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
- 格式:ppt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25
新型工业化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是:坚持市场化与工业化同时并举,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时推进,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各个产业协调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服务业适度超前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型工业化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张;有利于城市功能的提升;优化了城市产业结构;将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利于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
为此,我国应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消除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制度障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地区工业协调发展;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建立新的衡量标准和指标体系。
关键词:新兴工业化城市化城市经济增长一、新型工业化特点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十六大”报告概括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体制环境约束下,新型工业化在遵循工业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坚持市场化与工业化同时并举。
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化为工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基础,经济发展形成了强大的自生能力,我国的工业化开始真正步入快车道。
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需完善,而且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化本身也须增加新的内容,所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处理好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关系,以改革开放为先导,以市场化推动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支持市场化改革。
(二)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时推进。
最新国家政策五大方面最新国家政策五大方面第一节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前言这一讲主要涉及以下一些基本问题: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二、坚持五个“统筹”,推进全面发展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五、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七、“三农问题”与农村改革八、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九、宏观调控与政府职能转变十、扩大就业与就业体制改革十一、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一、坚持科学发展观1. 传统发展观及其主要特征传统的发展观注重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把经济增长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应地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而忽视人文的、环境的指标,把自然界单纯地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而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二、坚持五个“统筹”,推进全面发展1. 统筹城乡发展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城乡二元结构。
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谈不上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市场的开拓,扩大内需就没有持久的动力和坚实的支撑。
2. 统筹区域发展一方面,继续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增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有效发挥中部地区地发展优势,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只有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切实关注即解决诸如失业、贫困、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和反腐败等社会问题,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发展,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哪里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它新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和内涵概括为高、好、低、少、优、谐、适、序八个字。
“高”,是指科技含量高;“好”,是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好;“低”,是指资源消耗低;“少”,是指保持生态平衡、环境污染少;“优”,是指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谐”,是指产业结构和谐;“适”,是指工业发展速度适度;“序”,是指以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农轻重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吃穿用为序,即后者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要以前者为基础。
前六个字主要是质的规定性,后两个字主要是量的规定性。
一句话,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质与量的统一。
过去曾有人把工业化单纯地看成是量的规定性,认为工业化就是现代化大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绝对优势的过程。
现在看来,这种看法不够全面,因为工业化还有质的规定性。
还应注意的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工业化的质与量这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差异的。
在短缺经济条件下,量的扩张是主导和主要方面;而到了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环境下,质的提高就成为主导和主要方面了。
工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达国家基本是工业化国家。
我国经过60年的发展,已建成行业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
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需要加快工业化进程。
但我国要实现的工业化,应该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
这是从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实际出发作出的战略选择。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自然生态条件总体比较脆弱。
在这样的资源环境条件下搞工业化,必须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把握科技进步规律,发挥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毛概重点:名词解释+问答题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4、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5.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领先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6、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7.与时俱进: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
.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
8.求真务实:坚持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
"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其认识论的精神实质的精辟概括。
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去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做、去实践。
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及其方向摘要:从我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不同时期的国情和发展需要,历经了多个发展阶段,表达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及其方向。
本文简述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及其方向,同时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简析了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工业化;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道路;新型工业化1 引言所谓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来的,从“一五”计划算起,我国为实现工业化已经奋斗了半个世纪,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到达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但是,中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工业化的任务不完成,现代化就难以实现。
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①为此,研究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及其方向,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的发展进程,明确未来的奋斗目标,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2 改革开放之前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阶段1950~1978年〕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起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其标志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以“156项”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它是中国工业化的基石与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把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当时可供选择的战略有两种,一种是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即先发展轻工业,待积累了大量资金后,再发展重工业;另一种是苏联模式,即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国家迅速工业化。
这两种战略各有利弊,但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一选择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
通过实行中央集权控制的计划经济体制,抑制了消费,并以农补工、以轻补重,从而使我国从一个工业十分落后的农业国较快步入工业化国家行列,这一阶段的工业化发展突出地表现出以下特征:重工业优先。
名词解释:1.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P192.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P433.实事求是: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P504.赎买: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P995.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P2046.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P2077.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P2158.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P2369.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
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艰难历程(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提出《资政新篇》:1859年冬,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
洪仁玕主张在经济上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洋务企业: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1)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近代民用工业的创办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归宿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条件: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方面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2)标志: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
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都是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912—1919年)(1)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探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崭新的工业化道路,本文试图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概括,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一、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一)工业化 1.工业化的概念及其特点对于狭义的工业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该辞典认为工业化是一个过程,是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及其就业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广义的工业化定义,有代表性的是张培刚提出的定义,他将工业化定义为“一系列基本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不仅包括工业部门的发展,也包括“工业化了的农业”的发展,这与一般只强调工业自身现代化的工业化定义明显不同。
工业化一般有以下特点。
第一,技术革命和机器大生产促进了生产方式的转换。
机器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越来越广泛使用,取代手工生产方式,不仅工业,而且农业、服务业等逐步采用先进的机械化、电动化、信息化的机器设备从事生产。
传统工业化的标志是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
第二,不断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
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工业化的灵魂,是工业化的精神动力,无论是技术的革新还是市场的开拓、企业规模的扩大,无不是在这一动力的推动下实现的。
第三,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化,促进结构不断升级。
在工业化阶段,同类产品的生产不断集中,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拓展,新的产业相继涌现;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产业结构沿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的方向依次升级。
生产集约化程度沿着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几个阶段依次演进;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也往往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而产生变迁。
第四,普遍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重要的硬约束。
发展的条件不同,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约束的途径和方式不同,必然产生了工业化道路选择的模式差异,带来了不同的发展影响和增长绩效。
热点专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热点背景扫描]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工业化、信息化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1)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有所不同。
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
)(2)信息化是指农业、工业、服务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动力。
)(3)相互关系:①信息化在工业化发展中产生倍增作用和催化作用,必须积极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离开了信息化的工业化,不是现代化的工业化。
)②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
因此,必须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离开了工业化的信息化,将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③只有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为一体,才能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完成工业化的历史性任务。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主体。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及其特点(“新”在何处?)(1)含义: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即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2)特点(“新”在何处?)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比,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阶段作出的、将载入史册、有世界影响的重大战略决策。
(2020 年时,一个将具有 14 亿人口的基本实现工业化的中国,将超过现有27 个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口的总额狮 (亿),从而使全球范茂围内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仁和地区的人口的比重大余大提高,加速整个世界学的工业化进程,这无疑腹是一件具有世界历史意马义的事件。
)如何深刻呐理解、正确实践这一重翔要决策,对于全面建设园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吩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讽要的意义,是国之大事臃、党之大事、民之大事爷,不得不察。
下面碗谈三个看法,跟大家交国流学习上述论述的体会腋,不足之处望各位批评祟。
一、什么是新型工业绽化道路所谓工业化挑,一般认为工业化是指掀从传统的以农业和手工定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向蒙以现代的以先进工业为锗基础的经济体系转变的平历史过程。
1/ 2这一概念包寐含了工业化的三大特性红:一是过程性,工业化荫不是一个时刻概念,而贰是一个时期概念;一个从国家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坎往往要化几十年、上百芹年的时间,比如英国从停 18 世纪 30 年代工业挚革命发生到19 世纪 4 菌 0 年代它基本实现工业粥化经过了 100 多年的拥时间,比如我国从建国酸后即推进工业化的进程痉,经过 50 多年的努力忧,至今仍是我国现代化净建设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侣;二是先进性,强调的炒是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柬经济体系的转变,先进垄具有相对和动态的含义焉,相对是对传统来讲的朔,动态是说先进本身也签具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雏程,比如机器化工业与沂手工业相比,是现代工样业,而电气化工业与机历器化工业相比是现代工莆业等等;三是体系性,级强调的是整个经济体系炎的转变,而不单单是工焕业的发展;不仅工业要吸用先进技术武装,而且细其他产业也要用先进的椅技术进行改造,从而实垃现整个经济体系的的现詹代化,包括价值观念的醋更新、生产方式的变迁咒、经济组织方式的演变酥,经济结构的演进、经弛济体制、制度的改革等愈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砌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暑,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戊,不同历史阶段含义不挡同。
考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含义:事物经过量变到质变而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或波浪
式的前进运动。
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战胜
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
与其他知识点结合:
1.新型工业化道路:传统的工业化是以大量人力或资本投入为特征的,资源的浪费和
生态环境的破坏时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突出问题,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
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寻找事物的内部联系,探求事物的发展规律性。
3、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初级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就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6、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明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7、“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倍,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长总值再增加一倍,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国家8、人民明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明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9、名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名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保证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1、基层明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治机关、企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明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明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广泛和直接参与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