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题库

一、选择题

1、“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C )。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2、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发展的( C )

A. 顺序性与阶段性

B. 稳定性与可变性

C. 个别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3.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成分是( C )。

A、遗传因素

B、家庭因素

C、教育因素

D、环境因素

4、下列关于人性善恶的理论对应错误的是:( D)

A、弗洛伊德——“泛性论”

B、洛克——“白板说”

C、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D、荀子——“性善论”

5. 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是( B )。

A、单向的

B、相互的

C、正相关的

D、相反的

6. 学校工作总方案的制定,要建立在( )基础上。

A、上级行政要求简单演绎

B、研究学校自身特殊性、历史、经验、已有成效与发展可能

C、师生“教”与“学”的转化机制

D、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需要

7. 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直接起源于()。

A、人类的交往活动

B、生产劳动

C、意识形态

D、经验

8. 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系统总方案中必须首先确定的,具有()性。

A、相对稳定

B、继承发展

C、时代变化

D、改革创新

9. 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 A )。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10. 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直接起源于()。

A、人类的交往活动

B、生产劳动

C、意识形态

D、经验

11.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和相对立”是哪个社会时期的教育特征。()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近代社会

12. 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是()。

A、单向的

B、相互的

C、正相关的

D、相反的

13. 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都是从( )上对学校教育活动做出规定,以保证教育目的基本要求的实现。

A、内容和指导思想

B、目标和指导思想

C、内容和具体实践

D、目标和具体实践

14. 社会主义社会公开承认教育在社会中的()。

A、阶级性

B、利益性

C、开放性

D、必要性

1. 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勒图尔诺与沛西•能

B、孟禄

C、马克思

D、洛克

2.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和相对立”是哪个社会时期的教育特征。()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B、教育内容

C、教育设备

D、教育物资

4 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都是从( )上对学校教育活动做出规定,以保证教育目的基本

要求的实现。

A、内容和指导思想

B、目标和指导思想

C、内容和具体实践

D、目标和具体实践

5. 社会主义社会公开承认教育在社会中的()。

A、阶级性

B、利益性

C、开放性

D、必要性

6. 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7. 下列有关人性善恶的理论对应错误的是()。

A、弗洛伊德——“泛性论”

B、洛克——“白板说”

C、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D、荀子——“性善论”

8. “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10.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除了社会功能以外还有为个体发展服务”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1. 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的思想?()

A、洛克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杜威

2. 教育媒体是教育内容的()。

A、工具

B、核心

C、载体

D、承载物

3. 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 )对教育活动结果的预先、总体制定,即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一般,基础性的规定。

A、政府部门

B、中国共产党

C、教育工作者

D、教育决策层

4. 学校工作总方案的制定,要建立在( )基础上。

A、上级行政要求简单演绎

B、研究学校自身特殊性、历史、经验、已有成效与发展可能

C、师生“教”与“学”的转化机制

D、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

5.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者的复杂的相互关系不包括()。

A、相对性

B、均为主体

C、互为主客体

D、平行的双主体

6. 教育能够传播文化、保存文化、创造文化,这体现了教育的()。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