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1课时9加几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13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1.教材编排特点(1)遵循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形式,实际上就是3种不同发展水平的认知结构,即动作的、映象的和符号的认知结构。
教材在9加几和8、7、6加几的编排中,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的设计,都体现了学生所要经历的实物操作一表象操作一符号操作的基本思维过程。
在9加几中呈现的实物图、在8、7.6加几中呈现的点子图,在“做一做”中提出的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实物操作的良好素材,以操作的形式帮助学生思考、理解算理,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在操作的基础上,教材又在算式下面标注出口算过程图,这实际上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表象操作的过程一一学生在头脑中重现分一分、摆一摆的过程,并用数学语言表征出来。
这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
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抽象的符号操作,直接说出计算的结果。
(2)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凑十”的计算方法。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不止一种,教材中呈现了多种计算方法,如在“9加几”部分呈现“接着数”“凑十法”,同时小精灵还提出你是怎样算的”,都是在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口算的方法;在例3计算“8+9”时,教材呈现有“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并且由小精灵提出“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多种计算方法中,“接着数”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在10 以内计算时已经掌握,因此,不用花很多时间专门进行教学。
“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教材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凑十”的计算方法。
“凑十法”包括“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2种。
其中“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单,因此,教材先教学这种方法。
在掌握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再教学“拆大数,凑小数”的方法。
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喜欢或掌握得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1课《9加几和8、7、6加几》教案第八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和8、7、6加几教案)*课程数学 *课题 9加几和8、7、6加几*教材人教版 *授课对象一年级(1)班 *课时 3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9加几教材第88、第89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
二、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初步理解“凑十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正确计算9加几是重点。
2.理解“凑十法”是难点。
四、教具学具运动会场景的课件,卡片,小棒等。
五、教学过程1、学前准备1. 9+( 1)=102.口答。
依次是1、2、3、7、6、5、43.口算。
9+1+4=14 9+1+3=139+1+7=179+1+5=15 9+1+6=16 9+1+8=182、探究新知出示运动会场景图,并配有声音:学校春季运动会正在举行,现在进行的比赛有跑步、跳绳等,此外还有啦啦队。
图一运动会全景示意图1.解决“一共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
(1)运动员很辛苦,我们给他们送点儿饮料。
(出示饮料的画面)(2)说图意,并出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3)共同解决问题。
①学生思考、讨论。
②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电脑依次显示各种方法)重点演示“凑十法”。
边演示边口述:纸箱内有9盒饮料(闪动),箱外有4盒饮料(闪动),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就是现在的饮料,列式是9+4。
把4盒中的1盒放进箱里凑成10盒,外面还有3盒,10盒加上3盒一共是13盒。
(动态显示)③学生自己结合图说方法。
④老师充分肯定各种方法,指出欣赏“凑十法”。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研究的是9加几的题目。
板书:9加几3.出示:9+4=13小组合作,利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请各小组派代表到投影下演示。
老师强调操作过程:9加4等于几,把4分成1和3,把1和9凑成10,10加3等于13。
请学生独立操作一遍。
脱离小棒,抽象算式。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1课时9加几【教学内容】:教材P88、P89及练习二十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P88情境图)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
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二、新授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板书各种解决方法。
①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
10加4等于14,9比l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4.解决“踢球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第一课时|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第一课时设计的一份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9页的内容,包括9加1、9加2、9加3……9加9的进位加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9加1、9加2、9加3……9加9的计算,并能够正确书写计算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9加1、9加2、9加3……9加9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练习本。
学具:学生计算器、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场景,如购物时找零钱,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进位加法的实际应用。
2. 讲解进位加法计算方法:(1)以9加1为例,先将1写在9的下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1写在9的下面不够,需要向十位进1,进位后的十位写0,个位写10,再加上原来的9,得到答案10。
(2)依次类推,讲解9加2、9加3……9加9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9加5,让学生按照刚才讲解的方法,独立完成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9加几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9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
2.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9加1、9加2、9加3……9加9的计算。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进位加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长度、重量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1、9加几第1课时⏹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教科书第69~71页的单元主题图,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和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提示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几”的口算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感受口算9加几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多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
⏹重点、难点重点:会口算9加几。
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其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棒20根,(或小圆片20个)。
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或20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
如谈话法、主题图导入、复习回忆导入法等。
谈话法:同学们,今天起我们来学习第5单元的知识,有信心学好吗?主题图导入法: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同学们,这是一节体育课上学生活动的场景,请大家观察,图中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呢?学生会说有踢足球的,有做游戏的,还有跳绳的。
教师进一步问:大家能不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分别给予肯定,然后点题。
同学们所提的这些问题中多数都要用到我们第五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几。
由主题图的情境引入,既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复习巩固导入法:师:学新内容之前,我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看谁完成得又准又快。
1、复习10加几。
(课件出示复习题)10+1= 10+4= 10+2= 10+5= 10+9= 8+10= 9+10=指名回答,回答正确后教师点出答案。
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给予鼓励指导。
2、复习数的组成:分一分。
指名学困生回答。
师问:9加几等于10?板书:9+()=10启发谈话:我们把9+1等于10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成是9和1凑成10.这节课我们要用9和1凑成10的方法,也就是“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题。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1课时 9加几一、教学目标1、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
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教学过程:(1)多媒体展示。
(课本第88页的全景图)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饮料,小红看了看,对其他同学问道:“一共有多少盒?”师: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数数法。
(1,2,3,4,…,12,13,一共有13盒)接数法。
(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凑十法。
(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师:要算一共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2)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
师:9加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教师边引导学生操作边提问:盒子里有9盒,再加上几盒就是10盒?这个l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②学生交流计算9+4的方法。
四、教学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第2课时 8、7、6加几一、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儿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使用多种计算方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