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使用维护管理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21.84 KB
- 文档页数:5
公司内仪器设备管理程序一、引言公司内的仪器设备是支撑生产经营和科研工作的重要资产,合理有效地管理仪器设备对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保障安全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仪器设备管理程序是公司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仪器设备管理的原则1. 高效性原则:要求管理程序简洁明了,操作方便快捷,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维护效果。
2. 规范性原则:要求各管理步骤和方法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3. 责任制原则:要求各管理环节明确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人员,形成完整的管理责任体系。
三、仪器设备管理流程1. 仪器设备登记•操作流程:–采购部门领购仪器设备时,负责填写仪器设备登记表,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数量、采购日期、供应商等信息。
–登记表需经相关部门审核签字确认后,方可开始使用并进入登记系统。
2. 仪器设备验收•操作流程:–仪器设备送到公司后,由仪器设备管理员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仪器设备外观是否完好、功能是否正常等,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3. 仪器设备领用•操作流程:–根据工作需要,各部门需提前向仪器设备管理员申请领用。
–领用前需填写仪器设备使用申请表,表明使用时间、地点、用途等信息,并经相关部门主管审批。
–仪器设备管理员根据申请表进行分配,领用人员须签字确认领用,并按时归还。
4. 仪器设备维护•操作流程:–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维护内容包括清洁、校准、润滑等,有异常情况需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零部件。
5. 仪器设备报废处理•操作流程:–仪器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无法修复的故障时,需停止使用并登记报废。
–报废前经过公司相关部门审核确认,方可进行处理,如回收、报废等。
四、仪器设备管理的监督检查公司内设立仪器设备管理监督检查组,定期对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监督检查组按照任务书的规定,对各环节进行突击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公司领导汇报。
五、总结仪器设备是公司的重要财产,合理有效地管理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仪器设备维护规程一、设备保养1.1 定期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1.2 定期清洁设备表面,避免灰尘或杂物进入设备内部影响正常运行。
1.3 对设备的润滑部分进行定期保养,确保设备运转顺畅。
1.4 处于闲置状态的设备应定期开机运行,以避免长时间不使用导致设备故障。
二、设备维修2.1 当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处理。
2.2 维修人员应及时进行维修,并在维修完成后进行设备运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
2.3 对于更换零部件的情况,应选择符合要求的原厂零部件进行更换,保证设备的质量和性能。
2.4 维修后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三、设备保管3.1 设备使用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清洁、整理,并存放在指定的场所。
3.2 设备存放时应避免受潮或受热,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3.3 对于易损耗易损件,应进行分类存放并标记使用寿命,及时更换。
3.4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撞击或摔落,保证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以上为仪器设备维护规程,希望全体员工能认真执行,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仪器设备是生产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保证设备稳定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维护规程,并进行相关管理和监督。
下面将继续探讨更多的维护内容以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四、设备保养记录4.1 设备保养记录应当详细记录设备的维护情况,包括保养时间、内容、维修人员的签字等信息,并进行存档备查。
4.2 所有设备的保养记录应当进行分类归档管理,确保资料完整、准确、可查询。
4.3 对于定期维护和检查,应当在设备维护记录中注明具体的维护日期和维护内容,并进行定期审核和更新。
五、设备安全管理5.1 所有员工在使用设备前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设备的操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措施。
5.2 设备维护人员应了解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保持设备的安全性能,及时排除设备的安全隐患。
一、目的: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维修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方法,确保仪器的正确使用,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维修。
三、职责:相关负责人对实施本标准负责。
四、内容:1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分类1.1 根据相关的使用用途又可分为精密仪器类、一般仪器、辅助设备、特种设备等。
1.1.1 精密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数码成像仪、百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水分滴定仪、显微镜等;1.1.2 一般仪器:水浴锅、干燥箱、崩解仪、电导率仪、pH计、箱式电阻炉、离心机、熔点测定仪、旋光仪、微生物限度检查仪、尘埃粒子计数器、超声波清洗器、培养箱、稳定性考察箱等;1.1.3 辅助设备:通风橱、万向罩、粉碎机、抽滤泵、冷藏柜、低温冰箱、洗衣机、传递窗、空调、超纯水机、UPS电源、除湿机等;1.1.4 特种设备:蒸汽灭菌器。
2 仪器设备的使用2.1 所有仪器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开机检查,确认其是否处于安全待用状态,电线及配件无老化、松动、生锈等异常情况。
2.2 仪器设备使用应按照具体的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正确操作,不得违规操作,并作相应记录。
2.3 辅助设备一般作为检验样品的前处理、样品的保存、温湿度控制、为实验环境提供辅助控制等功能,因此辅助设备可由管理人员按照其功能进行相关维护保养并作记录即可,无需填写日常使用日志。
2.4 辅助设备通风橱为远程自动控制,使用时开启电源,等待一分钟,可开启抽风系统,使用时应注意观察风速是否正常,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进行检修。
开关门应注意通风橱门的高度,使用时开启过高会产生报警,影响其通风效果及风速。
2.5 万向罩为常规的辅助设备,正常使用时应注意开关阀门,开启使用的万向罩抽气阀门,不使用的万向罩应关闭其开关阀门,以保证风速大小可供其余万向罩使用。
2.6 精密仪器的使用应按照相应的管理规程设置账户与密码进行登录使用。
仪器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一、目的为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有效管理,制定本程序。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仪器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三、管理责任1. 设备主管负责对公司内所有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和管理;2. 设备主管负责采购、维修、报废等事务的处理;3. 财务部门负责仪器设备的经费管理和资产登记;4. 使用部门负责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和保养。
四、程序1. 仪器设备的分类和编号设备主管负责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分类和编号,并进行统一登记。
2. 仪器设备的采购采购员根据需求提出采购申请,设备主管负责审核并进行采购。
3. 仪器设备的安装和验收仪器设备的安装由设备主管负责安排,验收由使用部门负责。
4. 仪器设备的使用使用部门负责对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和保养,并保证其良好状态。
5. 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使用部门负责日常的仪器设备保养,设备主管负责对设备的维修工作安排和监督。
6. 仪器设备的报废仪器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时,需要提交报废申请,经设备主管审核后执行。
五、记录1. 设备登记表2. 仪器设备维修记录3. 仪器设备报废记录六、附则1. 本程序由设备主管负责拟定并组织实施;2. 本程序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方可执行;3. 本程序的具体执行细则由设备主管负责制定并通知全体员工。
七、审查和改进1. 设备主管应定期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情况进行审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2. 使用部门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反馈和改进意见;3. 审查和改进的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员工,并在必要时对程序进行修订。
八、培训1. 公司应为使用部门的员工提供相关的仪器设备操作和安全使用的培训,以确保员工对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2. 培训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和日常维护等内容;3. 定期进行培训,以更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九、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1. 使用部门应定期对仪器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存在安全隐患;2. 使用部门应建立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3. 如发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维修。
检验科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程序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检验科的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程序提供指导。
仪器设备是检验科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对设备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程序将详细说明维护/保养的步骤和操作要求,以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 维护/保养步骤在进行任何维护/保养操作之前,请确保已经仔细阅读设备的操作手册并掌握操作要点。
下面是一般的维护/保养步骤:2.1 清洁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洁是维护的基础步骤。
具体的清洁方法取决于设备的类型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清洁操作:- 用干净的软布擦拭设备外表面,特别是控制面板和显示屏。
-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洁设备表面,但请确保清洁剂不会对设备造成腐蚀或损害。
- 定期清洗设备的过滤器和进气口,以防止灰尘和污染物对设备的影响。
2.2 校准设备的准确性对于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校准是确保设备始终处于精确工作状态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校准操作:- 根据设备的操作手册和标准程序进行校准操作。
- 使用高精度的校准仪器和方法,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记录校准结果和日期,以方便后续的跟踪和验证。
2.3 润滑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适当的润滑,以减少摩擦和磨损。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润滑操作:- 根据设备的操作手册和建议,选择合适的润滑剂和方法。
- 定期对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润滑,如轴承和传动部件。
- 注意润滑剂的用量,避免过多或过少对设备造成不良影响。
2.4 检查和更换部件设备的长期使用和磨损可能导致一些部件的损坏或老化。
定期的检查和更换部件是确保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操作:- 定期检查设备的关键部件,如传感器、电线和连接器是否有腐蚀、断裂或松动等现象。
- 根据设备的操作手册和维护手册,制定合理的更换计划并执行。
- 保留更换部件的记录和维修记录,以便后续的追踪和分析。
3. 结论维护/保养程序对于检验科的仪器设备来说至关重要,它确保了设备的精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常用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及操作流程英文回答:Commonly Used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Maintenance, Servicing, and Operation Procedures.Instrument Maintenance and Servicing:1. Regular Cleaning: Regularly clean all external and internal surfaces of the instrument using a soft cloth and a mild cleaning solution. Avoid using abrasive cleaners or solvents.2. Calibration and Verification: Calibrate and verify the instrument regularly to ensure its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Follow the manufacturer's calibration and verification procedures.3. Replacement of Filters and Consumables: Replace filters and consumables as per the manufacturer'srecommendations. This will prevent contamination and ensure optimal performance.4. Periodic Inspections: Conduct periodic inspections to identify potential issues and perform preventive maintenance. Check for signs of wear, loose connections, or any other abnormalities.5. Troubleshooting: Troubleshoot any instrument issues promptly using the manufacturer's troubleshooting guide. If unable to resolve the issue, contact technical support or a qualified technician.Instrument Operation Procedures:1. Power Up and Initialization: Power up the instrument according to the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 Allow the instrument to complete its initialization sequence before use.2. Sample Preparation: Prepare sample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ed protocol. Ensure samples are of the correctformat, volume, and concentration.3. Sample Loading: Load the prepared sample into the instrument as per the manufacturer's guidelines. Use proper handling techniques to avoid contamination or damage to the sample.4. Run Setup: Configure the instrument settings based on the desired analysis parameters. Select the appropriate analysis method, parameters, and reagents.5. Data Acquisition: Initiate the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 and monitor the progress. Ensure data is collected accurately and stored appropriately.6. Data Analysis: Analyze the acquired data using the appropriate software or tools. Extract and interpret the results to obtain meaningful information.7. Instrument Shutdown: Power down the instrument properly after completing the analysis. Clean the instrument and dispose of consumables as per the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中文回答:常用仪器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操作流程。
医院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院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设备、实验设备、办公设备等。
三、维护管理责任1. 医院设备科负责全院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设备科长为具体管理者,负责设备科的日常工作和人员管理。
2. 各临床科室、实验室应配备专门的设备管理员,负责本科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
3. 设备科和各科室设备管理员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检查和维修,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4. 设备科负责设备维护记录的填写和保存,做好设备维护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四、设备维护管理流程1. 设备故障报修:当发现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设备管理员应立即报告设备科,设备科协调相关人员进行检修。
2. 设备维护记录:设备管理员要认真填写设备的维护记录,包括设备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维护人员等信息。
3. 设备维护检查:设备科定期对全院仪器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4. 设备维护培训:设备科要定期组织设备维护培训,提升设备管理员的技术水平和维护意识。
五、设备维护管理要求1. 保养维护:设备管理员要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维护指南进行设备的保养维护,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2. 定期检修:设备科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修,保障设备性能和运行安全。
3. 设备清洁:设备管理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设备的卫生干净。
4. 突发事件处理:设备发生重大故障或事故时,设备管理员要立即报告设备科和相关部门,及时处理并及时整改。
5. 设备更新换代:设备科要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老化情况,及时提出设备更新换代计划,确保设备的更新换代。
六、设备维护管理考核1. 设备科每月对各科室设备维护情况进行考核评定,将设备维护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指标。
2. 设备管理员每季度进行考核,评定设备管理员的维护管理水平和工作业绩。
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使用的有效性,制定本规程。
第二章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第二条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应该熟悉本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第三条使用人员使用前应检查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各个零部件的工作正常,无松动、断裂等现象。
第四条使用人员应戴上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如手套、眼镜等,以保护自身安全。
第五条使用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专注,不得分散注意力,以免发生事故。
第三章仪器设备的维护第六条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维护工作包括清洁、润滑、调整等。
第七条维修工作由专门的人员进行,使用人员不得私自拆解、修理设备,以免造成设备的损坏或人身伤害。
第八条维护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确保不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
第四章仪器设备的校验第九条仪器设备的校验工作由专业的校验人员进行,校验周期为每年一次。
第十条使用人员应在校验完成后,按照校验报告的结果进行操作和使用。
第五章事故处理第十一条发生事故时,使用人员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停止使用设备,并做好现场保护措施,保障现场安全。
第十二条事故处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事故,保护受伤人员的安全。
第六章纪律处分第十三条违反本规程的行为将依照公司纪律处分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章附则第十四条本规程经公司领导批准后生效。
第十五条本规程的解释权归公司管理部门所有。
以上是一份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的范文,供参考。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适当修改和完善。
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范文(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单位所拥有的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
第三条仪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仪器、设备、计量设备、辅助设备等。
第四条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要求。
仪器/设备管理程序1.目的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等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在用仪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特指定本程序。
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及辅助仪器/设备的控制。
2相关文件《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供应商评估及评价程序》;《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
3定义检测仪器/设备:用于检测并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仪器/设备,如天平、ICP-OES等;辅助仪器/设备:辅助检测用的仪器/设备、或保持实验室工作环境之设施等,此类设备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如通风柜、稳压器、实验室空调等。
4职责5.1仪器使用部门负责检测仪器/设备及辅助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档案管理、校准及期间核查;5.2设备管理员负责对仪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5.3技术负责人负责仪器设备停用和报废处理的审批。
6工作程序6.1仪器/设备的档案6.1.1设备管理员负责填写《仪器/设备一览表》(附件8.1);若仪器/设备状态发生变化(如新购置、停用、重新启用、报废等),应随时更新,报部门主管审批;6.1.2设备管理员负责对仪器/设备档案进行统一管理,每个主要检测仪器/设备都应建立一个独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说明书、仪器/设备出厂合格证、仪器/设备验收记录等;辅助仪器/设备可根据说明书或附件内容的多少,统一建立档案,但相关内容应便于查找。
6.2仪器/设备的校准及期间核查6.2.1设备管理员根据最新的《仪器/设备一览表》,制定《仪器/设备校准计划表》(附件8.2),对所有计量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校准,校准周期为一年;6.2.2所有新购置的仪器/设备在发放使用前需经校准或检定合格才能投入使用,除非仪器/设备附有具可追溯性的校准证书;6.2.3所有仪器/设备及测量校准的标准,须可追溯至国家认可或国际公认的标准;6.2.4外校单位必须是一家获得CNAS认可的机构,及所提供的计量服务须可追溯至国家或国际认可标准,由行政部组织人员按照《供应商评估及评价程序》(COP-003)对外部校准机构进行评估;6.2.5凡校准或检定合格之仪器/设备必须对其进行验收,填写校准验收确认表(附件8.6)后贴上合格标识;6.2.6两次校准期间应按照《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COP-028)的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期间核查,以保持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仪器设备保管和维护管理制度
一、保管管理制度
1. 建立仪器设备保管管理制度,明确仪器设备的归口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 设立专门的仪器设备保管区域,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存放。
3. 对每个仪器设备进行登记,并编制仪器设备使用登记表,记录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购置日期、归属部门、责任人等信息。
4. 仪器设备的移交、报废、修理等事宜,需进行相应的手续和记录,包括移交报告、报废申请、维修记录等。
5. 在仪器设备保管区域内设置监控设备,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监管和安全防护。
二、维护管理制度
1. 定期开展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制定维护计划,并加强对计划的执行和监督。
2. 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检测、校准,确保其工作状态和准确性。
3. 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操作和维护能力。
4. 发现仪器设备故障或损坏时,及时报修并记录维修情况。
5. 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安全防护制度
1. 加强对仪器设备的巡回检查,确保设备无人损坏和非法使用。
2. 制定仪器设备使用规范,严禁擅自移动、改装、拆卸仪器设备。
3. 对使用仪器设备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加强对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的宣传和监督。
4. 对仪器设备保管区域内的安全设施、消防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5. 加强对仪器设备的保密管理,严禁泄露或外泄机密信息。
以上是对仪器设备保管和维护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具体制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仪器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仪器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工作,提高仪器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应努力做到高效节约、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仪器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管理,本办法所称维修包括对仪器设备的故障修复、按保养规程进行的维护保养和升级改造等。
第二章维护维修范围第四条仪器设备维护维修范围1、仪器设备属于正常磨损、损坏或非人为行为造成损坏的,属于正常维修范围。
2、属于违反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损坏造成不能使用的仪器设备,按照《固定资产损坏丢失赔偿办法》执行。
3、仪器设备在保修期内出现故障的,由使用单位联系厂家或供货方维修。
4、保修期内未及时开封、安装、调试、验收的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或验收时存在问题而未及时解决的仪器设备,由使用单位联系资产管理中心负责与厂家或供货方协商解决。
5、对于已到使用周期年限、无修复价值、长期闲置无用的或维修费用超过仪器设备原值50%的仪器设备,原则上予以报废,不再维修。
第三章维护维修程序和管理第五条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办法流程1、资产管理中心组织招标五家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定点服务商,每两年招标一次。
2、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后,使用单位填写《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报送实验管理中心。
实验管理中心收到报修申请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查、论证后,确定解决方案。
3、仪器设备维护维修预算在1万元(不含)以下,由实验管理中心审批后,使用单位联系维护维修定点服务商进行维修。
4、设备维护维修预算在1万元(含)以上,3万元(不含)以下,使用单位提供不低于三家服务商的报价,实验管理中心组织3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论证,磋商解决方案并选定维修服务商。
5、仪器设备维修预算在3万元(含)以上,5万元(不含)以下,使用单位提供不低于三家服务商的报价及维修方案,实验管理中心组织不低于5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论证,磋商解决方案并选定维修服务商,报主管校长审批后执行。
仪器设备使用、维护、校验安全操作规程1.入场前的准备工作1.1 确保仪器设备安装位置稳固,不会倾斜或摇晃。
1.2 检查所有电缆和连接器的状态,确保其完好无损。
1.3 检查仪器设备的电源线是否接地正确,并保证插头无损。
1.4 判断环境温度和湿度是否适合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1.5 阅读仪器设备的操作手册,并熟悉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仪器设备的使用2.1 在启动仪器设备之前,确保周围没有任何易燃、易爆、有害气体等危险物质。
2.2 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护目镜、手套等,以避免对人身安全的威胁。
2.3 在操作仪器设备时,注意不要过度施加力量,以免损坏设备。
2.4 确保仪器设备的所有控制按钮处于正常位置,并且能正常操作。
2.5 在启动仪器设备之前,检查仪器设备上的液位、压力和温度等指示器的读数是否正常。
2.6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相关人员。
3.仪器设备的维护3.1 定期清洁仪器设备的外部表面,并确保仪器设备周围的环境清洁。
3.2 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各个部件是否存在磨损、腐蚀等情况,并及时更换或修复。
3.3 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润滑工作,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3.4 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电气线路是否有松动、老化等情况,并及时修复。
3.5 定期校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并及时进行调整。
4.仪器设备的校验4.1 根据仪器设备的校验周期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校验计划。
4.2 校验仪器设备时,要确保校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校验时,应按照标准程序和操作要求进行,严格遵守校验方法和步骤。
4.4 校验结果应进行准确记录,并及时对不合格的仪器设备进行修复或更换。
4.5 校验后,应对仪器设备进行重新调试和试验,确保其正常运行。
5.紧急情况处理5.1 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切断仪器设备的电源,并通知相关人员。
5.2 在进行维修、清洁或校验时,应特别注意避免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5.3 在处理危险物质时,应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使用合适的防护装备,以保护自身安全。
仪器设备的管理及维护保养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特制定本管理及维护保养制度。
仪器设备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工具,合理的管理和维护保养不仅能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为组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章制度的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组织内所有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仪器、生产设备、测试工具等。
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本制度时均需遵循相关流程和要求。
第三章管理规范3.1 设备登记所有仪器设备在购置后,需进行登记。
登记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购置日期、使用部门、责任人等信息。
设备登记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确保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更新。
3.2 使用规范使用仪器设备的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了解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未经培训的人员不得擅自使用设备。
使用过程中,应遵循设备的操作手册,确保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
3.3 定期检查所有仪器设备需定期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外观、功能、性能等。
检查的频率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而定,通常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检查结果需记录在案,有问题的设备需及时报修。
第四章维护保养4.1 日常维护使用人员需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持设备的清洁和良好状态。
使用后应及时清理设备,确保无残留污染物。
设备的日常维护记录应由使用人员填写,并提交给部门负责人审核。
4.2 定期保养对于重要的仪器设备,需制定详细的保养计划。
保养内容包括清洁、润滑、校准等。
保养工作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保养记录需详细记录,确保后续的可追溯性。
4.3 故障处理一旦发现设备故障,使用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照故障处理流程进行报告。
设备故障的处理应由技术支持部门负责,确保故障能够尽快得到解决。
故障处理记录需保存,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第五章监督机制5.1 监督检查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
仪器设备保管和维护管理制度1、建立设施设备保管和维护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用于药品设施设备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为药品质量提供物质保障。
2、建立设施设备管理台帐,应有登记、使用和定期检定的记录。
3、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要做到“三好”(即管好、用好、完好)、“三防”(即防尘、防潮、防震)、“四会”(即会操作、会保养、会检查、会简单维修)、“四定”(即定人保管、定人养护、定室存放、定期校验),保证仪器设备性能安全可靠。
应经常保持清洁,避免灰尘及棉毛纤维等物粘在仪器上,以免影响仪器的准确性,使用完毕后应套上防尘罩,仪器暂时不使用应放矽胶干燥剂。
4、使用仪器设备前先仔细阅读说明书,正确地使用仪器设备,由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试样物质的正确测定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按设备的使用步骤进行测试。
5、仪器设备使用后要记录工作情况、使用时间、使用人员,有无异常现象发生等,填写使用记录表。
使用完毕后,要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切断电源、热源、气源等,并做好防尘措施。
6、仓库内不准吸烟,保持室内整洁、卫生、干燥。
7、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维修、保养、检定情况要有记录。
8、温湿度计的检定方法可送检或比对检定,比对检定即送____支检定,其余与之对比确定误差值。
9、质量部负责计量器具与仪器的检定管理工作,定期联系计量检定主管部门进行检定校验。
经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应有检定证书及检定合格标识,应进行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有天平、温湿度计等。
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是保证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物质条件,必须严格执行“统一领导、管用结合、责任到人”的原则。
为了保证学校仪器设备得到更好的保养、维护,现制定有关设备维护管理制度:1、总务处负责学校教学设备的管理及其协调工作。
2、仪器设备管理员有责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设备完好率高,并定期清点设备,做到帐、卡、物三相符。
3、仪器设备的使用原则上“谁使用谁维护”,如出现故障,及时告知仪器设备管理员,由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上报校总务处,总务处根据情况进行维修。
医院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维护制度一、管理制度1.科室仪器设备定数量品种,建立档案,同类仪器进行编号管理,定位放置。
2.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进行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做好防寒、防热、防潮、防尘、防火“五防”工作,每周填写仪器维护保养登记本。
3.各种仪器设备需制订详细的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每台仪器设备应挂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标识牌。
4.每班清点记录,负责人每周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22次,挂好标识牌,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性能良好者挂“备用”标识,或置于备用物品区域;如出现故障,挂“待维修”标识,或置于待修物品存放区域;及时与维修人员联系维修,并记录维修情况。
5.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测,贴上检测合格的仪器要送检、维修,包括检测日期及检测责任人,科室并做好检测登记;检测不合格的仪器要送检、维修,检测合格方可继续使用。
6.科室组织对仪器设备操作有培训及考核,人人熟练掌握。
7.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进行每日维护保养。
新进或进修人员在为掌握使用方法之前,不得独立操作仪器,以免造成仪器损坏。
8.未经科室批准,仪器不得外借。
准许外借时做好登记并双签名。
有计划的做好仪器设备更新工作。
二、使用与维护制度1.严格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使用,以免损坏仪器或影响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
2.使用过程中,加强巡视和观察,按要求记录数据。
3.发现仪器设备异常情况,及时更换新仪器,并观察仪器运行情况。
异常仪器及时维修处理。
4.停止使用仪器设备前,应做好病情评估。
5.按仪器的使用说明落实备用电源充电,保证储备电源的应急使用。
6.仪器设备使用后,按程序关机,做好仪器的清洁、消毒及保养工作,盖好防护罩,悬挂“备用”标识,并做好相关登记。
目的1规范仪器设备(包括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采样仪器设备和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和维修,确保仪器设备合理配置、正常运行和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2适用于本公司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保养及维修管理。
1 / 63 职责3.1 使用部门根据需要提出采购申请;参与所购仪器设备的验收;负责办理所购仪器设备的领用手续;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管理;负责制订仪器设备维护计划并实施;提出故障仪器设备维修申请。
3.2 质量控制部负责对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进行监督检查,以及仪器设备档案保存。
3.3 经理办公室负责审批购置计划、购置申请和维修申请,制订采购计划和维修安排;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组织验收、建档、检定、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负责向董事长上报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1万元以上)的采购和维修计划。
4 工作程序4.1 仪器设备的购置4.1.1 根据检测项目、检测标准、规范和工作量的需要,技术负责人组织检测部识别满足需要的仪器设备。
检测部应认真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说明拟采购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技术参数要求及购置理由,配置要求应当考虑以下因素:a.仪器设备的测量参数范围、测量稳定性、分辨力、准确度要求;b.仪器设备的操作条件、极限条件、自动化要求;c.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性、运行检查和维护、保养要求;d.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e.对供货厂商的售后服务与培训要求;f.业务量、仪器设备的价格等其它要求。
4.1.2 采购前,使用部门对拟采购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性能等进行评价,提出具体意见,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经理办公室会同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根据需要进行考察、论证,做好选型工作。
4.1.3 属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1万元以上),可由技术负责人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论证、评价,论证、评价的结果上报总经理,决定是否批准采购。
4.1.4 经理办公室负责与供方联系,索取合同书,按GDHW/QSP04《采购服务和供给控制程序》的规定对供方进行评价,并根据技术指标要求确定型号规格,并就运输、安装、调试要求、验收标准、验收程序及价格和付款方式等问题与供方协商谈判,签订采购合同。
4.1.5 经理办公室负责建立仪器设备供方的档案,收集、保存并向供方反馈仪器设备的质量信息。
2 / 64.2 仪器设备的验收4.2.1 仪器设备到货后,由经理办公室组织使用部门负责人和设备管理员进行检查(必要时应通知供方或其代表),按照装箱单和采购合同清点随机的附件、备件、技术文件是否齐全,有无缺件或损坏。
4.2.2 仪器设备验收应根据合同规定进行,合同中未规定的,则由经理办公室组织设备安装人员、设备操作使用人员进行安装、调试,可行时应进行试测,只有当仪器设备确认符合规定的技术条件后,方能完成验收。
4.2.3 对大型仪器设备,由经理办公室组织设备使用部门、供应厂商共同进行安装、调试和质量验收。
验收报告由验收人员填写,连同设备随机的所有资料,包括: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随机软件等于验收后10个工作日内移交质量控制部。
4.3 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4.3.1 仪器设备档案的建立、保存质量控制部负责仪器设备档案的建立,以及仪器设备的统一编号(唯一识别号)。
4.3.2 仪器设备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设备名称;b.制造厂名称、型号、出厂机号、设备编号;c.到货日期、投入使用日期;d.放置地点;e.到货时状态(例如新的、用过的或修理过的);f.制造厂使用说明书(或复印件);g.校准和/或检定日期和结果以及下次要校准和/或检定日期(适用时);h.已进行的或要进行的维修细节情况;i.任何损坏、故障(失灵)、改型(改装)或修理的历史情况。
4.3.3 仪器设备档案具体归档资料(仪器设备原始档案资料)有:a.仪器设备档案清单;b.仪器设备购置申请书;c.购货合同;d.仪器设备开箱验收单,装箱单,合格证;e.安装调试验收报告;f.随同仪器设备附带的其它技术资料(包括书面文件和电子文件,如:仪器使用说明书3 / 6及图纸资料、维护升级说明书、配件说明书、操作软件等)(仪器设备使用过程的发生的记录资料);g.周期检定/校准证书或记录(包括检定/校准证书,自校准、比对资料或记录);h.仪器设备及其附件的维修、维护、期间核查资料或记录(包括维修申请及维修记录);i.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j.仪器故障记录,包括故障发行时间、故障现象、原因、处理等记录;k.仪器设备改装或改造记录及相关记录资料;l.仪器使用过程中发生过的质量鉴定、精度校核记录(如发行故障后);m.其他有关记录。
4.4 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仪器设备的检定或校准按GDHW/GSP15《检测设备量值溯源程序》执行。
4.5 仪器设备的标志管理仪器设备的标志分“正常”、“准用”和“停用”三种性能状态标志。
性能正常的使用绿色“正常”标志,性能不正常的使用红色“停用”标志。
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可贴“准用”标志。
⑴测量范围缩小,但工作所需的测量范围内功能正常;⑵多功能测量设备中的某些功能已经丧失,但工作所需的功能正常;⑶降等或降级使用。
不用于直接测量,仅用于监控的测量仪表。
4.6 仪器设备的管理形式4.6.1 仪器设备有两种管理形式:即专管专用和专管共用。
4.6.2 专管专用的仪器设备的使用人为保管人;专管共用的仪器设备的保管人由部门确定,使用人在使用仪器设备前应征得保管人的同意,使用后,由使用人和保管人共同检查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并填写使用记录。
4.7 仪器设备的使用4.7.1 主要仪器设备编制作业指导书。
使用前,使用人应认真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按说明书使用步骤、操作规程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4.7.2 贵重、精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者,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仪器操作上岗证,并得到部门负责人的授权。
初次操作人员必须在熟悉该仪器的人员或保管人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仪器操作上岗证由经理办公室审核发放。
4.7.3 贵重、精密、大型仪器设备应摆放在固定位置,不得随意移动。
仪器设备经重新4 / 6安装后,应对其安装位置、环境、方式进行检查,校准后方能使用。
4.7.4 仪器设备不得挪作他用,不得从事与检测无关的其他工作。
4.7.5 需进行现场采样或检测的仪器设备,检测人员在运输前必须采用抗震、防水材料妥善包装好仪器设备,并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护,避免因运输而损坏仪器设备。
其中,现场检测仪器和采样仪器具体使用按GDHW/QSP16《采样程序》和GDHW/QSP24《现场检测工作程序》执行。
4.7.6 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应满足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4.7.7 仪器设备的使用者,必须依照要求逐项填写使用记录,使用记录每年归档。
4.7.8 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或已显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等情况时,应停止使用,并有清晰的标识,经修复和确认正常后,方能再使用。
4.8 检测设备期间核查检测设备的期间核查按GDHW/QSP23《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执行。
4.9 仪器设备的维护使用部门制订仪器设备日常和定期维护计划。
仪器设备的日常和定期维护应在仪器操作和维护规程中描述。
仪器设备保管人员应负责仪器设备的清洁卫生、清洗等日常维护工作,操作人员负责仪器设备运行时的维护工作,并协助使用部门负责人做好仪器设备定期的维护工作。
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每季度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维护工作。
仪器设备使用完毕,应断电,并盖好防尘罩,定期更换干燥剂(适用时)。
长期不用的电子仪器,应每个月开机待机一次,待机时间不少于四小时。
4.10 仪器设备的维修4.10.1 在仪器设备的使用或维护过程中发现异常,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经确认需要修理时,应加贴停用标识,需要委外修理时,设备管理员填写《仪器设备维修申请单》,经技术负责人审核,上报经理办公室,由其委外修理。
4.10.2 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重新使用。
经修理后的仪器设备,发现达不到原检测精度或技术性能要求的,但依据检定/校准结果,表明某一测量范围,或某一检测项目的技术性能(量程或准确度)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应予降级,并贴上黄色“准用”状态标志。
4.10.3 仪器设备损坏,无法修复或其重要性能达不到检测方法规定的精度要求而无法继续用于检测或已淘汰的仪器设备应予报废。
5 / 64.10.4 仪器设备的降级、报废由使用部门负责人提出建议,填写《仪器设备降级/报废申请单》,经质量负责人审核后,由总经理批准。
经理办公室负责办理报废手续,集中统一处理。
对降级的仪器设备应认定其测量范围、实际准确度和使用范围。
4.11 偏离使用状态的处理仪器设备偏离使用状态的处理按GDHW/QSP21《偏离控制程序》执行。
5 支持性文件GB/T 27025-200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DHW/QSP04 《采购服务和供给控制程序》GDHW/GSP15 《检测设备量值溯源程序》GDHW/QSP16 《采样程序》GDHW/QSP24 《现场检测工作程序》GDHW/QSP23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GDHW/QSP21 《偏离控制程序》6 附录5.1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编号:GDHW/QSP14-1);5.2 仪器设备检修记录表(编号:GDHW/QSP14-3);5.3 仪器设备降级/报废申请表(编号:GDHW/QSP14-4);5.4 仪器设备维修申请单(编号:GDHW/QSP14-5);5.5 仪器设备定期维护记录表(编号:GDHW/QSP14-6);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