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气压和风
- 格式:ppt
- 大小:6.68 MB
- 文档页数:57
气压和风力的大小有怎样的联系(相关知识介绍)相比较周围的来说是这样的,气压低和气压高的地方就会形成压力差,有了压力差就有能量了,空气就要产生风力,所以气压越低风力越大,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气压和风力的大小的关系简单地说,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就形成了风,两边压力差的越多,空气就流动的越快,风速也就越大。
也就是说,风速的大小与气压梯度基本成正比。
压力产生风,当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遇到阻塞时,将对阻塞物产生压力,即风压。
风级是衡量风吹到物体上所表现出的力量大小的指标。
根据风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体上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将风力大小划分为18个等级,最小为0级,最大为17级。
风速指的是风的前进速度,单位是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时多少公里。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有海拔、温度。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因此空气的密度较小,因此压强较小,反之,海拔越低,空气的密度越大,因此压强较大。
温度影响压强的原理也可以用空气的密度来解释。
其次,大气压强除了以大气的重力作用在物体上,还通过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的动能作用在物体上。
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理想气体,气体分子是有动能的,它们会以300M/S__400M/S的速度撞击物体。
气压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地球大气因受地球引力的作用而具有重量,据计算,大气的总重量约为5.13×1015t5.13×1015t,由于大气本身有重量,对地球表面和地面物体就会有压力;同时,由于空气分子的运动,对地面也会有撞击力。
在大气的重力和分子撞击力的共同作用下,就产生了大气压力。
被测高度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压力叫做大气压强,简称为气压。
气压其大小等于单位面积上大气柱的重量。
但是,大气柱的重量不能直接量得,实际上是用与大气柱重量相平衡的水银柱高度来度量的。
故气压的常用单位是“毫米水银柱高”mmHg。
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风是有三个力形成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而影响风力大小的只有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仅影响风的方向。
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高中地理教案:气压带和风精选3篇(一)教案主题:气压带和风教学目标:1. 了解气压带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地球不同气压带间的气候差异;3. 了解风的形成和作用;4. 掌握风向、风力和风速的测量方法;5. 能够通过地图分析地球上的气候和风向情况。
教学重点:1. 气压带的概念和特征;2. 风的形成和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电脑和投影幕布;2.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段风吹树叶摇动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风的认知,问学生风是如何形成的。
Step 2:讲授气压带(15分钟)1. 讲解大气压强度和气压差的概念和作用;2. 介绍地球不同纬度上的气压带,如赤道附近的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3. 分析不同气压带的气候特点和天气现象。
Step 3:展示实例(10分钟)通过展示气压带分布图和降水分布图,让学生根据图表分析不同气压带中的气候差异,并讨论其中的原因。
Step 4:讲授风的形成和作用(15分钟)1. 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即气压差引起的空气流动;2. 介绍地球上的主要风带,如赤道和副热带地区的东风带、副极地和极地地区的西风带;3. 解释风的作用,包括水分蒸发、气温调节和物质传输等。
Step 5:实地观察和测量风向(15分钟)1. 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观察,观察并测量风向;2. 教授风向的测量方法,如风向标的使用方法以及地图上标注风向的方式。
Step 6:小结和检测(10分钟)1.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对地球气候的影响;2. 教师出示一张地球仪或世界地图,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和风向情况;3. 出示几个选择题或综合问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篇关于气压带和风的作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气压带和风的形成和作用,并分析某地区的气候和风向情况。
《气压和风》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气压和风”。
天气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关注的话题,而气压和风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
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我们将能够了解气压和风的观点、特点以及互相干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形成和变化。
二、目标设定1. 了解气压和风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气压和风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3. 理解气压和风的互相干系,能够诠释天气变化的原因。
三、知识讲解1. 气压: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的压力,通常用帕斯卡(Pa)来表示。
气压的高下会影响天气的变化,高气压一般对应着晴朗的天气,低气压则通常伴同着阴雨或风暴。
2. 风:风是大气中气体的水平运动,是由于气压差引起的。
风的方向和强度受气压差的大小和方向影响,通常由气压高处向气压低处吹拂。
3. 气压的测量:气压通常用气压计来测量,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气压的单位有帕斯卡(Pa)、毫米汞柱(mmHg)和百帕(hPa)等。
4. 风的测量:风速通常用风速计来测量,风向则通过风向标来确定。
风速的单位有米每秒(m/s)和节(kt)等。
四、进修任务1. 阅读教材,理解气压和风的观点及其重要性。
2. 观察气压计和风速计的应用方法,了解气压和风的测量过程。
3. 分组讨论气压和风的互相干系,并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分析。
4.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气压和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它们对天气的影响以及互相之间的干系。
在未来的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气压和风的变化,更好地预计天气情况,做好相关准备。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保持对天气的关注,深入进修气象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乐趣和挑战。
六、拓展延伸1. 请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气压和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 观察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气象预报,尝试解读气压和风的含义。
3. 参与气象观测实践活动,亲自体验测量气压和风的过程。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进修本节课的内容,掌握气压和风的基本知识,增强对天气变化的理解和预计能力。
气压和风力的大小关系
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压的差异形成的,是由高压地方向低压地方补充。
两个地方压力差距越大,风力越大,当台风风力减弱时,中心大气压会上升。
在台风眼是风和日丽,很安静的,由于只有上升气流。
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压的差异形成的,是由高压地方向低压地方补充。
两个地方压力差距越大,风力越大,当台风风力减弱时,中心大气压会上升。
在台风眼是风和日丽,很安静的,由于只有上升气流。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长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在特殊状况下他们是有关系的,如台风,风力很大,但在台风眼处气压很低,一些热带气旋也是这样。
等压线的疏密反映程度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两条等压线之间间距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那么程度气压梯度力越小,反之程度气压梯度力越大〕进而打算风力的大小。
等压线密集,程度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在不同图幅上进展风力大小比拟时,还应留意气压值和比例尺的异同,以防止消灭推断失误。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第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
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第二个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地理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困难较大。
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同时本课涉及一些气候名称、涉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判断,这些内容集中在一起,学生容易感到困惑,所以我们除了补充必要的知识,梳理知识联系外,必须弱化具体气候分布、名称、特征的记忆,突出用规律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
2、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及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分析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及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原理,加强学生的理解。
4、理解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实际分布是气压带、风带移动并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
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审美情趣。
第七章气压和风的测定实习一气压的测定气压式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
气压以hPa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一、实习目的掌握测量气压的各种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习仪器1•水银气压表、空盒气压表、气压计。
2. 自计纸。
三、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一)水银气压表1. 水银气压表的构造水银气压表是性能稳定,精度较高的气压测定仪器。
它是用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开口一端倒插入水银槽中,管内水银柱受重力作用而下降,当作用在水银槽水银面上的大气压强于玻璃管内水银柱作用在水银槽内水银面上的压强相平衡时,水银柱就稳定在某一高度上,这个高度即表示出当时的气压。
动槽式(福丁氏)水银气压表由内管、外套管与水银槽3部分组成。
其主要特点是有一个“固定零点”,每次观测时,须将水银面调整到这个零点上。
内管是一根直径约8mm,长约90cm的玻璃管,顶端封闭,底端开口,灌满十分纯净的水银,装在气压表的套管中,用数个软木圈支柱,开口的一端插入水银槽里。
外套管系用黄铜制成。
它具有保护内管的作用,同时刻有标尺。
套管顶端有悬环,上半部前后都有长方形窗孔,用来观测内管中水银柱的高低,转动游尺手轮,可用标尺和游尺来测定气压的整数和小数的示度。
铜套管下部装有一支附属温度表,其球部在内管和套管之间,可用来测定水银及铜套管的温度,套管下端与水银槽相连接。
水银槽的上部主要是一个皮囊,系用很软的羊皮制成,其特性是能通气而不漏水银。
指示零点刻度的是尖端朝下的象牙针。
槽的下部是一个用以调节水银面的调节螺丝。
2. 水银气压表的安装水银气压表应安装在室内气温变化小,既通气又无太大的空气流动,光线充足又无太阳光直射的地方,切勿安置在热源(暖气管、火炉)和门窗旁边。
为保护水银气压表,保证气压表周围温度稳定,水银气压表应安置在特制的三角保护箱内,保护箱应牢固安装在墙壁或柱子上。
气压表的悬挂高度以便与读数为准,但一般水银槽应高出地面70~75cm并保持垂直状态。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3.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
2.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图中所示现象。
2. 新课导入: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
3. 讲解: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2.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天气现象。
第二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气候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
2. 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变化。
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一年四季的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3. 讲解:讲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气压带和风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规律。
2.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气候变化。
第三章: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知识分析天气预报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温的影响。
2.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3. 气压带和风带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不同地区的气象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