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1、(2020济南莱芜)如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二表示该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中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光、温度、空气、水分、鼠、兔等因素统称为。
(2)图一中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3)生长在该草原上的蘑菇,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其体内储存的能量(选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4)图一中共有条食物链,鹰占第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一个营养级)。
2、(2019莱芜)27.(8分)自然界因动物的存在而更加活泼有趣,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统计了某生态系统中四种动物一生中的平均活动时间(用百分比表示),如表所示,请回答:休息进食与其它物种关系其他活动物种甲20%55%吃种子15%追逐物种乙10%10%物种乙20%45%吃种子25%被物种甲追逐物种丙75%15%吃物种甲10%物种丁70%20%吃物种丙10%(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物种甲、乙、丙、丁属于,它们参与构成条食物链,处于食物链最末端的是物种。
(2)在该生态系统中,直接影响物种甲数量的生物因素包括;同时,物种甲也直接影响着这些生物的数量,这表明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3)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形式进入该生态系统;能量最初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方式是。
A.通过降水B.通过植物吸收无机盐C.通过植物的生长D.通过死亡的动物腐烂3、(2019•济南)如图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及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B代表生态系统的哪种组成成分?。
(2)图一中的箭头表,请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
(3)图二中能量流动的源头Y是;图中的X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4)第一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方框逐级减小代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
该生态系统中,若第一营养级消耗100千焦能量,则第三营养级最多可获得千焦能量。
图1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生态因素中,属于非生物因素是( )A.蚜虫B.田鼠C.阳光D.蚯蚓2.图1中的植物最可能分布的环境是 ( )A.农田中B.池塘边C.树荫下 D 沙漠里3.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 )A.猫和老鼠B.水稻和杂草C.螳螂和蝉D.七星瓢虫和蚜虫4.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 )A.寄生B.竞争C.捕食D.合作5.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藻类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阳光D.空气6.某同学设计表1探究 “不同营养液对草履虫培养效果的影响”,下列对该实验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A.营养液温度统一为25℃B.统一用稻草浸出液体C.草履虫数量改为20只D.增设一组用清水作为培养液形成对照7.表2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鼠妇生活环境时在不同地点发现的鼠妇数量,可推测适合鼠妇生活的环境是( )A.阴暗潮湿B 高温干燥C.空气混浊D.阳光充足8.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大树底下较凉快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表2C.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D.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9.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B.葵花朵朵向太阳C.春江水暖鸭先知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
这体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改变环境C.环境适应生物D.环境改变生物二、非选择题11.请运用所学知识将下列空格填写完整:(1)蚯蚓能从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获得营养,这说明生物能环境。
同时,蚯蚓的活动又使土壤缝隙增加,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环境。
(2)屎壳郎在牛粪成堆的地方生活,它们不仅吃牛粪,还能滚粪球改变土壤,这个例子说明生物既能___________环境,也能__________环境。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会影响生物。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1、从2010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2、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3、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2008年贺州市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6、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7、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8、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9、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
生物与环境同步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选择题1.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活动温度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2.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被称为A.Allen规律B.Bergmam规律C.Gause定律D.阿利氏原则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3.植物在叶细胞中大量储存五碳糖的作用是A.降低冰点B.准备休眠C.适应高温D.后熟作用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4.下列关于我国春季物候期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山上比山下晚B.高纬度比低纬度晚C.沿海比内陆晚D.平原比高原晚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5.林业上常使用“层积法”进行种子处理,其作用是A.筛选种子B.打破休眠C.保存种子D.促进后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6.有些植物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原因是A.植物向光性B.叶片失水C.减少光的吸收D.植物是阴生植物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7.极地和高山植物在可见光谱中的吸收带较宽,并能吸收更多的红外线,其作用是A.吸收更多生理有效辐射B.吸收更多热量C.提高光合作用D.减少紫外线吸收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8.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A.0~10 ℃B.10~20℃C.20~30℃D.30~40℃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填空题9.光对生物的作用主要在()、()和()3个方面。
正确答案: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谱成分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10.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但到达一定强度若继续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效率不再增长,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
正确答案:光饱和点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11.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光合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是()。
生物与环境同步练习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选择题1.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2.在山区出现的、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A.焚风B.山谷风C.季风D.海陆风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3.植物对高原生态环境适应方式是A.气孔导度减小、数目增多B.光合作用量子效率升高C.细胞内叶绿体大、数量少D.形成CO2的储库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4.高原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并有花色素苷形成,其作用是A.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B.提高光合作用量子效率C.降低光合反应适温D.阻止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5.高原植物叶肉组织具有丰富的含较多单宁或胶状物质的异细胞,其作用是A.增加抗寒、抗旱能力B.形成CO2的储库C.有利于增加光的吸收量D.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6.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是A.直接作用B.能量交换作用C.间接作用D.物质交换作用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7.不同坡向生物状况有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坡向A.母质不同B.太阳辐射量不同C.气温不同D.土壤不同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8.我国东部山地北坡植被的特点多是A.喜光、耐湿B.喜热、耐旱C.喜湿、耐阴D.喜冷、耐干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9.陡坡地不宜作为农田利用,一般陡坡是指A.坡度小于15°B.坡度15°~200°C.坡度21°~25°D.坡度26°~35°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填空题10.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南坡的水分不足以维持森林植物生活的需要时,就为()占据。
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17 保护生物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 、、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2.人类已知的地球上的生物超过种。
3. 生物是一种宝贵的 ,但是由于人类的影响,生物资源正遭到。
4.人类需要生物,对生物资源的破坏会给人类造成。
5. 我们要保护的生物。
二、判断题6.人类大量饲养牛羊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捕杀,是有益于生态的。
( )7. 生物资源包括一切有生命的自然资源,细菌、微生物也是重要的生物资源。
( )8. 细菌会传播疾病,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我们应该注意消灭细菌、微生物。
( )9.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资源。
( )10.人类可以利用钢结构、新材料代替木材,所以森林资源对人类来说不那么重要了。
( )三、选择题11. 下列不属于植物资源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
A.人们食用的蔬菜、粮食B. 书写、生活用的纸张C.棉质衣物、布料等D. 肉类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12. 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是( )。
A. 节约纸、铅笔等物品B. 节约粮食,“光盘行动”C.绿色出行,节约化石能源113. 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立濒危物种基因库C.将濒危物种集中起来培养或饲养14. 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的地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 )。
A.越强B.越弱C. 时强时弱D.不受影响15. 目前生物多样性总的趋势是( )。
A. 生物不再灭绝B. 继续减少C.破坏得到有效控制D. 继续增多四、简答题16.如何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身?2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17 保护生物答案1.动物植物微生物2.170万3. 资源破坏4. 灾难5. 多种多样6. ×7.√8. ×9.√ 10. ×11.D 12.C 13.C 14.A 15.B16.人类的衣食住行所需的用品绝大多数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人类离不开生物,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最终会影响人类自身。
1.从 2010 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域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没关2.近几年,因为我市鼎力推行植树造林,不停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类现象主要表现了()A.环境要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要素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要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要素的影响3.芦山地震致使部分地域山体滑坡,很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案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芬芳,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类菊花移栽到其余地方,就会失掉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2008 年贺州市遭到稀有的冰冻灾祸,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类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生殖6.生活在北极地域的北极熊拥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7.以下不可以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松散、肥饶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神仙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淡色的多8.生物的构造老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以下对不一样动物的构造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9.雷鸟的羽毛在冬季呈白色,春季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以下现象与此不相近似的是()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神仙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饶10.西藏野牛歇息时,体态与岩石相像,有益于捕食和御敌.这类现象表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靠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11.生活荒漠中的神仙掌叶退化为刺,以减少水的消散;变色龙体色跟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有益于防守.以上案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与环境没关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适合的解说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靠环境13.以下不可以表现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响B.竹节虫形似竹节C.北极狐的体色靠近白色D.草蜥碰到敌害自动断尾第1页共3页14.以下哪一项说了然生物影响环境?()A.大树底下好纳凉B.神仙掌的叶退化成刺状C.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旌旗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绽放1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特别亲密,以下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蚯蚓使板结的土壤松散B.秋季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C.鱼儿离不开水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好多16.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够从岩石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C.生物不可以适应环境,也不可以影响环境D.生物能影响环境17.以下现象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神仙掌的叶变为刺B.画饼充饥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荒漠植物拥有发达的根系二.解答题(共 4 小题)18.资料①:在水流湍急的河水中生计有一种鱼.它的体形较长而细,浑身鳞片较小,头和尾特别尖细,这样体形在急水中游泳时大大降低水对鱼的阻力,使它运动自如.资料②:生长在山顶的松树在风的作用下,长成了像旌旗的“旗树”.资料③:热带雨林在降雨时,植物的根将大批水分汲取到体内储存.而在日光激烈照耀下,树木经过蒸腾作用蒸发大批的水分,使空气湿度增添.当空气湿度增添到一准时,惹起降雨.从资料①、②、③中,说了然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如何影响?.19.在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停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停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剖析以下现象:(1)大树在秋季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蚯蚓能松散土壤并能给土壤增添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2)沙棘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3)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 米之内的水层中,而 150 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计.请你剖析:没有植物的原由是;没有动物的原由是.(4)长久生活在灰暗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发生的变化是.20.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请将相对应的内容连线.①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变化而变换a.生物适应环境②过分放牧,会使草原渐渐沙化③有蚯蚓活动的土壤,土质松散b.生物影响环境④生活在荒漠中的神仙掌,叶退化成刺⑤走内行道树下比在骄阳下凉爽.21.请将相对应的内容连线热带丛林中的猿类上肢长且粗壮.生物适应环境内行道树下比在骄阳下凉爽.有蚯蚓活动的土壤,土质松散.生物影响环境过分放牧,会使草原渐渐荒漠化.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的变化而互换.第2页共3页第3页共3页。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
2.非生物因素:光、______、水、______等。
3.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__。
〔1〕______关系。
举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2〕______关系。
举例:稻田里的杂草与水稻。
〔3〕______关系。
举例:一个窝里的蚂蚁。
二、对照实验在研究________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_____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_的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________的影响,生物必须________才能生存下去。
同时,生物也__________和______着环境。
2.举例。
〔1〕荒漠中的骆驼,_______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______。
〔2〕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局部________。
〔3〕对寒冷的适应: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________的厚度可达60毫米。
〔4〕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______。
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______,生物也在不断______,适应环境。
答案:一、1.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2.温度空气3.其他生物〔1〕捕食竞争合作二、一种条件不同相同三、1.生态因素适应环境影响改变2.〔1〕尿液出汗〔2〕长很多〔3〕皮下脂肪〔4〕疏松3.改变进化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1.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1〕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下去。
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
光能影响动物的体色,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很窄,温度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
〔3〕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局部是水。
小学六年级《科学》生物与环境单元练习题班级:_________ _姓名:__________一、填空题:1、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5、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9、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2、判断题。
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v)2、XXX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
(x)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v)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XXX朝着光生长。
(v)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v)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v)7、不同的植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v)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假如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v)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植物终止。
(v)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假如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x)11、假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全部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v)1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x)三、单项选择题。
生物与环境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A.小鸟B菊花C珊瑚D细菌病毒2.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稗草B.猫和老鼠C.人和猪D.蚂蚁和蚱蜢3.下列这些相互关系中,属于寄生现象的是( )A.一只鸟在树上筑巢B.蝙蝠给仙人掌传授花粉C.蚊子吸人血D.血吸虫在人体内生活4.螳螂捕禅,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A合作关系B寄生关系C捕食关系 D 竞争关系5.沙漠里的一种鼠白天躲在洞里并且将洞口封住,夜间才出来活动。
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是( )A.鼠类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B.鼠类捕食行为的一种方式C.鼠类白天在为繁殖工作作准备D.鼠类对沙漠环境的一种适应6.北极熊体色为白色,这是它对环境的( )A.影响B.适应C.改变D.影响和适应7.下列实例哪项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C.企鹅、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们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8.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D.蚂蚁搬家9.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A.都能适应环境B.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C.都能生长和繁殖D.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10.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离不开环境,但不影响环境B.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C.生物与环境之间彼此孤立、互不影响D.环境不能制约生物的存在11.葫芦藓只能生长在背阴、潮湿的环境中,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12.松、杉、小麦等植物在强光下生长得好,人参、三七等植物在弱光下生长得好。
对此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 )A.光照B.温度C.空气D.土壤13.农民种水稻的田里经常长一种叫“稗”的杂草,在相同条件下,其种子的萌发率比水稻高,长势好,成熟早,因此,很难把它从水稻田里驱除干净。
(生物与环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5、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新课标第一网
9、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二、判断题。
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v )
2、小华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
(x )
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v )
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
(v )
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v )
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v )
7、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v )
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v )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v )
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x )
11、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v )
12、香蕉树, 松树, 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 x )
三、单项选择题。
1、仙人掌的根会朝着(A、)的方向生长。
A、有水
B、无水
2、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 B )。
A 制养者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B)
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
4、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A)条件不发生变化。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5、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A)
A、植物
B、动物
C、植物和动物
6、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B )。
A、灰色
B、绿色
C、黄色
D、褐色
7、动物的生活环境叫做动物的(A )。
A 栖息地
B 居住地
C 生活区
8、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称为( C )。
A 食物链
B 食物网
C 生态系统
四、连线题:
香蕉针叶山地
仙人掌阔叶沙漠
松树叶刺雨林
五、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三条食物链
2、你所写的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3、如果捕杀鸟,会产生什么后果?并请说明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