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
- 格式:pdf
- 大小:705.84 KB
- 文档页数:4
(2023)全民乡村振兴战略知识竞赛题库及含答案一、多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者多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包括()。
A、农业农村现代化B、城乡融合发展C、乡村治理现代化D、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正确答案:ABCD2.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包括()。
A、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B、推进城乡融合发展C、加强生态文明建设D、提高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正确答案:ABCD3.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包括()。
A、优化农业产业结构B、发展乡村旅游业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D、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正确答案:ABCD4. “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三农”包括()。
A、农村社会事务B、农业产业改革C、农民生活水平D、农村土地制度正确答案:ABCD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是()。
A、推动农业现代化B、改变城乡两级之间的差距C、增加农民收入D、建设美丽乡村正确答案:D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其中包括()。
A、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C、增加财政支持力度D、强化组织领导和社会参与正确答案:ABCD7.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A、坚持“以农为本”B、加强土地制度改革C、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正确答案:ABCD8.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是()。
A、创新思路和方法B、凸显农业农村优先C、把握城乡融合发展趋势D、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正确答案:ABCD9.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落实的主要任务包括()。
A、发展现代农业B、建立健全产业体系C、加强基础设施建设D、增强人才支撑正确答案:ABCD10.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在于发展产业,其中包括()。
A、农业产业升级B、创新特色产业C、发展生态文旅业D、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正确答案:ABCD11.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
A、建设公路和桥梁B、完善农村水电气供应C、加强数字化建设D、发展物流配送服务正确答案:ABCD12. 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保障土地资源,其中包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现实意义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提出的重要战略,也是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乎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整体发展的全局。
深入探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现实意义,对于加深我们对这一重要战略的理解至关重要。
二、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首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基础。
乡村振兴必须把发展农业作为中心任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品质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其次是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让农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再次是促进农业农村与工业城市良性互动发展。
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鼓励农民就地就业创业,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有更多选择,有更好发展。
三、现实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是多方面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可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逐步均衡;可有效带动农业现代化。
通过农业现代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次,可以实现乡村一体化发展。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乡发展质量,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只有实现了乡村振兴,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现实意义,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成功。
五、总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现实意义,是一个涉及国计民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重大战略问题。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支持,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方案实施指南乡村振兴是指实现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农村治理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推动农村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宜居宜业乐于生活的地方。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案,下面就是一些指导性的实施指南。
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方案,应推动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多元化、创新型的农业转变,发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
同时,应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村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
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在农村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优化农村环境建设农村环境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
应注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力度,保护农田、水源、森林等生态资源,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同时,注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增加农民的生活舒适度。
四、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案,应推动农民通过多种渠道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这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产业链、推进农村农产品深加工等方式来实现。
五、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农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六、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农村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同时,注重培养农民自治意识,加强农民自我管理能力,推动农村社会秩序良好发展。
七、加大农村养老、医疗、救助保障力度解决农村养老、医疗、救助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应加大对农村养老、医疗、救助保障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救助制度,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发展的意义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逐渐成为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解决农村矛盾和农民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它强调农业优先、农村富裕、农民幸福。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首先,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电商和农旅融合等多种形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
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流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农村物质和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生活水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
通过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创业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将得到有效提高。
此外,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同时,乡村振兴战略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居住等公共服务,确保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基本生活条件。
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对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解决农村矛盾和农民问题农村矛盾和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助于解决农村矛盾和农民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抓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民权益保护,落实乡村土地“三权分置”,确保农民拥有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
此外,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创业能力。
通过这些举措,能有效解决农村矛盾和农民问题,推动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四、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乡村振兴战略还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振兴。
乡村振兴发展的乡村教育振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乡村教育的振兴也成为了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乡村教育振兴不仅仅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乡村教育振兴进行探讨。
一、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前提。
目前,一些乡村地区由于缺乏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导致教育条件落后,学生的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力度,通过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乡村教育也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可以通过推行素质教育,开设特色课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式,使乡村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
需要通过政策支持、培训提升等方式,吸引优秀的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乡村学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注重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文化素养。
五、加强与城市教育的合作交流乡村教育振兴需要与城市教育开展更多的合作交流。
可以通过建立兄弟学校关系,师生互访交流等方式,借鉴城市教育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六、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建立起良好的家校互动机制,形成教育工作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乡村教育振兴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八、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乡村教育现代化建设是乡村教育振兴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推广信息化教育、智慧校园建设、数字化教学等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动乡村教育实现现代化。
乡村振兴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
A.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B.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和谐C.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美好D.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安康答案:A解析: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旨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全面振兴。
2. 乡村振兴战略中,下列哪项不是“三农”工作的重点?()A. 农业B. 农村C. 农民D. 工业答案:D解析: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三农”工作重点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是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方向。
工业不属于“三农”工作的重点。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B.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C.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D.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答案:D解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城乡一体化发展虽然也是中国城乡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它不是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
二、多项选择题4. 乡村振兴战略中,下列哪些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A. 农业科技现代化B. 农业经营现代化C. 农业产业现代化D. 农村治理现代化答案:ABCD解析: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包括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经营现代化、农业产业现代化和农村治理现代化等多个方面。
5. 乡村振兴战略中,下列哪些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A. 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B. 发展农村教育和科技C.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D.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答案:ABCD解析: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包括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农村教育和科技、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以及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问题作者:韩长赋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18期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
我们要深刻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求、重点任务、工作举措,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求和背景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许多重要指示。
近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会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编辑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经中央批准审定正式出版,为我们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提供了最权威的教材。
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写入了党章。
在2017 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阐释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出了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和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七个之路”的明确要求,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
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
去年9 月在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系统阐述,作出全面部署。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牢绿色发展理念、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夯实乡村治理根基、用好深化改革法宝六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和明确要求。
Advances in Education教育进展, 2023, 13(10), 7821-7826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ehttps:///10.12677/ae.2023.13101214乡村教育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矫禄婷青岛黄海学院教育学院,山东青岛收稿日期:2023年9月15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3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0日摘要自乡村振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而这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内容。
在乡村教育振兴的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着多重挑战。
然而,通过改变观念、增加财政投入和构建保障机制,可以有效地支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关键词乡村教育振兴,农村学前教育,观念落后Research on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inthe Context of Rural EducationLuting JiaoEducation College of Qingdao Huanghai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Sep. 15th, 2023; accepted: Oct. 13th, 2023; published: Oct. 20th, 2023AbstractSinc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the country has repeatedly emphasized the priority of de-veloping rural education,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basic cont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rural education revitalization,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is facing multiple chal-lenges. However, by changing attitudes, increasing financial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ng guaran-tee mechanism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supported.These measures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fairness of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allowing every rural child to enjoy high-quality preschool education.矫禄婷KeywordsRevital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Outdated Concepts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教育是国家的建设基础。
2021年4月11日陕西省事业单位考试职测真题一、常识判断。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法律的实施是以()为后盾的。
A、公检法机关B、领导干部C、国家强制力D、媒体监督2、根据《民法典》对离婚冷静期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民法典》规定了夫妻离婚有30天冷静期B、《民法典》实施后,所有夫妻离婚都必须经过冷静期C、调整后离婚登记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冷静期、审查、登记(发证)D、自离婚冷静期满后三十日内,双方没有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3、杜甫诗云“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其中“子建”指的是()。
A、曹植B、曹丕C、曹冲D、曹操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
A、《易经》B、《诗经》C、《论语》D、《大学》5、下列诗句与作者对应错误的是()。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甫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6、以下对“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理解错误的是()。
A、出自宋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B、道尽了民本思想这一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流精神C、论述了“民”、“社稷”与“君”三种政治主体的关系D、社会主义建设中要以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7、该题缺失。
A、AB、BC、CD、D8、关于大雁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雁塔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B、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内,故又名“慈恩寺塔”C、称大雁塔则是为与后建的荐福寺小雁塔相区别D、现如今的大雁塔是修葺一新的仿古建筑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京剧脸谱共有红黄白蓝黑5种B、越剧发源于浙江,兴盛于上海,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C、电视剧《装台》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彦的小说《装台》D、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10、下列五个历史故事,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推动新时代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郑若玲来源:《人民论坛》2024年第05期【关键词】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乡村教育发展路向【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2003年,国务院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把农村教育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强调“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并就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提出了具体要求。
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发展乡村教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
我国根据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进行乡村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一味地帮扶、输送、支援所形成的外源性发展,并不能激发乡村教育的内生发展动力。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更加突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民生上抓教育,坚定不移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立足新時代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要做好乡村教育这篇大文章,应以强化乡村教育发展的育人功能、激发乡村教育内生发展动力、提升村民终身教育意识等为抓手。
本文在总结我国乡村教育改革成效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乡村教育的发展路向,为实现更高质量的乡村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自2003年召开首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至今,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发展,通过政策倾斜、经费补助等方式,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发展乡村教育。
20多年来,国家立足解决乡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根据乡村教育发展的实际困难,提出“控辍保学”“送教上门服务”“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系列政策举措,从根源上解决了乡村少年儿童入学难、失学率高的问题,从根本上满足了乡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需求。
乡村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帮扶模式逐渐形成,乡村教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颇有成效。
这些都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发展乡村教育的有力推手。
国家长期重视乡村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适龄少年儿童接受教育机会不均等、青年就业机会不均等问题逐渐显现。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与原则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被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现代化的新征程,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与原则对于实现乡村现代化、推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乡村振兴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这一指导思想强调了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农民的饮食安全和生活品质。
二、加强农业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加强农业基础。
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只有加强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才能保障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效益。
三、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是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不能只依靠农业发展,还需要发展工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实现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只有通过产业的融合发展,才能实现乡村经济全面的发展。
四、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制度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要通过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土地的权益,保障农民土地的流转和合理利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资源支撑。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只有改善乡村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六、推动农民就业创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推动农民就业创业。
农村是大量劳动力的集中地区,要通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民经营主体等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七、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是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高质量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高质量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p :高质量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乡村振兴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20__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__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20__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的要义在于从过去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向城市与农村并重发展转变,实现城市与农村的真正平衡。
但是,中国现有的职业教育体制和格局,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产物,其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专业课程的设置、实习实训的安排上都是依据城市行业和产业的发展需求来设立的,涉农职业教育和相关专业不断弱化甚至处于边缘化地位,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薄弱、办学活力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职业教育有了新的使命——全方位服务“三农”,只有高质量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主动对接农村,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才能使农村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因此,探索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2课题界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职业教育是连接和融通教育与农业、教育与农村、教育与农民的枢纽,是培养农村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质量强国”的大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同步优先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时代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初心”,就是立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需求,不断深化育人体制改革,提升服务和创新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
一、土地资源优势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能力,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
二、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需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三、农村创业创新乡村振兴需要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通过支持农民创业、培育农村企业家精神,推动农村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
培育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在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领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四、农业产业链发展乡村振兴需要发展完整的农业产业链,通过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衔接,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构建农村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包括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六、农村环境保护乡村振兴需要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通过治理农田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措施,打造美丽宜居的农村环境。
七、乡村教育事业乡村振兴需要加强乡村教育事业发展,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民教育水平。
在乡村建设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培养农村青年人才。
八、农村文化传承乡村振兴需要注重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护好乡村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
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促进乡村文化创作和文艺事业的繁荣,增强农民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
九、农民收入增加乡村振兴需要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
(多选)A.科教兴国战略B.人才强国战略C.创新驱动发展战略D.乡村振兴战略正确答案:ABCD可以通过()来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多选)A.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B.推进农村电商发展C.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D.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正确答案:ABCD山东鲁南经济圈的定位是:()、转型发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经济隆起带。
(单选)A.工业发展先行区B.乡村振兴先行区C.新基建先行区D.粮食生产先行区正确答案:B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
(多选)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B.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C.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D.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正确答案:ABCD以上中游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生态脆弱地区等为重点,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单选)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深化农村()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单选)A.集体产权B.个人产权C.家庭产权D.名族产权正确答案:A在2019年2月11日召开的山东省狠抓落实动员大会上,山东省提出构建以“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省、三大攻坚战、()”八大战略布局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的整体发展格局。
(多选)A.军民融合B.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C.区域协调发展D.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正确答案:ABCD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18年㊀第1期JiaoYuWenHuaLunTan㊀ 信息广角主义伟大胜利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ꎬ现就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如下意见(摘录要点)ꎮ一㊁坚持兴国必先强师ꎬ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二㊁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ꎬ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ꎬ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四㊁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ꎬ切实理顺体制机制五㊁不断提高地位待遇ꎬ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六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ꎬ全力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来源:人民网㊀2018-02-01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格局已基本完备2月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ꎬ介绍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建立五年来的进展情况ꎬ全国12万余名专兼职督学活跃在各地各校ꎬ形成了对全国中小学校全覆盖㊁全方位㊁全过程的督导网络ꎬ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格局已基本完备ꎮ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㊁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何秀超介绍ꎬ根据«教育督导条例»ꎬ2013年9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ꎬ标志着挂牌督导工作全面启动ꎮ目前ꎬ全国近26万所中小学校配备了12万余名专兼职督学ꎬ其中ꎬ专职督学约1.95万人ꎬ兼职督学约10.38万人ꎮ五年来ꎬ通过完善制度体系㊁健全组织机构㊁强化督学队伍㊁创新工作方式㊁创建先进典型等举措ꎬ实现了 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 的跨越式发展ꎮ完善了责任督学校园巡视㊁听课评课㊁工作记录㊁意见反馈㊁督促整改等制度ꎻ设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ꎬ划分督学责任区ꎬ基本形成了层级分明㊁工作协调㊁监管有效的工作体系ꎻ组建了以学校校长为主体㊁学科名师和教研人员为辅助ꎬ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社会人士为补充的责任督学队伍ꎻ形成了定时督导与随时督导相结合㊁专项督导与综合督导相衔接㊁全面督导与学科督导相补充㊁个人督导与团队督导相配合㊁常规督导与信息化督导相融通的有效㊁多样的工作方式ꎮ来源:人民网㊀2018-02-07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㊀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本报北京2月4日讯㊀(记者杨彬张晨)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日前印发ꎬ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ꎮ«意见»强调ꎬ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ꎬ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ꎮ据悉ꎬ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㊁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 三农 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ꎮ«意见»强调ꎬ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ꎬ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ꎮ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ꎬ推动建立以城带乡㊁整体推进㊁城乡一体㊁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ꎮ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ꎬ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ꎮ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ꎮ发展农村学前教育ꎮ推进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ꎬ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ꎬ加强职业教育ꎬ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ꎮ健全学生资助制度ꎬ使绝大多数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㊁更多接受高等教育ꎮ把农村需要的人群纳入特殊教育体系ꎮ以市县为单位ꎬ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ꎮ统筹配置城乡师资ꎬ并向乡村倾斜ꎬ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ꎮ来源:«中国教育报»㊀2018-02-05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ꎬ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㊁道德情操㊁扎实学识㊁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ꎬ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ꎮ«意见»指出ꎬ要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ꎬ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ꎬ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ꎬ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ꎬ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ꎬ以德立身㊁以德立学㊁以德施教ꎮ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ꎬ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ꎬ潜心研究生培养ꎬ全过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ꎬ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ꎮ«意见»强化了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要求ꎬ政治素质过硬ꎬ师德师风高尚ꎬ业务素质精湛是研究生导师必须满足的三大基本素质要求ꎮ«意见»明确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ꎬ具体包括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㊁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㊁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㊁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㊁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㊁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㊁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等七个方面ꎮ«意见»指出ꎬ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激励机制ꎮ要完善评价考核机制ꎬ把立德树人纳入教学评估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ꎬ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的评价ꎮ明确表彰奖励机制ꎬ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考核结果ꎬ作为人才引进㊁职称评定㊁职务晋升㊁绩效分配㊁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ꎬ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鉴定㊁引导㊁激励和教育功能ꎮ落实督导检查机制ꎬ对于未能履行立德树人职责的研究生导师ꎬ研究生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约谈㊁限招㊁停招㊁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ꎻ对有违反师德行为的ꎬ实行一票否决ꎬ并依法依规给予相应处理ꎮ来源:教育部网站㊀2018-02-0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和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一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对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提到乡村振兴,自然不能回避目前农村面临的困难、问题。
高中时,我参与组织了“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募捐公益活动,为山东平阴县洪范镇后杨河村贫困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帮助;同时也目睹了农村劳动力外流、乡村空心化、土地荒芜、污染严重等现象,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的发展摆到国家战略的位置进行决策部署,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以全面发展来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样的小康社会才能得到包括亿万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认可,才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破解城镇中国时代难题的战略选择。
随着中国现代化不断推进,2017年末中国城镇化率升至58.52%,标志着我们由乡村中国进入了城镇中国的新时代。
城镇化难以逆转,如何在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的同时避免乡村空心化并振兴乡村,成为时代难题。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必然要求在城镇化进程中决不能忽视乡村的中心地位和城乡关系的平等地位,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现代化的战略方向。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突破口。
人类回归大自然、回归乡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城乡的空间距离,为新兴产业在乡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乡村不再只是提供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其生态、文化的价值优势对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社会进步。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路径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践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因此,首要的路径选择是践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这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还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具体而言,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
此外,要重视乡村旅游、乡村文化等非农产业发展,为农民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二、加强乡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土地制度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必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首先,要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和收益分配权益。
其次,要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
此外,还要加强乡村土地整治,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格局,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三、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经济手段,也需要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路径选择包括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激发农村社会活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乡村社会文明进步。
此外,还要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农民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
同时,在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民、为农民服务的乡村干部队伍。
四、加强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路径选择包括加大对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同时,要建立健全资金投入和使用机制,加大对乡村振兴的资金支持力度。
闫海玲宋尚文(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山西太原030021)(山西省人事考试中心,山西太原030006)〔摘要〕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他还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入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
〔关键词〕乡村振兴;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中图分类号〕D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676(2018)04-0024-04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这是我们党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安排。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13多亿的人口总量中农村人口就占了9亿多。
多年来,虽然党和政府在缩小城乡差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别和差距还是很大,甚者有许多的农村,因为青壮年人都进城打工,不少土地撂荒,出现了“空心化”等现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性意见》对破解城乡发展的严重不均衡,指导乡村全面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深刻认识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
”同样道理,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宣传、思想统一、规划引领、全面实施,步步都离不开教育的先行。
(一)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树立“乡村振兴人人有责”的全民意识,需要发挥教育的传播力党的方针政策是乡村振兴的路线指引。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伟大任务,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充分调动和广泛凝聚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来完成。
所以需要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工具大力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和政策,宣传党和国家为了发展农村所制定的一系列计划规划和实施意见,在全社会树立“乡村振兴人人有责”的强烈意识,团结和教育全体人民为国家的乡村振兴伟业在项目计划、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和支援,上下一心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出力流汗。
(二)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打造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主攻手”,需要发挥教育的引领力9亿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乡村社会的主体是广大的农民,他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和主要受益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农民的参与程度以及积极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作者简介]闫海玲(1963-),女,山西洪洞人,副教授,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宋尚文(1983-),男,山西静乐人,山西省人事考试中心科员,研究方向为社会公共政策与管理。
的高低都影响甚至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与否。
对此,我们老一代革命家、率先试行改革开放、成功促进经济繁荣的习仲勋同志早在1979年就指出:“农业要搞上去,主要还是靠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加上国家的支援,就可以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有效地改天换地,丰产增收。
”然而,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必须依靠教育,提高农民思想觉悟和科技文化素质,为乡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大军。
(三)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经济发展,需要发挥教育的帮扶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
培育现代农业产业经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农业、有机农业、乡村旅游等,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只有教育才能提供合格的劳动力和高素质的人才。
习近平同志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关键。
必须实施教育兴农、教育扶农、人才强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大力培养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民,教育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才能推动乡村经济兴旺发展。
(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富裕农村,需要教育的淳化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
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需要农民增收致富,更需要乡风文明。
习近平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只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文化教育陶冶广大人民的思想情操,不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才能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才能够发展农村、振兴农村,才能不断提高农村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农村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乡村教育是立国之大本”,“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乡村教育事业所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分析解决,扎扎实实开展好干部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小学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
二、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工作的几点措施(一)必须积极做好基层农村干部的职能教育和能力培训工作,发挥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带头人”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头雁”和“带头人”,肩负着乡村振兴的重要职责。
乡村干部的党性修养、知识储备、能力建设、职业素养等要素都与乡村振兴事业密切相关。
乡村振兴事业的实施需要依靠大批热爱农村、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三农”工作服务的乡村干部,需要依靠德才兼备、勇于担当、团结群众、富有远见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
治理乡村、振兴乡村既要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更要从理论上对实践经验加以升华,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这一过程必须要在对干部教育与培训中才能逐步实现。
门看门,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乡村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需要组织和领导农民群众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实施振兴乡村战略的各项计划和任务。
因此必须首先开展对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采取党校集中培训、党支部集中学习、专题组织学习等形式,使乡村干部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准确掌握党的政策,时刻保持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深入乡村,团结和依靠村民,服务百姓,做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和劳动致富带头人,成为党的乡村振兴事业的稳固基础和坚强生力军。
(二)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技术、技能和专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扶贫工作会议上指出,“扶贫扶志更要扶智”,人才引领和智力支撑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目前,“空心村”、“去乡村化”现象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比较常见,各地农村高中阶段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选择了离开农村,造成农村人才匮乏,乡村劳动者综合素质较低,乡村发展理念落后,缺乏必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培养、造就大批农村用得上、留得住、有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和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事业。
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实践导向。
首先要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基层政府要通过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教育,通过兴办农民社区职校、技校、夜校等形式加快培育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
其次,要培养一支热爱农村、扎根农村的技术人才队伍。
政府可牵头与鼓励高等院校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智力与技能优势,与乡村职业技术教育相对接,支持乡村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技术人才和经营者队伍,让广大的农民通过接受新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素养,使广大农民懂得更多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方面的知识,懂得更多的现代农业技术,并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
(三)全力推进乡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积极办好农村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教育,着力培养好乡村建设的“后备力量”作为培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奠基工程的基础教育,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具体到乡村来说,基础教育既承载着知识传播、灵魂塑造等功能,更担负着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供给与储备的重要任务,所以发展乡村教育:首先要高度重视农村学生的基础教育。
目前,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师资队伍弱、教学质量低、生源稀少学校被撤并,农民子弟上学难、教育成本增加、辍学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一块“心病”。
所以政府要制定具体的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规划,优化和稳定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布局。
以构建学习型社会、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科学、系统地做好农村学校(含幼儿园,成人学校或教育站点)布局规划,使乡村各类教育有场所、有阵地,有长远的目标。
一要积极发展好农村幼儿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集体生活能力、未来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但却一直是乡村教育的弱项。
这就需要政府先加大前期投入建设一批示范幼儿园,同时倡导鼓励民间资本举办幼儿园,并在幼师的选聘、培训、考核、管理等方面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确保幼儿学前教育质量。
二要全力抓好农村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
要着力加大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普及力度。
中小学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而农村基础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乡村振兴事业成败得失。
面对乡村教育的短板,各级政府需要下大力气、用真功夫解决乡村教育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普遍性问题,加大教育资源对农村区域的扶持与倾斜,积极推动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加快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公平,实现让农民子弟不出乡村,就能享受到与城镇一样的优质教育,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与保障,是切实解决好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后继有人的重要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