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测2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11.50 KB
- 文档页数:8
课后习题第一章土的组成1.砂类土和黏性土各有哪些典型的形成作用?答:土在其形成过程中有各种风化作用共同参与,它们同时进行。
砂类土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波浪冲击、地震引起的物理力使岩体崩解、破碎形成。
粘性土主要是岩体与空气、水和各种水溶液相互作用形成。
2.请分析下列几组概念的异同点:①黏土矿物、黏粒、黏性土;②粒径、粒度和粒组。
答:(1)黏土颗粒(黏粒)的矿物成分主要有黏土矿物和其他化学胶结构物或有机质,其中黏土矿物的结晶结构特征对黏性土的工程性质影响较大。
黏土矿物实际上是一种铝-硅酸盐晶体,是由两种晶片交互层叠构成的。
黏土矿物颗粒一般为扁平状(或纤维状),与水作用后扁平状颗粒的表面带负电荷,但颗粒的(断裂)边缘,局部却带有正电荷。
黏性土由黏粒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黏性土及其土粒本身大多是由硅酸盐矿物组成。
(2)自然界中土一般都是由大小不等的土粒混合而组成的,也就是不同大小的土颗粒按不同的比例搭配关系构成某一类土,比例搭配(级配)不一样,则土的性质各异。
土颗粒大小,通常以其直径大小表示,简称粒径,单位为mm。
所谓土的颗粒大小组合情况在工程上就是按土颗粒(粒径)大小分组,称为粒组。
每个粒组都以土粒直径的两个数值作为其上下限,并给以适当的名称,简言之,粒组就是一定的粒径区段,以毫米表示。
土颗粒的大小是以其直径来表示,称为粒径(或粒度),其单位一般采用毫米。
3.简述土中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的关系。
答:粗颗粒土往往是岩石经物理风化形成的原岩碎屑,是物理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原生矿物颗粒;细小土粒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颗粒和生成过程中有机物质的介入,次生矿物的成分、性质及其与水的作用均很复杂,是细粒土具有塑性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土的工程性质影响很大。
4.粒组划分时,界限粒径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界限粒组的物理意义是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
因为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土,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
土粒的粒径由粗到细逐渐变化时,土的性质相应地发生变化。
二年级测量练习题练习题一:长度测量1. 小明用直尺测量了一条书桌的宽度为80厘米,他的妈妈又用尺子再次测量,结果是实际宽度比小明测量的要长5厘米,请问实际宽度是多少厘米?2. 小红用尺子测量一条木棍的长度为60厘米,小明用一个更大的尺子测量同一条木棍的长度为6十厘米,谁的测量结果更准确?3. 请你用直尺帮助小明测量一张纸的长度是13厘米,宽度是9厘米。
然后计算纸的总面积。
4. 小华测量了一条绳子的长度为90厘米,如果他折叠这条绳子两次,然后再拉直,这条绳子的长度会变成多少?5. 小杰用尺子测量了一张长方形纸片的长度是12厘米,宽度是8厘米。
后来他把纸片对折,长度和宽度都减小了一半,并且纸片的形状变成正方形了。
这个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多少厘米?练习题二:容量测量1. 小明喝了一杯水,水杯中的水一共有200毫升。
他家的水壶装满水后有1000毫升,水壶装满水时是空杯的几倍?2. 在化学实验课上,小红需要用一个烧杯来量取200毫升的溶液。
但是她的烧杯只有一个刻度为100毫升的刻线。
请问小红应该如何量取200毫升的溶液?3. 小华在超市买了一瓶500毫升的汽水,他和朋友一人喝了250毫升,请问还剩下多少毫升的汽水?4. 家乡的河里有一些小鱼,小明用漏网捕了10条小鱼放在一个桶里。
他发现每条小鱼的体积大约是30立方厘米。
请问这10条小鱼在桶中占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5. 小杰的妈妈要为他准备一杯果汁。
她用一个杯子倒入了200毫升的苹果汁和100毫升的橙汁。
请问最终小杰喝到的果汁的总容量是多少毫升?练习题三:重量测量1. 小明买了1千克的苹果,小红买了2斤的苹果。
请问小明买的苹果比小红买的苹果重多少克?2. 爸爸买了一袋米,袋子上写着标准重量是5千克。
爸爸用秤称了一下,实际重量是5千克2百克。
请问袋子里的米比标准重量多出了多少克?3. 妈妈抱起弟弟的重量是30斤,妹妹抱起弟弟的重量是4十千克。
请问妈妈和妹妹抱起弟弟的重量谁更大?4. 小华帮助妈妈称了一下购物袋里的水果重量为27斤,他自己抱起购物袋感觉很重。
章节测试题1.【答题】估算49×67时,可以把49看作______,把67看作______,结果是______.【答案】50 70 35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解答】估算49×67时,可以把49看作50,把67看作70,结果是3500.故此题的答案是50,70,3500.2.【答题】口算.40×70=______ 80×60=______70×30=______ 30×30=______【答案】2800 4800 2100 9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解答】40×70=2800;80×60=4800;70×30=2100;30×30=900.故此题的答案是2800,4800,2100,900.3.【题文】会议厅有座位32排,每排有座位25个,现要举行一个770人参加的会议,够坐吗?【答案】够坐.【分析】会议厅座位总数=排数×每排座位数,再将会议厅可坐人数与实际人数进行比较.【解答】32×25=800(人),800人>770人.答:够坐.4.【题文】游泳池长25米,张华游了4个来回,他一共游了多少米?【答案】他一共游了200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一个来回是2个长度,所以用长度×2求出一个来回的长度,再用一个来回的长度×4即可求出张华游的长度.【解答】答:他一共游了200米.5.【题文】书架上每层有28本书,一个资料室里共有21层这样的书架,一共存书约多少本?【答案】(估算结果不唯一)一共存书约600本.【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存书的总数量=每层书的数量×层书,据此列出算式,然后估算出结果.【解答】在估算28×21时,把28估成30,把21估成20,30×20=600,所以28×21≈600(本);答:一共存书约600本.6.【答题】口算50×30,可以先算5×3,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个0,结果是().【答案】2 15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解答】口算50×30,可以先算5×3,再在得数的末尾添2个0,5×3=15,50×30=1500,结果是1500.故此题的答案是2,1500.7.【答题】一个因数是60,另一个因数是88,他们的积是().【答案】528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解答】60×88=5280.故此题的答案是5280.8.【答题】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0;25个36的和是().【答案】3 9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解答】25×80=2000;25×36=900.所以25×80的积的末尾有3个0;25个36的和是900.故此题的答案是3,900.9.【答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最大是().【答案】100 9801【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解答】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10×10=100,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100;99×99=980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大是9801.故此题的答案是100,9801.10.【答题】丽丽平均每分钟能读38个英语单词,15分钟能读()个英语单词.【答案】57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用每分钟读的英语单词的个数乘15,即可求出15分钟能读的英语单词的个数.据此即可解答.【解答】38×15=570(个),所以丽丽15分钟能读570个英语单词.故此题的答案是570.11.【答题】估算38×41时,可以把41看作(),所得的估算结果比准确值要()(填“大”或“小”).【答案】40 小【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解答】在估算38×41时,可以把41看作40,所得的估算结果要比准确值小.故此题的答案是40,小.12.【答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解答】例如:10×11=110;80×90=7200;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故此题是错误的.13.【答题】估算时,一定要把大数估小,这样结果才能更接近准确值.()【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估算.【解答】估算时,一般要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看作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计算.故此题是错误的.14.【答题】计算36×25时,先把36和5相乘,再把36和2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解答】计算36×25时,先把36和5相乘,再把36和20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故此题是错误的.15.【答题】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积的末尾最少有两个0.()【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解答】例如:50×20=1000;30×40=1200;1000的末尾有3个0,1200的末尾有2个0,所以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两个0,积的末尾最少有两个0.故此题是正确的.16.【答题】在竖式计算52×13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解答】在竖式计算52×13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故此题是正确的.17.【答题】69×42的积与下面算式()的积最接近.A. 60×40B. 70×40C. 70×50【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解答】在69×42中,把69看作70,把42看作40,69×42的积与70×40的积最接近..选B.18.【答题】雯雯每分钟能打34个字,一小时能打()个字.A. 340B. 2040C. 3400【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用雯雯每分钟打字的个数乘时间即可求出一小时能打多少字,据此即可解答.【解答】1时=60分,34×60=2040(个).所以雯雯一小时能打2040个字.选B.19.【答题】48×25的积的末尾有()个0.A. 一B. 两C. 三【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解答】48×25=1200,所以48×25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选B.20.【答题】小力和小美是同学,小力每分钟走54米,12分钟走到学校;小美每分钟走52米,13分钟走到学校,()家离学校近些.A. 小力B. 小美C. 无法判断谁【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解答】小力家到学校的距离:54×12=648(米);小美家到学校的距离:52×13=676(米);648<676,所以小力家离学校近些.选A.。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变成一个新的数.新数与原数的差是4.68,原数是______.【答案】0.52【分析】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新数,那么新数是原数的10倍.已知两数的差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就是差倍问题.在差倍问题中,较小的数=差÷(倍数-1).【解答】新数比原数多的倍数为:10-1=9,原数:4.68÷9=0.52,故此题的答案是0.52.2.【答题】当除数大于被除数(0除外)时,商比1().A.大B.小【答案】B【分析】根据除法的意义可知,在除法算式中,当除数大于被除数(0除外)时,商一定小于1.【解答】被除数÷除数=商,所以当除数大于被除数时,商比1小.例如:3÷15=0.2,0.2<1.选B.3.【答题】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6.4,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A.6.25B.1.6C.0.16【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根据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知: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据此解答.【解答】6.4÷4=1.6,选B.4.【答题】8.75÷35=______ 0.0875÷35=______87.5÷35=______ ______÷35=0.025【答案】0.25 0.0025 2.5 0.875【分析】本题考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解答】8.75÷35=0.25,0.0875÷35=0.0025,87.5÷35=2.5,0.025×35=0.875.故此题答案为0.25、0.0025、2.5、0.875.5.【题文】小果冰棍50支,要付42.5元;牛奶冰棒30支,要付22.5元.比一比,哪种冰棍便宜?【答案】牛奶冰棒便宜.【分析】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分别求出两种冰棍的单价,再比较即可解答.【解答】42.5÷50=0.85(元)22.5÷30=0.75(元)0.85元>0.75元答:牛奶冰棒便宜.6.【题文】明明家第三季度共用电243.3度,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度?【答案】81.1度【分析】第三季度有7、8、9这3个月,用第三季度共用电总度数除以月数即可求出每月用电多少度.【解答】243.3÷3=81.1(度)答:平均每月用电81.1度.7.【题文】折16朵彩花用去彩带21.6米.平均每朵彩花用去彩带多少米?【答案】1.35米【分析】本题考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已知折16朵彩花用去彩带21.6米,求平均每朵彩花用去彩带多少米,用除法计算即可.【解答】21.6÷16=1.35(米)答:平均每朵彩花用去彩带1.35米.8.【答题】每千克葡萄______元.【答案】7.8【分析】本题考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根据单价=总价÷数量计算即可.【解答】每千克葡萄:46.8÷6=7.8(元).故此题的答案是7.8.9.【答题】每支彩笔______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小数除以整数.根据单价=总价÷数量计算即可.【解答】每支彩笔:18.5÷10=1.85(元).故此题的答案是1.85.10.【答题】()队的工作效率高.A.甲B.乙【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小数除以整数.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计算即可.【解答】甲队每天修路:6.24÷6=1.04(千米);乙队每天修路:9.2÷8=1.15(千米);因为1.15>1.04,所以乙队的工作效率高.选B.11.【题文】买书一共花了87.8元,儿童画册每本多少元?【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出买7本科技书的钱数,用一共的钱数减去买7本科技书的钱数求出买儿童画册的钱数,再根据单价=总价÷数量求出每本儿童画册的价格即可解答.【解答】科技书花费:5.6×7=39.2(元)儿童画册花费:87.8-39.2=48.6(元)儿童画册每本价格:48.6÷6=8.1(元)答:儿童画册每本8.1元.12.【题文】妈妈买了一袋25kg的大米,用去70.5元.你知道平均每千克大米多少钱吗?【答案】2.82元【分析】根据公式“总价÷数量=单价”进行计算即可.【解答】70.5÷25=2.82(元)答:平均每千克大米2.82元.13.【答题】4.2÷25=168().【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整数,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要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点上小数点再除,如果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解答】所以4.2÷25=0.168.故此题是错误的.14.【答题】张阿姨超市购物的小票被弄脏了.张阿姨买了______千克青菜.【答案】4.4【分析】根据西红柿的总价=西红柿的单价×西红柿的数量,青菜的总价=用的钱数-西红柿的总价,青菜的数量=青菜的总价÷青菜的单价计算即可.【解答】已知张阿姨买西红柿和青菜一共用了36.40元,西红柿的单价是4.80元/千克,则3千克西红柿的总价为:4.80×3=14.40(元).所以张阿姨买青菜用了:36.40-14.40=22.00(元).青菜的单价5元/千克,求张阿姨买了多少千克青菜,用除法,列式计算为:22.00÷5=4.4(千克),所以张阿姨买了4.4千克青菜.故此题的答案是4.4.15.【题文】列竖式计算.4.14÷23 100.98÷99【答案】0.18;1.0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整数,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要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点上小数点再除,如果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解答】16.【答题】如果只买一支笔,那么买下面()号笔比较便宜.A.①B.②C.③【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小数除以整数.【解答】由图可知,①中每袋中有4根,每袋5元,所以1根是:5÷4=1.25(元);②中每袋中有5根,每袋5.25元,所以1根是:5.25÷5=1.05(元);③中每袋中有6根,每袋5.7元,所以1根是:5.7÷6=0.95(元).1.25>1.05>0.95,所以如果只买一支笔,买比较便宜,即买③号笔比较便宜.选C.17.【答题】在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时,商的小数点要和()对齐.A. 十位B. 末尾 C. 被除数的小数点【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答】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选C.18.【答题】在讲故事比赛中,7位评委给小红的评分成绩分别是(单位:分):9.9、10、8.5、9.6、9.5、9.3、9.2.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小红的最后得分是()分.A. 9.42B.9.5 C. 9.6【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数除以整数.【解答】在讲故事比赛中,7位评委给小红的评分成绩分别是(单位:分):9.9、10、8.5、9.6、9.5、9.3、9.2,最高分是10分,最低分是8.5分;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则小红的最后得分是:(9.9+9.6+9.5+9.3+9.2)÷5=47.5÷5=9.5(分).选B.19.【答题】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6.4,一个因数是4,那么另一个因数是().A. 6.25B.1.6 C. 0.16【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数除以整数.【解答】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6.4,一个因数是4,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用除法,列式计算为:6.4÷4=1.6.选B.20.【答题】下列算式中,商是1.03的是().A. 24.72÷24B.31.2÷24 C. 21.6÷3【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小数除以整数.【解答】直接计算得:24.72÷24=1.03,31.2÷24=1.3,21.6÷3=7.2,所以24.72÷24的商是1.03.选A.。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约为()平方米.A. 100B. 10C. 1000【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面积单位的认识.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一间教室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比较合适.【解答】根据实际情况可知,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约为100平方米.选A.2.【答题】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A. 10B. 100C. 1000【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解答】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所以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选B.3.【答题】把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切成100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A. 1米B. 1分米C. 1厘米【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据此即可解答.【解答】把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切成100个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求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因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所以切成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选B.4.【答题】估一估,如图中的大长方形面积约是().A. 10000平方米B. 6000平方米C. 60000米D. 60000平方米【答案】D【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面积.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长方形大约是由6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所以大长方形面积=小长方形面积×6,其中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解答】100×100×6=60000(平方米),所以大长方形面积约是60000平方米.选D.5.【答题】1平方米比1平方厘米多().A. 100平方厘米B. 99平方厘米C. 9999平方厘米【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首先把1平方米化成平方厘米数,等于进率10000,然后与1平方厘米相减,即可得解.【解答】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10000﹣1=9999(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米比1平方厘米多9999平方厘米.选C.6.【题文】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1)(2)【答案】(1)这个图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2)这个图形的面积是81平方分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据此即可解答.【解答】(1)8×6=48(平方厘米),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2)9×9=81(平方分米),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81平方分米.7.【题文】松柏公园原来一块长方形的绿地面积是240平方米,如果现在要把绿地的长从原来的8米增加到32米,宽保持不变.问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案】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960平方米.【分析】扩大后的绿地面积=原来绿地的宽×扩大后的长,其中原来绿地的宽=原来这块绿地的面积÷原来绿地的长,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解答】240÷8×32=30×32=960(平方米)答: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960平方米.8.【题文】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40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答案】合4000平方厘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据此即可解答.【解答】40平方分米=4000平方厘米答:合4000平方厘米.9.【题文】一个正方形的喷水池的周长是20米,它的边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答案】边长是5米,面积是25平方米.【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边长都是相等的,20÷4=5(米),所以它的边长是5米,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边长×边长,那么5×5=25(平方米),所以它的面积是25平方米.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边长:20÷4=5(米),面积:5×5=25(平方米)答:它的边长是5米,面积是25平方米.10.【题文】有一块长方形西瓜地,长60分米,宽2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可收西瓜3千克,这块瓜地共可以收西瓜多少千克?【答案】这块西瓜地的面积是1200平方分米,合12平方米;这块瓜地共可以收西瓜36千克.【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方形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解答】2米=20分米长方形西瓜地的面积:20×60=1200(平方分米),1200平方分米=12平方米1平方米可以收西瓜3千克,则12平方米可以收:12×3=36(千克)答:这块西瓜地的面积是1200平方分米,合12平方米;这块瓜地共可以收西瓜36千克.11.【答题】大拇指盖的面积大约是1().A. 平方分米B. 平方米C. 平方厘米【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面积单位的认识.【解答】根据我们每个人的大拇指盖的大小看,大拇指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选C.12.【答题】1平方米-10平方分米=().A. 90平方分米B. 9平方厘米C. 90平方厘米【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不同单位的数计算时,要先统一单位.【解答】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10平方分米=100平方分米-10平方分米=90平方分米.选A.13.【答题】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最多能摆()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A. 10B. 100C. 1000【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面积.1×1=1,所以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由于1分米=10厘米,因此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可分成10×10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解答】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最多能摆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选B.14.【答题】一个正方形花坛的边长是6米,四周有一条1米宽的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平方米.A. 6B. 28C. 42【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面积.加上小路后,花坛的每条边会增加2米,花坛和小路的总面积=(花坛的边长+2)×(花坛的边长+2),所以小路的面积=花坛和小路的总面积-花坛的面积,其中花坛的面积=花坛的边长×花坛的边长.【解答】(6+2)×(6+2)-6×6=28(平方米),所以小路的面积是28平方米.选B.15.【答题】7平方米3平方分米=()平方分米.A. 73B. 703C. 7003D. 7030【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面积单位的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据此即可解答.【解答】7平方米3平方分米=703平方分米.选B.16.【答题】5600平方厘米=56平方分米.()【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根据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将平方厘米化成平方分米,除以进率100,据此解答.【解答】5600平方厘米=56平方分米.故此题是正确的.17.【答题】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相等.()【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单位相同,才能比较,单位不同,不能比较.【解答】面积和长度不是相同的单位,不能比较大小.故此题是错误的.18.【答题】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方形的面积及周长.【解答】我们运用假设的方法进行解答,假设两个长方形的面积都是24平方厘米,有两个长方形,其中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8×3=24(平方厘米),它的周长是(8+3)×2=22(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面积是6×4=24(平方厘米),周长是(6+4)×2=20(厘米);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但是周长不相等.故此题是正确的.19.【答题】一块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分米.()【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面积单位的认识.【解答】分米是长度单位而不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是平方分米.故此题是错误的.20.【答题】小豪身高是132平方厘米.()【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使用.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一个人的身高用厘米作单位,据此解答.【解答】小豪身高是132厘米.故此题是错误的.。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一个圆的直径是3厘米,它的周长是()A.9.42厘米B.12.56厘米C.8.52厘米D.4.39厘米【答案】A【分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圆的周长公式.【解答】已知直径,求周长,用公式:C=πd.2.【答题】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 )【答案】×【分析】如图所示,半圆的周长应是圆周长的一半再加一条直径.【解答】半圆的周长应是圆周长的一半再加一条直径,所以原题的说法是错误的.3.【答题】一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 ( )【答案】×【分析】因为圆的周长C=,所以一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解答】因为圆的周长C=,所以一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所以原题的说法是错误的.4.【答题】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直径越小,圆周率越小.( )【答案】×【分析】根据圆周率的含义: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圆周率是一个定制,用字母“”表示.【解答】根据圆周率的含义,圆周率是一个定值,所以原题的说法是错误的.5.【答题】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它的直径是______厘米.【答案】8【分析】根据圆的周长C=πd,所以直径=圆的周长÷,由此解答.【解答】25.12÷3.14=8(厘米).6.【答题】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它的直径是______厘米.【答案】8【分析】根据圆的周长C=πd,所以直径=圆的周长÷π,由此解答.【解答】25.12÷3.14=8(厘米).7.【答题】一个圆形游泳池的周长是314米,它的半径是______米.【答案】50【分析】根据圆的周长C=πd,则半径=圆的周长C÷π÷2,由此解答.【解答】314÷3.14÷2=50(米).8.【答题】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10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______米.【答案】31.4【分析】根据圆的周长C=πd,代入数值计算即可.【解答】10×3.14=31.4(米).9.【答题】把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剪开,照如图所示的样子拼起来,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比原来圆的周长增加______厘米.【答案】4【分析】由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可知:将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就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就等于圆的半径,从而可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圆的周长多出了两个半径的长度,据此即可求解.【解答】根据分析可知,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比原来圆的周长增加两个半径的长度,即4厘米.10.【答题】自行车后轮的半径是前轮的1.5倍,后轮转动12周,前轮转了()周.A. 8B. 12C. 18【答案】C【分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圆的周长.【解答】根据所走的总路程是一定的,计算得出前轮转了18周.11.【答题】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半径是()分米。
第 2 章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一、选择题1.设 F(x)是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则以下结论不正确的选项是(A)若 F(a)=0 ,则对任意 x≤a 有 F(x)=0(B)若 F(a)=1 ,则对任意 x≥a 有 F(x)=1(C)若 F(a)=1/2 ,则 P( x≤a)=1/2(D)若 F(a)=1/2 ,则 P( x≥a)=1/22.设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密度 f(x) 是偶函数,分布函数为 F(x) ,则(A)F(x)是偶函数(B)F(x) 是奇函数(C)F(x)+F(-x)=1(D)2F(x)-F(-x)=1 3.设随机变量 X1, X 2的分布函数、概率密度分别为 F1 (x) 、F2 (x) ,f 1 (x)、f 2 (x) ,若 a>0, b>0, c>0,则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aF (x)+bF2(x)是某一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a+b=11(B)cF1(x) F 2(x)是某一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c=1(C)af 1(x)+bf2(x)是某一随机变量概率密度的充要条件是a+b=1(D)cf 1(x) f 2(x)是某一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充要条件是c=14.设随机变量 X1, X2是任意两个独立的连续型随机变量,它们的概率密度分别为 f 1 (x)和 f 2 (x) ,分布函数分别为 F1 (x) 和 F2 (x) ,则(A)f 1 (x) +f 2 (x)必为某一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B)f 1(x) f 2(x)必为某一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C)F1(x)+F 2(x)必为某一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D)F1(x)F 2 (x)必为某一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5.设随机变量 X 遵从正态分布N (1,12),Y遵从正态分布N (2,22) ,且P(|X1| 1) P(|Y 2| 1) ,则必有(A)1 2(B)1 2(C)1 2(D)1 26.设随机变量 X 遵从正态分布N ( ,2 ) ,则随σ的增大,概率P(|X|)(A)单调增大(B)单调减小(C)保持不变(D)增减不定7.设随机变量 X1,X2的分布函数分别为 F1 (x) 、F2(x) ,为使 aF1 (x) -bF2 (x)是某一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在以下给定的各组数值中应取(A)a3 , b2(B)a2 , b2(C)a1 , b3(D)a1 , b3 553322228.设 f(x)是连续型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密度,则 f(x)必然是(A)可积函数(B)单调函数(C)连续函数(D)可导函数9.以下陈述正确的命题是(A)若P(X1) P(X 1), 则 P(X 1)12(B)若 X~b(n, p),则 P(X=k)=P(X=n-k), k=0,1,2,,n(C)若 X 遵从正态分布 , 则 F(x)=1-F(-x)(D)lim [ F (x) F ( x)]1x10.假设随机变量X遵从指数分布,则随机变量Y=min{X,2} 的分布函数(A)是连续函数(B)最少有两其中止点(C)是阶梯函数(D)恰好有一其中止点二、填空题1.一实习生用同一台机器连接独立的制造了 3 个同种零件,第i个零件不合格的概率为 p i1个零件中合格品的个数,则 P X2i 1,2,3 ,以 X 表示3i12.设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f x2x0 x 1以 Y 表示对 X 的三次重复观察中0其他事件 X 1出现的次数,则 P Y2 23.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密度为 f x axe 3x x 0,则 a,X的分布0x0函数为4.设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b , x0, 则 a =, b =,cF ( x)ax) 2(1c,x 0,=。
一、选择题1、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1,2,k P X k b k λ=== ,则λ为( )。
(A)0λ>的任意实数 (B)1b λ=+ (C)11b λ=+ (D)11b λ=-2、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kP X k ak λ==(λ>0,k=1,2,3,…),则a = ( )。
(A)e λ- (B) e λ (C) 1e λ-- (D) 1e λ-3、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0,1,2,3!k AP X k k k === 则常数A 应为( )。
(A) 31e (B) 31-e (C) 3-e (D) 3e4、离散型随机变量X,则{||2|0}P X X ≤≥为( )。
(A)2129 (B)2229 (C)23 (D)135、随机变量X 服从0-1分布,又知X 取1的概率为它取0的概率的一半,则(1)P X =为( )。
(A) 13 (B) 0 (C) 12(D) 16、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0120.250.350.4X P,而{}()F x P X x =≤,则=)2( F ( )。
(A) 0.6 (B) 0.35 (C) 0.25 (D) 07、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为1010.250.50.25X P-,则以下各分布律正确的是( )。
(A)22020.510.5X P- (B)211130.250.250.5X P+-(C)2010.50.25X P(D)2010.50.5X P8、随机变量,X Y 都服从二项分布:~(2, ), ~(4, )X B p Y B p ,01p <<,已知{}519P X ≥=,则{}1P Y ≥=( )。
(A)6581 (B) 5681 (C) 8081(D) 19、随机变量X 的方差()3D X =,则(25)D X -等于( )。
(A) 6 (B) 7 (C) 12 (D) 1710、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1()(),1,2,2(1)P X n P X n n n n ===-==+ ,则()E X =( )。
章节测试题1.【答题】27的30倍是(),12个30是().【答案】810 360【分析】根据题意,要求27的30倍,就是求30个27相加,用27×30解答即可,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用乘法计算即可.【解答】27×30=810;30×12=360.故此题的答案是810,360.2.【答题】26×50的积的末尾有()个0.【答案】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因数末尾有零的整数乘法的运算.【解答】计算26×50时,可先计算26×5=130,然后再在130后面加上一个0,即积为1300,末尾有2个零.故此题的答案是2.3.【答题】计算50×70时,先算5×7,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个0.【答案】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因数末尾有零的整数乘法的运算.【解答】计算50×70时,可先计算5×7=35,然后再在35后面加上2个0,即积为3500,末尾有两个零.故此题的答案是2.4.【答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位数.【答案】四【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答】根据题意,假设这两个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即都是10,那么,10×10=100,100是三位数;假设这两个两位数是最大的两位数,即都是99,那么,99×99=9801;就是四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故此题的答案是四.5.【答题】45×60的积是()(填汉字)位数,积的末尾有()个0(填数字).【答案】四 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整十数.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据此解答.【解答】45×60=2700;所以45×60是积是四位数,积的末尾有2个0.故此题的答案是四、2.6.【答题】三(1)班要买6箱饮料,每箱12瓶,每瓶饮料5元,一共需要()元.【答案】36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先根据总价=数量×单价,再依据总钱数=每箱钱数×箱数即可解答.【解答】列综合算式为:所以一共需要360元.故此题的答案是360.7.【答题】某小区有12栋居民楼,每栋楼有15层,每层有8户,此小区有()户.【答案】144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小区的户数=楼数×每栋楼的层数×每层楼的户数,据此即可解答.【解答】列综合算式为:所以此小区有1440户.故此题的答案是1440.8.【答题】妈妈买了7袋大米花了140元,一袋大米装5千克,每千克大米()元.【答案】4【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每千克大米的钱数=总共花的钱数÷大米的袋数÷每袋大米的重量,据此即可解答.【解答】列综合算式为:所以每千克大米4元.故此题的答案是4.9.【答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每次乘得的积都和个位数对齐.()【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解答】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就是所求的积.故此题是错误的.10.【答题】89×44=362.()【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解答】89×44=3916;3916≠362.故此题是错误的.11.【答题】50×60的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解答】计算50×60时,可先计算5×6=30,然后再在30后面加上两个0,即积为3000,末尾有三个0.故此题是错误的.12.【答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解答】10×10=100,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故此题是错误的.13.【答题】32个24的和,列式为32+24.()【答案】×【分析】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进行解答.【解答】求32个24的和是多少,列式计算为:24×32=768.故此题是错误的.14.【题文】用竖式计算:32×13=【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解答】32×13=416,竖式计算见答案.15.【题文】用竖式计算:27×56=【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解答】27×56=1512,竖式计算见答案.16.【题文】用竖式计算:43×58=【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解答】43×58=2494,竖式计算见答案.17.【题文】用竖式计算:45×25=【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解答】45×25=1125,竖式计算见答案.18.【题文】姥姥家养了12箱蜜蜂,每箱能酿75千克蜂蜜,今年姥姥家能酿出多少千克蜂蜜?【答案】今年姥姥家能酿出900千克蜂蜜.【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今年姥姥家能酿出蜂蜜的千克数=姥姥家养蜜蜂的箱数×每箱酿的蜂蜜的千克数,据此即可解答.【解答】75×12=900(千克).答:今年姥姥家能酿出900千克蜂蜜.19.【题文】一个加工厂,6天加工了864个玩具车,工人们一天工作8个小时,这个工厂每小时能加工多少个玩具车?【答案】这个工厂每小时加工18个玩具车.【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每个小时加工玩具车的数量=总玩具车的数量÷天数÷一天工作的时间,据此即可解答.【解答】列综合算式为:答:这个工厂每小时加工18个玩具车.20.【答题】40个22的和是(),15的60倍是().【答案】880 9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解答】22×40=880;15×60=900.故此题的答案是880,900.。
九. 计算机绘图基础思考题
1.独立符号特征点信息采集时,规则符号应采集,圆形符号应采
集,圆弧线应采集。
2.基本线型的绘图参数包:、、、
和。
3.平行线的自动绘制需要哪些参数.
4. 试述地物符号自动绘制中,在多边形轮廓线内绘制晕线的步骤。
5.等高线自动绘制通常采用哪两种方法?在大比例尺数字测图中常采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6.依据下图,简述用编码裁剪法进行AB线段裁剪的过程。
7.简述由离散数据点建立三角形网的基本过程和要求。
8.简述网格法自动绘制等高线的步骤。
9.试述按三角网法自动绘制等高线的步骤。
十. 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思考题
1.数字测图方法有: 、航测成图、。
2。
地面数字测图需要的硬件:、、,软件:。
3。
野外数据采集模式:和GPS RTK测量方法。
4。
图形信息码包括:、。
5。
地形图数据包括:、和时间因素。
6。
城市地图数据库数据分层:、界址和界址点层、、管线层、道路层、、、地貌层及注记层等。
7.试述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作业过程。
8.简述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应包含哪些内容?
9。
试编写详细的“天津城市建设学院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的技术方案。
(可按以下内容:测区概况、作业技术标准、控制测量方案、碎部测量方案、仪器设备、检查验收、上交资料等)
10.地面数字测图外业采集数据包括哪些内容?
11.地形图数字化有哪两种方法?
12.简述地形图扫描屏幕数字化的作业步骤。
十一. 数字地形图的应用思考题
1.什么是数字高程模型?它有何特点?
2.数字高程模型有哪些应用?
3.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怎样根据等高线确定地面点的高程?
5.怎样绘制已知方向的断面图?
6.下图为某幅1∶1000地形图中的一格,试完成以下工作:
(1)求A、B、C、D四点的坐标及AC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2)求A、D两点的高程及AD连线的平均坡度。
(3)沿AC方向绘制一纵断面图。
(4)用解析法计算四边形ABCD的面积。
7.要修建一条从从A山到B山的道路,下图为选定的线路,试绘制出AB方向的纵断面图,并写出绘制过程。
(横向按图上距离绘制,纵向比例尺为1:200)
8.某工程需要将下图的地面整理成过A、B、C三点的倾斜面,请在图中绘出填挖边
界线,并写出绘制过程。
其中A点高程33.6m、B点高程28.5m、C点高程31.4m。
9.土石方量的常用计算方法、和。
10.汇水范围是由一系列连接而成。
11.纵断面图是指。
12.试写出方格法土方计算步骤.
十二、地下管线图测绘
1.地下管线的分类
2.地下管线探查的任务和内容
3.地下管线探查的方法:、、和。
4.地下管线测量的工作内容包括哪些?
5.管线点平面位置测量方法:、及支导线法。
6.管线点的高程测量方法:、。
7地下管线图分为和。
十三。
线路测量思考题
1.何谓转角?转点?桩距?里程桩?地物加桩?
2.试述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的方法和步骤?
3.绘图简述复曲线的计算要点?
4.绘图简述偏角法测设圆曲线的操作步骤?
5.试述正倒镜分中延长直线的操作方法。
6.中线里程桩的桩号和编号各指什么?在中线的哪些地方应设置中桩?
7.何谓回头曲线?
8.公路中线测量的任务是什么?
9.何谓整桩号法设桩?何谓整桩距法设桩?各有什么特点?
10.试推导出圆曲线主点元素的计算公式。
11.路线纵断面测量有哪些内容?
12.在纵断面图上,哪些资料是由测量工作提供的?
13.试述纵断面测量的任务和步骤。
14.中平测量跨越沟谷时,采用什么措施来提高测量速度和保证测量精度?
15.横断面施测方法有哪几种?
16.中平测量与一般水准测量有何不同?中平测量的中丝读数与前视读数有何区别?
17.横断面测量的任务是什么?
19.已知某交点JD的桩号K5+119.99,右角为136°24′,半径R=300m,试计算圆曲线元素和主点里程,并且叙述圆曲线主点的测设步骤。
20.某测量员再路线交点上安置仪器,测得前后视方向值为:盘左前视方向值为42°18′24″,后视方向值为174°36′18″盘右前视方向值为222°18′20″,后视方向值为354°36′24″。
(1)判断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2)计算该交点的转角?(3)若仪器不动,分角线方向的读数应是多少?
21.试计算虚交点的曲线测设元素(见图5)、主点里程,并简诉曲线主点测设的方法与步骤。
已知:R=40m,基线AB=25m,∠B=30º,∠A=45º,A点里程为K2+364.70,sin75º=0.965926,tg18.75º=0.339454。
图5
22.已知路线右角β右=147°15′,当R =100m 时,曲线元素如表10。
试求:(1)路线的转向与转角; (2)当R =50m 和R =800m 时的曲线元素;(3)当R =800m ,JD 的里程为K4+700、90时圆曲线的主点桩号?
23.按照图7所示的中平测量记录表中(见表13)的中桩点的高程。
图7
表13
24.用虚交得切基线法测设圆曲线,测得AB=48.64m,
16
,
10
2
2
=
=a
a,A点得里程为:K8+043.27,
求主点的测设元素和里程。
25.已知某弯道半径R=300m,JD里程为K10+064.43,转角α=21º18'。
已求出曲线常数p=0.68m,q=34.98m。
缓和曲线长Ls=70m,并求出ZH点里程为K9+972.92,HY点里程为K10+042.91,QZ点里程为K10+063.68,YH点里程为K10+084.44,HZ点里程为K10+154.44。
现以缓和曲线起点ZH点为坐标原点,用切线支距法按统一坐标计算K10+000、K10+060两桩点的坐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