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技术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533.00 KB
- 文档页数:50
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作业指导书第1章水产养殖概述 (3)1.1 水产养殖的定义与分类 (3)1.1.1 淡水养殖 (4)1.1.2 海水养殖 (4)1.1.3 生态养殖 (4)1.1.4 工厂化养殖 (4)1.2 水产养殖的意义与前景 (4)1.2.1 意义 (4)1.2.2 前景 (4)1.3 水产养殖的基本流程与要求 (4)1.3.1 选址与规划 (4)1.3.2 养殖设施建设 (4)1.3.3 种苗选择与培育 (4)1.3.4 养殖管理 (5)1.3.5 收获与加工 (5)1.3.6 养殖环境保护与修复 (5)1.3.7 质量安全监管 (5)第2章养殖环境管理 (5)2.1 水质管理与调控 (5)2.1.1 水质参数监测 (5)2.1.2 水质调控措施 (5)2.1.3 水质管理策略 (5)2.2 水产养殖场环境规划与建设 (5)2.2.1 养殖场选址与规划 (5)2.2.2 养殖设施建设 (5)2.2.3 环境保护与绿化 (6)2.3 水产养殖环境保护与治理 (6)2.3.1 废水处理与利用 (6)2.3.2 污染防治措施 (6)2.3.3 生态养殖与环境保护 (6)第3章水产养殖生物分类 (6)3.1 鱼类养殖 (6)3.1.1 淡水鱼类养殖 (6)3.1.2 海水鱼类养殖 (6)3.2 虾类养殖 (7)3.2.1 淡水虾类养殖 (7)3.2.2 海水虾类养殖 (7)3.3 蟹类养殖 (7)3.3.1 淡水蟹类养殖 (7)3.3.2 海水蟹类养殖 (7)3.4 贝类养殖 (7)3.4.2 腹足类养殖 (8)3.4.3 头足类养殖 (8)第4章饲料与营养 (8)4.1 饲料的分类与选择 (8)4.1.1 饲料的分类 (8)4.1.2 饲料的选择 (8)4.2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9)4.2.1 常见饲料添加剂种类 (9)4.2.2 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9)4.3 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设计 (9)4.3.1 营养需求 (9)4.3.2 饲料配方设计 (9)第5章养殖技术与管理 (10)5.1 苗种选择与放养 (10)5.1.1 苗种选择 (10)5.1.2 苗种放养 (10)5.2 养殖模式与密度 (10)5.2.1 养殖模式 (10)5.2.2 养殖密度 (10)5.3 日常管理与病害防治 (10)5.3.1 日常管理 (10)5.3.2 病害防治 (11)第6章病害防治技术 (11)6.1 水产养殖病害概述 (11)6.2 病害诊断与检测方法 (11)6.2.1 病害诊断 (11)6.2.2 检测方法 (11)6.3 病害预防与控制措施 (11)6.3.1 预防措施 (12)6.3.2 控制措施 (12)第7章水产品质量安全 (12)7.1 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法规 (12)7.1.1 国家及地方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12)7.1.2 相关法规政策 (12)7.2 质量安全检测技术 (12)7.2.1 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12)7.2.2 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检测技术 (12)7.2.3 微生物检测技术 (13)7.3 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13)7.3.1 养殖环境控制 (13)7.3.2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 (13)7.3.3 兽药使用管理 (13)7.3.4 养殖过程监控 (13)第8章水产养殖设备与设施 (13)8.1 养殖池塘设计与建设 (13)8.1.1 池塘选址 (13)8.1.2 池塘设计 (13)8.1.3 池塘建设 (14)8.2 养殖设备与仪器 (14)8.2.1 投喂设备 (14)8.2.2 水质监测设备 (14)8.2.3 捕捞设备 (14)8.3 水处理设备与系统 (14)8.3.1 过滤设备 (14)8.3.2 曝气设备 (14)8.3.3 消毒设备 (14)8.3.4 自动控制系统 (14)第9章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分析 (15)9.1 投资成本分析 (15)9.1.1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15)9.1.2 种苗成本 (15)9.1.3 饲料成本 (15)9.1.4 人工与管理成本 (15)9.2 养殖收益分析 (15)9.2.1 产品销售收益 (15)9.2.2 副产品收益 (15)9.2.3 政策性补贴收益 (15)9.3 经济效益提升策略 (15)9.3.1 优化养殖模式 (15)9.3.2 提高饲料利用率 (15)9.3.3 加强病害防治 (16)9.3.4 创新销售模式 (16)9.3.5 提高管理水平 (16)9.3.6 利用政策优势 (16)第10章水产养殖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1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16)10.2 生态养殖与绿色养殖 (16)10.3 水产养殖产业升级与拓展 (17)第1章水产养殖概述1.1 水产养殖的定义与分类水产养殖是指在水体中进行的养殖活动,以鱼类、甲壳类、贝类等水生生物为对象,通过人为管理,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增加水生生物数量的目的。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一、池塘条件:1、成鱼池面积10—200亩,水深在1.5—2.5米为宜,鱼种池面积5—20亩,鱼池走向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池底平坦,底面略向出水口倾斜。
2、进排水方面,设施完备,最好具备每日换水30%左右的排灌能力。
3、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等。
4、配备增氧机、投饵机等必用机械设备。
二、池塘清整:1、带水池塘:A、塘水深1米,用生石灰120—150公斤/亩。
B、塘水深1米,用茶籽饼30—40公斤/亩。
C、池塘水深1米,用漂白粉10—15公斤/亩。
2、干塘清整:A、生石灰60—75公斤/亩,水深在10—20公分。
B、用茶籽饼10—15公斤/亩,水深在10—20公分。
C、用漂白粉3—5公斤/亩,水深在10—20公分。
以上三种药物在现实中均可采用,是比较良好的清塘消毒药品。
注意事项:①清塘用药一天后,用竹耙将淤泥稍微翻动一下,防止有存活在淤泥中的野杂鱼或凶猛性鱼类。
②3-4天后,池塘加满水(0.8-1米)或将消塘药水抽出池外,以免以后供放养鱼种。
③进水要过滤,严防敌害如池。
三、鱼种放养注意事项:1、抓好冬放,放养鱼种从11月开始,最迟在2月底前结束。
2、确保鱼苗纯正体健,银鲫鱼种养成鱼,规格一般50-60克/尾为宜,大小整齐,一次放足。
3、以银鲫为主的塘口,鱼种要先下塘一阶段后,配养鱼种再下塘。
4、鱼种在下塘前要消毒,以免水霉病等发生,具体方法如下:①每立方米水体加食盐10-15公斤,浸泡5-10分钟。
②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40-50克,浸泡3-5分钟。
5、放“试水鱼”观察清塘药物是否消失。
6、运输鱼苗容器中水温与塘中温差不超过5度。
7、选择晴天池塘上风口缓慢放苗,以免鱼种下塘体弱被风吹到岸上,造成鱼种死亡。
8、不选择受伤或暂样时间较长的鱼种。
9、放养模式和放养密度:。
水产养殖业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旨在提高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加强对水产养殖行业的认识和了解,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内容1. 养殖基础知识(1)水产养殖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2)养殖水质管理(3)水产养殖基本操作技能(4)水产疾病防控(5)水产养殖环境保护2. 养殖工具和设备使用(1)养殖设备的选择和使用(2)常用工具的使用和维护(3)养殖设备的故障排除3. 养殖管理技能(1)饲料喂养管理(2)养殖水体管理(3)池塘养殖管理(4)养殖日常管理4. 养殖品种介绍(1)淡水鱼类养殖技术(2)海水鱼类养殖技术(3)虾类养殖技术5. 养殖市场营销(1)水产养殖品种市场需求分析(2)养殖产品品质管理(3)养殖产品销售渠道开发三、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2. 实践操作3. 案例分析四、培训时间本培训计划为期一个月,每周六天,每天8小时,共计192学时。
五、培训师资本培训计划将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水产养殖专家和学者担任培训讲师,教学人员将为学员提供专业、系统、全面的培训。
六、培训对象1. 从事水产养殖行业的初中级技术人员2. 水产养殖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3. 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技能提升七、培训要求1. 学员需对本行业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2. 学员需具备一定的水产养殖基础知识3. 学员需按时参加培训并完成培训任务4. 学员需遵守培训纪律和规定八、培训评估1. 学员将在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合格者将颁发培训证书。
2. 企业和单位对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合格者将获得相应的技能资格认证。
九、培训效果1. 学员将掌握水产养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
2. 学员将提高对养殖行业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养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学员将成为水产养殖行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
十、培训实施方案1. 培训机构将设立培训课程,分好科目,设置合理的学时和课程安排。
2. 培训机构将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安排专业的教学团队进行培训教学。
2022年农村淡水养鱼实用技术培训方案教学内容:如何淡水养鱼一淡水鱼类养殖的基本概念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者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量鱼的生产方式。
目前中国的淡水鱼类养殖品种有—余种,根据养殖鱼类的特点,水体条件,以及养殖措施等,淡水鱼类养殖分为如—式: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普通水温为15_30℃,如鲤鱼、草鱼、甦、端、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普通适温为10_20℃,如虹鳞、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普通适温为18_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鲸等。
2.根据养殖水体条件,养鱼种类和规格、水域类型及养殖措施,淡水鱼类养殖又分为如—式:c.池塘养鱼、稻田养鱼、河道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网箱养鱼、围网与围栏养鱼及工厂化养鱼等。
d.精养、半精养、粗养等。
3.以下就池塘鱼类养殖技术的重要环节,做一要述。
池塘养鱼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份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_%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
鱼池条件:面积。
普通成鱼池面积为5—亩,这样易于管理。
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亩为宜。
1水质。
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
底质的要求。
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4,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休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
a.清塘消毒土法清塘。
即冬季排干水,通过池底冻结、干燥和爆晒来清除敌害,改良底质。
药物清塘。
可使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
b.注水和哺育水质池塘消毒后,待药物毒性消失,即可住新水,在鱼种放养前7—天,既投基肥,哺育水质。
5.鱼种放养6.高产放养模式:各地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1).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
2).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鲤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和—%o3).以一种营养彻底、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_%的鱼类。
水产养殖技术资料成鱼综合养殖技术,早在1958年,我国科学工作者把它概括为“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个字。
水、种、饵,是养鱼的物质基础;密、混、轮,是养鱼的技术措施;防、管是养鱼夺高产的保证。
我们从这八个字来深入了解成鱼养殖的技术问题。
一、水水是鱼类的生活载体,包括水源、水质、面积、水深、水温。
“养鱼先养水”,管理好水质是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池塘的几种水色1、茶褐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理想的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隐藻为主,各种生物的组成比较平衡,而且生长旺盛,繁殖迅速,所以天然饵料的质量与数量都好,另一方面,由于溶氧高,生物的代谢废物少。
2、黄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第二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硅藻为主,绿藻次之。
形成优势种群时,水体PH值适宜,氨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或无,浮游动物只有少量的枝角类、无节幼体、纤毛虫和轮虫、水质清爽,池角不产生浮膜。
3、淡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的第三种理想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绿藻、裸藻为主,水体透明度适宜,水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均正常,水质清爽,池面没有浮膜。
4、蓝绿色水色这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浮游植物中大量的多细胞蓝藻繁殖形成绝对优势种,而且密度较大,水质浑浊水体透明度较低,池塘下风处水表层常聚集有大量的同样颜色的悬浮泡沫。
这种水对生产不利。
5、红色水色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池水浓淡分布不匀,成团成缕,水中以枝角类大量繁殖的浮游动物为主,浮游植物量很少,溶氧量很低,水体一般较瘦,严重时水面颜色泛红,水体PH值偏低,亚硝酸盐偏高。
这种水色对生产极为不利。
6、灰色水质这也是养殖生产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的水色,这种水色在高温季节出现表明水质已恶化,大量的浮游生物刚刚死掉。
调节水质的主要措施1、水质调节的常规方法(1)适当施肥:根据池塘的状况掌握施肥量:其一是池水的溶氧量。
对于几种鲤科养殖鱼类,要求在温暖季节溶氧量每天的最低值(清晨、日出前)大致为3毫克/升,生产中习惯用的掌握法是在生长旺季保持鲢鱼和鳙鱼3~5天轻浮头一次(以清晨4点钟前后浮头,日出后很快下去为适宜)。
池塘养鱼技术培训一、池塘选择选择合适的池塘是池塘养鱼的关键。
池塘的选址应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适合养鱼的气候条件,并且水深、水质较好。
同时,池塘的周边要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和供水条件,便于饲料投喂和养鱼操作。
二、水质管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养鱼的效果。
优质的水质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鱼类的成长和繁殖。
因此,我们需要经常检查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和适宜。
同时,要保持水体的氧气含量,适时进行水质调理和换水工作,保持池塘水质清洁。
三、饵料投喂合理的饵料投喂是池塘养鱼的重要环节。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饵料的需求也不同,我们需要根据鱼种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饵料,并且要注意饵料的种类和数量。
在投喂饵料的过程中,要避免过量过频的投喂,以免造成水质污染和饵料浪费。
四、水产疾病防治水产疾病是影响养鱼效果的重要因素。
疾病的发生会导致养殖鱼类的减产和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水产疾病的防治工作,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情况,合理使用药物和疫苗,加强池塘的卫生管理,减少水产疾病的发生。
五、养殖周期控制在池塘养鱼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养殖周期进行合理的控制。
在不同阶段,我们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工作,如投苗、投料、消除废料等。
要根据不同的鱼类和养殖需求,合理控制养殖周期,促进鱼类的健康成长。
总结:池塘养鱼是一项值得尊重和研究的养殖技术。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操作,我们可以提高养殖效率,提高产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养鱼过程中,能够加强技术学习,提高养殖水平,为水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也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共同促进水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六、养鱼设备和工具在池塘养鱼的过程中,养鱼设备和工具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具,如水泵、氧气机、温度计、投饵器等,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养鱼过程。
同时,要定期对这些设备和工具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为池塘养鱼提供良好的保障。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淡水养殖专业《池塘养鱼》课程标准(试行)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淡水养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鱼类学基础》《水生生物与养殖水化学》《饲料利用与饵料培养》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池塘养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淡水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26学时,7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池塘养鱼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淡水养殖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育、食用鱼健康饲养、生态养殖、高效养殖和智能养殖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淡水养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池塘养鱼岗位需求,围绕鱼苗繁育、鱼种及成鱼无公害养殖等具体工作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水产养殖的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参照行业、水产养殖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将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确定学习内容的顺序。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从事池塘养鱼生产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从事鱼苗繁育、鱼种及成鱼无公害养殖生产的能力。
1.会进行渔场的选址、规划和合理设计。
2.会养殖生产中常用配套设施、设备、器具等的配备和使用,会依据市场需求、饲料及品种资源、饲养管理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能做好淡水养殖生产前各项生产要素的准备与调控。
3.掌握四大家鱼、鲤、鲫、团头鲂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健康养殖生产技术;知道水产品蓄养及运输保鲜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农村淡水养鱼实用技术培训方案农村淡水养鱼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在提高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和缺乏培训机会,农村养鱼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
因此,为了促进农村淡水养鱼业的发展,需要制定一套实用的培训方案。
一、培训内容1. 养鱼基础知识- 鱼类生长特性和生态环境要求- 常见淡水鱼种的介绍和特点- 鱼类养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养鱼设施建设- 养鱼池的选址和设计- 养鱼池的建设和维护- 养鱼设施的管理和使用3. 鱼类饲养管理- 鱼类的饲料需求和喂养方法- 鱼类的常见疾病防治- 鱼类的生长管理和繁殖技术4. 养鱼产业发展- 养鱼市场需求和营销策略- 养鱼产业链条的建设和优化- 养鱼项目的投资和经营规划二、培训形式1. 理论培训- 进行养鱼基础知识的讲解和介绍,包括学习资料、视频演示等形式。
- 在集体学习的前提下,允许农民根据自身情况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加深理解。
2. 实践培训- 提供养鱼设施建设和管理过程的实际操作培训,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帮助农民掌握相关技能。
- 指导农民在实际场地进行养鱼试验,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3. 考核评估- 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考核评估,对参训人员进行综合评价。
- 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培训证书和奖励,鼓励参训人员取得实际成果。
三、培训师资队伍1. 培训师资来源- 招募来自相关科研机构、养殖企业和农业专家,具有丰富的养鱼经验和专业知识。
2. 培训师资培训- 对培训师资进行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
- 定期组织培训师资交流和学习讨论,更新培训内容和方法。
四、培训实施步骤1. 培训需求调查- 对农民的养鱼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培训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2. 培训计划制定- 根据调查结果和培训目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和培训师资的筛选等。
3. 培训宣传推广- 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培训信息和优势,吸引农民参加培训。
水产培训方案及培训计划表一、培训方案1. 培训目的水产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产养殖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殖品质,帮助水产从业人员较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养殖业的竞争力。
2. 培训对象本次水产培训面向水产养殖从业人员,以及对水产养殖感兴趣的人员,特别是那些想要从事水产养殖行业的初学者,培训对象包括水产养殖户、水产技术员、水产养殖企业的管理人员等。
3. 培训内容(1)水产养殖技术的介绍和应用(2)鱼类养殖和虾类养殖技术的基本特点和要点(3)养殖水域的选址和规划(4)水质监测和调控(5)饲料特性及饲喂管理(6)疾病防治和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7)养殖环境保护和养殖废弃物处理4. 培训形式本次水产培训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培训形式,以专家讲座、现场教学、实地考察、操作演示等形式进行。
5. 培训方式本次水产培训采用传统面授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在培训中心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远程教学。
二、培训计划表1.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时间:1周内容:水产养殖技术的介绍和应用,水产养殖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应用现状等内容。
2.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时间:2周内容:饲料特性及饲喂管理、养殖水域的选址和规划、水质监测和调控等内容。
3. 第三阶段:现场实习时间:2周内容:实地考察、操作演示、疾病防治和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养殖环境保护和养殖废弃物处理等内容。
4. 第四阶段:综合考核时间:1周内容: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合格者颁发水产养殖培训证书。
以上为水产培训方案及培训计划表,水产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水产养殖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本次培训内容涵盖了水产养殖技术的介绍和应用、饲料管理、水质监测、疾病防治等内容,并采取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现场实习等多种培训方式,以期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殖品质,帮助水产从业人员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养殖业的竞争力。
安陆市新唐健康养殖场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方案按照上级水产部门的要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解决好渔民的持续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新唐养殖场对内部养殖户及周边渔民制定了水产技术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技术培训工作主要是保护生态环境,推广健康养殖,创新经营策略,提高渔业效益,掌握十项水产实用技术,搞好十个品种的养殖,带动周边渔民的渔业生产能力,建立技术人员到塘、库,技术要领到人的长效机制,达到养殖增效,渔业增收,人员素质增强的目的。
二、培训目标1、本次培训举办二期,人员150人,发放技术资料,科技书籍150套。
2、通过培训,指导服务,使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到位率达到95%,户平增产8%,增收1500元以上。
3、培训水产健康养殖十项操作规程和十个品种,宣传渔业法规,以及高温季节中常出现的病害应对。
4、组织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传授科学养殖技术.三、培训时间安排和主要内容1、根据水产养殖特点,培训时间分别为每年11月份和第二年2月份.2、主要内容根据水产养殖的要求,具体培训技术是,水库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及模式,80:20池塘养殖技术,生物制剂在水产防病害的应用及水环境修复的作用,渔业法规等。
四、培训工作措施1、加强培训组织领导。
场内成立渔业科技培训小组。
场长甘问明任组长,副场长唐心松任副组长,场部技术人员为成员,培训小组负责组织培训工作。
2、建立培训档案。
每次培训的养殖户,将基本情况建立档案,设立台帐,便于跟踪服务。
安陆市新唐健康养殖示范场2011年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操作规程一、环境条件安陆市新唐健康养殖场水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符合GB/TB407。
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地环境要求》。
养殖池塘水质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池塘要求为精养鱼池,需配备增氧机。
在春季,对全池进行清塘消毒,干塘后曝晒至池底干裂为佳。
药物清池应按NYS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进行。
养鱼技术培训教案(30课时)第1--2课时第一节、西北地区常见养殖鱼类介绍一、常见养殖鱼类及其特点1也叫鲢子、白鲢。
最大个体约40kg。
鲢鱼是中上层鱼类,性情活泼,善于跳跃,稍受惊动就在水面乱跳,拉网时易跳网。
对溶氧的要求却高于青、草鱼,正常生长发育要求溶氧在5mg/L以上。
鲢鱼生长速度也很快。
优点:抗病力强,生长快,容易饲养,不用饲料成本低,可控制水质。
2又名花鲢、大头鲢、黄链、黑鲢,体形似鲢,但头特别大,约占体长的1/3,腹梭自腹鳍其部到肛门。
鳙鱼的人工养殖很普遍,一般和鲢鱼搭配混养,产量较大,仅次于鲢鱼,最大个体体重约50多kg。
鳙鱼亦属中上层鱼类,但不如鲢鱼那样接近水面,性情温驯,受惊不乱跳,不跳网。
因而容易捕捞。
鳙鱼对水温的适应比草、鲢鱼略高,水温低于20℃时,生长明显减缓,但鳙鱼耐低氧的能力较其他家鱼稍强。
鳙鱼生长速度略快于鲢鱼(20℃以上),鳙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中的浮游动物,从鱼苗到成鱼均是如此。
3又名鲩,两广叫白鲩,东北叫草根子,中原地方叫棍子鱼,体长而近圆柱型,头钝圆,体呈草黄色,体表鳞片大而有规则,自然界中发现的最大个体的35kg。
草鱼情性活泼,活动力强,有时还跃出水面摄水体中水草或岸边的陆草,通常多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觅食时在上层活动。
草鱼耐低氧的能力差,喜欢较清瘦的水体。
D.O在5mg/L以上时,生长活良好,<2mg/L时食欲减退,<0.5mg/L时死亡。
草鱼成鱼主要以各种草类为食,特别是水草和幼嫩陆草。
但鱼苗阶段,则是以吃浮动,体长10cm时可以摄食各种草类。
如眼子菜、软叶黑藻、沮草、浮萍和挺水植物茎叶,人工养殖时可投喂牧草,农作物以及蔬菜叶、干草粉。
也可直接投喂米糠、麸皮、油籽、饼等或以此主要原料的配合饲料。
,食量大。
一般40%,最大日食量达70-80%,长时间饥饿后,投饵过量会摄食过量而胀死。
饲料利用率:陆草20kg,水草80kg。
优点:个大,生长快,对饵料的要求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