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8周第五章气压和风
- 格式:ppt
- 大小:948.00 KB
- 文档页数:52
《气压与风》讲义一、气压的概念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周围,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
而气压,简单来说,就是大气施加在单位面积上的力。
想象一下,大气就像一个巨大的海洋,而气压就如同海水的压力。
气压的大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高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变得越来越稀薄,气压也就随之降低。
就好像爬山时,越往山顶走,呼吸会变得越困难,这就是因为气压在逐渐减小。
其次,温度也会对气压产生作用。
热空气会上升,导致下方的气压相对降低;而冷空气下沉,会使得下方的气压相对升高。
再者,大气的密度同样与气压息息相关。
密度越大,气压往往越高;密度越小,气压则越低。
二、风的形成那么,风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风的产生与气压的差异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不同地区存在气压差异时,空气就会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从而形成了风。
这就好比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样,空气也会从压力大的地方向压力小的地方流动。
例如,在夏季,陆地升温快,气压相对较低;海洋升温慢,气压相对较高。
于是,空气就会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了我们常说的海风。
而到了晚上,情况则相反,陆地降温快,气压升高;海洋降温慢,气压降低,这时风就会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三、气压梯度力在风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是指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的速度就越快;反之,气压梯度力越小,风的速度就越慢。
可以想象一下,两个相邻地区的气压差越大,就好像有一股更强的力量在推动空气流动,风自然就会更强劲。
四、风的类型风的类型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按照规模大小,有风、大风、狂风等。
按照风向,有东风、西风、南风、北风等。
此外,还有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在一定季节有规律地改变风向的风。
比如,亚洲地区的季风就非常显著,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气候较为干燥。
还有一种常见的风是信风。
《气压和风》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气压和风》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气压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风的形成原理及与气压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气压和风》的课本内容,重点理解气压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与天气的关系,同时掌握风的形成机制以及风向与风速的判断方法。
2. 观察与实验:在家长的陪伴下,学生应完成一次简单的气象观测实验。
利用家中的常见物品(如塑料袋、气球等)模拟风的产生过程,并尝试使用自制工具记录风速与风向的变化。
3. 数据分析:对连续三天的天气进行记录,包括气压值、风向与风速等,整理成表格形式,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原因。
4. 作品创作:学生需制作一份关于“气压与风”的科普小报或短视频,内容需包括对气压和风的基本理解、实验过程及天气观察的总结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完成一份简短的笔记,总结气压和风的相关知识。
2. 实验部分需真实记录观测数据,家长需签字确认学生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及准确性。
3. 数据分析部分要求学生对所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数据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并找出可能的原因。
4. 作品创作部分需确保内容准确、表述清晰,创意新颖,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理解。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笔记内容、实验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进行评价,包括数据的整理、分析的逻辑性及结论的准确性。
3. 作品创作部分将评价学生的科普内容的准确度、创意及表达方式。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并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 通过作业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压和风的相关知识,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深化学生对气压与风的形成、性质和作用的了解。
大气压力与风速解析气压和风的运动规律大气压力与风速解析气压与风的运动规律大气压力和风速是天气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彼此密切相关并共同影响着地球上的天气现象。
本文将分析气压与风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气压和风的运动规律。
一、气压的定义与测量气压是指大气对于单位面积的垂直压力,也可以理解为大气分子对于某一点的压力。
通常使用密立根(Millibar,以下简称mb)作为气压的单位,1 mb相当于100帕斯卡(Pa),1 mb约等于0.1千克/平方厘米。
气压的测量主要依靠气压计,最常见的气压计是水银气压计和无水银气压计。
二、气压变化与地理因素气压的变化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海拔高度和纬度。
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的厚度减小,分子密度减小,因此气压逐渐下降。
而纬度也会对气压产生影响,赤道地区由于受到地球自转力的影响,气压较低,而极地地区气压较高。
三、气压和风速的关系气压和风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气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快。
气压梯度是指单位距离内气压变化的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P/Δd = ρg其中,ΔP是压力的变化,Δd是距离的变化,ρ是空气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
由此可见,气压梯度越大,风速越大。
四、地面风系的形成地面风系是指在地面上产生的不同风向和风速的风系统。
地球的自转和气压差异是导致地面风系产生的主要原因。
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以及两极的高气压带是地面风系的两个主要特征。
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是由于地球的赤道部分受到太阳辐射更多的影响,地表上的空气被加热后上升形成对流,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而两极的高气压带则是由于极地附近的空气由于低温而下沉,形成高气压带。
在地面风系中,风的方向则遵循科氏力的作用规律。
科氏力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它会影响气流的路径,使得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这种偏转导致了地面风系中风向的变化。
五、气压和风速的气候影响气压和风速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压与风》讲义一、气压的概念气压,简单来说,就是大气施加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想象一下,大气就像一个巨大的海洋,只不过这个海洋是由气体组成的。
在这个“气体海洋”的不同位置,压力是不一样的。
我们通常用百帕(hPa)来衡量气压的大小。
比如说,一个标准大气压大约是 101325 百帕。
那么,气压是怎么产生的呢?这是因为大气是有质量的,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大气分子会向地球表面聚集,从而产生压力。
二、气压的影响因素气压的大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海拔高度。
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这就好比你爬楼梯,越往高处走,感觉到的压力越小。
因为在高处,大气的“厚度”变薄了,大气分子的数量减少,所以压力也就降低了。
其次是温度。
温度较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导致当地气压降低;而温度较低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气压相对较高。
再者,天气状况也会影响气压。
比如,在阴雨天气,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空气密度变小,气压往往会降低。
三、风的形成了解了气压,我们再来看看风是怎么形成的。
风的本质,就是空气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想象一下,在一个房间里,如果一边的窗户开着,另一边的窗户关着,那么空气就会从开着的窗户流向关着的窗户,形成一股气流,这就类似于风的形成。
当两个地区之间存在气压差时,就会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
这个力就像是一个“推手”,推动着空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
不过,风的形成并不是仅仅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的。
地球的自转也会对风产生影响,这就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在北半球,风会向右偏;在南半球,风会向左偏。
此外,摩擦力也会对风产生作用,尤其是在靠近地面的地方,摩擦力会使风速减小,风向发生改变。
四、风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规模大小,有风、大风、狂风等。
按照风向,有东风、西风、南风、北风等。
按照形成原因,有风带产生的风,比如信风、西风带等;还有季风,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季节性风向变化。
气压和风一、什么是气压1.举例“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必要时,可放在天平两侧试一试,或用称称一下)这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
2.做小实验将一个盛满了水的茶杯,用纸密盖杯口,急速将杯口倒转向下,杯里的水不会立即倒出来。
这就是大气给予纸的压力。
3.小结空气是物质,物质是有重量的,空气重量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力,就叫做大气压力,简称气压。
气压的单位用百帕(Pa)表示。
二、气压高低的变化气压高低变化的教学应抓住两点:①促成气压高低的本质东西是“空气的多或少”(稠密或稀少,或曰空气密度大小)。
②引导学生分析促成空气多或少的原因,从而得出气压高或低。
1.气压随海拔高低而变化层层提问,逐步推理,“近地面与高山上,哪里的空气稠密?[近地面],哪里的空气较稀薄?[高山上]——那么,何处气压高?[近地面],何处气压低?[高山上]——结论;地势越高,气压越低;地势越低,气压越高”——“想一想”,为什么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运动员,都背着氧气筒?2.气压随气温高低而变化阅读“高气压和低气压”图,注意每一图于理解气压的低高),或补充“空气增多”。
于是,采用浓缩记忆法,气压随气温高低变化的规律为:气温高,气压低(原因是受热上升,空气少了,低压);气温低,气压高(原因是受冷下沉,空气多了,高压)。
3.等压线图等值线图知识已讲过多次,让学生回忆一个就够了,这里强调在“气压分布示意图”上,要注意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因为讲“风的形成”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读图指导指导学生读“气压分布图”的方法,在气压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该中心为高压区;反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称为低压区。
三、风是怎样形成的1.类比推理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空气也同样是从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板图,让学生画空气流动箭头),这种空气的水平运动,就叫做“风”。
2.学生再练习画下图。
上图,风从什么方向吹来?[西→东],叫做西风;下图,风从什么方向吹来?[东南方]叫做东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