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一课教学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15.87 KB
- 文档页数:1
第1篇一、引言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园林。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避暑山庄实践教学活动,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园林的魅力,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此次实践教学的感悟。
二、实践教学过程1. 导览讲解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首先参观了避暑山庄的各个景点,包括丽正门、澹泊敬诚殿、烟波致爽殿、文津阁等。
导游详细介绍了各个景点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园林布局,让我们对避暑山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演示表演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观看了避暑山庄的传统文化表演,如京剧、昆曲、皮影戏等。
这些表演生动地展示了我国传统艺术的风采,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3. 互动体验实践教学中,我们还参与了互动体验活动,如绘制扇面、制作香囊等。
通过亲自动手,我们不仅学到了传统技艺,还加深了对避暑山庄文化的理解。
4. 主题讲座在实践教学结束后,我们还参加了主题讲座,邀请了专家学者为我们讲解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园林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讲座内容丰富,让我们受益匪浅。
三、实践教学感悟1. 感受历史文化避暑山庄是我国古代帝王园林的典范,它见证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通过实践教学,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2. 欣赏园林艺术避暑山庄的园林布局巧妙,建筑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在实践教学中,我欣赏到了精美的建筑、丰富的植被、曲折的水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3.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实践教学,我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4. 提高综合素质实践教学让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锻炼了身体,丰富了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
我相信,这次实践教学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四、结语避暑山庄实践教学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让我领略了园林艺术的魅力。
《园林艺术》课程教案第一章概论引言:本章介绍园林的概念、涉及的学科范畴,以及中外园林的发展史和现代园林的发展理论等第一节园林与园林学一、园林1、园林的概念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了造园活动,那时的园林称为囿,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又出现了园、苑、圃、庭、院、园囿、庭院、园庭、林园、园圃、园池、田园、别墅、山庄、山池、草堂等名称。
“园林”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西晋即公元二百年左右,当时的文学家张翰的《杂记》中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之句。
此时期左思的《娇女》诗中也有“驰鹜翔园林”句。
东晋陶潜有“阶除旷游迹,园林独余情”诗句,北魏杨衒之有“高林对牖,青松绿柽,连枝交映……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之内容。
唐宋以后“园林”一词使用逐渐增多,如白居易在《雪夜小饮刘梦得》中有“同为漫步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在《春尽归》中有:“春归似遣莺留语,好住园林三两声”。
宋朝黄庭坚在《咏梅》诗中有:“雪后园林才半树,今春花鸟作边愁”等。
今天,“园林”已经成了专用名词。
对于这个名词的含义,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许多园林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园林”一词作出了不同的定义或解释:孙筱祥在《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一书中提出: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周武忠在《城市园林艺术》一书中定义为: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观赏的现实生活境域。
史震宇在《试论我国园林的概念》一文中提出:园林是以地体为基础,以生物(主要是植物)、山石、建筑等为主要素材,以美的各种规律为指导原则,以景为单元,以自然为师,以生态环境科学为依据,通过设计师立意构思、规划设计,融冶多门艺术,精心施工所创造的多维空间而供人们生活的境域,这个境域称为“园林”,其整个实施过程称为“造园”。
探析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特点作者:骆玉彬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7期摘要:皇家园林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其中的承德避暑山庄更是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
在建造风格上不仅有着北方园林的辽阔、豪放的特征以及皇家恢宏大气、金碧辉煌的风范,避暑山庄相比北京颐和园、故宫等更是多了几分质朴纯真的山村野趣。
因此,承德避暑山庄有着很大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我们需要加倍的珍惜和保护这座历史园林。
关键词: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景观设计1 承德避暑山庄景观布局特点1.1 综合利用山庄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如外围的丹霞地貌以及周围山体植被等有利的自然条件,并因地制宜的将其加以利用。
不仅吸取了我国古代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在设计中还糅和了我国宗教与人文的精神文化,把我国的造园艺术水准推向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2 景观布局核心整个设计是以宫殿区为核心形成景观结构,湖区、草原区、山区都围绕宫殿区。
大气辉煌的宫殿和自然闲适的苑景有机结合,既满足了皇上和王公大臣们游玩和政务处理的需要,也给人截然不同的两种美学感受。
形成中国北方传统的“前宫后苑、政教一体”的皇家园林布局规制。
整个山庄包括山区、高原、草原、湖区、水乡以及宫殿区,共同构成了中国版图的缩影。
在承德避暑山庄的设计中有“青藏高原”,也有“江南水乡”,展现出一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帝王情怀。
2 建筑设计特点山庄在建筑设计和建造上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建筑技法和艺术,完美地将我国各地的名园以及名寺的优秀传统糅和到山庄建筑中去。
例如,有模仿镇江“金山寺”样式的“上帝阁”,有苏州的“狮子园”一般模样的“文园狮子林”,有似于杭州西湖苏提、白提的“芝径云提”等。
这些建筑创造性地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设计主题。
山庄的建筑形式囊括了亭、台、阁、寺、蒙古包等,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将木架结构建筑与砖石结构建筑以及我国的传统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相结合统一起来。
论避暑山庄景观规划设计艺术摘要: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的典型范例,并融南北造园文化于一身。
本文试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与造园手法上分析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规划设计艺术,并结合成景类型,探讨避暑山庄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离宫御苑的园林特征。
关键词:避暑山庄;造园手;成景类型1、避暑山庄基本特征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武烈河西岸一带的狭长谷地上,钟灵毓秀、锦屏入画,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诗的情境、画的意趣。
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其舒爽宜人、景随时变的情境;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组织景观序列,正如《园冶》中主张的“得景随形”,艺术化地再现自然,景点命以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观命名,提炼出诗样的押韵与节律,用楹联、诗句的形式歌咏美景,凭添文化气息;在景物组织上学习中国画构图、选景讲求角度,诗意地再现画境。
[1]避暑山庄微缩景园造仿南北,园林区包括湖区、平原区和山区。
山区雄伟且山岳连绵不绝;水域开合聚散好似江南;平原区犹如塞外,草长莺飞,芳草连天;园外八庙描摹蒙藏民族的建筑围抱山庄,众星拱月,移天缩地。
2、避暑山庄的造园手法2.1卜筑相地、经营位置“相地”包括园址本身的适宜性和周边借景的视野范围。
山庄依山得形而湖沼、平原又为理水和造景提供了地理条件。
以武烈河与狮子沟的水为主要水源,另有热河泉水及园山泉,“梨树峪”是山区入口,与“松云峡”组织进游线。
依山而筑的“涌翠岩”自然山石与缓冲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冲刷力结合。
“远近泉声”将雨水与山中谷水引入,风致盎然。
泉水汇入湖中,通过湖南端的“五孔闸”流出再汇入武烈河,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2]“经营位置”注重“构图原理”,“动观与静观”是其特质,例如“如意洲”是湖区上最大的一个岛,进入如意洲的入口“如意桥”,由透景线可见“广元宫”、“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在一个定点上勾勒几幅画面,构图富有层次。
而当进入到建筑群中时,洲上出现地形,起分隔的作用,“云帆月舫”与“芳渚临流”形成了“对景”,“静观”结合引导了整个湖区的“走马观花”,留下主要景点的深刻印象,“动中有静”,不至于因赏景留连而劳顿。
中国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造园手法————————————————————————————————作者:————————————————————————————————日期:ﻩ中国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造园手法学习了园林艺术鉴赏这门课,使我受益匪浅。
其中皇家园林的造园手法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皇家园林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类型之一。
中国自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一阶段,连续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
像古代西方那样震慑一切的神权,在中国相对皇权而言始终是次要的、从属的地位。
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
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
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使皇帝的权威极重,帝王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皇权是绝对的权威。
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突出帝王至上、皇权至尊的礼法制度也必然渗透到与皇家有关的一切政治仪典、起居规则、生活环境之中,表现为所谓皇家气派。
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
因此在中国园林中.皇家地位的尊贵是不可动摇的,在园林建造手法上,可以说是专横跋扈的,于是,在园林中表现为淋漓尽致的施展和无限的追求.一般建在京城里面,与皇宫相毗连,相当于私家的宅园,称为大内御苑;大多数则建在郊外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地方,一般与离宫或行宫相结合,分别称为离宫御苑、行宫御苑。
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则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并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从植物造景探析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摘要:从植物造景的概况、特色两个方面探讨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以期对避暑山庄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承德避暑山庄;植物造景;园林艺术 1避暑山庄植物造景的概况山庄在因山、理水、叠石、植树等方面巧夺天工,因地制宜,精心选材,再现了吴侬软语的江南水乡园林、绿草如茵的蒙古草原、广袤无垠的东北森林,景景古木浓荫,处处香花异草,意境深远,野趣天成。
避暑山庄植物繁多。
木本植物共有36科71属141种,以油松为主,其它乔木有椿、桑、枫、柳、榆、槐、侧柏等,观花乔灌木有玫瑰、丁香、连翘、山楂、山桃等。
此外,还引进了江南的菱角和兰草、山西五台山的金莲花、兴安岭的草荔枝、盛京的黑葡萄等点缀其间,增添山庄的山野气氛。
据笔者考察,避暑山庄中以植物为主题的景观多达18处,如以树木色彩四季变化命名的青枫绿屿;以日光照射,金莲花金彩焕目命名的金莲映日等。
避暑山庄组景中山水木石的诗情画意无不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使人有忘尘世之怀。
2避暑山庄植物造景的特色2.1天人合一理念,体现自然关2.1.1植物造景尊重自然。
避暑山庄山地森林覆盖,平地榆柳成荫,康熙提出“庄园勿动树勿发”的思想,保留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原始美。
山庄西北多山而东南多水。
设计者顺应自然,借峰岭的自然地势划分景区,形成各具特色,层次丰富的景观。
在西北山区,注意保护天然植被,保留原始的成片松林,人工植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形成针阔叶混交,以油松为主调的山林景观。
在北部平原区,是以杨、柳、榆、槐为主的阔叶林,古木参天,人工造景时宜松则松、宜柳则柳,不破坏自然景致。
在东南湖区,种植低矮灌木或小乔木,造就水面漂浮落花的美景。
由此可见,避署山庄保持了大自然原始、粗旷的风貌,将自然风景巧妙融汇于园林景观之中。
2.1.2植物造景法天象地。
避暑山庄拟仿自然之形态,利用植物的花期和叶色变化,使园林景观具有绚丽的季相之美。
春天梨花竞相开放,轻纱素裹,“微云淡月时情景尤绝”;夏天水滨青萍涌翠,亭亭玉立,荷花朵朵,摇曳生姿,犹如置身于江南水乡;秋天枫叶,温彩流丹,霞升满山;冬天以青松、白雪为主题,“批把垒玉、蜡瓣舒香”。
避暑山庄园林艺术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夏日避暑的胜地,庄园内林木葱茏,清泉环绕,花草芬芳,风景迷人。
在避暑山庄的园林设计中,艺术元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园林艺术是一种融汇自然与人文的综合艺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整体规划和布局,营造出一种令人心旷神怡,富有诗意和美感的空间。
下面将从园林的布局、景观构建和植物配置等方面,探讨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的魅力。
避暑山庄的园林布局巧妙地结合了自然环境和人文建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表达。
整个庄园依山势而建,依水而居,布局规划合理,错落有致。
恰到好处地利用了地势起伏和自然河流,形成了一条条曲折蜿蜒的小径和湖边亭台,令人在游览时能够领略到不同角度的美景,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完美融合。
避暑山庄的景观构建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中。
园林中的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建筑装饰独具匠心,反映出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
假山以地形怪石为材料,巧妙地塑造出山水景致,让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美感。
水池清澈见底,水草丰美,各色锦鲤在水中欢快地游弋,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
亭台楼阁依山而建,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和气质。
避暑山庄的植物配置丰富多样,营造出一种四季如春的园林氛围。
园林中的花草树木种类繁多,古代帝王在园内种植了许多珍贵的植物品种,如梅花、竹子、兰花等,使得园内的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四季花开,春意盎然。
在夏日清凉的时节,植物的繁茂生长为游人带来了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让人忘却了酷热的夏日,尽情享受山庄园林的清凉和美景。
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它融汇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魅力与韵味。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体验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闲适生活方式,领略到园林艺术的卓越魅力。
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不仅是一种美学表达,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让后人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古代帝王的优雅生活方式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园林艺术特色及园林绿化探索【摘要】避暑山庄周围的寺庙园林艺术特色独具魅力,融合了古代建筑和园林景观,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寺庙园林艺术特色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时期,传承至今。
园林绿化探索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园林美观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规划和植物种植,达到最佳绿化效果。
在避暑山庄的实践中,园林绿化探索得到了有效实施和成果,有效提升了景区的绿化水平和景观品质。
避暑山庄寺庙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园林绿化探索对园林美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园林绿化发展将继续为避暑山庄带来更多的生机和魅力。
【关键词】关键词:避暑山庄、寺庙园林、艺术特色、园林绿化、历史渊源、重要性、方法、成果、实践、独特魅力、美化、展望。
1. 引言1.1 避暑山庄周围寺庙园林艺术特色及园林绿化探索避暑山庄,作为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其周围的寺庙园林也是备受瞩目的。
这些园林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融合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在这个绿荫环绕、山清水秀的环境中,园林艺术与绿化探索相互融合,为游人带来了无限的欣赏和享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避暑山庄周围的寺庙园林特色,探究寺庙园林艺术特色的历史渊源,并重点分析园林绿化探索的重要性及方法和成果。
我们还将探讨园林绿化在避暑山庄的实践过程,揭示这些园林的独特魅力以及绿化探索对园林美化的关键作用。
我们将展望未来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为更美好的环境和更丰富的园林文化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努力。
愿每一个到访避暑山庄的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体验到园林艺术的无穷魅力。
2. 正文2.1 避暑山庄周围的寺庙园林特色寺庙园林在设计布局上注重山水相依、建筑景观相得益彰。
寺庙园林常常选址于山脚下或山腰处,利用周围山川的优势,借景造景,让寺庙建筑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山水画。
这种布局方式既符合佛教的修身养性理念,也使游人在参观寺庙园林的同时能享受到优美的自然风光。
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园林艺术与建筑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园林艺术与建筑承德避暑山庄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家避暑行宫。
座落在翠绿的山丘上,避暑山庄别具一格的皇家园林艺术与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从园林景观、建筑风格以及艺术特色三个方面探讨承德避暑山庄的独特之处。
一、园林景观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景观占地广阔,精心布局。
它以天然的山川和水泽为基础,充分融入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
在整个避暑山庄里,有山有水,有林有草,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美。
首先,承德避暑山庄的山峦错落有致,犹如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斗篷。
山势起伏,形成了不同高低层次的景观。
其中,颐和园和玉花园是两处低山,可供游客漫步其中,欣赏到迷人的自然景色。
其次,水泽是避暑山庄的一大特色。
避暑山庄有许多湖泊和水池,如万寿山水映村、昆明湖等。
这些湖泊倒映着山峦和树木的美丽景色,更增添了它的魅力。
第三,园林中的林木和花草繁茂,为整个避暑山庄增添了一抹生机和色彩。
避暑山庄的植被种类繁多,包括松树、柳树、桃树等等。
这些植被不仅提供了阴凉和氧气,还营造了一个宜人的环境,使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建筑风格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风格独特而精美。
它充分融合了明、清两代建筑的特点,结合了中外建筑技巧,打造出一幢幢引人注目的建筑。
首先,康熙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修建的建筑大多以明代建筑的风格为主。
例如,常乐宫、慈宁宫等建筑,保留了明代宫殿的传统特点,如匾额、斗拱、台基等等。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式建筑的独特韵味。
其次,承德避暑山庄中的建筑还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
例如,颐和园中的大观楼,采用了西方建筑风格的拱券和柱廊,给人一种高大、宏伟的感觉。
这种融合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又增添了一些异域情调,使人们感受到了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三、艺术特色承德避暑山庄不仅是一座具有世界级园林建筑价值的文化景观,更是展现了皇家园林艺术的瑰宝。
它以其独特的设计和艺术元素,吸引了众多游客和专家的关注。
第1篇一、引言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园林艺术,提高园林专业的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避暑山庄实践教学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教学的总结。
二、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1. 深入了解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我国园林艺术的认知。
2. 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增进学生对园林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三、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过程1. 实践教学时间:2021年X月X日至X月X日2. 实践教学地点:承德避暑山庄3. 实践教学内容:(1)参观避暑山庄的主要景点,如:丽正门、康熙皇帝行宫、万壑松风、金山寺等。
(2)了解避暑山庄的历史、建筑风格、园林布局、植物配置等方面的知识。
(3)分组进行实地考察,分析避暑山庄的园林设计特点,撰写考察报告。
(4)针对避暑山庄的园林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形成设计方案。
4. 实践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背景,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2)实地考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景点特点,拍摄照片,收集相关资料。
(3)撰写考察报告:根据实地考察情况,撰写考察报告,分析避暑山庄的园林设计特点。
(4)讨论与交流:针对避暑山庄的园林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并形成设计方案。
(5)总结与反思:对实践教学进行总结,分析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四、实践教学成果1. 学生对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我国园林艺术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2.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增强。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避暑山庄的园林设计特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4.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得到提升。
五、实践教学反思1. 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和督促。
2. 实践教学时间较短,部分内容未能充分展开,需要延长实践教学时间。
《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一课教学初探承德市避暑山庄小学因毗邻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而得名。
几年来,学校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为办学理念,以得天独厚的条件开发了校本课程——山庄文化的研究,在四至六年级开设了选修课《避暑山庄的历史文化》、《避暑山庄的诗词文化》、《避暑山庄的园林文化》的校本课程。
下面就如何上好《避暑山庄的园林文化》一课,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增强责任感是上好本课的前提避暑山庄素有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之称,它几乎浓缩了整个清王朝的人文历史。
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独特的风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入全国“四十四个风景区”和“十大名胜”之行列。
2003年,避暑山庄肇建整整300周年,2007年中央电视台“山庄月——中华情”中秋晚会在承德避暑山庄烟雨楼畔举办。
所有这些,都是教育的最佳背景和资源,无论是久远的还是眼前的,作为承德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为此,我们在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实地参观,欣赏纪录片、学唱歌曲等途径,对全校师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责任感,为上好本课积累了充分的感性材料。
二、采用对比方法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苑囿。
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
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
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
因此,在学习《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一课时,我采用对比四大名园的方法,凸显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淡泊素雅的总体设计特色。
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号称《中国四大名园》。
四座名园,两皇两私,数百年的辉煌或凋谢,风雨相伴,乃中华建筑史上奇绝的一章。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中园林意境美的营造途径1. 引言1.1 介绍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风景区内,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园之一,也是清朝乾隆皇帝为避暑而建的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占地约560公顷,景区内山峦起伏,湖泊清澈,植被茂盛,景观壮丽迷人。
避暑山庄建成于18世纪中叶,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四朝,相继进行扩建和修缮,形成了规模宏大、格局严谨、藏形露理的园林体系。
避暑山庄以描绘自然山水景致为主题,兼顾了山、水、林、石等元素,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髓。
避暑山庄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的特点,既有北方园林的雄伟气势,又有江南园林的婉约柔美,展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避暑山庄不仅是一处避暑纳凉的胜地,更是一座展示园林艺术的宝库,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建筑学者前来参观学习。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园林意境对美的独特魅力,体味到中华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
1.2 强调园林意境对美的重要性园林意境是园林美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园林景观的表面,更是融合了自然美、人文美和审美活动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体现。
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中,园林意境的营造更是体现了园林艺术的精髓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园林意境的美是一种理念上的追求,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和感悟,是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的融合和升华。
在园林设计中注重园林意境的营造,不仅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美感,更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让人们在欣赏园林之美的也可以感受到心灵的愉悦和升华。
强调园林意境对美的重要性,不仅可以提升园林美学的水平,更可以让园林艺术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使园林成为人们心灵的净土和精神的家园。
【字数:215】2. 正文2.1 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家园林建筑群,占地达560公顷,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在建造过程中融合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北方园林风格,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园林意境吸引着无数游客。
从植物造景探析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作者:杨燕来源:《写作(中旬)》2016年第02期摘要:本文立足植物造景的状况以及特色,对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进行了分析,以期实现对避暑山庄的恢复和有效的保护。
关键词:植物造景;承德避暑山庄;园林艺术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43(2016)02-045-2一、对承德避暑山庄植物造景的概述在整个避暑山庄之内,整个景观在植树、叠石等方面独树一帜,巧夺天工,结合山庄内的具体情况,精心进行品种的选择,实现了多种不同地域的风景,如绿草浓浓的蒙古草原、广阔不变的东北森林、吴侬软语的江南风景等。
在避暑山庄内,植物千奇百怪,种类纷繁。
在木本植物中,以油松为主要类型,乔木则是槐树、枫树、柳树等。
在花灌木中,主要是丁香、山桃等。
另外,点缀其中的是从江南引入而来的,主要有菱角、金莲花等,使得山庄彰显山野气息。
在山庄内部,将植物作为核心的景观就有18处,例如,青枫绿屿,主要是结合树木色彩,以树木色彩在四级中的不同进行命名,另外,还有金莲映日,借助日光的照射,金莲花更加炫目。
在避暑山庄内,设计者对于山水木石的组景更加关注,彰显诗情画意,让人更加难以忘怀,流连忘返。
二、承德避暑山庄植物造景的整体布局在山庄内部,地形较为复杂,不同的景区具有不同的特点,特色明显,因此,对于植物的搭配和位置,严格区别与小型园林景区,要重视多单元、多层次的构图方式。
要依据地形、建筑特征、园林的具体功能进行综合考虑,进行区域划分,也就是,鉴于色、香、姿是植物固有的特性,也是人最为直接感受的内容。
植物的枝叶花果色彩丰富,姿态各异,能够构成千姿百态的景观,如果经过细心选择,进行合理配置,结合时间和空间的变幻,就会形成更加感染人的园林景观。
对植物进行风景构图的单元,需要突出某种植物,有的突出色彩,有的注重香气,有的以苍翠取胜,取景不同,彰显差异性,特色鲜明,各个单元组合起来,形成节奏明快的画卷,彰显五彩缤纷,大小相间、幽畅交换,开合更替,虚实结合,空间景观更具多样性,变化多端。
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建筑艺术与园林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建筑艺术与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位于中国河北省承德市,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将介绍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观,以及其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性。
一、建筑艺术1. 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融合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以高大的殿宇、宏伟的建筑群和精美的雕刻装饰为特色。
其中,避暑山庄最为著名,其建筑群按照清代皇室的规模和格局进行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艺术的精髓。
2. 独特的木结构建筑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大多采用了木结构,以其精巧的工艺和独特的结构方式而闻名。
这些建筑利用木材的柔韧性和耐久性,以及中国传统木工技艺的精湛,创造了许多成为后世传世的建筑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建于明代的“河南行宫”和清代的“静心斋”,它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
3. 丰富的彩绘装饰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装饰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精美而丰富的彩绘装饰为主,其中包括了捏塑、彩画、彩绘陶瓦等等。
这些装饰不仅增添了建筑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特点和皇家的身份象征。
二、园林景观1. 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景观以自然与人工景观的完美结合而闻名。
它拥有广袤的湖泊和蓝天,碧水环绕着绿树成荫的建筑群。
园林设计中注重保留自然风景和地形,而人工石山、亭台楼阁则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魅力。
2. 四季景色变幻承德避暑山庄的园林景观还以四季景色的变化而独具特色。
春天,桃花、樱花盛开,花香四溢;夏天,绿树成荫、湖泊清凉,是避暑的理想场所;秋天,红叶满山,美不胜收;冬天,则是银装素裹、雪景如画。
四季景色的变化让人们在不同的季节都能欣赏到承德避暑山庄的独特魅力。
三、历史与文化意义1. 清朝皇室避暑胜地承德避暑山庄作为清朝皇室的避暑胜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见证了清朝统治者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反映了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孙红霞《避暑山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避暑山庄》是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教育部规划教材《旅游地理》第二章、第三节主要游览胜地——承德市旅游景点,本节授课内容是对避暑山庄这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的介绍及运用。
中国园林是围绕模拟自然和再造自然而展开的“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观念。
中国四大古园林的修建是修建园林的一个高潮,而避暑山庄的修建又是这最后高潮的顶峰。
我将课本中的避暑山庄整理为两个景区,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并将景点知识和创作导游词结合起来,突出专业课教学讲练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避暑山庄各区域特点及相关文化知识。
(2)设计避暑山庄的特色旅游线路。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搜集、整理、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景点知识,进行导游词创作。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旅游专业的热爱和团队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3)加深学生热爱家乡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掌握避暑山庄园林的概况及各区域特点。
难点:设计避暑山庄特色旅游线路。
二、学情分析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旅游专业的学生,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避暑山庄的概况有了基本的了解。
学生们性格活泼,好奇心强,善于表现自己,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分析能力,但学生基本上没有到过避暑山庄,对避暑山庄没有感性认识。
这就需要我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落实教学内容,达到我所设计的三项教学目标。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除了使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法等,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法来教学,把整节内容分解成三个任务便于学生逐一落实完成;学生采用小组讨论法学习,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步骤内容设计理念板书导入新课(5分钟)为学生创设情境,布置预习作业:首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感受来进一步了解避暑山庄的概况及历史背景。
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的仿与创摘要:本文通过避暑山庄的几处名胜景区与泰山、江南水乡、金山亭等名胜古迹的对比阐述避暑山庄的建筑艺术风格,得出避暑山庄的建筑艺术风格以仿造各处名胜景点为主又有其独创之点睛之处。
关键词:避暑山庄;园林艺术;康熙;乾隆;仿与创清王朝,特别是康雍乾盛世时期,祖孙三代共同营建山庄89年,他们借助热河上营这块宝地,把自然天成的景致和野味十足的情境,结合历代造园艺术的结晶和经验,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遵循“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理念,在仿与创中,将避暑山庄打造成为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最高典范。
中国之博大,天下名景无数,欲包揽天下之美,是件不容易的事。
康、乾二帝不仅有此奢望,而且屡试不爽,从圆明园到避暑山庄,由于圆明园仿西湖十景缺了真山,确实略逊于山庄。
山庄所仿名景数量虽然不及圆明园多,但无论湖区、平原区或山区都有很销魂的几组风景点控制着园区的局面,还有不少属于隐射的囊括。
山庄不仅是塞外的江南,也是漠北的东岳。
专家在研究山庄建园艺术时,把山庄的建筑布局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而苑景区又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
山区位于山庄的西北部,它的面积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榛子峪、松树峪、梨树峪、松云峡四条沟壑。
山峦中古松参天,林木繁茂,共建有四十多组轩斋亭榭和佛寺道观,尤以松云峡最为壮观,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把这里打造成了泰山的意境。
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山庄始建之时,康熙皇帝已是几次登临泰山。
泰山为五岳之首,也是秦皇、汉武、唐文宗、唐玄宗和宋真宗封禅大礼的神山。
松云峡的御道即是登泰山的蹬道,“广元宫”即是泰顶的“碧霞元君庙”,“古俱亭”即是泰山的“玉皇顶”。
如果你进入松云峡,过“林下戏题”碑不远右转循山涧进入至“山近轩”,站在三孔大石桥上仰望“广元宫”有壁立千仞,“深山藏古寺”之感,较之泰山“碧霞元君庙”又觉高出一筹。
康熙皇帝初建山庄祭天时,所选的地点在湖区的制高点金山的上帝阁上,而到了乾隆、嘉庆帝时,他们把祭天的地点选在了“古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