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第二节 小说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三)长篇小说节选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 外国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万卡契诃夫①九岁的男孩万卡·茹科夫三个月前被送到靴匠阿里亚兴的铺子里来做学徒。
在圣诞节的前夜,他没有上床睡觉。
他等到老板夫妇和师傅们出外去做晨祷后,从老板的立柜里取出一小瓶墨水和一支安着锈笔尖的钢笔,然后在自己面前铺平一张揉皱的白纸,写起来。
他在写下第一个字以前,好几次战战兢兢地回过头去看一下门口和窗子,斜起眼睛瞟一眼乌黑的圣像和那两旁摆满鞋楦头的架子,断断续续地叹气。
那张纸铺在一条长凳上,他自己在长凳前面跪着。
②“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雷奇!”他写道,“我在给您写信。
祝您圣诞节好,求上帝保佑您万事如意。
我没爹没娘,只剩下您一个亲人了。
”③万卡抬起眼睛看着乌黑的窗子,窗上映着他的蜡烛的影子。
他生动地想起他的祖父康司坦丁·玛卡雷奇,地主席瓦烈夫家的守夜人的模样。
那是个矮小精瘦而又异常矫健灵活的小老头,年纪约摸六十五岁,老是笑容满面,睒着醉眼。
他身后跟着两条狗,一条是老母狗卡希坦卡,一条是泥鳅。
④眼下他祖父一定在大门口站着,眯细眼睛看乡村教堂的通红的窗子,顿着穿高统毡靴的脚,跟仆人们开玩笑。
⑤星布满了整个天空,快活地睒着眼。
天河那么清楚地显出来,就好像有人在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
……⑥万卡叹口气,用钢笔蘸一下墨水,继续写道:“昨天我挨了一顿打。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拉到院子里,拿师傅干活用的皮条狠狠地抽我,怪我摇他们摇篮里的小娃娃,一不小心睡着了。
上个星期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动手收拾,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把鱼头直戳到我脸上来。
师傅们总是耍笑我,打发我到小酒店里去打酒,怂恿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到什么就用什么打我。
吃食是什么也没有。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娃娃一哭,我就根本不能睡觉,一股劲儿摇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上帝那样的慈悲,带着我离开这儿,回家去,回到村子里去吧,我再也熬不下去了。
2021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节小说阅读专题三考点四赏析艺术技巧练习小说的艺术技巧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较为复杂、丰富的技巧系统,与散文鉴赏中的表达技巧系统是完全相通共用的,但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表达特色。
近年来,高考小说命题有向此方向发展的趋势。
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从这一点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
若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与前面散文部分所谈的艺术表现手法没有区别。
单就小说而言,它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技巧、描写艺术、情节设置艺术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
一、赏析叙事技巧(2011·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
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大家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信中说:“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
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
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
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散文化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桑吉奈尔的灯塔[法]都德三年前的许多美妙的不眠之夜,我住在桑吉奈尔的灯塔上。
在那里,在科西嘉的海岸边,阿雅克修海湾的入口处。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座荒野的红色岛屿,灯塔位于岛的一个尖角上,另一个尖角上有热那亚式古塔,古塔里住着一只鹰。
海水边有一座杂草丛生的荒弃的检疫站;然后便是沟壑,丛林,高大的岩石,几只野山羊,鬃毛在风中摇曳的科西嘉小马;在岛的高处,是灯塔房,海鸟在它四周盘旋,塔上的多面体大灯光芒四射……这便是桑吉奈尔岛。
三个守塔人,都是矮个子,胡子满腮,面孔棕褐色,皮肤皲裂,都穿着厚羊毛上衣,但神态和性情却不同。
他们都是善良、朴实、天真的人,对我这个客人殷勤备至!对他们来说,日子是那么漫长,回陆地时是那么快乐,在灯塔上三十天就可回陆地十天,这是规定;但到了冬天或气候恶劣时,就没规章可循了。
刮风起浪了,桑吉奈尔白浪滔天,守塔人两三个月被困在灯塔上,有时还会陷入更可怕的境况。
“先生,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吃晚饭时,老巴托利对我说道,“五年前,就在我们现在坐的桌子上……那个冬天的晚上,灯塔上只有我和谢戈……我们吃着晚餐,非常平静。
突然,我的伙伴停止吃东西,用奇怪的目光看了看我,然后‘扑通’一声倒在桌子上,手臂向前伸直,我摇着他:‘喂!谢戈,谢戈!’他死了!我是多么震惊啊。
我愣愣地,对着尸体发抖。
过了一阵,我突然想到‘灯塔!’我登上灯塔,把灯点亮。
夜幕降临……先生,那是怎样的夜晚啊!大海的声音跟平常不一样。
我每时每刻都好像听见有人在楼梯上喊我的名字。
天刚蒙蒙亮,我将死去的伙伴抱到他的床上,在他身上盖了一床被单,做完祈祷后,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可怜的老巴托利讲着,前额涌出冷汗。
以后,我们常一边晚餐,一边交谈,灯塔,大海,海滩,科西嘉海盗……之后,太阳平西,第一个值夜班人点亮小灯,带上烟斗,水壶,一部厚厚的红边的普鲁塔克写的《列传》,前往塔的高处。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1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失踪周海亮男人随许多人扑出战壕,然后便不见了。
活着的兵里找不到他,死去的兵里也找不到他。
那次他们打了胜仗,兵的失踪于是变得蹊跷,几近离奇。
几天以后队伍打到兵的家乡,营长将兵失踪的消息告知了兵的女人,女人听了,表情即刻变得担心。
他失踪了?找不到了。
怎么可能?部队里常有这种事情。
营长说,他可能战死了,死在特别隐藏的地方,我们找不到他;他可能被俘了,虽然我们打了胜仗,他仍旧有走散然后被俘的可能;他可能逃跑了,因为太过恐惊,不敢面对敌人。
他回来过吗?没有。
女人说,你们弄丢了我丈夫,你们不该这样问我。
不是我们把他弄丢的。
营长说,是他失踪了。
我猜他战死了。
女人说,先与队伍走散,然后战死。
他既不会逃走也不会被俘,他那么强壮,那么英勇。
他战死了,你们有责任的。
当然。
营长笑笑说,不管他战死,逃走,或者被俘,这点钱都是对你的补偿。
现在我得走了,你知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打光。
我先把全部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女人不愿信任她的丈夫已经死去,但是现在,她不得不信任。
她被自己虚构的故事劝服,然后在梦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丈夫只知冲锋,终与队伍走散。
他遇到敌人的散兵,他被敌兵打死然后扔进河里——丈夫是战死的,他不行能成为俘虏。
两年以后,队伍再一次打回来,女人再一次见到营长。
营长说我的五百多人,只打剩不足五十人。
营长说仍旧没有你丈夫的消息。
营长说我倒希望他被俘,好像只有被俘才有活命的机会。
女人不信任丈夫会成为俘虏,但现在,女人突然特别希望她的丈夫成为俘虏。
只有成为俘虏才可能与部队失去联系,才可能彻底失踪,才可能有活着的机会。
可是丈夫成了俘虏,将会受到怎样非人的熬煎?每一天夜晚,女人都会被睡梦里丈夫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惊醒。
几年以后,斗争结束了。
在部队,女人再一次遇到营长。
营长不再是当年的营长,他现在的任务,是负责核实斗争中失踪士兵的名单。
他坐在一张桌子后面,两个袒露的胳膊上,整齐地排列着十几个弹痕。
考点综合提升练(三)外国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阿伯拉罕的选择[英]毛姆我给蒂阿瑞讲了一个我在圣托马斯医院生疏的人的故事。
这人姓阿伯拉罕,是共性格大方,对人和气,很有才能的年轻人。
在学习期间,任何一种奖金只要他有机会申请就确定没有旁人的份儿。
最终他被选进领导机构中,他的前程已经有了牢靠的保证。
按世情推论,他在自己这门事业上确定会飞黄腾达的。
在正式上任前,他想度一次假;他由于没有钱,所以在一艘开往地中海的不定期货船上谋了个医生的职位。
几个星期以后,医院收到了阿伯拉罕的辞呈。
这件事使人们感到极其惊诧,千奇百怪的谣言不胫而走。
不久,阿伯拉罕也就被人遗忘了。
大约十年之后,有一次我乘船去亚历山大港。
即将登陆时,我同其他旅客一起排好队,等待医生上船来检查身体。
来的医生是个衣履寒酸、身体肥硕的人。
我觉得仿佛过去在什么地方见过他。
突然,我想起来了。
“阿伯拉罕。
”我喊道。
他转过头来,愣了一会儿,他也认出我来,马上握住我的手。
在我们两人各自赞美了一番后,他听说我预备在亚历山大港过夜,便邀请我吃晚饭。
在我们会面以后,我再次表示在这个地方遇到他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他现在的职务相当低微,他给人的印象也很寒酸。
这之后他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在他动身到地中海度假的时候,他一心想的是再回到圣托马斯医院去就职。
一天早晨,他乘的那艘货轮在亚历山大港靠岸,他在甲板上看着这座阳光照射下的白色城市,看着码头上的人群,看着阳光和碧蓝的天空。
这时,他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
突然间,他感到一阵狂喜,有一种获得无限自由的感觉。
他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老家,他当时当地就打定办法,今后的日子他都要在亚历山大度过了。
离开货轮并没有什么困难,半小时以后,他已经带着自己的全部行李登岸了。
“船长肯定会觉得你发疯了。
”我笑着说。
“别人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我才不在乎呢。
做出这件事来的不是我,是我身体里一种远比我自己的意志更强大的力气。
上岸以后,我四处看了看,想着要到一家希腊人开的小旅馆去;我觉得我知道在哪里能找到这家旅馆。
(2)小说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考点1 小说的情节考向1 概括梳理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思想性格、表现人物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展过程。
“概括梳理情节”就是要求考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情节,一般与分析情节作用结合起来考查。
常见设问①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概述。
②小说的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③小说中的线索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必备知识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是后来一系列事件的起点。
发展是小说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高潮是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结局是作品中情节的结束部分。
这时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
小说的线索线索种类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人物线索、事件线索、情感线索等。
线索类型单线型(只有一条线索)、双线型[线索有两条(明暗线、主副线等),同时采用并列的两条线索行文]、辐射型(以一点放射出多条束状线索,常用在某个主要人物的幻觉、追忆或意识的流动中)等。
寻找线索的方法①把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串联起来。
②寻找文中反复出现的某种事物或特定场景。
③判断文本表达的情感等。
关键技法概括梳理情节“四方法”方法一:结构连贯法。
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
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过程可概括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
方法二:场面连贯法。
一般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三四个场面基本构成了完整的情节内容。
因此,可结合场面将情节连贯起来。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按照林冲活动场面可概括为: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方法三:线索连贯法。
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可概括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考点一分析情节结构——通文脉,析作用Ⅰ从整体上梳理、概括情节及分析情节结构特点一、构建情节结构方面的知识背景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它是构成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它既有自身的特点和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一)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小说情节结构主要通过情节的推进或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来构成。
研读小说情节结构,应关注以下两种结构模式:1.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通常采用以时空为本位,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
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
如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就属于这种模式。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2)摇摆式: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上去,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3)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式:俗称“欧·亨利式”笔法。
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外国现代小说结构模式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则赋予小说更多的变化,主要有三种常见结构模式:①“延迟”式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读者的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阶段测试-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客轿赵淑萍郑店王来了兴致,今天去姚城,打算特地去看一场戏。
天蒙蒙亮,他就出发了。
他穿了双半旧不新的草鞋,兜里塞了一双布鞋和两个馒头。
出门前,特意经过儿子的房门口,顺手一推,这小子睡觉居然又没闩门。
房里一股酒气,鼾声打得像响雷。
“真是前世作孽,出了这个败家子儿。
”郑店王长叹一声,步子沉沉地上了路。
“郑店王,出门办事?”路上的人半是招呼半是讨好。
郑店王说:“姚城今日有滩簧班子,我去看看。
”对方说:“你舍得跑那么远的路去看一场戏?”郑店王自顾自走去,脚步轻盈起来。
“死老抠,那么长的一溜店,还穿着破草鞋装穷。
”招呼的人冲着他走远了的背影咒上一句。
出了竹岙村,一轮残月隐在天空,东边云层一抹绯红,日头立马就要蹦出来。
郑店王的脸渐渐舒展开来,嘴里还哼起几句跑调的滩簧。
他似乎想见戏场子里敲锣打鼓,生旦们齐齐地等着他到场呢。
他没别的嘴好,就是恋着戏。
到了横河镇上,几顶客轿闲置在路边,轿夫们一见是他,生意也懒得兜。
“打咱做生意起,这土财主就没坐过轿子。
”一个长个子嚷嚷着。
“哼!哪一天他坐了,除非是他死老婆又娶亲了。
”一个矮胖子悻悻地说。
可人家郑店王正常着呢,您没看见,郑店王悠悠穿着草鞋走着呢!想着自己不坐轿,等于又多了一笔进账,他心里乐开了花。
郑店王穿了一身做客的马褂,他不想让城里人看不起他,似乎,看戏就得有相称的服装,他跑这么远去看戏,可他从来没在竹岙村大大方方地看过戏。
每年有草台班子在乡村巡回演出,每个地方的乡绅、财主、富农总归得出点钱,请村里人看几场戏。
这对于他,简直是割他的肉要他的命,每当这时候,他总是借故东藏西躲。
开戏了,锣鼓一响,他坐立不安,就像有无数条小虫在咬他的内脏,但他又不敢露面。
他知道,出了钱的族长太公、王财主等就坐在台前的一排好位置,抽着旱烟嗑着瓜子扬扬得意。
他也怕村里人看见他,讽刺他只进不出。
只有夜里戏演到后半场的时候,他才把那顶旧旧的绍兴毡帽往下一拉,鬼鬼祟祟地向戏台走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三) 长篇小说节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围城冬夜[注]钱钟书柔嘉不愿意姑母来把事闹大,但瞧丈夫这样退却,鄙薄得不复伤心,嘶声说:“你是个懦夫!懦夫!懦夫!我再不要看见你这个懦夫!”每个字像鞭子打一下,要鞭出她丈夫的胆气来,她还嫌不够狠,顺手抓起桌上一个象牙梳子尽力扔他。
鸿渐正回头要回答,躲闪不及,梳子重重地把左颧打个着,迸到地板上,折为两段。
鸿渐惊骇她会这样毒手,看她扶桌僵立,泪渍的脸像死灰,两眼全红,鼻孔翕开,嘴咽唾沫,又可怜又可怕,同时听下面脚步声上楼,不计较了,只说:“你狠,啊!你闹得你家里人知道不够,还要闹得邻舍全知道,这时候房东家已经听见了。
你新学会泼辣不要面子,我还想做人,倒要面子的。
”走近门大声说:“我出去了!”慢慢地转门钮,让门外偷听的人得讯走开然后出去。
柔嘉眼睁睁看他出了房,瘫倒在沙发里,扶头痛哭。
鸿渐走出门,神经麻木,不感觉冷,意识里只有左颊在发烫。
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
他信脚走着,彻夜不睡的路灯把他的影子一盏盏彼此递交。
他仿佛另外有一个自己在说:“完了!完了!”散杂的心思立刻一撮似的集中,开始觉得伤心。
左颊忽然星星作痛。
同时感到周身疲乏,肚子饥饿。
鸿渐本能地伸手进口袋,想等个叫卖的小贩,买个面包,恍然记起身上没有钱。
他无处可去,想还是回家睡。
他看表上十点已过,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出来的,也许她早走了。
他一进门,房东太太听见声音,赶来说:“方先生,是你!你家少奶奶不舒服,带了李妈到陆家去了,今天不回来了。
这是你房门的钥匙,留下来交给你的。
你明天早饭到我家来吃。
”鸿渐心直沉下去,捞不起来,机械地接钥匙,道声谢。
房东太太像还有话说,他三脚两步逃上楼。
开了卧室的门,拨亮电灯,破杯子跟断梳子仍在原处,成堆的箱子少了一只。
他呆呆地站着,身心迟钝得发不出急,生不出气。
柔嘉走了,可是这房里还留下她的怒容、她的哭声、她的说话,在空气里没有消失。
他望见桌上一张片子,走近一看,是陆太太的。
忽然怒起,撕为粉碎,狠声道:“好,你倒自由得很,撇下我就走!滚你的蛋,替我滚,你们全替我滚!”这简短一怒把余劲都使尽了,软弱得要傻哭个不歇。
和衣倒在床上,觉得房屋旋转,想不得了,万万生不得病!明天要去找那位经理,说妥了再筹旅费,旧历年可以在重庆过。
心里又生希望,像湿柴虽点不着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
不知不觉中黑地昏天合拢、裹紧,像灭尽灯火的夜,他睡着了。
最初睡得脆薄,饥饿像镊子要镊破他的昏迷,他潜意识挡住它。
渐渐这镊子松了、钝了,他的睡也坚实得镊不破了,没有梦,没有感觉,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时也是死的样品。
那只祖传的老钟从容自在地打起来,仿佛积蓄了半天的时间,等夜深人静,搬出来一一细数:“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
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劝她别再为昨天的事弄得夫妇不欢;那时候,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晚饭,希望他会跟姑母和好,到她厂里做事。
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选自长篇小说《围城》,有删改,标题为选者所拟) 注本文节选自《围城》结尾部分,主要情节为方鸿渐和孙柔嘉在结婚定居上海后,因双方家庭和亲族,甚至佣人的介入,矛盾更为复杂,不断发生龃龉和纠纷。
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前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刚建的新家解体,方鸿渐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
1.本文前两段所描写的方鸿渐具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懦弱退让,爱面子。
2.妙用比喻是钱钟书的写作特色,请从第三段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
以雪片的纷飞,形象地描绘了方鸿渐心理的繁多凌乱,暗示了家庭矛盾的复杂错乱;也用雪天的寒冷,写出了他内心的凄冷和痛苦。
3.请简要概括方鸿渐进卧室之后情绪变化的过程。
这样写有什么意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情绪变化的过程:失望苦恼—愤怒狂躁—沮丧无奈—萌生希望。
意义:表现了方鸿渐易变盲动的性格特征,也交代了小说的结局——婚姻的解体。
4.请探究作品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晚点的时钟极富象征意义,形象地讽刺了方鸿渐生活在新的时代却有着落伍的家庭观念,它既是围城冬夜环境的组成部分,也表达了作者对方、孙二人婚姻解体的伤感和同情,暗示对人生困局的无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玉殇霍达①小院里清凉如水。
②前边琢玉坊的窗纸透着灯光,在“沙沙”的磨玉声中,梁亦清手捧着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正在加紧精雕细刻。
合同期限迫在眉睫,蒲老板在等着他,沙蒙·亨特先生在等着他,患难老妻和两个女儿在等着他,他自己也在等着这艘宝船竣工的时刻。
③他喘息一下,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巍峨的宝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
不容易呀,“马哈吉”[注]郑和,梁亦清陪着您一块儿闯过来了!他注视着器宇轩昂的郑和,注视着甲板上劈风斩浪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他也加入了那雄壮的行列。
④水凳儿又蹬起来,坨子又转起来,梁亦清屏弃一切杂念,重又投入专心致志的创作,在三保太监郑和那饱经风霜的眉宇之间做画龙点睛的镂刻。
郑和,这位杰出的中国穆斯林,在他手执罗盘、眼望麦加,指挥着宝船与风浪搏斗的时刻,一定是镇静沉着、胸怀坦荡的。
梁亦清怀着崇高的敬意,紧紧盯着郑和那穿透万里云天冲破万顷碧波的眼睛,惟恐自己睫毛的一闪、心脏的一跳都会影响雕刻的精确,有损于那双眼睛的神采……⑤韩子奇一直守在旁边,目不转睛地领受师傅那精湛达到极致的技艺,这是他至高的艺术享受和外人无缘分享的殊荣。
⑥突然之间,他感到师傅的神色有些不大对头。
⑦宝船上,郑和的那双眼睛变得模糊了,仿佛郑和由于远途跋涉的劳累和风浪的颠簸而晕眩了,他要做片刻的歇息了?不,是梁亦清自己的眼睛……眼睛怎么了?像一片薄云遮在面前,缭绕,飘动,他努力把眼睛睁大,再睁大,也无法清晰地看清近在眼前的郑和!⑧梁亦清双脚停止了踏动踏板,微微闭了闭疲倦的眼睛,笑笑说:“这活儿,越到画龙点睛的时候越费眼啦!”⑨韩子奇默默地看看师傅的眼睛。
那双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眶之中,上下眼睑重叠着刀刻一般的三四层纹路,眉毛和睫毛上被玉粉沾染,像冰雪中的树挂,像年代久远的古迹上的霉斑,几十年的琢玉生涯,师傅把自己琢成了一个苍老瘦硬的玉人!⑩“师傅,您歇着吧,这活儿,明儿再接着做……”⑪“要记住,”梁亦清歇息了片刻,似乎觉得眼睛从疲倦中得到了恢复,心境也更加平和、安定,“一个艺人,要把活儿当作自个儿的命,自个儿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儿上,这活儿做出来才是活的。
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没有一个能活到今天,可他们琢出的玉器呢,不都一个个还活着吗?”⑫坨子又转动起来,梁亦清此时完全忘却了自我,把他的命、他的心都和宝船、和郑和融为一体了。
那宝船上的风帆鼓涨起来,旌旗漫卷起来,舵工、水手呼喊起来,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琢玉坊中震天撼地地响起来,三保太监郑和站在船头,魁伟的身躯随着风浪的颠簸而沉浮,双目炯炯望着前方,随时监视着前途中的不测风云……⑬突然,这一切都在刹那间停止了,梁亦清两手一松,身躯无力地倒了下去,压在由于惯性还在转动的坨子上……⑭“师傅!师傅!”韩子奇像在梦中看见了天塌地陷,灵魂都被惊飞了,他呼喊着扑倒在地,扶起四肢松软的师傅……⑮梁亦清在徒弟的怀抱中吃力地睁开了双眼。
“宝船,宝船!”他气力微弱地呼叫着。
在这一瞬,他的眼睛是清亮的,炯炯有神,他在搜索那生命与心血化成的目标!当那双眼睛接触到破碎的宝船时,他的一双晶亮的瞳孔立即像燃烧的流星,迸射出爆裂的光焰,随即熄灭了……⑯“啊!”梁亦清发出一声撕裂肺腑的惨叫,一口鲜血飞溅出来,染红了那雪白的宝船!(选自《穆斯林的葬礼》,有删改) 注哈吉:伊斯兰教中专用以尊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并按教法规定履行了朝觐功课的穆斯林。
郑和本姓马,故梁亦清尊称其为“马哈吉”。
5.梁亦清耗尽心力加紧雕琢“宝船”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合同期限紧迫,妻女热切期待;(2)实现自我价值;(3)热爱玉雕事业;(4)想通过作品光耀回族民族精神。
6.分析小说中韩子奇这个人物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作为观察者,通过他展示了师傅的精湛技艺;(2)作为传承者,通过他突出了师傅对玉雕事业的执着追求;(3)借助他使情节得以展开。
7.第⑫段画线的文字描写宝船,请赏析其表达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排比和想象,写出了宝船栩栩如生的特点,表现了梁亦清忘我投入的工作状态和精湛技艺,同时也为下文情节的突转蓄势。
(2)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8.本文写了一个玉毁人亡的故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劳动者(把劳动创造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崇高境界的张扬。
(2)对“玉殇”(艺术精品及其创造者不幸而殇)的惋惜与纪念。
(3)对古代航海家郑和、当代玉匠梁亦清所体现出来的执着、坚定、顽强等(回族)民族精神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