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jkstra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
- 格式:pdf
- 大小:381.93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不断发展,其在环境监测、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无线传感器节点资源受限,传感器节点能源、存储和计算能力有限,如何提高网络性能,提高无线传感器节点的效率,已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研究热点问题。
路由协议是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基础,直接影响着网络的可靠性、传输效率和能耗等关键性能。
因此,研究有效的路由协议对于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路由协议,其中以基于分簇的路由算法为主要研究方向。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分析基于分簇的路由算法原理及其优缺点,探讨其适用性以及不足之处。
2. 针对现有基于分簇路由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如改进路由选择策略、优化簇头节点选举等措施。
3. 利用MATLAB或NS2等网络仿真工具对改进方案进行仿真分析,比较改进后的路由算法与现有路由算法的性能差距,并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
通过本研究,可以探寻和改进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问题,提高网络性能和传输效率,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分为三个部分:1. 分析基于分簇的路由算法原理及其优缺点。
首先,深入研究分簇路由算法的原理和流程,包括簇头节点选举、数据传输、簇内通信和簇间通信等流程。
其次,对簇头节点选举问题进行探讨。
最后,总结分簇路由算法的优缺点,分析其适用性和存在的问题。
2. 提出改进方案。
基于前期的分析,针对分簇路由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如改进路由选择策略、优化簇头节点选举等措施。
3. 仿真分析与评估。
利用MATLAB或NS2等网络仿真工具,对改进方案进行仿真分析,比较改进后的路由算法与现有路由算法的性能差距,并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
三、预期成果及时间安排预期成果:1. 对基于分簇路由算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深入分析;2. 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使改进后的算法在具有较高的能效和传输效率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网络延迟;3. 进行相关仿真分析,比较改进后的路由算法与现有路由算法的性能差距,并给出具体的性能指标;4. 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对本研究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付菁波【摘要】在大规模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以最节能的方式将数据发送到sink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LEACH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能耗均衡的路由算法.此算法在考虑节点剩余能量的基础上采用两分法选举簇首,然后簇首通过能耗代价函数计算出一条能耗最小的路径,以多跳转发的方式将数据传送到sink.,为了进一步减少节点的能耗,算法在簇内采用了数据聚合机制.仿真结果表明,算法有效地均衡了网络能耗,延长了网络生存期.【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年(卷),期】2013(026)006【总页数】4页(P124-127)【关键词】分簇;两分法;代价函数;数据聚合【作者】付菁波【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71007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2.9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分布式信息处理、嵌入式和无线通信技术,形成一种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方式,实现了物理世界、计算机和人类社会的交互,是物联网络发展的基础[1]。
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事、环境监测、农业科技和医疗卫生等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部署在户外无人看护的大量传感器节点构成。
这些传感器节点肩负着监测和传输数据的任务,而传感器节点本身体积微小,由电池供电,所以能量成为网络中珍贵的资源,也是网络运行中的关键问题。
数据聚合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多个节点将数据包传送到一个节点后对数据进行聚合处理的数据传输方式。
这样可以有效消除网络中的冗余数据,减少数据的传输量,延长网络寿命。
因此将数据聚合技术引入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LEACH是较早提出的经典分层路由协议,随后研究者们提出的多种分层协议都是建立在LEACH协议的基础上。
该协议分为簇的建立阶段和稳定传输阶段。
在簇建立阶段,簇首随机产生,具体选择方法是传感器节点在0和1之间产生一个随机数,如果该值小于设定的阈值T,则该节点就宣布成为簇首。
基于节点位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刘睿琼;齐小刚;孙正海【摘要】针对LEACH协议生成非均匀簇造成能量损耗的问题,以网络簇头分布最优和降低能量损耗为目的,从选择簇头节点、形成簇、簇间路由等方面做了改进.经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与LEACH和LEACH-C算法比较,结果表明,该路由协议的设计使各节点较均衡地消耗能量,节点生存时间更长,延长了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年(卷),期】2013(026)003【总页数】4页(P130-133)【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路由协议;位置和能量;Dijkstra算法【作者】刘睿琼;齐小刚;孙正海【作者单位】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12.9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处理模式,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
由于工作环境和自身构造所限,WSN网络传感器节点的计算、通信能力及能量都较为有限,对于节点的更换和充电也较难实现。
因此,尽量减少节点能耗、延长网络生存时间,已成为WSN网络协议及传输机制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
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靠路由协议控制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与传统网络不同的特点,传统路由协议不能有效地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人们研究了众多的路由协议,其中 LEACH(Low—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1]协议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J.Heinzelman等人提出的一种低功耗自适应分层算法,对该算法的分析研究以及改进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l LEACH协议LEACH是一种分布式自组织的分簇协议,LEACH协议按轮(Round)运行,每轮分为初始化(Setup)和稳定(Steady)两个阶段。
在初始化阶段,首先以自组织的方式随机选出部分传感器节点作为簇头。
OSPF协议中Dijkstra算法的仿真实现作者:***来源:《现代信息科技》2023年第20期摘要:OSPF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常用的路由协议,它采用了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在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掌握其原理很有必要,因此提出在MATLAB中利用三重循环实现算法的仿真。
首先确定代价矩阵,明确起始路由器,并把该路由器放入到S集中。
其次采用最外层循环判断是否遍历全部路由器,中间循环遍历S集中的路由器,里层循环遍历U集中的路由器,寻找到每一次外层循环时距起始路由器的代价最小的路由器,并把这个路由器移出U 集,并放入到S集中。
最后通过回溯方法得到最短路径树。
通过仿真实验,不仅能帮助掌握OSPF协议中路由的选择方法,更能加深对Dijkstra算法的理解。
关键词:OSPF协议;Dijkstra算法;三重循环仿真中图分类号:TP393.0;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3)20-0096-04Simulation Implementation of Dijkstra's Algorithm in OSPF ProtocolXIE Guangyi(Intelligent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Xi'an Peihua University, Xi'an 710125, China)Abstract: OSPF protocol is a commonly used routing protocol in computer network, and it adopts Dijkstra's Algorithm. The Dijkstra's Algorithm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its principle. Therefore, using the triple-loop to realize algorithm simulation is proposed in MATLAB. Firstly, 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cost matrix,identifies the starting router, and puts the router into the S set. Secondly, the outermost loop is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traverse all the routers, the middle loop traverses the routers in the S set, and the inner loop traverses the routers in the U set to find the router with the smallest cost from the starting router in each outer loop. It moves this router out of the U set and puts it into the S set. Finally, the shortest path tree can be obtained by the backtracking method.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can not only help master the route selection method in OSPF protocol, but als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Dijkstra's Algorithm.Keywords: OSPF protocol; Dijkstra's Algorithm; triple-loop simulation0 引言路由协议作为TCP/IP协议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决定信息交换双方网络路径的选择,从而会对Internet网络的整体效率产生影响[1-4]。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王桂凤【期刊名称】《电脑知识与技术》【年(卷),期】2013(000)035【摘要】该文从经典低能量自适应分簇算法的基础出发,探讨了基于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
将蚁群算法,应用到簇间路由中,找出簇头到基站的最佳路径,实现离基站较远的簇头节点,能够以最佳路径进行信息传输,达到减少簇头结点的能量开销的目的。
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延长网络生存期方面相比LEACH算法提高约30%。
%This article from the classic low-energy based adaptive clustering algorith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nt colony algo-rith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lustering routing algorithm. The ant colony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the inter-cluster routing, locate the cluster head to the base station the best path to achieve far away from the base station cluster head node, can be the best path fo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o reduce the energy of the cluster head node the purpose of the overhea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prolong network lifetime compared to LEACH algorithm improves aspects of approximately 30%.【总页数】3页(P7941-7943)【作者】王桂凤【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相关文献】1.一种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 [J], 常城;谭明皓2.一种高效节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 [J], 施志刚;李桂娟;李亮;张持健3.一种能耗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 [J], 张诗悦;吴建德;王晓东;范玉刚;冷婷婷4.一种近似秩排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 [J], 张雅琼;张慧;林基艳5.一种基于平均剩余能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 [J], 鄢丽娟;张彦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簇路由算法研究与实现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分布在监测区域内的低功耗传感器节点组成的,这些节点能够自组织地协同工作,实现环境感知和数据采集的任务。
由于节点具有有限的能量和计算资源,设计高效的路由算法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本文主要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簇路由算法进行了研究与实现,着重探讨了分簇算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自组织,能量效率。
1. 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一种由大量的低功耗、小型、分布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网络,能够实时监测、收集和处理环境中的各种信息。
WSN在环境监测、农业、医疗、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节点具有有限的能量和计算资源,设计高效的路由算法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分簇路由算法基本原理分簇路由算法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常见的路由机制,它将网络中的节点分成多个簇(cluster),每个簇中有一个簇头(cluster head)负责与其他簇头进行通信,并将数据传输到基站。
分簇路由算法的基本原理如下:(1)簇头选举:节点根据自身的一些参数(如能量、距离等)来竞选成为簇头。
通常情况下,具有充足能量和较高的剩余能量的节点更容易被选为簇头。
(2)簇内通信:簇头负责接收簇内其他节点的数据,并将其聚合后发送给其他簇头。
簇内节点之间的通信通常采用近距离的无线通信方式,以减少能量消耗和网络拥塞。
(3)簇间通信:簇头之间进行远距离通信,将聚合后的数据传输到基站。
簇头之间的通信通常采用更高功率和更远距离的无线通信方式。
3. 分簇路由算法的优缺点分簇路由算法具有如下优点:(1)降低能量消耗:通过节点之间的局部通信,分簇路由算法能够减少每个节点的长距离通信次数,从而降低能量消耗。
(2)提高网络生命周期:通过平衡簇头的负载以及合理分配簇头节点,分簇路由算法能够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簇与路由算法优化策略研究简介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由大量低成本、低功耗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
这些节点能够收集环境中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将数据传输到基站或数据中心。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分簇和路由算法是优化网络性能和延长节点寿命的重要策略。
本文将重点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分簇和路由算法的优化策略研究。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簇算法分簇算法是将节点划分为若干个簇(cluster),每个簇都有一个簇头(cluster head)来负责数据聚集和传输。
常见的分簇算法包括LEACH、PEACH、SEP等。
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是一种经典的分簇算法,它采用概率模型将节点选择为簇头,以均匀地分布能量消耗,延长网络寿命。
为了优化分簇算法的性能,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一种改进策略是基于节点能量水平和节点位置的动态簇头选择策略。
根据节点的能量水平来选择簇头,能量较高的节点更有可能成为簇头,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寿命。
另一种改进策略是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簇头选择策略,例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通过优化目标函数,选择最优的簇头节点,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
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路由算法路由算法决定了节点间的通信路径,对网络的性能和能耗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路由算法包括LEACH-C、TEEN、APTEEN等。
LEACH-C是在LEACH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机制,如簇头选择策略、数据传输控制策略等。
TEEN(Threshold-sensitive Energy Efficient sensor Network protocol)是一种基于阈值敏感的能量效率路由协议,通过设置阈值来控制节点的工作模式,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APTEEN(Adaptive Periodic Threshold-sensitive Energy Efficient sensor Network protocol)是对TEEN的改进版本,它引入了自适应周期性机制,根据路由质量和节点能量进行分析,动态调整周期长度。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簇路由算法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指由许多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这些无线传感器节点能够感知和采集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送到网络的其他节点或基站中。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通常需要通过中继节点进行数据传输,因此网络的路由算法非常关键。
分簇路由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常见的路由方式。
它将网络中的节点划分为若干个簇(cluster),每个簇由一个簇头(cluster head)节点负责管理。
簇头节点负责收集其所属簇内其他节点的数据,并将数据通过中继节点传送到基站。
分簇路由算法的目标是使网络中的能量消耗尽量均衡,延长网络的寿命。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量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因此,节能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考虑因素。
而分簇路由算法正好可以通过簇头节点的选择和簇内节点间的协作来实现对节点能量消耗的优化。
簇头节点的选择是分簇路由算法中的关键问题。
一种常见的选择策略是节点的能量水平。
通常,能量水平较高的节点被选为簇头节点,以便能够承担更多的工作量。
然而,这种方法可能导致能量的不均衡消耗,使得某些节点的能量很快耗尽,从而降低了整个网络的寿命。
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其他的簇头选择策略,例如轮流选择、基于节点距离的选择等。
除了簇头节点的选择,簇内节点之间的通信机制也是分簇路由算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簇内节点通常需要以无线方式与簇头节点通信,并将采集的数据传送给簇头节点。
为了降低能量消耗,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将簇内节点分为几个级别,使得距离较近的节点之间直接通信,而距离较远的节点则通过跳点方式进行通信。
这种分级通信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节点之间的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的寿命。
除了上述提到的问题,还有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簇路由算法中解决。
例如,网络中的节点可能会由于环境因素或节点故障而失效,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有效的节点故障检测和处理机制。
此外,在网络中可能会存在信号干扰、多径传输等问题,这些也需要在算法设计中进行考虑。
基于迭代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与路由优化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低成本、低功耗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自组网。
研究基于迭代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与路由的优化,是为了提高WSN的能效和数据传输质量,从而实现更好的网络性能和应用效果。
本文将从问题描述、研究方法、实验结果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问题的描述。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通信成本和能源消耗是关键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WSN划分为多个簇,并通过一个选举的机制选择一个簇首节点来协调整个簇的通信。
同时,在簇内部,节点之间需要找到最优的路由路径来进行数据传输,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延迟。
因此,基于迭代算法的分簇与路由优化研究就是要找到一种高效的方式来选举簇首节点并优化节点之间的路由。
接下来,我们介绍研究方法。
基于迭代算法的分簇与路由优化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网络中的节点分布情况,并根据节点的位置、能量等信息对节点进行分簇。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基于距离、能量阈值等方法来完成。
其次,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簇首节点,以协调整个簇的通信工作。
一种常用的方式是通过计算节点与其他节点的通信成本,并选择通信成本最小的节点作为簇首。
然后,需要利用迭代算法来优化节点之间的路由。
迭代算法可以通过调整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延迟等。
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和性能评估,可以对优化效果进行评估和比较。
在实验结果方面,基于迭代算法的分簇与路由优化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发现,基于迭代算法的优化方法在提高能源效率和数据传输质量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基于迭代算法的优化方法具有更低的能源消耗和更短的传输延迟。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迭代算法的分簇与路由优化研究在WSN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最后,对于未来的展望,基于迭代算法的分簇与路由优化研究还有很多可以深入研究的问题。
无线传感网络中基于Dijkstra算法的分簇路由张慧娟【期刊名称】《火力与指挥控制》【年(卷),期】2022(47)2【摘要】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的网络寿命与节点的能耗直接相关。
分簇路由是缓解节点能耗速度的有效措施。
但是若分簇路由所选择的簇头位置以及数据传输路径的不合理,会加剧节点能量消耗,缩短网络寿命。
为此,提出一种基于Dijkstra算法的分簇路由(Clustering Routing-based Dijkstra,CRBD)。
CRBD路由先利用节点的剩余能量及离汇聚节点距离信息选择部分节点作为簇头,并禁止拥塞节点担任簇头。
利用贪婪启发式算法构建簇。
利用Dijkstra算法构建簇头间的最短路径,缓解簇头的能量消耗。
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基于改进萤火虫聚类的能效路由(Energy Efficient Routing based on Improved Firefly Clustering,EIFC),CRBD路由中节点的平均能耗下降了约12.3%,并且CRBD路由的数据包传递率保持在85%以上。
【总页数】7页(P134-139)【作者】张慧娟【作者单位】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相关文献】1.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中基于自适应的簇头轮换算法2.基于P SO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非均匀分簇双簇头路由算法3.基于双簇头聚类分簇和数据融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4.基于最佳簇半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5.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分簇路由算法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簇路由算法研究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由许多个小型、低功耗、廉价、自组织的传感器组成,可以进行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众多领域的应用。
然而,由于传感器节点通常被部署在广阔的地理区域内,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传输和处理数据的成本,需要对传感器节点进行分簇,从而实现对网络的有效管理。
本文主要从分簇路由算法的研究方向,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分簇路由算法的研究和应用。
一、分簇路由算法简介分簇路由算法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路由算法。
它能够将网络中的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划分成为若干个不同的簇,每个簇中包含一个簇首节点和若干个从节点。
簇首节点通常由网络中能量较高、计算能力较强或者地理位置更加中心的节点选举产生。
对于每个簇内的从节点来说,它们的数据将被聚集到对应的簇首节点,再经过跳转路由方式传输给目标节点。
这种方法由于减少了从节点传输数据的跳数和倍数,从而减少了能量消耗,提高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在分簇路由算法中,簇首节点的选举算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传统的选举算法通常基于节点能量、节点距离目标节点的距离、节点负载等多个因素来综合考虑选举的结果。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选举算法也被提出,如基于信任的选举算法、基于虚拟网格的选举算法等。
二、常见的分簇路由算法1. LEACHLEACH(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rchy)是分簇路由算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算法,它有着灵活、简单的特点。
LEACH算法依赖一些随机选择的节点作为簇首节点,这些节点会周期性地向周围的从节点发送招募信息,邀请从节点加入自己的簇。
该算法中,每个节点都有机会成为簇首节点,从而平衡能量消耗,提高网络生命周期。
2. TEEN与LEACH算法类似,TEEN(Threshold sensitive Energy Efficient sensor Network protocol)算法也是一种经典的分簇路由算法。
基于Dijkstra算法的层次式无线传感网络协议
谢煜锋;金心宇;张昱
【期刊名称】《传感技术学报》
【年(卷),期】2009(022)002
【摘要】针对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能量有限的特点,本文结合LEACH协议的分簇机制和PEGASIS协议的多跳机制,引入网络集线器(Hub)代替簇头与基站进行通信,提出了一种基于DIJKSTRA算法的分层次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LPBDA.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第一个死亡节点的生存周期比PEGASIS算浃提高超过100%,20%节点数和半数节点生存周期也得到改善,而且网络延时只有PEGASIS算法的50%以下,使得整个网络更加稳定.
【总页数】5页(P249-253)
【作者】谢煜锋;金心宇;张昱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杭州,310027;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杭州,310027;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杭州,31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9
【相关文献】
1.基于路由半径自适应的长链状无线传感网络协议 [J], 林炜岚;肖金超;资双飞
2.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层次式标记的溯源追踪方法 [J], 杨钢;
3.基于压缩感知的无线传感网络协议栈设计与实现 [J], 韩哲;李明照
4.分布式水质监测的无线传感网络协议研究 [J], 张旭;陈锋
5.基于最优数分簇多跳路由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 [J], 刘智珺;李腊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