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及症状学1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53
精神病学-症状学习题(一)单选题1.感知的定义为 BA.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B.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被意识到的过程C.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D.客观刺激作用于人脑的过程E.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引起错觉的常见因素为EA.感觉条件差B.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C.疲劳D.谵妄状态E.以上都对3.关于幻觉的定义为C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E.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程4.不一定有诊断意义的听幻觉为DA.争论性幻听B.评论性幻听C.命令性幻听D.原始性幻听E.内容为指责、辱骂的听幻觉5.听幻觉最常见于CA.躁狂症B.抑郁症C.精神分裂症D.癔症E.强迫症6.病人对幻觉的反应有EA.恐惧、愤怒及敌对B.否认、隐瞒C.无所谓D.愉快E.以上都对7.正常思维一般都具有EA.目的性B.连贯性C.逻辑性D.实践性E.以上都对8.下列哪项不属于思维形式障碍EA.思维迟缓B.思维散漫C.病理性赘述D.思维中断E.牵连观念9.关于思维迟缓,下列哪个说法较正确CA.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B.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C.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D是癔症的典型症状E.是癫痫的典型症状10.关于思维奔逸,下列哪种说法正确BA.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B.是躁狂症的常见症状C.是反应性精神病的典型症状D.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E.是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11.病人原先无任何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播音员在说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广播内容并无明显联系。
这病人可能的症状为BA.听幻觉B.原发性妄想C.继发性妄想D.思维散漫E.病理性象征性思维12.一个人的意志强弱主要取决于BA.行为B.情感C.思维D.智能E.感知觉13.精神疾病中自杀最多的疾病是BA.神经衰弱B.抑郁症C.精神分裂症D.癔症E.强迫症14.关于自知力以下哪项正确BA.自知力就是指病感B.自知力是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C.神经症患者都有自知力D.重性精神病患者都没有自知力E.有自知力的病人较没有自知力的病人预后好15.刻板言语常见于CA.强迫症B.抑郁症C.精神分裂症D.器质性精神病E.癔症16.意志增强常见于BA.精神分裂症青春型B.精神分裂症偏执型C.精神分裂症单纯型D.精神分裂症紧张型E.慢性精神分裂症17.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为AA.注意力不集中B.思维散漫C.情感高涨D.脑部器质性疾病E.情绪低落18.在记忆过程中,与保存有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BA.注意力不集中B.脑部器质性疾病C.情绪因素D.思维障碍E.躯体疾病19.下列哪种说法正确DA.部分或全部不能再现以往的经验称为记忆错误B.由于再现的失真而引起的记忆障碍称为遗忘C.病人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亲身经历的记忆称为错构D.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具体时间,具体人物或地点上搞错了,称为错构E.病人把从未见过的人当作熟人或朋友认识,称为虚构20.关于虚构,下列哪种说法正确BA.虚构的内容固定不变B.虚构的内容经常改变C.虚构是病理性谎言D.虚构常见于人格障碍E.虚构就是错构21.谵妄属于下列哪种障碍EA.情感障碍B.思维障碍C.行为障碍D.记忆障碍E.意识障碍22.谵妄的特点是EA.有幻觉B.有错觉C.有定向障碍D.意识障碍E.以上都对23.谵妄常由下列哪种疾病引起DA.抑郁症B.躁狂症C.精神分裂症D.感染中毒E.癔症24.谵妄时最多见的幻觉是BA.听幻觉B.视幻觉C.味幻觉D.触幻觉E.嗅幻觉.25.下列哪种说法正确EA.谵妄病人不会发生冲动或自伤行为B.谵妄病人的视幻觉多为非恐怖性C.谵妄病人没有定向障碍D.谵妄病人不会产生被害妄想E.谵妄病人突然变得安静,说明病情可能加剧26.痴呆综合征又称为CA.急性脑病综合征B.谵妄综合征C.慢性脑病综合征D.遗忘综合征E.行为紊乱综合征27.慢性脑病综合征一般不出现的精神障碍是DA.记忆障碍B.思维障碍C.人格障碍D.意识障碍E.情绪障碍28.遗忘综合征是AA.一种选择性或局限性认知功能障碍B.一种广泛性认知功能障碍C.一种半侧脑认知功能障碍D.一种严重思维障碍E.由于酒精中毒引起29.一个病人意识清晰,有嗜酒史,智能相对良好,但有近事记忆障碍及言谈虚构倾向,该患者最可能的综合征是EA.谵妄综合征B.酒中毒性幻觉症C.酒中毒性妄想症D.痴呆综合征E.遗忘综合征.30.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常见于BA.精神分裂症青春型B.躁狂症C.精神分裂症紧张型D.谵妄状态E.药物中毒31.病人呆坐于一旁,对医生的任何提问均不作回答,医生让其开口喝水时,患者却双唇紧闭,扭头逃避面前的杯子,该患者的症状可能是BA.缄默症B.主动违拗C.被动违拗D.木僵E.作态32.查房时,医生叫患者抬起双手以观察是否有震颤,随后叫患者放下双手并询问其他的问题,然而患者继续重复刚才的动作,直至反复多次后才开始回答问题。
一、精神病学-症状学习题(一)单选题1.感知的定义为BA.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B.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被意识到的过程C.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D.客观刺激作用于人脑的过程E.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引起错觉的常见因素为EA.感觉条件差B.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C.疲劳D.谵妄状态E.以上都对3.关于幻觉的定义为C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E.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程4.不一定有诊断意义的听幻觉为DA.争论性幻听B.评论性幻听C.命令性幻听D.原始性幻听E.内容为指责、辱骂的听幻觉5.听幻觉最常见于CA.躁狂症B.抑郁症C.精神分裂症D.癔症E.强迫症6.病人对幻觉的反应有EA.恐惧、愤怒及敌对B.否认、隐瞒C.无所谓D.愉快E.以上都对7.正常思维一般都具有EA.目的性B.连贯性C.逻辑性D.实践性E.以上都对8.下列哪项不属于思维形式障碍EA.思维迟缓B.思维散漫C.病理性赘述D.思维中断E.牵连观念9.关于思维迟缓,下列哪个说法较正确CA.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B.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C.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D是癔症的典型症状E.是癫痫的典型症状10.关于思维奔逸,下列哪种说法正确BA.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B.是躁狂症的常见症状C.是反应性精神病的典型症状D.是神经衰弱的常见症状E.是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症状11.病人原先无任何精神异常,某次听广播时突然坚信播音员在说他,而他的生活经历与当时的广播内容并无明显联系。
这病人可能的症状为BA.听幻觉B.原发性妄想C.继发性妄想D.思维散漫E.病理性象征性思维12.一个人的意志强弱主要取决于BA.行为B.情感C.思维D.智能E.感知觉13.精神疾病中自杀最多的疾病是BA. 神经衰弱B.抑郁症C.精神分裂症D.癔症E.强迫症14.关于自知力以下哪项正确BA.自知力就是指病感B.自知力是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C.神经症患者都有自知力D.重性精神病患者都没有自知力E.有自知力的病人较没有自知力的病人预后好15.刻板言语常见于CA.强迫症B.抑郁症C.精神分裂症D.器质性精神病E.癔症16.意志增强常见于BA.精神分裂症青春型B.精神分裂症偏执型C.精神分裂症单纯型D.精神分裂症紧张型E.慢性精神分裂症17.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为AA.注意力不集中B.思维散漫C.情感高涨D.脑部器质性疾病E.情绪低落18.在记忆过程中,与保存有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BA.注意力不集中B.脑部器质性疾病C.情绪因素D.思维障碍E.躯体疾病19.下列哪种说法正确DA.部分或全部不能再现以往的经验称为记忆错误B.由于再现的失真而引起的记忆障碍称为遗忘C.病人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亲身经历的记忆称为错构D.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具体时间,具体人物或地点上搞错了,称为错构E.病人把从未见过的人当作熟人或朋友认识,称为虚构20.关于虚构,下列哪种说法正确BA.虚构的内容固定不变B.虚构的内容经常改变C.虚构是病理性谎言D.虚构常见于人格障碍E.虚构就是错构21.谵妄属于下列哪种障碍EA.情感障碍B.思维障碍C.行为障碍D.记忆障碍E.意识障碍22.谵妄的特点是EA.有幻觉B.有错觉C.有定向障碍D.意识障碍E.以上都对23.谵妄常由下列哪种疾病引起DA.抑郁症B.躁狂症C.精神分裂症D.感染中毒E.癔症24.谵妄时最多见的幻觉是BA.听幻觉B.视幻觉C.味幻觉D.触幻觉E.嗅幻觉.25.下列哪种说法正确EA.谵妄病人不会发生冲动或自伤行为B.谵妄病人的视幻觉多为非恐怖性C.谵妄病人没有定向障碍D.谵妄病人不会产生被害妄想E.谵妄病人突然变得安静,说明病情可能加剧26.痴呆综合征又称为CA.急性脑病综合征B.谵妄综合征C.慢性脑病综合征D.遗忘综合征E.行为紊乱综合征27.慢性脑病综合征一般不出现的精神障碍是DA.记忆障碍B.思维障碍C.人格障碍D.意识障碍E.情绪障碍28.遗忘综合征是AA.一种选择性或局限性认知功能障碍B.一种广泛性认知功能障碍C.一种半侧脑认知功能障碍D.一种严重思维障碍E.由于酒精中毒引起29.一个病人意识清晰,有嗜酒史,智能相对良好,但有近事记忆障碍及言谈虚构倾向,该患者最可能的综E合征是A.谵妄综合征B.酒中毒性幻觉症C.酒中毒性妄想症D.痴呆综合征E.遗忘综合征.30.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常见于BA.精神分裂症青春型B.躁狂症C.精神分裂症紧张型D.谵妄状态E.药物中毒31.病人呆坐于一旁,对医生的任何提问均不作回答,医生让其开口喝水时,患者却双唇紧闭,扭头逃避面前的杯子,该患者的症状可能是BA.缄默症B.主动违拗C.被动违拗D.木僵E.作态32.查房时,医生叫患者抬起双手以观察是否有震颤,随后叫患者放下双手并询问其他的问题,然而患者继续重复刚才的动作,直至反复多次后才开始回答问题。
精神症状一、相关概念(术语)(一)意识、心理、精神是同义语。
精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二)精神疾病(障碍)是各种原因引发的,以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疾病。
(三)精神症状是精神疾病时的精神异常现象,是诊断精神疾病的依据。
1.精神症状是与患者的过去、同龄人、心理测验均数相比较而言。
2.精神症状的“异常”与“正常”交错在一起,随病程(或演变)而变化。
3.确定精神症状,首先要区分是人格特征还是症状表现。
4.区分一般精神症状还是精神病症状(有社会功能、现实检验能力、自知力的障碍)。
5.区分是原发还是继发。
6.区分“机能性”还是“器质性”。
7.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8.学习症状学不是简单地对号入座,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病人内心体验,用日常用语尽可能地精确描述。
(四)社会功能包括:1.日常生活能力;2.工作、学习、业余活动能力;3.社交能力;4.遵守规则的能力。
(五)自知力的核心是对自身疾病的自省力(病感与判断性认知能力)。
(六)预后1.症状缓解与不完全缓解;2.症状的复发与恶化。
3.缓解的标准:①症状消失程度;②自知力恢复程度;③社会功能恢复程度;④与病前人格相比有否变化。
(七)起病形式1.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二周,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日。
2.亚急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不超过三个月,通常能说清起病的年月。
3.慢性:从疑似到确认精神症状,通常只能说清起病的年份。
(八)病程1.进行性的,分波动性和持续性进行的,如精神分裂症。
2.非进行性的,如神经症。
3.迁延性的,如老年人的躁狂或抑郁持续二年以上。
4.间歇发作性的,如双相障碍。
5.特殊的病程,如CO中毒的清明期、创伤后应激反应、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阶梯性病程。
二、幻觉(一)概念与分类1.幻觉:即虚幻的知觉,指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2.按不同的感官可分为听、视、嗅、味、触、内脏性与运动性幻觉。
以幻听最为常见。
精神病症状学之情绪,欲望(需要)障碍精神病症状学之情绪、欲望(需要)障碍1、情感活动的重要性:情感活动是心理过程(即知、情、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人们生活中因为有所谓“七情、六欲”,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成为丰富多彩。
很难想象人类生活没有了情感生活,我们的生活会是个什么样子?首先回使我们想到的是机器人。
情感是一个联结,人与人的联结,没有人与人的情感联结,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了。
精神健康的人会对周围事物抱有合理的态度和正常的内心体验,也就是会有正常的情感体验。
若是有着过强、过弱、不适切或歪曲的情感体验,就是心理状态不够健康的表现。
若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时限,就可以成为精神疾病的一部分症状。
那么情绪情感的意义是什么?有人总结到:{1}、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情绪好的时候,认知和行为执行得顺利,而情绪不好时就会受到影响。
{2}、情绪可以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语言与情绪对人际关系的作用是同样重要的。
{3}、情绪是人类进化而来的,它能帮助人们适应环境的作用。
但情绪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到底是多大呢?或者说它的支配作用有多大?美国心理学家鲍恩作了他的回答。
他认为在人类的调节系统中情绪是第一位的调节因素,智力系统是占第二位的,而情感系统是人类发展的最新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只占据第三的调节地位。
在许多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以及心理问题中都会出现情感问题或障碍。
但有一类被称为心境障碍的疾病是以情感障碍为原发和基本症状的一类障碍。
这也成为原发性情感障碍。
而由思维和行为等其他心理过程障碍所伴随的情感障碍,则都是继发的、是从属于认知障碍的。
2、情绪、欲望(需要)的一般心理学概念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或人的态度或体验。
情绪的字面上含义是指一种被激起的状态。
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一种情绪都含有以下三中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起、表情行为。
情绪分类:{1}按需要(欲望、愿望)满足的情况可以将情绪和情感分为:满意情绪或情感(正性情绪或情感),它与趋向反应相关。
感觉:是大脑对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大脑对事物的各个不同属性进行整合,并结合以往经验而形成的整体印象。
感觉障碍:1、感觉减退:是对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表现对外界强烈的刺激产生轻微的感觉体验或完全不能感知(感觉缺失)2、感觉过敏:是对刺激的感受性增高,感觉阈值降低,表现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产生强烈的感觉体验。
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
3、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不属实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咽喉部堵塞感、胃肠扭转感、腹部气流上涌感等,可继发疑病观念。
知觉障碍:1、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错觉可见于正常人,经过验证后可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纠正,病理性错觉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多表现为错视和错听,并常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2、幻觉: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内脏幻觉:是患者身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虚幻的知觉,如感到骨头里的虫爬感、血管的拉扯感、肠道的扭转感、肺叶的被挤压感等。
内脏幻觉常与疑病妄想等伴随出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发作。
真性幻觉: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其特点为幻觉内容就像感知外界真实事物一样生动、鲜明,故患者常常述说是亲耳听到或亲眼见到,患者对幻觉内容深信不疑,并作出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是存在于自己的主观空间内,不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其特点为幻觉的内容往往比较模糊、不清楚、不完整,故患者常常描述为没有通过耳朵或眼睛,大脑内就隐约出现了某种声音和影像。
虽然此类幻觉与一般知觉不同,患者仍比较肯定幻觉内容.功能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
反射性幻觉:是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涉及两个不同的感觉器官,即当某一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个感觉器官的幻觉。
【一】精神症状[一]感觉障碍感觉减退,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一]知觉障碍(1)错觉(2)幻觉幻嗅,幻视,幻听,幻味,幻触,内脏幻觉(虫爬感)(3)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自身感知综合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现实解体[二]思维障碍(1)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杂拌,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被夺/思维插入,强制性思维(思维情感被别人控制,涌入大量她人的思维),病理性赘述(过分描述),思维化声,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强迫思维(2)内容障碍/妄想关系妄想(与自己有关),被害妄想(自己),夸大妄想(自己厉害),罪恶妄想/自罪妄想(毫无根据),疑病妄想(虚无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非血统妄想,物理影响妄想/被控制感,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3)超价观念(强烈感情色彩)[三]注意障碍注意增强,注意减退,注意涣散,注意狭窄,注意转移[四]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应性/逆行性/界限性(分离性)/进行性),虚构,错构[五]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呆(全面性/部分性/假性痴呆:刚塞综合征,童样痴呆)[六]定向力障碍[七]情感障碍(1)性质改变情感高涨,欣快,情感低落(负性情感活动增强),焦虑,恐惧(2)稳定性改变情感淡漠,易激惹,情感不稳(3)协调性改变情感倒错,情感矛盾[八]意志改变意志增强,意志减退,意志缺乏,矛盾意向[九]动作行为障碍(1)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不协调性(2)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违拗症(3)其她模仿动作,刻板动作(无目的重复),作态,强迫动作,持续言语(转变问题重复第一回答)[十]意识障碍(1)清晰度降低嗜睡,混浊,昏睡,昏迷(2)伴其她蒙眬状态,谵妄状态,梦样状态,[十一]自知力障碍【二】精神疾病综合征幻觉妄想综合征,躁狂综合征,抑郁综合征,紧张综合征,遗忘综合征器质性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癫痫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k精神疾病的症状学一、认知障碍(一)感知觉及其障碍:感知觉障碍主要包括感觉障碍、知觉障碍和感知综合障碍。
1.感觉障碍感觉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重量、气味)。
感觉障碍包括如下形式:(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的感受性增加。
如对一般生活中的声音、光线刺激感到刺耳、刺眼,对普通的气味感到特别刺鼻难闻等。
这类症状多见于焦虑症的患者。
(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如患者对强烈的疼痛或者难以忍受的气味仅有轻微感受,甚至对外界的刺激不产生任何感觉。
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状态、木僵状态等情况。
(3)内感性不适:身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挤压、虫爬样等),患者对此种感觉难以用言语准确描述。
如不明部位的内脏牵拉、挤压、撕扯、游走感,患者往往伴有焦虑情绪。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
2.知觉障碍知觉是指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障碍在精神科临床上很常见,是大多数精神障碍的主要症状,对精神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护理决策、监护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知觉障碍有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等。
(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即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的事物。
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就是错觉的生动表现。
正常人在过度疲劳或情绪紧张状态下也可发生错觉。
常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焦虑症等。
(2)幻觉:虚幻的知觉,即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类似知觉。
按涉及的感觉器官不同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等。
幻听: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幻觉,有时患者可能清楚地辨别发声者的人数、性别、是否熟识及声音方位等。
如为直接对患者进行评价的称为评论性幻听,命令患者做某些事情的声音称为命令性幻听,这些言语性的幻听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患者可与此虚幻的声音对话,并伴有相应的表情,也常由此引发患者对幻听进行解释而继发病态的观念,甚至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