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勇教授运用温阳大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经验辑要
- 格式:pdf
- 大小:167.67 KB
- 文档页数:2
马老师治疗痹症验案 --马氏妇科林建媚初诊:2016年8月2日。
薛某,29岁。
因“自觉全身冷气游走感5天”求治。
患者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7天净。
流产后因受寒后感全身冷气游走,伴双脚麻木,晨起手指僵硬,活动不利。
舌淡红,苔薄白,脉紧。
中医诊断:痹证(风寒痹)治疗原则:温经散寒,通脉。
治疗方药:当归四逆汤+肾着汤。
当归10g 桂枝10g 炒白芍10g 炙甘草6g 细辛3g 通草6g 大枣5枚干姜3g 茯苓10g 麸白术10g,4剂。
二诊:2016年8月6日。
冷气游走减轻,双脚轻微麻木。
方药:上方加鸡血藤15g、淡附片6g,5剂。
三诊:2016年8月11日。
症同上。
方药:桂枝汤加生芪15g、淡附片12g、鸡血藤30g,7剂。
四诊:2016年8月20日。
手指僵硬消失。
方药:守上方淡附片加至15g,加威灵仙10g,4剂。
五诊:2016年8月24日。
腰膝感冷。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淡附片15g,7剂。
六诊:2016年9月6日。
左小退麻。
方药:上方加丝瓜络10g,7剂。
七诊:2016年9月16日。
手足麻,腹泻。
方药:守上方加桑寄生15g、丝瓜络10g、鸡血藤15g,7剂。
八诊:2016年9月23日。
身冷除,卧床时手足麻木。
方药:八珍汤加鸡血藤50g、桑寄生15g、竹茹10g、丝瓜络10g,7剂。
九诊:2016年9月30日。
服药后症状减轻。
方药:八珍汤加木瓜10g、羌活10g,7剂。
十诊:2016年10月7日。
症如上。
方药:守上方加威灵仙10g,7剂。
十一诊:2016年10月14日。
手足麻木。
方药:八珍汤加鸡血藤50g、桑寄生15g、竹茹10g、丝瓜络10g、益母草15g,7剂。
十二诊:2016年10月25日。
症如上。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乌梢蛇10g、鸡血藤30g、羌活10g,7剂。
十三诊:2016年11月1日。
上症减轻。
方药:守上方去羌活加丝瓜络10g,7剂。
十四诊:2016年11月9日。
夜间醒来,手指麻木。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鸡血藤50g、桑寄生15g,7剂。
马勇治疗急性腰扭伤经验窥探司誉豪;郭杨;马勇【摘要】急性腰扭伤为中医骨伤科常见病。
马勇教授主张以针刺强刺激配合运动疗法和经验方扶阳祛痹汤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显著。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28)004【总页数】4页(P23-25,33)【关键词】急性腰扭伤;单纯外力作用;慢性腰痛急性发作;马勇【作者】司誉豪;郭杨;马勇【作者单位】[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骨伤修复与重建新技术实验室,南京210023;[3]江苏省中医院,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34马勇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医骨伤科教研室主任,从医30余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学术思想。
马教授近年来针对急性腰扭伤提出了标急治标、本急治本、标本同治的治疗思想。
《七松岩集·腰痛》载:“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
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症辨析而分治之。
”马教授将急性腰扭伤分为单纯外力所致型和慢性腰痛急性发作型两类进行分证论治,对于单纯外力所致型急性腰扭伤,常采用针刺配合运动疗法的外治法治疗,疗效往往立竿见影;而对于慢性腰痛急性发作型急性腰扭伤,除采用外治法外,还采用经验方扶阳祛痹汤内服,疗效颇显。
笔者有幸跟师侍诊,获益良多,现将马教授治疗急性腰扭伤之临证经验与各位同道共享。
1.1 单纯外力所致型急性腰扭伤多因卒然感受暴力所致,或由于腰部活动时姿势不当、用力过猛,或搬运重物时肌肉配合不协调,以及跌仆闪挫,致筋肉、络脉损伤,瘀血凝滞,气血不通而痛[1]。
马教授认为,急性腰扭伤属于中医“腰痛”“伤筋”范畴。
《医部全录》载:“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故机关不利而腰不可以转也。
江苏省名老中医蔡建平教授骨伤科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摘要: 江苏名中医蔡建平教授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治学严谨,博采众长,学贯中西。
本文对名中医蔡建平的学术思想以及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以便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 骨伤科;蔡建平;学术思想;临床经验Summary of Professor Cai Jianping''s thought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orthopedics science in Jiangsu Province.Abstract:Professor Cai Jianping, a famous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been engaged in clinical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more than 30 years,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Thispaper summarizes the academic thought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Cai Jianping, a famous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in order to better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Key words: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Cai Jianping; Academic thoughts; clinical experience蔡建平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级非遗、无锡市级非遗项目“刘氏骨伤”第四代传承人,无锡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无锡市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主任委员、无锡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特色疗法中国民间疗法 犆犎犐犖犃 犛犖犃犜犝犚犗犘犃犜犎犢,犕犪狉 2024,犞狅犾 32犖狅 5 通信作者:尹恒,E mail:wxzy011@njucm.edu.cn第一作者:张强,E mail:825450874@qq.com无锡“刘氏骨伤”流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介绍张强1尹恒2,王建伟2,刘光人2(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2.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无锡214071)【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成年人,发病率逐年攀升。
刘氏骨伤是无锡周边著名中医骨伤科流派,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较为丰富且独特的经验,尤擅以外治法治疗该病,包括膏药、手法等,配合中药内服,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该文分享刘氏骨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刘氏骨伤;中药熏洗;手法推拿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犇犗犐:10.19621/j.cnki.11 3555/r.2024.0514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间接暴力或慢性积累性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脱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致,临床表现为腰痛、腰腿痛、鞍区麻木等,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成年人[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2]。
刘氏骨伤是无锡周边著名中医骨伤科流派,传承至今,源远流长,其特有的诊疗方法在无锡民间享有盛誉。
刘氏骨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较为丰富且独特的经验。
刘氏骨伤是符合中医骨伤科基本理论和诊疗体系的一种独特辨证体系,着重辨析局部症状、体征,力求病位精确、病因明确、病性突出。
现笔者将其叙述如下。
1 病因病机刘氏骨伤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
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贯穿腰部与腿部后侧。
若肝肾不足,筋脉失养,便生腰腿痛,此为内因。
外因为风、寒、湿邪。
内外二因,相互影响,痹阻经脉,故生腰痛[3]。
马老师治疗肋部疼痛验案一则初诊:2021年3月4日。
林某,52岁。
因右侧肋部隐痛就诊。
患者右侧肋部卧床时隐痛,触摸疼痛。
与运动、呼吸无关,无背部反射痛。
口干口渴欲饮。
矢气。
二便调。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胸痹。
治法:温阳理气,和血除痹。
方药:橘枳姜汤合旋覆花汤合栝蒌牡蛎散加味。
陈皮15g 炒枳壳10g 旋覆花10g 茜草20g 天花粉15g 牡蛎30g 川楝子10g 延胡索10g 生姜3片,7剂。
二诊:2021年3月16日。
右侧肋部疼痛已除。
口干口渴已除。
舌脉如上。
按语:《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说:“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唐·孙思邈认为此条主胸中满塞而喉中燥,其《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三·心脏》中说:“治胸痹之候,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燥唾沫,宜此方(橘枳姜汤)”。
清·高学山认为此条病位在肺,病因为“寒、湿”,其《高注金匮要略》中说“胸痹上虚而中下之逆邪有二,湿与寒是也。
肺性恶湿复恶寒,湿则肺滞,寒则肺敛,俱能使膈膜之痹处作痛外,而又能令其气塞且短也”。
清·程林《金匮要略直解》亦说:“气塞短气,非辛温之药不足以行之,橘皮、枳实、生姜辛温,同为下气药也。
《内经》曰:病有缓急,方有大小。
此胸痹之缓者,故用君一臣二之小方也。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说:“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覆花汤主之。
”又《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说:“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旋覆花汤主之。
旋覆花汤方:旋覆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清·陈修园《金匮方歌括》说:“肝着之人欲蹈胸,肝气着滞反行其气于肺,所谓横之病也。
彭江云教授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浅谈彭江云教授是中国脊柱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他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备受瞩目。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脊柱和骨关节,导致剧烈的疼痛和脊柱功能障碍。
彭江云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一致好评。
温阳通络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温暖脊柱,活络关节的效果。
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尤为重要,因为这种疾病往往伴随着寒湿痹阻,气血不畅,导致脊柱僵硬和疼痛。
彭江云教授通过传统中医的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将温阳通络法运用到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彭江云教授强调,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首先要重视病因的分析,找出患者体内的寒湿痹阻,清楚病灶所在,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
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温阳通络法并非一成不变的固定疗法,而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和传统中医疗法,彭江云教授还推崇运动疗法。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往往因为脊柱僵硬和关节疼痛而导致运动能力受限,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
在治疗过程中,彭江云教授会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彭江云教授强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
长期的疾病折磨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沮丧和消极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心理疏导和情绪疗法同样重要。
彭江云教授会与患者建立起信任和共鸣的关系,指导他们积极面对疾病,树立信心,以更积极的心态迎接治疗的每一天。
彭江云教授的温阳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中西医结合,个性化治疗,多维度照顾患者的身心健康,这些都是他成功的关键。
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领域,我们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效果。
温阳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探析作者:吴晶金彭江云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18年第01期【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直和畸形。
阳虚腠理空疏,风寒湿等外邪乘虚侵袭,痰瘀痹阻,阳气不得周流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关键。
通过文献复习探讨温阳通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依据及可行性。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温阳通络;阳虚邪凑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可伴关节外损害,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强直和畸形[1-2]。
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历代有“历节”“顽痹”“尪痹”等不同称谓。
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教授学术继承人、云南省名中医吴生元教授认为阳虚邪凑是RA发生的病机关键[3]。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亏虚抑或不通,都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温阳通络法是吴生元教授基于扶阳理论总结出的RA治疗大法。
本文通过文献复习,探讨温阳通络法的理论依据及其治疗RA的可行性。
1 阳虚邪凑是RA发生的病机关键中医学认为,RA发病机理主要为患者阳气不足,阴寒内生,或感受风寒湿邪,中阳受损,邪气痹阻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以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灼热、甚则变形、僵直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严重时累及脏腑,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故治疗主要以温阳通络为法。
1.1 阳虚与RA的关系《黄帝内经·痹论篇》云:“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何故也?岐伯曰:……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
”[4]可见阳气具有御邪功能,阳气盛,正邪交争,发为热痹,若阳气充沛,即可驱邪外出而愈。
叶天士亦认为“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5],痹证日久,对于禀赋不足或年老体弱者易损伤阳气,治疗遵循“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风湿与骨伤疑难病治疗中医风湿与骨伤疑难病治疗是中医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国家对中医传统医学的推崇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对风湿与骨伤疑难病的研究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疗风湿与骨伤疑难病的特点、方法与效果,以及相关的临床案例。
一、中医风湿病治疗的特点与方法中医风湿病治疗的特点在于综合论治,以调整人体内外环境为主要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风湿与骨伤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风寒湿邪侵袭等诸多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风湿与骨伤疑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风湿与骨伤疑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中医药学研究发现,许多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等功效,可以缓解风湿与骨伤疑难病带来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川乌、红花、当归等,根据患者情况,中医医生会开具合适的方剂。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风湿与骨伤疑难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刺激,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消除湿气和寒气等病因,从而改善病情。
常用的针灸疗法有温针、艾灸、拔罐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风湿与骨伤疑难病的常见手法之一。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疏通经络,达到舒筋活血、止痛祛湿的效果。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有揉捏、推拿、拨叩等。
二、中医风湿病治疗的效果与实际案例中医治疗风湿与骨伤疑难病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中医疗法不仅可以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调整整体的身心状态。
下面是一些实际案例:1. 小王,男性,50岁,风湿性关节炎。
患者左膝关节疼痛年余,严重影响生活。
经中医医生全面辨证论治后,采用中药配合针灸和推拿按摩的治疗方案。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关节功能回复正常。
2. 小李,女性,40岁,腰椎间盘突出。
患者由于劳动过度和姿势不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出现腰痛、腿痛等症状。
中医医生通过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腰椎功能。
·36·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1月 第9卷第1期 Rheumatism and Arthritis January 2020 Vol.9 No.1彭江云教授运用温阳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浅谈许 飞1,周文强1,张艳坤1,唐超炫1 指导:彭江云1,2 【摘 要】 彭江云教授辨证论治强直性脊柱炎,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主要是“阳虚邪凑”,肝肾不足、肾虚督寒为本,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侵袭督脉为标,内外之邪相互结合致使气血不通、阻于督脉而病。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疗提出温阳散寒、补肾强督、通络止痛的原则。
治疗时善用并重用附子、细辛、桂枝、干姜等温阳散寒之品以缓解病症,重视扶正固本、扶阳存津、温阳散寒为其治疗特色。
彭江云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甚佳,值得研究及学习。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大偻;温阳通络法;临床经验;彭江云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20.01.011 彭江云教授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吴氏扶阳学术流派第三代传承人,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云岭名医,云南省名中医,云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痹病学重点学科、重点中医专科、中医药特色优势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风湿病专业学科带头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工作室、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吴生元工作室负责人。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棘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1],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
AS是脊柱关节病的原型或称原发性AS,其他脊柱关节病并发的骶髂关节炎为继发性AS。
本病以患者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或)发僵,夜间疼痛加重,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