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5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5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突破练5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某某某某4月一模)某高等植物细胞呼吸过程中主要物质变化如下图,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植物为玉米,则③只发生在玉米胚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B.该植物②过程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等量的葡萄糖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丙酮酸的量不同

D.只给根部细胞提供同位素标记的H218O,在O2和CO2中能同时检测到18O

2.(2020某某滨州二模)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被氧化型辅酶Ⅰ(NAD+)结合而形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变性的eNAMPT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B.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体内的NMN合成量增多可能导致哺乳动物早衰

D.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延长其寿命

3.(2020某某潍坊二模)Rubisco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酶。下表是不同温度对两品种水稻中Rubisco活性(μmol·mg-1·min-1)影响的有关数据。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其合成可能受核基因控制

B.Rubisco只在植物绿色组织中表达,其催化的反应消耗大量的ATP

C.Rubisco在不同品种水稻细胞内活性不同,可能与其分子结构的微小改变有关

D.通过表中数据不能确定Rubisco的最适温度

4.(2020某某某某二模)研究人员将某植物的绿色果肉薄片与NaHCO3溶液混合置于密闭反应室,提供一定的光照,水浴加热保持恒温,测定反应室中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NaHCO3溶液的作用是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CO2

B.15~20 min O2浓度不变,表明光合作用已经停止

C.若在15 min时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增多

D.若在20 min后停止光照,推测20~25 minX围内曲线斜率为负值

5.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将NADH(即[H])分解产生的H+转运到膜间隙,使

膜间隙中H+浓度增加,大部分H+通过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的合成,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

B.该过程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C.图中①是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

D.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6.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O2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O2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O2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C.O2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D.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7.现用叶绿素b完全缺失水稻(下称色素缺失水稻)叶片进行的相关实验,正确的是()

A.用色素缺失水稻叶片进行光合色素分离实验,滤纸条上距画线处最近的色素带呈黄绿色

B.自然光照下色素缺失水稻叶片放氧速率表示叶片总光合作用速率与其有氧呼吸速率差值

C.色素缺失水稻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表明各种绿色植物中叶绿素b均不参与吸收传递光能

D.同色素正常水稻叶片相比,自然光照下色素缺失水稻叶片能吸收红光但不吸收蓝紫光

二、不定项选择题

8.(2020某某某某6月模拟)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下图表示金鱼缺氧状态下,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过程不需要O2的参与,产生的“物质X”是丙酮酸,由3种元素组成

B.过程①②均有能量释放,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C.过程③⑤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细胞内反应的场所不同

D.若给肌细胞提供18O标记的O2,会在CO2中检测到18O

9.(2020某某某某4月一模)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间管理中的中耕松土,可以提高玉米根细胞的细胞呼吸

B.人腰肌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前者线粒体数量和线粒体内嵴的数量多

C.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但产生CO2的场所不同

D.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CO2不会含有18O,但尿液中会含有H218O

10.(2020某某某某4月一模)将密闭玻璃罩中的一株天竺葵从0时开始到上午10时置于室外,测得其CO2浓度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点叶肉细胞呼吸强度等于光合强度

B.EF段植株释放氧气的速率大于DE段

C.若实验继续进行,短时间内CO2浓度将下降

D.仅根据图像无法判断B、C点呼吸强度的大小

三、非选择题

11.(2020某某威海4月一模)RuBisCo普遍分布于玉米、大豆等植物的叶绿体中,它是光呼吸(细胞在有光、高O2、低CO2情况下发生的生化反应)中不可缺少的加氧酶,也是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最关键的羧化酶。RuBisCo能以五碳化合物(RuBP)为底物,在CO2/O2值高时,使其结合CO2发生羧化,在CO2/O2值低时,使其结合O2发生氧化,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1)玉米、大豆等植物的叶片中消耗O2的场所有。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看,光呼吸和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

(2)科研人员利用大豆来探究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的增产效果。

①亚硫酸氢钠可通过改变二碳化合物(乙醇酸)氧化酶的来抑制该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光呼吸的进行。另外,亚硫酸氢钠还能促进色素对光能的捕捉,从而促进的进行。

②为探究亚硫酸氢钠使大豆增产的适宜浓度,一般要先做预实验,目的是。

③喷施适宜浓度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后,大豆单位时间内释放氧气的量较喷施前(填“增

多”“减少”或“不变”),原因是。

参考答案

专题突破练5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1.B 解析玉米的胚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不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项错误;②过程主要是指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都会产生ATP,B项正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等量的葡萄糖会产生等量的丙酮酸,C项错误;根部细胞没有叶绿体,不会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给根部细胞提供同位素标记的H218O,只能在CO2中先检测到18O,D项错误。

2.D 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高温变性的蛋白质依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据此推测高温变性的eNAMPT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A项错误;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消耗NADH,B项错误;题意显示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而体内的NMN是合成NAD+的原料,因此,NMN合成量增多可能抑制哺乳动物早衰,C项错误;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会使NMN的合成量增多,进而增加了NAD+的合成,进而可能延长其寿命,D项正确。

审题技巧分析题意,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能催化NMN的合成,而NMN是合成NAD+的原料,NAD+的含量下降会导致衰老,因此若要延缓衰老,需要设法增加NAD+的含量,进而需要提供更多的NMN,而NMN的产生与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的活性直接相关,因此可推知衰老与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的活性下降和减少相关。

3.B 解析Rubisco是催化暗反应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其合成可能受核基因控制,A项正确;Rubisco只在植物绿色组织中表达,其催化的反应为C5和CO2生成C3,不消耗ATP,B项错误;结构决定功能,Rubisco在不同品种水稻细胞内活性不同,可能与其分子结构的微小改变有关,C项正确;表中的数据太少,通过表中数据不能确定Rubisco的最适温度,D项正确。

4.B 解析NaHCO3分解可产生CO2,NaHCO3溶液的作用是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CO2,A项正

确;15~20minO2浓度不变,原因是光合产氧量与呼吸耗氧量相等,B项错误;若在15min时停止光照,则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而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所以C3

含量增多,C项正确;若在20min后停止光照,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速率减慢,而呼吸速率消耗氧气速率不受影响,因此氧气不断减少,曲线将下降,即曲线斜率为负值,D项正确。

5.B 解析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发生上述过程,A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该过程发生于线粒体内膜上,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B项错误;根据

题意可知,结构①能够驱动ATP合成,因此是一种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载体)蛋白,C项正确;根据题意可知,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跨膜运输不消耗能量,而为ATP的合成提供能量,并且需要借助于载体①,因此属于协助扩散,D项正确。

6.D 解析O2浓度为a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较强,因此在a浓度下不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A项错误;O2浓度为d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强度为零,B、C两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O2浓度为b时,O2的吸收量为3,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3÷6=0.5,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为8-3=5,则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推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5÷2=2.5,因此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D项正确。

7.B 解析用色素缺失水稻叶片进行光合色素分离实验,滤纸条上距画线处最近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呈蓝绿色,因为叶绿素b完全缺失,没有黄绿色的色素带,A项错误;自然光照下色素缺失水稻叶片放氧速率表示叶片总光合作用速率与其有氧呼吸速率差值,B项正确;色素缺失水

稻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表明各种绿色植物中叶绿素b均不参与吸收传递光能,只能说明色素缺失水稻叶片中有其他色素能参与吸收传递光能,C项错误;同色素正常水稻叶片相比,自然光照下,色素缺失水稻叶片能吸收红光也能吸收蓝紫光,因为叶绿素a能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项错误。

8.AD 解析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物质X”是丙酮酸,由C、H、O3种元素组成,②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不需要O2参与,A项正确;过程①②均有能量释放,少部分用于合成ATP,B项错误;过程③⑤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均是细胞质基质,C项错误;有氧条件下,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若给肌细胞提供18O标记的O2,则产生含有18O的水,含有18O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CO2中能检测到18O,D项正确。

9.AC 解析田间管理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含量,提高玉米根细胞的细胞呼吸,A项正确;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一般在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数目较多,因此人腰肌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后者线粒体数量和线粒体内嵴的数量多,B项错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CO2,但产生CO2的场所不同,前者是在线粒体基质,后者是在细胞质基质,C项正确;18O2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H218O,H218O又可以参与第二阶段产生C18O2,所以呼出的CO2中含有18O,D项错误。

10.BCD 解析由图可知,D点整个植株的呼吸强度等于叶肉细胞的光合强度,因此该时刻叶肉细胞的光合强度大于其本身的呼吸强度,A项错误;EF段CO2减少的幅度高于DE段,因此释放氧气的速率大于DE段,B项正确;若实验继续进行,依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因此短时间内CO2浓度将下降,C项正确;仅根据图像无法判断B、C点呼吸强度的大小,D 项正确。

11.答案(1)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光呼吸消耗ATP(能量),有氧呼吸产生ATP(能量) (2)①空间结构光反应(光合作用) ②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盲目开展实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③增多光能利用增加,水的光解加快;亚硫酸氢钠通过抑制乙醇酸氧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了光呼吸进行

解析由题意可知,RuBisCo既可以催化CO2的固定,又可以催化光呼吸过程。(1)玉米、大豆等植物通过有氧呼吸消耗O2的场所是线粒体,通过光呼吸消耗氧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由图可知,光呼吸消耗ATP,故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看,光呼吸和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光呼吸消耗ATP,有氧呼吸产生ATP。(2)①二碳化合物氧化酶在光呼吸中发挥作用,亚硫酸氢钠可通过改变二碳化合物氧化酶的空间结构来抑制该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光呼吸的进行。另外,亚硫酸氢钠还能促进色素对光能的捕捉,进而通过促进光反应的进行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②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条件,还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③喷施适宜浓度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后,光能利用增加,水的光解加快;亚硫酸氢钠通过抑制乙醇酸氧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了光呼吸进行,故大豆单位时间内释放氧气的量较喷施前增多。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讲义:细胞呼吸

第三课时细胞呼吸 一、 细胞的概念 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 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二、 有氧呼吸 注意:(1)反应式中前后的水不可消去 (2) 不能用等号,要用箭头 (3) 反应式后面的能量不能写成ATP <4)条件是酶不可省去 酶 反应式: 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

三、无氧呼吸 反应式:在人或哺乳动物的细胞中以及马铃罰块茎中:C6H12O6 C B H6O3(乳酸)+少量能量 酶、 在酵母菌或植物的根中:石场6 C2H6O+CO2+少量能量 四、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1.水分:自由水含量越低,细胞呼吸越慢 2.02浓度: 3.温度 典型例題 1.(山东卷)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 (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滴管中冒出的气泡是反应产生CO,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C02,研究其过程的实验中,首先要控制无氧的条件,其次其他无关变量要适宜,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冒岀的气泡表明进行了细胞呼吸:放出的气体是C02,加水目的是制造无氧的环境,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C选项中把适宜的温度换成冷水,影响酶的活性使其活性降低,所以是正确的;D选项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可转移的能量:形成ATP,未释放出来的能量储存在酒精中,所以D选项错误。答案:D 2.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 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情料况 50 mL破碎细胞甲25 mL75 mL无氧适宜浓(细胞不完乙25 mL75 mL遇氧度整) 酵母菌50 mL未处理丙25 mL75 mL无氧液T25 mL75 mL通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不产生CO:而乙组产生

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5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突破练5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某某某某4月一模)某高等植物细胞呼吸过程中主要物质变化如下图,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植物为玉米,则③只发生在玉米胚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B.该植物②过程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等量的葡萄糖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丙酮酸的量不同 D.只给根部细胞提供同位素标记的H218O,在O2和CO2中能同时检测到18O 2.(2020某某滨州二模)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被氧化型辅酶Ⅰ(NAD+)结合而形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温变性的eNAMPT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B.哺乳动物细胞呼吸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C.体内的NMN合成量增多可能导致哺乳动物早衰 D.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延长其寿命 3.(2020某某潍坊二模)Rubisco是植物细胞内参与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酶。下表是不同温度对两品种水稻中Rubisco活性(μmol·mg-1·min-1)影响的有关数据。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Rubisco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其合成可能受核基因控制 B.Rubisco只在植物绿色组织中表达,其催化的反应消耗大量的ATP

C.Rubisco在不同品种水稻细胞内活性不同,可能与其分子结构的微小改变有关 D.通过表中数据不能确定Rubisco的最适温度 4.(2020某某某某二模)研究人员将某植物的绿色果肉薄片与NaHCO3溶液混合置于密闭反应室,提供一定的光照,水浴加热保持恒温,测定反应室中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NaHCO3溶液的作用是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CO2 B.15~20 min O2浓度不变,表明光合作用已经停止 C.若在15 min时停止光照,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增多 D.若在20 min后停止光照,推测20~25 minX围内曲线斜率为负值 5.细胞呼吸过程中,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泵能将NADH(即[H])分解产生的H+转运到膜间隙,使 膜间隙中H+浓度增加,大部分H+通过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的合成,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 B.该过程发生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C.图中①是具有ATP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蛋白 D.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6.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O2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复习导学案:2-2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附答案)

高考生物复习导学案 第2讲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聚焦新课标:2.2.3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中,转化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2.2.4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1[纵引横连建网络] 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2[边角扫描全面清] 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1.重铬酸钾可以检测有无酒精存在,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酒。(P92结论、交流和应用)() 2.线粒体一般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但也可以定向运动到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P93小字)() 3.对比实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结果在事先都未知,探究某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P93对比实验)() 4.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P94下部正文)() 5.细胞呼吸中[H]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Ⅰ(NADP+)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NADPH)。(P94上部相关信息)() 6.(1)鸟类和哺乳动物需要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主要是靠细胞呼吸产生的热量来维持,一般是由ATP水解来供能的。() (2)酵母菌细胞破碎离心后,可分离成甲、乙、丙三部分,甲只含细胞质基质,乙只含细胞器,丙全有。加入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只有丙。原因是细胞质基质的无氧呼吸在有氧时难以进行,而且也不产生水;葡萄糖又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P96练习)()

7.(1)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也能利用紫外光。(P99学科交叉)() (2)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注意它们的吸收光谱曲线图,波峰表示吸收多)。(P99正文)() 8.光合作用中的[H]形成过程实际上是辅酶Ⅱ(NAD+)与电子和质子(H+)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H)。(P103相关信息)() 9.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能将土壤中的NH3氧化成HNO2进而将HNO2氧化成HNO3,释放出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P105正文下部)() 10.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CO2→C3→糖类。(P106练习)() 11.夏季晴朗的白天的中午,有些植物会关闭气孔,这直接限制光反应;而早晨和黄昏,光照较弱,直接限制的是暗反应。(P106拓展题)() 12.松土有利于植物根系有氧呼吸从而更好地吸收矿质元素,但不利于水土保持和减缓温室效应,因为植物和微生物有氧呼吸会产生更多二氧化碳。(P108知识迁移)() 3[考点突破固考基] 一、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原理及关系图解 1.自绘简图——深化理解物质转变过程 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物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2.相应元素转移过程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生物专题5细胞呼吸试题(含参考答案)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生物: 专题5 细胞呼吸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分析解读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及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为本专题的核心内容。高考考查形式主要为:1、以流程图、表格等形式考查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及相关的计算。如以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的转化为信息考查细胞呼吸类型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底物比例计算等。2、以曲线、表格等为信息载体,考查温度、O2浓度等因素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如结合温度、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考查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的特点及在生产中的应用。3、以实验探究、生活、生产实际对细胞呼吸及光合作用进行综合考查。如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植物实际光合速率的测定等。复习时注意:在掌握细胞呼吸过程和原理的基础上,还应注意整合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联系,理解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特别要重视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和结果的分析。

【真题探秘】 破考点练考向 考点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考点集训】 考向1 细胞呼吸类型 1.(2020届山西太原五中阶段检测,21,2分)如表是某种植物种子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萌发,测得的气体体积相对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O2释放量O2吸收量 甲12 0 乙8 6 丙10 10 A.玉米胚在甲条件下进行产生CO2和酒精的无氧呼吸 B.在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于无氧呼吸 C.在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在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 答案 C

2.(2020届河南焦作定位考试,4,2分)如图为细胞呼吸简图,图中①~④表示相关过程,X、Y、Z表示相关物质。下面有关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肯定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只有①过程 B.若某细胞没有吸收外界大气中的O2,则肯定不能发生②过程 C.①过程产生的[H]可用于②③④过程,但②过程产生的[H]只能用于②过程 D.若某细胞在一定环境下进行无氧呼吸,则该细胞可产生乳酸和Y 答案 C 3.(2019安徽合肥九中暑期检测,10,2分)如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的某种代谢过程示意图,以下有关该代谢过程说法不准确的是( ) A.该代谢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图中酶催化的都是放能反应 C.代谢产物可进入线粒体中 D.该代谢过程也存在于乳酸菌细胞中 答案 B 考向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2020届河南顶级名校联考,7,1分)某小组欲探究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是否均能产生CO2,提供的实验装置如图,且每套均有数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可以是③①② B.该实验的观测指标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 C.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为④② D.还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作本实验的检验试剂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高考模拟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一、选择题 1.(2020·海南省高三二模)下图表示细胞内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D ) A.a过程中必定有[H]的产生和消耗 B.通过a过程,能源物质中的能量大多数可能是以乙的形式散失的 C.放能反应一般与图中b代表的反应相联系 D.图中c代表的反应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 【解析】a过程进行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有[H]的产生和消耗,A正确;细胞呼吸过程中有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正确;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为图中的b,C正确;图中c代表的反应是ATP的水解过程,可发生在所有细胞中,b代表的反应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D错误。 2.(2020·湖南省长沙高三月考)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不一定发生有氧呼吸,但一定有水产生 B.不一定发生无氧呼吸,但一定有能量释放 C.不一定有生物膜上进行,但一定有酒精产生 D.不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但一定有葡萄糖的消耗 【解析】有水产生的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A错误;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有CO2产生,且一定有能量释放,B正确;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CO2产生于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不是在生物膜上进行,也没有酒精产生,C错误;细胞呼吸的底物一般是葡萄糖,但也可以是脂肪或蛋白质,D错误。 3.(2020·上海高三二模)如图是酵母菌呼吸实验装置示意图(BTB溶液是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可以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 B.可以用花生油代替石蜡油 C.可以用NaOH溶液代替BTB溶液 D.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代替水浴 【解析】乳酸菌是完全厌氧型生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在此实验中无法用BTB溶液检测,A错误;装置中的石蜡油起到液封的作用,为酵母菌提供一种无氧的环境,花生油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B正确;溶有二氧化碳后,由于会形成碳酸,BTB溶液变黄,可以检测是否有CO2产生,不可以用NaOH溶液代替BTB溶液,C错误;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会导致受热不均匀,还有可能导致试管破裂,D错误。 4.(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部分代谢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过程①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B.过程②需要H2O作为反应物 C.过程②在线粒体中才能进行 D.人体肝细胞中可进行过程③④ 【解析】过程①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不需要氧气的参与,A错误;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CO2和[H],并合成少量ATP,B正确;原核生物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但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C错误;人体肝脏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酒精和CO2,D错误。 5.(2020·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三其他)将一绿色植物放在密闭装置内,在恒定且适宜温度下,依次经过如下处理:①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②给予一定强度的光照;③维持光照,并添加NaHCO3溶液。测得装置内O2浓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 A.AB段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是恒定的 B.B点开始进行光照处理 C.BD段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D.CD段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CO2浓度 【解析】温度恒定,呼吸作用速度不变,因此AB段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是恒定的,A 正确;从B点开始,氧气开始增加,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B正确;CD段氧气

高考复习(生物)专项练习: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含答案及解析】

专题突破练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一、单项选择题 1.(2021内蒙古包头一模)在玻璃瓶底部铺一层潮湿的土壤,播下一粒种子,将玻璃瓶密封,放在靠近窗户能照到阳光的地方,室内温度保持在30 ℃左右。不久,这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若要预测这株植 物幼苗能够生存多长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要预测植物生存的时间,需要知道土壤含水量和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的含量 B.瓶中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与植物种类无关 C.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是影响植物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D.瓶中CO2总量会影响植物生存时间的长短 2.(2021山东德州一模)癌细胞在氧含量正常的情况下,利用葡萄糖转变为乳酸来产生ATP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研究发现,线粒体中产生的NO,一方面可与O2竞争性结合,另一方面扩散到细胞质基质中促进葡萄糖转变为乳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O能抑制线粒体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过程 B.细胞发生癌变时,线粒体中的NO水平升高 C.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丙酮酸的生成速率高 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葡萄糖的能量利用率低 3.(2021湖南模拟)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的环境中生存若干天,其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下图表示金鱼在缺氧状态下,细胞中的部分代谢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金鱼的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不完全相同 B.物质X是丙酮酸,该物质产生于细胞质基质 C.肌糖原能够水解成葡萄糖,以补充血糖 D.金鱼肌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CO2 4.(2021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与氧化型辅酶Ⅰ(NAD+)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的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会缩短其寿命 B.eNAMPT的合成加工过程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NADH中的氢来自水和葡萄糖 D.人和哺乳动物无氧呼吸过程中会有NADH的积累

2021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5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课后限时集训(五)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黄冈质检)将一株质量为20克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的质量来自于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B.少数叶片黄化后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多 C.叶肉细胞在夜间不能合成ATP D.根细胞不能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 D[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没有增加黄瓜幼苗的质量,A 错误;叶片黄化后叶绿素减少,对红光的吸收减少,B错误;叶肉细胞在夜间会进行呼吸作用,也能合成ATP,C错误;矿质元素只能以无机盐离子的形式被根细胞吸收,不能吸收N2,D正确。] 2.(2020·某某育才中学检测)如图表示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2~24 h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 B.曲线相交时,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C.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D.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相对不变 C[据图可知,在12~24 h期间,O2吸收量很少,而CO2释放量很多,表明此时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无氧呼吸,A错误;曲线相交时,吸收的O2量等于呼出的CO2的量,但只有呼吸底物是糖类时才能判断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只有有氧呼吸才会消耗O2,胚根长出后,O2的吸收量明显增多,说明有氧呼吸速率明显提高,C正确;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还在不断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因此有机物总量下降,D 错误。] 3.(2020·西城区高三期末)利用水稻品种“两优培九”,研究其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温的变化关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作业含答案

整合训练(四)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全员必做题 1.[2022·辽宁省大连市模拟]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酶等16种物质一起 用双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类囊体产生的ATP和NADPH参与CO2固定与还原 B.加入的16种物质中应包含ADP和NADP+等物质 C.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 D.该反应体系实现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 2.[2022·河北保定高三二模]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一种蛋白质类物质,在 哺乳动物中,NAMPT是催化氧化型辅酶Ⅰ(NAD+)主要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其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脱去的氢和NAD+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研究发现人体衰老后组织细胞内NAD+含量降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细胞内NADH的生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NAMPT的含量增加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 C.NAMPT基因在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中都能表达 D.NADH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过程中会大量积累 3.[2022·诸暨市校级模拟]下列关于人体骨骼肌细胞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内膜上镶嵌着合成A TP的酶 B.缺氧时丙酮酸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O2 C.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逐步转变成CO2 D.糖酵解过程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都可进行 4.[2022·河北保定高三二模]Rubisco酶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关键酶,当CO2浓 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O2与C5反应,进行光合作用。当O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O2反应,最后在线粒体内生成CO2,植物这种在光下吸收O2产生CO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进行光呼吸的场所有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 B.植物光呼吸的进行导致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减少 C.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和C5反应需要消耗[H]和A TP D.植物黑暗中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 5.[2022·沙坪坝区校级模拟]曹操于《短歌行》中写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 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借代美酒。酒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细胞中代谢,先利用乙醇脱氢酶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再利用乙醛脱氢酶将乙醛氧化为乙酸,最终将乙醇代谢为CO2和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并释放能量

专题05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专练(解析版)

专题05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要点提炼】 【方法指导】 1.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联系 (1)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图: (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关系: ①物质变化: C :CO 2――――→暗反应有机物――→呼吸Ⅰ丙酮酸―――→呼吸Ⅱ CO 2 H :H 2O ―――→光反应[H] ――――→暗反应 (CH 2O)――――――→呼吸Ⅰ、Ⅱ[H]―――→呼吸Ⅲ H 2O O :H 2O ―――→光反应O 2―――→呼吸Ⅲ H 2O ②能量变化: 光能―――→光反应ATP ――――→暗反应 (CH 2O)――――→呼吸作用⎩⎪⎨⎪⎧ ATP 热能―→各项生命活动 2.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中[H]和ATP 的来源、去向分析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H] 来源 H 2O 光解产生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

去向还原C3用于第三阶段还原O2 来源光反应阶段产生三个阶段都产生 ATP 去向用于C3还原供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植物C3的还原除外) 知识点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测定 利用典型装置测定光合、呼吸速率(如下图) (1)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①NaHCO3溶液的作用:玻璃瓶中的NaHCO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满足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 ②植物光合速率指标: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毛细管内的水滴右移。单位时间内水滴右移的体积即是净光合速率。 ③条件:整个装置必须在光下,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2)呼吸速率的测定(如上图): ①上图同样可以用于呼吸速率的测定,但要把NaHCO3溶液换成NaOH溶液,吸收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②植物呼吸速率指标: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毛细管内的水滴左移。单位时间内水滴左移的体积即是呼吸速率。 ③条件:整个装置必须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命题点 考向一细胞呼吸 【典例1】(2019全国卷II·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业含答案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一、选择题 1.(2022·甘肃模拟)绿眼虫是一种长梭形含有星状叶绿体的水生单细胞生物。黑暗中,绿眼虫可以摄入周围环境的有机养料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求;光照下,绿眼虫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副淀粉体(与淀粉相似,但不能与碘产生蓝色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期生活在黑暗环境中的绿眼虫,体色较浅 B.绿眼虫细胞中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C.在充足光照条件下,绿眼虫周围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会减少 D.光照后,用碘液对绿眼虫染色,在显微镜下看不到蓝色颗粒,说明绿眼虫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长时间生活在黑暗环境中的绿眼虫,叶绿体中的色素合成减少,颜色较浅,A项正确;绿眼虫是一种水生单细胞生物,含叶绿体,属于真核生物,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项正确;在有光条件下,绿眼虫可以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会消耗二氧化碳,故绿眼虫周围水体中的溶氧量增加,二氧化碳会减少,C项正确;在光照下,绿眼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副淀粉体不能与碘产生蓝色反应,因此在显微镜下看不到蓝色颗粒,不能说明绿眼虫没有进行光合作用,D项错误。 答案 D 2.冬奥会前运动员进行的高原训练是一种在低压、缺氧条件下的强化训练。高原训练有比平原更为深刻的缺氧刺激,以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原环境中,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强度大于有氧呼吸

B.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是由乳酸分解产生的 C.机体中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因缺氧而减慢 D.机体产生的CO2都来自有氧呼吸 解析高原地区O2含量比较低,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通过增加血液内红细胞数量和细胞内酶活性,适应了高原低氧环境,依然通过有氧呼吸满足机体对能量需要,无氧呼吸只是作为供能不足时的一个补充,因此有氧呼吸强度高于无氧呼吸,A项错误;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部分由有机物经无氧呼吸分解产生乳酸提供,而不是分解乳酸提供,B项错误;机体中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因此吸收速率不会因缺氧而减慢,C项错误;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能产生CO2,因此机体产生的CO2都来自有氧呼吸,D项正确。 答案 D 3.(2022·辽宁模拟)黄瓜幼苗被水淹后,其根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利用NADH将丙酮酸还原成乳酸)的活性升高,而线粒体中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的活性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LDH与MDH分别在黄瓜根细胞中的不同部位发挥作用B.MDH能催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并释放能量 C.黄瓜幼苗在被水淹前,根细胞主要以有氧呼吸的方式供能 D.黄瓜幼苗在被水淹后,线粒体内膜会减少NADH的消耗 解析据题意可知,LDH利用NADH将丙酮酸还原成乳酸,此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说明LDH作用部位在细胞质基质,MDH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作用部位在线粒体基质,A项正确;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释放少量能量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线粒体基质中的

2022版《红对勾讲与练》高考生物人教版二轮复习练习:4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Word版含答案

1.(2021·重庆理综)将如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育。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 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 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 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 解析:当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或黑暗条件下,水稻叶肉细胞消耗胞外和胞内O2,释放CO2,故①②增大,③④减小;当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水稻叶肉细胞呼吸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②③①④保持不变;当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水稻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②减小,④增大。 答案:B 2.(2021·海南单科)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育。从照光开头,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整个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A.降低至肯定水平常再上升 B.降低至肯定水平常保持不变 C.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D.上升至肯定水平常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密闭容器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分析等相关学问。由题干信息可知,从照光开头,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渐渐下降直至为0的过程中,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物需要不断从外界吸取CO2,因此玻璃容器内CO2浓度不断降低。在净光合速率为0且之后保持不变过程中,植物真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CO2浓度保持不变,B正确,A、C、D错误。 答案:B 3.(2022·新课标全国卷Ⅰ)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育一段时间后,用黑布快速将培育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行能发生的现象是() 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 解析:用黑布快速将培育瓶罩上,导致绿藻细胞叶绿体内的光反应停止,不再产生O2、ATP和NADPH,使ATP/ADP、NADPH/NADP+比值下降,A、C、D正确;光反应停止,使暗反应中的C3还原受阻,导致C5含量削减,从而使CO2的固定减慢,B错误。 答案:B 4.(2021·安徽理综)如图为每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作业含答案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A组(选择题为单选) 1.(2022湖南师大附中三模)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做了以下两组实验: 用注射器A缓慢吸入25 mL酵母菌葡萄糖培养液,倒置,排尽注射器中的气体,再吸入25 mL无菌氧气,密封;用注射器B缓慢吸入25 mL酵母菌葡萄糖溶液﹐倒置,排尽注射器中的气体,密封。将两注射器置于25 ℃的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当观察到注射器A中的气体体积大于25 mL时,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 B.取注射器B中的适量液体,滴加少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C.将注射器A中的气体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中,可观察到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D.当注射器A、B中的气体体积均为25 mL时,两注射器中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相同 【答案】D 【解析】若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气体体积不变,而注射器A中的气体体积大于25 mL,说明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注射器B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酒精可以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使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B正确;注射器A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将其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中,颜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C正确;当注射器A、B中的气体体积均为25 mL时,注射器A中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不确定,注射器B中酵母菌全部进行无氧呼吸,可定量推测葡萄糖消耗量,但两注射器中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的量无法比较,D错误。 2.(2022湖南师大附中二模)青椒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下图1是青椒叶肉细胞中两种细 胞器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代表相关结构,a~e代表相关物质,①~③代表相关生理过程。图2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青椒植株吸收与释放CO2速率的曲线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3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生物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03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1.(2021·1月浙江选考)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上升 B.呼吸作用减弱,糖酵解产生的CO2减少 C.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 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提前发生 【答案】C 【分析】 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该过程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 个含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并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 TP。 【详解】 A、苹果果实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 \B、糖酵解属于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糖酵解的过程中,1 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 个含3 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分子,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 TP,故糖酵解过程中没有CO2产生,B错误;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因此用乙烯合成抑制剂处理,可延缓细胞衰老,从而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正确; D、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比较低,细胞更不容易衰老,能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D错误。故选C。 2.(2021·广东高考真题)秸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细胞呼吸(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 B.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 C.用甲基绿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酵母菌中线粒体的分布

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 【答案】D 【分析】 图示为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装置示意图。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乙醇和CO2。检测乙醇的方法是: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检测CO2的方法是: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详解】 A、检测乙醇的生成,应取甲瓶中的滤液2mL注入到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A错误; B、CO2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乙瓶的溶液不会变成红色,B错误; C、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因此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观察到酵母菌中线粒体的分布,C错误; D、乙醇最大产量与甲瓶中葡萄糖的量有关,因甲瓶中葡萄糖的量是一定,因此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醇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D正确。 故选D。 3.(2021·广东高考真题)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突变体t1和t2在正常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及位置不同(图a,示意图),造成叶绿体相对受光面积的不同(图b),进而引起光合速率差异, 但叶绿素含量及其它性状基本一致。在不考虑叶绿体运动的前提下,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t2比t1具有更高的光饱和点(光合速率不再随光强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B.t1比t2具有更低的光补偿点(光合吸收CO2与呼吸释放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C.三者光合速率的高低与叶绿素的含量无关 D.三者光合速率的差异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变大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5讲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作业含答案

第5讲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一、选择题 1.(2021·全国甲卷)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 B ) 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 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 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 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 解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和繁殖;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都有丙酮酸的生成;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CO2和乙醇;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无氧呼吸产生CO2和乙醇,两个过程都有CO2产生。 2.(2021·湖南卷)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南方稻区早稻浸种后催芽过程中,常用40 ℃左右温水淋种并时常翻种,可以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提供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 B.农作物种子入库贮藏时,在无氧和低温条件下呼吸速率降低,贮藏寿命显著延长 C.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原因是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 D.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呼吸速率,起到保鲜作用

解析:早稻浸种催芽过程中,常用40 ℃左右的温水淋种并时常翻种,目的是给种子的细胞呼吸过程提供有利条件,即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农作物种子入库贮藏时,为延长贮藏时间,应在零上低温、低氧条件下贮藏,种子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油料作物细胞中脂肪等含量较高,H元素含量较高,细胞呼吸时需要更多的氧气,因此油料作物种子播种时宜浅播;柑橘在塑料袋中密封保存,可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能起到保鲜作用。 3.(2021·湖南卷)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进行的一系列 能量和物质转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弱光条件下植物没有O2的释放,说明未进行光合作用 B.在暗反应阶段,CO2不能直接被还原 C.在禾谷类作物开花期剪掉部分花穗,叶片的光合速率会暂时下降 D.合理密植和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解析:弱光条件下,植物没有O2的释放是因为此时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或等于光合作用强度,并不是未进行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CO2一般要与C5结合生成C3后才被还原;在禾谷类作物开花期剪掉部分花穗,短时间内使得光合作用产物输出受阻,对光合作用过程起抑制作用,叶片的光合速率会暂时下降;合理密植(增加受光面积、增加CO2浓度)和增施有机肥(提供无机盐和CO2)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4.(2022·广东卷)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保障。生产实践中常用TTC法检测种子活力,TTC(无色)进入活细胞后可被[H]还原成

2021届老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小题必练: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其应用 含答案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其应用 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8~2020)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该专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原理及有关计算;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细胞呼吸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 1.(2020年全国Ⅰ卷·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 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2.(2019·新课标II卷·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3.(2018全国Ⅲ卷,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荔枝储存在无O2、干燥、零下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B.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生成物水中的氢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C.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D.乳酸菌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乳酸中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 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 3.下列关于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厌氧呼吸产生的A TP比需氧呼吸的多 B.细胞的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嵴上进行 C.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丙酮酸 D.若适当提高苹果果实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会增加酒精的生成量 4.从小鼠的肝细胞中提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分别保存于试管中,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保持活性应将提取出的线粒体置于清水中保存 B.向盛有细胞质基质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有CO2产生 C.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葡萄糖,可测得氧的消耗量加大 D.向盛有线粒体的试管中注入丙酮酸,降低温度可改变其耗氧速率 5.某生物研究小组为验证酵母菌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才能产生酒精,他们依据“酒精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为灰绿色”的原理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021届老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小题必练: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含答案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 本专题是根据近三年(2018~2020)的高考真题情况,去组织和命制题目。专题中有近三年的高考真题,根据真题加以模仿的题和百强名校对应考点的题。该专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原理、应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等。通常以坐标曲线考查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之间关系,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物质和能量上的联系,分析改变某个因素对光合作用或有氧呼吸的影响。 1.(2020年天津卷·5)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 B.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仅是CO2 C.类囊体产生的ATP和O2参与CO2固定与还原 D.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色素 2.(2019·新课标Ⅰ卷·3)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在黑暗中进行呼吸作用 B.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C.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 D.增施农家肥可以促进农作物根部对有机物的吸收

2.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色素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液泡 B.花瓣呈现的颜色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C.利用纸层析法可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D.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3.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用自然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自然光相同的绿色光照射,在照射瞬间叶绿体中的物质所发生的变化错误的是()A.ATP含量下降B.C3的含量上升 C.合成C5的速率加快D.NADPH的含量下降 4.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利用光能的结构能增大叶绿体内膜面积 B.光反应的①、②、③三种产物都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 C.增加光照强度或降低CO2浓度都能使C3的含量减少 D.当植物的净光合量为负值时,④完全来自细胞内 5.实验发现将叶绿体从叶肉细胞中分离出来,破坏其外膜,仍然可以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生产有机物、放出氧气。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色素主要位于叶绿体内膜和基质中 B.叶绿体内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外膜是全透性的,起保护作用 C.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中才能进行 D.叶绿素被破坏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6.自然光照下,有些植物的光合速率并不能达到最大值,需要进行适当的遮光处理。研究人员为了探究适合某种草莓种植的遮光程度(不影响呼吸速率),进行了相关实验,结 果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 ..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