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茶叶出口情况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主要障碍及解决策略茶叶是作为天然、健康的无酒精饮料,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我国是世界主要茶叶生产国,2014年全国茶叶总产量达到195万吨,较2009年增长43.4%,茶园面积为274公顷,较2009年增长了32.5%。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农产品,出口量位居全球前列。
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茶叶出口30.1万吨,受欧盟农残检测标准严苛、生产成本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较上年下降7.5%。
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优势有所减弱,面临着诸多发展障碍,如茶叶生产成本上升、贸易保护手段的挤压、处于产业链中末端、国际竞争优势减弱等。
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茶叶出口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了完善我国茶叶出口行业发展的解决策略。
一、我国茶叶出口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我国茶叶出口量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全球茶叶市场地位显著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茶叶出口贸易量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但近年来呈现小幅振荡。
如2014年茶叶出口量为30.1吨,较上年同期下降7.5%,出口金额为12.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
如图1所示,从我国茶叶出口总量来看,2004-2009年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速为7.6%,2010-2014年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海外需求抑制等,表现上下小幅波动的态势。
从我国茶叶出口金额来看,2004-2014年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尤其是在2010-2014年,尽管茶叶出口量呈现波动,但出口金额仍旧保持着稳定增长,表明我国茶叶出口价格保持稳定,并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格局。
同时,我国茶叶出口占全球比重呈现持续上升的格局,2004年为12.2%,至2014年增加至17.6%。
自古以来茶叶都是我国对外出口的重要外贸商品,我国茶叶在全球茶叶市场地位显著。
图1 2004-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金额对照图数据来源:中国海关信息网()(二)我国茶叶出口品种多样,但以绿茶为主我国茶叶出口品种多样,主要包括绿茶、红茶、特种茶,特种茶又可细分花茶、普洱茶、乌龙茶、黄茶、紧压茶等。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国茶叶是世界上重要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和丰富的茶叶资源。
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较小。
本文将对中国茶叶出口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出口规模相对较小:尽管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但其出口规模相对较小,占全球茶叶出口总量的比例较低。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主要是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品质和口感不稳定等原因。
2.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中国茶叶出口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绿茶和红茶。
虽然中国还有其他种类的茶叶,如白茶、黄茶、普洱茶等,但这些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3.品牌知名度不高:相对于一些优质茶叶品牌,中国茶叶的品牌知名度较低。
虽然中国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名茶品牌,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但这些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1.提高品质和口感: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品质和口感。
要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需要加强茶叶产业链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整个产业链上的品质和口感,确保茶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中国茶叶的品牌知名度是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加强品牌推广和宣传,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
还可以加强品牌保护,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提高消费者对中国茶叶的信任度。
4.推动国际贸易合作:中国茶叶企业可以与国际茶叶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展茶叶品牌推广、市场开拓和创新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国际贸易合作,可以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茶叶的竞争力和国际市场份额。
5.加强标准化管理:要提高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加强标准化管理。
建立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和加工管理流程,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还应加强对茶叶生产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茶叶生产和加工的标准化水平。
要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需要从提高品质和口感、多元化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国际贸易合作和加强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入手。
为帮助中国茶叶行业认识、适应当前的茶业经济新常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汇总2014年行业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农业部发布的相关数据,现发布《2014年中国茶叶产销报告及2015年形势预测》。
具体如下:一、2014年全球茶叶市场概况(一)生产总量再创新高。
2014年,全球茶叶产量502.6万吨,比2013年增长0.6%。
从地区看,亚洲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84.7%,非洲占13%,与2013年基本持平。
从国家看,中国茶叶产量209.2万吨,比2013年增长10.33%,占全球茶叶总产量41.6%,比2013年略有增长。
茶叶产量位居前十的其他国家分别是: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越南、印度尼西亚、土耳其、阿根廷、日本和孟加拉国。
(数据来源:国际茶叶委员会)(二)出口总量略有减少。
2014年,全球茶2014年中国茶叶产销报告及2015年形势预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5年6月50TEA WORLD2015/06茶世界叶出口量182.5万吨,比2013年减少3.5万吨,下降2%。
其中,肯尼亚茶叶出口4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033吨,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斯里兰卡出口31.8万吨,比2013年增加8686吨,位居第二;我国出口30.1吨,比2013年减少3万吨,名列第三。
排在第6-10位的茶叶出口国分别是:印度、越南、阿根廷、印度尼西亚、乌干达、马拉维、坦桑尼亚。
(数据来源:国际茶叶委员会)(三)进口总量小幅下降。
2014年,全球茶叶进口总量166.3万吨,比2013年减少4.4万吨,下降2.6%。
其中俄罗斯进口15.4万吨,是最大茶叶进口国;巴基斯坦进口茶叶13.8万吨,比2013年增加1.1万吨,位居第二;美国进口茶叶12.9万吨,位居第三。
世界其他主要茶叶进口国包括:英国、埃及、独联体国家(除俄)、迪拜、伊朗、阿富汗、摩洛哥。
(数据来源:国际茶叶委员会)回顾2004-2013年的十年间,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和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全球茶叶产量以年均4.08%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茶叶消费量以年均3.81%的速度增长。
当前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问题分析及改善对策作者:查传丽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2年第20期摘要:我国是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近年来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受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明显。
我国茶叶出口还存在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产品结构单一、品牌建设滞后、遭遇绿色贸易壁垒日益加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茶叶出口;品牌;绿色贸易壁垒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2.20.022我国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出口远大于进口。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茶叶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下降,存在出口市场单一、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
剖析茶叶出口现状与问题,明确促进茶叶出口的相应对策措施具有重要現实意义。
1 当前中国茶叶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1 出口规模增长但出口占比下降,受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冲击明显2014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年均增长8%,2021年出口总量达36.94万吨,出口额22.99亿美元。
从茶叶出口变化趋势看,2020年出口量比2019年减少1.78万吨,受全球新冠疫情冲击明显。
从出口比重看,2018年美国挑起中美贸易争端后,出口占比从之前的14%以上开始明显下降,表明贸易摩擦是制约茶叶出口的重要因素。
1.2 茶叶出口市场不均衡,部分茶叶消费大国占比偏低我国茶叶出口市场主要在东南亚、非洲和部分欧洲国家,市场分布不均。
2021年我国茶叶出口前十国家合计占比超过60%,其中向最大出口市场马来西亚出口额高达257亿美元,其次为非洲的摩洛哥228亿美元,二者合计占比超过40%。
而部分茶叶消费大国,诸如印度、美国、欧洲西部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茶叶的进口额明显偏低。
1.3 出口茶叶中绿茶占绝对主导,红茶出口明显不足从茶叶出口品类看,绿茶出口占绝对主导,2021年其出口量达到31.2万吨,占茶叶出口总量的84.5%,其次为红茶和乌龙茶,分别为2.96万吨和1.9万吨。
2019年第02期基金项目: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重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9WY081)作者简介:胡璇(1988-),女,湖北咸宁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10日。
中国作为茶叶发源地,自古以来是茶叶大国,种植和加工茶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而最早的茶叶出口据史料记载是在汉代。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汉代兴起的古代中国语国外贸易的主要通道,出口商品中茶叶就是主要的大宗商品之一,茶叶出口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随着之后中国与其它国家贸易的不断发展,茶叶不断地从中国走向世界各地,使得茶叶和饮茶习惯不再只是中国独有。
茶产业发展到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种植茶叶品种、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我国茶产业在出口上反而越走越难,难见汉唐时代盛况。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4年至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呈增长趋势,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355258吨,同比增长8.1%。
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量维持增长趋势,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量为364742吨,同比增长2.7%,增长显著放缓。
我茶叶出口至12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万吨的有12个,占全年出口总量的64.8%,排名前五分别是: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美国、俄罗斯、塞内加尔。
中国茶叶在出口方面缺乏大的突破,单价低、利润薄,难以惠及茶产业出口升级发展。
以美国为例,中国茶在美国茶叶消费市场占比不足3%,均价每磅2美金左右。
反观国内市场,好的茶几千甚至上万都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为什么茶叶在出口和内销上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茶产业出口具体面临哪些难题,又该如何应对?本文将把跨境电商作为突破口,梳理和分析我国茶叶跨境电商出口现状分析及对策措施。
1我国茶产业跨境电商出口现状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茶叶通常作为大宗商品通过线下国内出口批发商对国外进口批发商交易的方式进行。
传统茶叶贸易方式贸易环节长,涉及的中间商多,在利润上国内出口商在茶叶供应链中占不到优势。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叶产业也是中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与茶叶产量相比,中国茶叶的出口量相对较低。
本文将分析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出口市场集中度低。
中国茶叶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些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等。
而在其他国家,中国茶叶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茶叶出口的销售渠道有限,与其他茶叶生产国相比,中国茶叶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相对较低。
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受到关注。
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挑战。
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微生物污染等问题成为国际市场对中国茶叶的质疑。
这些问题影响了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限制了中国茶叶的出口格局。
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不足。
与一些知名的国际茶叶品牌相比,中国茶叶的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
虽然中国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但中国茶叶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相对较少。
这导致中国茶叶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比较容易被其他国家的茶叶产品替代。
加强质量和安全控制。
采取有效的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措施,做好茶叶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检测和监管工作。
通过加强检验检疫和标注等措施,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国际市场对中国茶叶的信任和认可。
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通过加大对中国茶叶品牌建设的投入,增强中国茶叶的品牌影响力。
可以通过开展国际茶叶展会、举办茶文化交流活动、加强茶叶文化的宣传等方式,提高中国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强对国内外茶叶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推广策略,提高中国茶叶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加强合作与创新。
中国的茶叶产业应当加强与其他茶叶生产国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提高中国茶叶的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
要加大科研力度,注重茶叶的研发创新,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茶叶产品,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国茶叶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国之一,茶叶出口一直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本文将对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1. 出口规模大但质量不高:中国茶叶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但大部分出口茶叶是低价、低质的普通茶叶,高档茶叶的出口比例较低。
2. 产品结构单一:中国茶叶出口产品以绿茶为主,红茶、乌龙茶等其他种类茶叶出口量相对较少。
3. 品牌意识不强:中国茶叶出口缺乏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大部分茶叶以“无商标”或OEM方式进行出口。
4. 缺乏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中国茶叶出口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标准不统一、质量控制不严格等问题,导致品质不稳定,难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二、对策分析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推广科学种植、绿色生产等措施,提高茶叶品质,加大高档茶叶的出口力度,提升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多样化产品结构:加大红茶、乌龙茶等其他茶叶种类的生产和推广力度,提高茶叶出口的多样性,满足国际市场不同需求。
3. 建立知名品牌:加强对茶叶品牌的建设与推广,培育几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茶叶品牌,提升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4. 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建立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对茶叶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茶叶生产标准化,提高茶叶质量与安全性,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5. 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寻找新兴市场,如东欧、中东、南美等地的茶叶市场,并制定相应的市场开拓策略,加强与当地茶叶商贸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拓宽中国茶叶出口的渠道。
6.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加强与茶叶行业协会的合作,通过组织茶叶展会、参加国际茶叶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中国茶叶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帮助茶叶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三、总结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多样化产品结构、建立知名品牌、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开拓新兴市场以及加强行业协会建设等措施,可以促进中国茶叶出口的发展,提升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我国是世界茶业大国,产茶历史之久、茶文化积淀之深、茶产区分布之广、茶产品领域之宽、茶产量之大、茶企业数量之多、从业人员之众等均为世界之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不断前进,中国茶叶产业发展迅速。
中国是茶树栽培及茶叶加工的发源地,不仅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而且是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的大国。
12014中国茶叶出口情况及影响出口量因素分析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各茶类出口量全面下降,茶叶出口30.1万吨,同比下降7.5%,其中绿茶出口24.9万吨,同比下降5.8%。
绿茶出口仍在茶叶贸易中发挥支撑作用,占出口总量80%以上;红茶出口2.8万吨,同比下降15.6%;乌龙茶出口1.5万吨,同比下降9.7%;花茶出口5782吨,同比下降15.7%;普洱茶出口3385吨,同比下降25%。
2014年我国出口茶叶出口量下滑,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茶叶出口价格偏低。
由于近年来生产成本增加,涨幅较大,抑制了海外市场需求,导致贸易量下降;二是,茶叶出口缺乏有力的品牌支撑,国内茶企90%以上的出口产品为大包装初级原料茶或贴牌精包装茶,利润率低,无法调动企业积极性。
三是,发达国家技术壁垒日趋严格。
欧盟、日本等茶叶农残检测标准严苛、检测方法多变。
四是,国际形势影响。
俄罗斯经济形势复杂,加之西方制裁使卢布大幅贬值,茶叶消费不振;一些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茶叶贸易周期长、回款慢,企业经营风险大,企业积极性下降,导致茶叶出口萎缩。
2中国出口茶叶行业发展的优势和瓶颈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茶叶出口量、额屡创历史新高,骄人成绩难掩背后隐忧,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棘手瓶颈问题,行业全面转型升级是中国茶引领世界茶叶发展潮流大势所趋。
2.1中国出口茶叶产业的竞争优势(1)自然资源优势。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祥地,茶叶资源丰富,茶叶产品种类繁多,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
中国地域辽阔,茶区分布广,特别是在东南部地区。
浅析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问题与对策引言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特色农产品之一,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需求。
然而,随着全球茶叶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1. 质量问题茶叶质量是决定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中存在着质量不稳定、特色不突出的问题。
有些茶叶产品并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导致出口受阻。
2. 品牌建设不足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国际知名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我国的茶叶品牌建设相对较弱。
我国茶叶缺乏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使得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
3. 营销策略不合理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中的营销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营销手段相对陈旧,缺乏创新。
另一方面,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及消费习惯了解不够充分。
这导致了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宣传力度不足、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
4. 贸易壁垒全球茶叶市场上的贸易壁垒也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国家对进口茶叶设置了技术标准、检验检疫要求等,限制了我国茶叶的进口。
此外,贸易保护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茶叶的出口。
对策建议1. 提升茶叶质量提升茶叶的质量是提升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茶叶生产过程的监管,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同时,加强茶叶质量的检测和认证工作,确保出口产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
2. 加强品牌建设要加强对茶叶品牌的建设,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政府应加大对茶叶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进行品牌战略规划,提升品牌形象。
同时,大力发展茶叶文化旅游,提升中国茶叶的国际形象,为茶叶品牌的建设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机会。
3. 创新营销策略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的调研,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注重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进行茶叶的推广和宣传。
同时,积极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拓展我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销售网络。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国是世界上茶叶生产和消费最大的国家,也是主要的茶叶出口国之一。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质量标准的提高,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高品质、有机和绿色的茶叶越来越受到欢迎。
中国茶叶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
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着不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问题。
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挑战之二是国际贸易壁垒的增加。
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壁垒措施,例如提高进口关税、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和限制农业补贴等。
这些措施对中国茶叶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茶叶出口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茶叶生产和质量管理方面的监管。
通过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减少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情况,以满足国际市场对高品质、有机和绿色茶叶的需求。
加大对茶叶生产企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
通过提供相关技术和知识,帮助茶叶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管理方法,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
加强与国际茶叶协会和国际贸易组织的合作。
与国际茶叶协会合作,可以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形象。
与国际贸易组织合作,可以争取更好的贸易条件和减少贸易壁垒。
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
通过提升中国茶叶的品牌知名度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
可以通过参加国际茶叶展览会、举办中国茶文化活动等方式,向国际市场推广中国茶叶。
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存在一些对策。
通过加强茶叶生产和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合作和品牌建设等方式,中国茶叶出口可以提高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中国茶叶出口的重要性中国茶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代表,不仅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
中国茶叶的出口不仅可以促进中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还可以提升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茶叶出口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茶叶出口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中国茶叶产业是许多农民的主要生计来源,通过出口销售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中国茶叶的出口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许多茶叶产区的经济以种植茶叶为主,通过出口销售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就业和产业升级。
中国茶叶的出口还可以增加中国的外汇收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随着国际市场对中国茶叶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茶叶的出口潜力巨大,有助于扩大国际贸易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1.2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叶产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茶叶出口呈现出一些变化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茶叶出口规模逐渐扩大,出口额稳步增长。
据统计,中国茶叶出口额在2019年达到了约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近10%。
中国茶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地区,特别是对东盟国家、俄罗斯、美国等的出口量较大。
中国茶叶出口面临诸多挑战,如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质量安全问题等。
中国茶叶出口的品质和口感一直备受国际客户青睐,但是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茶叶产品竞争的挑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受到影响。
在质量安全方面,部分中国茶叶产品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问题,这也成为制约中国茶叶出口的一大障碍。
中国茶叶出口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提升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 正文2.1 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挑战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挑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质量标准要求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品牌认知度不足等方面。
随着全球茶叶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着来自其他茶叶产国的强大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2014年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945.0亿美元,同比增4.2%。
其中,出口719.6亿美元,同比增6.1%;进口1225.4亿美元,同比增3.1%;贸易逆差505.8亿美元,同比减0.9%。
一、谷物1-12月,谷物共进口1951.6万吨,同比增33.8%,进口额62.2亿美元,同比增21.9%。
出口76.9万吨,同比减23.1%;出口额6.0亿美元,同比减13.9%;净进口1874.7万吨,同比增38.0%。
小麦:进口300.4万吨,同比减45.7%。
出口19.0万吨,同比减31.9%。
玉米:进口259.9万吨,同比减20.4%。
出口2.0万吨,同比减74.2%。
大米:进口257.9万吨,同比增13.6%。
出口41.9万吨,同比减12.4%;大麦:进口541.3万吨,同比增131.8%。
高粱:进口577.6万吨,同比增4.4倍。
另,作为玉米制品,玉米酒糟(DDGs)进口541.3万吨,同比增35.3%。
二、棉花、食糖棉花:1-12月,进口266.9万吨,同比减40.7%;进口额51.6亿美元,同比减40.9%。
1-12月,棉纱进口201.0万吨,同比减4.2%。
食糖:1-12月,进口348.6万吨,同比减23.3%;进口额14.9亿美元,同比减27.8%。
三、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食用油籽:1-12月,进口7751.8万吨,同比增14.3%,进口额445.1亿美元,同比增7.5%;出口87.2万吨,同比增0.3%,出口额14.3亿美元,同比减9.0%;贸易逆差430.8亿美元,同比增8.2%。
其中,大豆进口7139.9万吨,同比增12.7%;油菜籽进口508.1万吨,同比增38.7%。
食用植物油:1-12月,进口787.3万吨,同比减14.6%,进口额70.5亿美元,同比减21.2%;贸易逆差68.4亿美元,同比减21.7%。
其中,棕榈油进口532.4万吨,同比减11.0%;豆油进口113.5万吨,同比减1.9%;菜油进口81.0万吨,同比减47.0%。
收稿日期:2017-11-07作者简介:彭虹(1980-),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茶叶经济学、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方面的研究.E-mail:52355336@qq.com基金项目:2016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JAS160828)doi:10.16006/j.cnki.twnt.2018.01.00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茶叶出口的SWOT分析彭 虹(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了挑战。
该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了中国茶叶出口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茶叶出口、优化茶产业结构、加强茶叶品牌建设,以及创新茶叶出口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茶叶出口;SWOT分析;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752.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18)01-0010-06犛犠犗犜犃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狀狋犺犲犜犲犪犈狓狆狅狉狋犘狉狅犫犾犲犿狊狅犳犆犺犻狀犪犝狀犱犲狉狋犺犲犛狋狉犪狋犲犵狔犅犪犮犽犵狉狅狌狀犱狅犳“犗狀犲犅犲犾狋犪狀犱犗狀犲犚狅犪犱”PENGHong(犑犻狀狊犺犪狀犆狅犾犾犲犵犲,犉狌犼犻犪狀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犲犪狀犱犉狅狉犲狊狋狉狔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犉狌狕犺狅狌,犉狌犼犻犪狀350002,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heimplementationof“OneBeltandoneRoad”strategybasbroughtdevelopingopportunitiesforChineseforeigneconomic,andmeanwhilechallengesforexporttradeofagriculturalproductsofChina.Basedontheback ground,the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andthreatsfortheteaexportofChinawereanalyzedbySWOTmethod.Andthenseveral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wereproposed,suchastostandardizetheexportoftea,optimizeteaindustrystructure,strengthenbrandbuildingandinnovateteaexportmode,etc.犓犲狔狑狅狉犱狊:OneBeltandOneRoad;teaexport;SWOTanalysis;competitivepower 中国是世界上的产茶大国,也是世界上茶叶种植和生产的起源地,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及竞争力提升对策武睿(江西农业大学330045)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主要的茶叶生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茶叶种类和悠久的饮茶文化,但在国际贸易中,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处于劣势㊂分析了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现存问题从规范管理㊁提高标准㊁树立品牌㊁优化结构四个方面提出对策措施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茶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借鉴和参考㊂关键词:茶叶;出口贸易;竞争力提升;对策茶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传统特色产业,茶叶历来是我国大宗出口农产品㊂当前,我国正在着力进行新一轮开放经济格局的调整,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即 一带一路 ,实施新一轮开放的重大战略,对茶行业来说,是振兴中国茶产业㊁复兴中华茶文化,建设中国茶业强国的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是中国茶和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大平台,是发展茶科技㊁茶经济㊁茶贸易,传承㊁弘扬㊁创新茶文化的大舞台㊂在此背景下,客观认知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研究提升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㊂1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中国是世界重要茶叶出口国之一,从19世纪前的绝对垄断到19世纪后期逐渐被其他发展中国家反超,到新中国建立后恢复稳步发展,受国际大环境影响较大㊂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发展的推进,影响我国茶叶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开始集中于核心市场竞争力不足和欧盟㊁日本等主要进口国的技术性壁垒(例如:农药残留标准等)㊂在出口门槛提高后,我国无法继续依靠价格优势取胜,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跨国茶企对本土市场的冲击,我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困难重重㊂2016年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茶叶出口开始恢复增长,2016年中国茶叶出口数量为328694t,同比增长1.2%;出口金额为1484881千美元,同比增长7.5%㊂2 影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主要问题2.1 茶叶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国际市场我国茶叶生产企业众多,茶产品进出口贸易㊁经营体制改革使茶叶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积极性得到显著提高,但为了获取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企业之间竞争激烈㊂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企业之间时常采取价格战,为保证价格企业很难兼顾产品质量,使得我国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声誉下跌,茶叶出口环境更加恶化㊂另一方面,茶叶企业经营主体水平参差不齐,在国际竞争中缺乏经验和指导,部分企业因为没有掌握国际法等相关知识,难以实现维权和公平交易㊂2.2 茶叶产品的质量标准与国际市场有差距茶叶作为食品的一种,其质量安全包括:农药及有害物质残留㊁非茶异物数量㊁微生物污染等多项指标和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质变㊁陈变,与茶叶的种植生产㊁加工工艺㊁运输贮藏都有着密切联系㊂以欧美㊁日本为主的主要茶叶进口国不断提高食品进口标准,增加农药检测项目并完善相应法律,农药残留量过高及微生物污染等问题始终困扰我国食品出口㊂2.3 茶叶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我国茶园种植面积位居世界前列,但生产效率较低,茶农㊁茶商数量多但比较分散,各地区㊁企业间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品牌㊂多数中小型茶叶企业专业化程度低,盲目寻求价格优势,导致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不能适应国际茶叶贸易需求㊂2.4 茶叶产品的出口结构不能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国际茶叶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是红茶,而我国地理条件造成红茶尤其是红碎茶质量偏低且生产成本过高,缺乏国际竞争力㊂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逐渐转变策略增加绿茶出口,但总的来说茶叶出口㊃32㊃2017年第5期蚕桑茶叶通讯均价依然大幅度低于印度㊁斯里兰卡等地㊂3 提升我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对策3.1 规范管理,提升企业经营水平2006年,我国茶叶产业出口市场正式取消配额制,完全放开,实现全面市场化,国家对经营主体审核的放松,使得大量缺乏国际贸易经验的公司进入茶叶出口市场㊂这些企业为争取市场占有率采取低价竞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茶叶的国际声誉和市场定价㊂为此,需对茶叶出口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强指导,通过规范定价㊁企业座谈㊁经管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经营素质及管理水平,帮助企业适应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㊂3.2 提高标准,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2006年以来,欧美㊁日本等发达国家逐年提高进口茶叶的质量安全要求,我国茶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难以适应不断提升的指标要求㊂因此,必须提高我国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和标准要求㊂首先,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检测标准,尤其是要缩小与主要进口国标准之间的差距,对产品检测种类和最大残留限制进行重新规定;其次,推行用于管控食品安全风险及风味品质的H A C C P制度,确保茶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害可控,提高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㊂3.3 加大宣传,提升我国茶叶品牌知名度在我国企业茶产品出口销售过程中,宣传推广中国传统茶文化和特色㊁健康理念,将国际广泛认可的东方文化元素融入茶产品中,为提高我国茶产品国际声誉做出努力㊂打破我国茶叶企业长期以来低价销售的模式,做好产品的加工和包装,通过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茶叶产业转型㊂主要茶叶种植企业及区域间成立商会或其他互助平台,做到出口企业间的有效沟通,避免不良的价格竞争,打造茶叶出口龙头品牌以带动我国茶叶出口的整体发展和中华茶文化的广泛传播㊂4 结束语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与消费国,茶叶是我国农副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解决茶叶生产当中存在的经营问题和生产技术不足,是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茶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㊂因此,各级政府应勇于承担责任,加强相关部门经营管理制度和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引导茶叶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力度打造具有市场知名度的本土品牌,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我国茶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㊂参考文献[1]于孔燕,倪洪兴,封岩,等.从世界茶叶供需看中国茶业国际贸易[J].世界农业,2008(10):3~5.[2]董银果.发达国家S P S措施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分析 基于标准差异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4(11):83~ 95.[3]杨勇,王岳飞,杨贤强,等.茶叶深加工㊁综合利用与产业关联度分析[J].茶叶,2012,30(1):9~11.[4]周霞.后危机时期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探析[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2~46.[5]沈佐民,宛晓春.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思路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7(05):23~27.[6]桂燕玲.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英文)[J].A g r i c u l t u r a l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2015,16(7):1530+ 1551.[7]顾国达,牛晓婧,张钱江.技术壁垒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中日茶叶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7(6): 74~80.[8]李晓钟,张小蒂.我国茶叶贸易基于标准化生产增进比较利益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3):87~92. [9]何正全,王慧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有利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12):60~65. [10]马章良,马仁秒.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方略[J].改革与战略,2011(1):168~170.㊃42㊃蚕桑茶叶通讯总第191期。
2014年中国茶叶出口情况分析
2014年我国茶叶出口30.1万吨,同比下降7.5%,出口金额12.7亿美元,同比上升2.1%。
数据显示,今年各茶类出口全面下降。
2014年,绿茶出口24.9万吨,同比下降5.8%,绿茶出口仍在茶叶贸易中发挥支撑作用,占出口总量80%以上;红茶出口2.8万吨,同比下降15.6%;乌龙茶出口1.5万吨,同比下降9.7%;花茶出口5782吨,同比下降15.7%;普洱茶出口3385吨,同比下降25%。
1、主要出口市场
目前,我国与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茶叶贸易关系,我国茶叶出口主销市场为摩洛哥、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东南亚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亚、非地区占80%,其次是欧洲和北美洲。
摩洛哥、日本、美国和俄罗斯,上述4国进口我国茶叶量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近45%。
图-2014年中国茶叶出口前5位
序号国别出口量(吨)出口额(亿美元)
1 摩洛哥8.13 2.07
2 美国 3.21 0.73
3 俄罗斯 2.25 0.50
4 日本 2.03 0.61
5 乌兹别克斯坦 1.92 0.29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中商产业研究院(AskCI.Data)
2、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的瓶颈
主流市场占有率低,市场结构需调整和优化。
中国茶叶出口市场格局,是由历史诸多因素和传统消费习惯逐渐发展起来的,有很大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显示出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
中国多数茶企从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缺乏真正意义的国际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实力和规模普遍偏小,尚未形成有规模的标准化、规范化茶叶生产链,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
出口多为原料性产品,沦为外商的生产车间,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费,更多的利润被国外品牌商赚取,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
新市场拓展不力,各茶类的宣传促销跟不上,缺乏联合互动的对外宣传机制。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消费者以饮红茶为主,中国绿茶主要销往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特种茶类尚未形成国际市场消费热。
中国90%以上茶企欠缺自主研发产品能力,贸易企业与科研机构缺乏合作,不能根据市场不同偏好生产适销对路商品,新品种研发能力相对不足。
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尽管不种植茶树,但企业十分重视茶叶新产品开发,深加工产业非常发达。
没有统一的标准、技术指标来衡量茶产品质量,对企业无资质管理,有产品就可进入国际市场,经营秩序较乱。
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人民币预期升值及有关国家、市场农药残留检测指标多、变化快等因素,给出口企业经营加大风险,导致出口不稳定和不可持续。
3、应对措施和建议
鉴于行业发展面临诸多瓶颈问题,行业全面转型升级是中国茶叶引领世界茶叶发展潮流大势所趋,需政府、行业、企业联手互动,形成合力。
开展名茶、名企、名品联合对外宣传,打造中国茶叶国家名片。
加强与进口国茶叶商、行业组织交流和合作,在消费国进行有针对性市场宣传推广,使中国具有区域优势产品、风味独特茶产品在国际市场充分展现,形成新的市场战略格局。
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大型茶企成为上市公司,向跨国经营集团迈进。
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构建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产业链两端的发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产、销、学、研互动机制,推进中国茶走向世界。
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茶类,依托工艺创新开发出口新产品,走“科技兴茶”之路。
要研制适应不同市场的茶产品,以风味茶、功能茶、方便茶、科技茶等拓展国际市场,引领世界茶叶消费潮流。
全面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研发替代农药,建立出口茶生产基地,生产无公害茶和有机茶,通过茶厂茶园一体化,推行清洁化、标准化生产茶产品,全面提高茶产品质量。
建立国际茶叶市场,升级贸易流通方式,构建国际固定展示平台。
搭建现代化交易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茶叶供销不畅通瓶颈,推动我国茶叶贸易方式尽快与国际接轨,增强中国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