水和抽取承压水分成两个独立的系统,并根据各自的技术要求制定降水组织设计。

5、应对成井口径、井深、井管配置、砂料填筑、洗井试抽、出水量等关键工序做好详细的纪录,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和确认;

6、应指定专人负责抽水、观测,并详细记录水位、水量变化情况;

三、深基坑开挖过程的控制要点:

1、基坑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分段开挖。每段开挖中又分层、分小段,并限时完成每小段的开挖和支撑。因此,主要施工参数有:分段、分层、分小段;每小段宽度,每小段开挖的无支撑暴露时间以及每小段开挖厚度。

2、车站端头井的开挖,应首先撑好标准段内的2根对撑,再挖斜撑范围内的土方,最后挖除坑内的其余土方。斜撑范围内的土方,应自基坑角点沿垂直于斜撑方向向基坑内分层、分段、限时地开挖并架设支撑。对长度大于20m的斜撑,应先挖中间再挖两端。主要施工参数有:每小段宽度,每小段开挖的无支撑暴露时间以及每层开挖厚度。

3、基坑开挖过程中严禁超挖,分层开挖的每一层开挖面标高不得低于该层支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