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世界区域地理情境教学设计——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为例
- 格式:docx
- 大小:28.58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下册地理巴西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巴西教案(精选篇1)相对于七年级上册而言,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地理时要轻松了许多。
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学习地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
另一方面是因为七年级下册地理相对于七年级上册而言,难度要小了许多,内容上也更具体、更直观,便于记忆和理解。
一、学情分析从上期表现来看,43和45两个班的学生比较而言,43班的学生给人感觉要踏实些,45班学生有些浮躁,成绩不是很稳定。
期末43班班平80分,45班班平78分。
总的来说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读图、分析、判断和理解的能力。
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兴趣浓厚,也很乐意去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乐意去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教学目标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
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
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
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
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
第三章走近国家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
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章节主要介绍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巴西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巴西这样一个遥远且与我们国家有友好合作关系的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了解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巴西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教学难点:巴西的地形、气候特点,巴西的农业和工业分布。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引导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学习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巴西的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巴西的经济发展特点。
4.讨论法:学生讨论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准备巴西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引导法,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巴西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只要我们拥着勤奋去思考,拥着勤奋的手去耕耘,用抱勤奋的心去对待工作,浪迹红尘而坚韧不拔,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绽放火花,让人生的时光更加的闪亮而精彩。
下面是为您推荐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教案:《巴西》。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和民族融合的国情。
2、了解巴西农业生产和工业与资源的布局与特点。
能力目标: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和农业带的分布图,揭示地形、气候两个要素对巴西农业分布的影响,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教学准备:世界政区图、巴西的地形图、巴西的气候图、巴西的农业带(区)图、巴西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巴西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教案等。
二、【教学过程】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2014年巴西世界杯,使全世界都认识了巴西,以及巴西的足球,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学习《巴西》。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世界政区图。
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小组合作讨论:巴西的地形图读图回答:1.二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
2.巴西所处的温度:热带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图展示)4.巴西的主要地形: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占面积的 1/3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占面积的2/3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国家?1.地理位置决定。
2.亚马孙流域经过这里。
3.安第斯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材料:亚马孙河(Amazon River),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
亚马逊河河长6400公里,是世界第2长河,世界流量第一的河流,它的河流量达每秒万立方米,比其他3条大河尼罗河(非洲)、长江(中国)、密西西比河(美国)的总和还要大几倍,大约相当于7条长江的流量,占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积达万平方千米,占南美州总面积的40%;支流的数超过万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本课时,使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陆地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以及了解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了解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3. 学会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解读地图。
三、教学内容1.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西宽约4,320公里,南北长约4,300公里。
-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总面积为8,511万平方公里。
- 巴西的人口约2.1亿,是世界上人口第六多的国家。
2. 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等。
-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糖和芒果生产国之一。
- 巴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石油产量居世界前列。
3. 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解读地图- 学生通过辨认地图上的符号、颜色和比例尺等信息,获取有关巴西地理特征的信息。
- 学生运用图例和比例尺对地图进行解读,理解地理信息。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通过展示巴西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未知地理知识的好奇心。
2.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调查巴西的主要自然资源,并汇报给全班。
3. 图片解读:学生观察并解读巴西地图上的符号、颜色和比例尺等信息。
4. 问答交流: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巴西地理知识的理解。
5. 小结归纳:对本课时所学的巴西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评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2. 基于学生的问答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巴西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我的理想旅行目的地”作业,要求他们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了解其地理特征和旅游资源,并展示给全班。
2. 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和纪录片,扩展他们对巴西及其他国家的地理知识。
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世界区域地理情
境教学设
计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
为例
摘要:作为地理学科的起始阶段,初中地理课堂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
“启蒙地”。
本文以七年级世界区域地理“巴西”为例,创设“巴西旅游攻略”
教学情境,通过“食在巴西、住在巴西、行在巴西、游在巴西”等环节开展形式
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畅游地理课堂的过程中培育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教学;区域地理;旅游攻略。
一、立足核心素养培养,构建情境教学课堂
学科育人价值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
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较长的时间里,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
化地培育,使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逐渐树立和形成。
初中地理对于七年级学
生而言是一门新设课程,学习热情和兴趣都比较高涨,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进
行有效的预设和引领,更易激发他们的思维,提升其能力并树立正确价值观。
地理情境教学,重在情境的凸显。
在情境教学中,知识是情境教学的基础,
情境则是内化知识、提升技能、发展思维的桥梁,若把知识比作珍珠,那么情境
就是把珍珠串联起来的线。
情境生发问题,问题来源生活,学生在情境中利用所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能让学生有知识的获得感和成功的喜悦感。
针对
初中生的学情,教师开展地理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促进核心素养及早在学生心中落地扎根。
二、创设教学情境“链”,引导教学活动过程
人教版“巴西”是世界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笔者以学生的学情为
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旅游”切入,以“巴西旅游攻略”为情境纽带,创设
“巴西在哪儿—食在巴西—住在巴西—行在巴西—游在巴西”等情境链条。
1.创境设疑,通过读图填表加强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人们对区域的位置、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区域认知的培养应先从认识区域位置开始。
在进行“巴西”教学时,笔者设计“旅游攻略——巴西在哪儿”的教学环节,教
师展示“南京——里约热内卢”飞机票,学生仔细寻找飞机票的“奇特”之处,
通过计算从起飞与降落的时间总和,判断巴西位于西半球。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再来阅读“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具体说出巴西的海陆位置。
除此之外,教
师还可设计“旅游清单我设计”的活动单元。
教师提供“巴西旅游的物品清单”,学生补充清单内剩余未填项目,如衣物和日常用品,并阐述理由。
学生通过读图
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知道巴西是一个热带面积广阔的国家。
此教学环节,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促使
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了区域认知能力。
2.从整体出发分析要素联系,提升综合思维素养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
地理现象和地理环境,有助于学生树立整体性思维,从而提升其综合思维方式和
能力。
笔者在讲述巴西的农业发展时,创设“食在巴西”的教学环节。
教师提供
“巴西发达的畜牧业”相关资料、巴西地形图和巴西气候分布图,学生阅读图文
资料后,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综合分析巴西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巴西发达的畜牧业主要受地形和气候要素的影响。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
思维素养,笔者还创设“住在巴西”的教学环节。
在此环节中开展“家住哪里我
来选”的活动:请结合结合相关地图,选择你认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
通过探究
与活动,学生认识到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受气候、地形、资源、交通、人口分布
等要素的影响。
在分析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时,需要从整体出发,全面综合的
分析要素间的联系。
3.问题驱动,在分析探究中培育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
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素养,将有助
于他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并将此理念根植于日常生活中,
做到人地和谐。
笔者在讲述巴西的工业发展时,创设“行在巴西”教学环节。
教师提供“汽
车两门开”、“上路要喝‘酒’”等相关材料,学生看到图文资料后感到十
分新鲜有趣,并由此产生疑问:汽车为什么只有两个门?酒驾后还能上路吗?在
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通过巴西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的实例,促进
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
在“游在巴西”教学环节中,笔者创设“去巴西热带雨林探险”的活动,设置了三个问题:1.亚马孙热带雨林给人类带来什么效益?2.热带雨林可以不受
限制的砍伐吗?过度开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后果?3.观看“拯救地球之肺”的视频,谈谈你的感受以及保护雨林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旨在
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情境创设注重四性,促进核心素养落实
1.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体现生活性。
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来源于生活中的地
理知识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挖掘生活资源,以此作为教学情境纽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
2.教学情境的编排要保持连贯性。
教学情境的设计不应只出现在课堂导入或
某个教学环节,应遵循连贯性原则。
设计整节课的教学情境时,可围绕一个主情
境一以贯之、一境到底,也可组合或串联多个相关联的情境。
教师不应为创设情
境而生拉硬搬设置多个割裂的情境,这样会导致学生在碎片化的情境中思维结构
混乱。
3.情境教学过程要凸显主体性。
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
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交流合作、分析探讨的时间,充分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个体学习与生生互助相结合,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
4.情境与问题设计应具有关联性。
情境生发问题,课堂问题的设置应基于创
设的教学情境,不能出现情境与问题“两张皮”的现象。
另外,基于教学情境的
问题设置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问题之间应形成链条,体现关联性、层次性和梯
度性,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认知结构,提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梁晔.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区域地理情境教学实践[J].地理教学,2021(5):42-45.
[4]崔允漷,王中男.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2(07):28-32.
此论文为南京市“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互联网+”视域下初中“多维
补充式”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时的支撑材料,该课题批准号为L/20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