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秦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秦朝的灭亡》本课讲述了由于秦朝的暴政,引爆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继续反秦,最终推翻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刘邦、项羽为争夺帝位,又进行了将近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西汉。
教材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这一真理。
本课介绍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及结果。
2.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播放幻灯片资料,组织学生动手计算,动脑思考,用心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2.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通过历史图片、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组织学生从刘邦、项羽领导战争的目的着手进行讨论,探究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唯物史观。
4.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合作探究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公民意识。
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分析秦朝灭亡原因,理【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1、知道秦暴政的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概括和意义。
3、知道项羽刘邦的反秦斗争和楚汉之争的实质。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 学生预习时自己独立完成填空。
【知识梳理】学生预习时自己独立完成填空2.秦二世的统治:统治更加 。
1.时间:公元前 年到公元前 年。
2.过程:项羽、刘邦争夺天下(将近5年的战争) 3、结果: 兵败垓下。
获胜。
4、实质:汉王______和西楚霸王_________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
一.秦 的暴 政1. (暴政表现)二.诛暴秦三、楚汉之争【师生合作探究】完成填空之后老师通过课件利用图片、文字、地图、提问、讨论等方式学习本课内容。
【自主检测】1.下列不属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原因的是()A 赋税、徭役繁重B 刑法苛严C 争夺皇位D 秦二世的黑暗统治2.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A.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3.能反映上题中农民起义的壮举的成语是()A.破釜沉舟 B 背水一战 C 纸上谈兵 D 揭竿而起4.最先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的是()A 陈胜B 吴广C 刘邦D 项羽5.下面列举的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王朝的成与败?()①垓(gai)下之战②河套争夺③巨鹿之战④长平之战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④①6.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A.巨鹿之战 B 楚汉战争 C 长平之战 D 垓下之战7.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
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
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A 破釜沉舟B 四面楚歌C 揭竿而起D 打草惊蛇8.下象棋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活动。
你知道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源于 ( )A、秦统一六国B、陈胜吴广起义C、楚汉战争D、战国时期【作业布置】导学案的知识梳理部分写到作业本上【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的内容是否学好了:我还没有弄明白的有哪些:我给老师的建议:。
《秦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包括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的反秦斗争等。
(2)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秦朝灭亡的原因。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暴政必然导致灭亡,培养学生的民本思想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2)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稳定。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包括繁重的赋税、严苛的刑法、大规模的徭役等。
(2)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理解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2)如何让学生从秦朝的灭亡中获得启示,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和重要概念,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解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秦朝灭亡的原因,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秦朝辉煌成就的视频,如秦始皇统一六国、修建万里长城等,然后提问:“如此强大的秦朝为何会迅速灭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秦朝的暴政①繁重的赋税:向学生介绍秦朝农民需要承担的赋税种类和数量,让学生理解农民的沉重负担。
②严苛的刑法:讲解秦朝的法律条文,列举一些残酷的刑罚案例,使学生感受到秦朝法律的严苛。
③大规模的徭役:讲述秦始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等工程所征发的大量民力,以及对百姓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
(2)陈胜吴广起义①起义的背景:分析秦朝暴政导致的社会矛盾激化,以及戍边延误的直接原因。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教案教案:初中历史《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朝末年农民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2.掌握秦朝灭亡的原因,并分析其在历史上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秦朝末年农民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2.秦朝灭亡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秦朝末年农民战争的过程;2.秦朝灭亡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秦朝地图并介绍秦朝的基本情况,包括国土面积、历史时期等。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灭亡后,发生了哪些农民战争?为什么秦朝会灭亡?2.学习(35分钟)a.农民战争的起因(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农民战争。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农民战争的起因。
b.农民战争的过程(10分钟)教师介绍秦末农民战争的主要过程,包括陈胜、吴广起义、項羽灭秦等,并使用图片和地图进行示意说明。
学生在听讲的同时记录关键信息。
c.农民战争的影响(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农民战争对秦朝以及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秦朝的灭亡和劳动人民群众的觉醒等。
d.秦朝灭亡的原因(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秦朝灭亡的原因,包括暴政、经济困难、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等。
学生利用课堂笔记和教材中的信息,分析并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
3.总结(10分钟)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认为秦朝末年的农民战争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些问题,并进行讨论。
4.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写一篇小论文,探究秦朝灭亡的原因和农民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更多关于秦朝末年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的资料,并撰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秦朝灭亡后的政权更替情况展开调研,分析各个政权的成因、特点和影响。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秦朝的基本情况和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初中历史秦朝的覆灭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秦朝的兴起与覆灭的历史背景;
2. 掌握秦朝覆灭的主要原因;
3. 分析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因素对其覆灭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朝的覆灭原因及影响;
难点:理解秦朝政治制度下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介绍秦朝的兴起和统一。
2. 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统一的帝国如何会走向覆灭?
二、授课(15分钟)
1. 讲解秦朝覆灭的背景和原因:秦始皇死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等。
2. 分析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因素对其覆灭的影响。
三、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秦朝覆灭的主要原因,并给出自己的看法。
2.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扩展思考。
四、总结(5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秦朝覆灭的原因和教训。
2. 强调历史的反思意义,避免重蹈覆辙。
五、作业(5分钟)
1. 完成《秦朝的覆灭》课后练习。
2. 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秦朝的覆灭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秦朝的灭亡》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苏凤《秦朝的灭亡》北京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开创”第12课内容,秦的暴政终于引发了秦末农民大规模的起义——大泽乡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秦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等史实的知识竞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随机应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秦朝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理解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初学浅知准备时间:3分钟学习目标:了解秦朝末年到西汉建立这段时期的重要人物、重要时间所发生的主要事件;并在书上标记好。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比赛方式:必答题,每组派代表选题并答题。
每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或不答不扣分。
学生活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什么?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主要有哪些?项羽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什么?秦朝是哪一年灭亡的?秦朝灭亡后,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争夺战,历史上称为什么?楚汉之争最终谁取得胜利?时间是哪一年?二、知识深入准备时间:3分钟学习方式: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比赛方式:本环节为选答题,每组指定一名选手选题。
分值有20分和30分。
学生活动: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陈胜、吴广为什么要揭竿而起?刘邦、项羽先后进行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
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三、知识拓展比赛方式:自由抢答;每组的第一名同学负责举手抢答,任选本组一名同学回答,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的其他组可以再次抢答。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秦朝的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朝的灭亡》一课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的兴起、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灭亡以及秦朝的历史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的灭亡原因以及秦朝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对秦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以及灭亡原因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了解秦朝的灭亡原因,认识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秦朝的灭亡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政治制度的完善和民生福祉的保障。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灭亡原因以及秦朝的历史地位。
2.教学难点:秦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学生对秦朝历史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教学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吗?”、“夏商周时期的国家是如何治理的?”等。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秦朝的灭亡。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秦朝灭亡微课教案教案标题:秦朝灭亡微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2. 掌握秦朝灭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秦朝灭亡的原因;2. 秦朝灭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2. 探讨秦朝灭亡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课件或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秦朝灭亡的相关图片或播放一个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秦朝灭亡的思考。
Step 2: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秦朝灭亡的原因和过程,包括政治腐败、暴政、民众不满等方面的因素,并重点强调秦朝灭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秦朝灭亡的原因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或提问。
Step 4:展示和总结(10分钟)请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共同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Step 5:拓展活动(15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分析其原因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与秦朝灭亡进行比较。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秦朝灭亡的文章,包括原因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鼓励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思维分析能力进行论述。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和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历史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章,进一步了解秦朝灭亡的细节和背景;2.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辩论,让他们扮演不同角色,就秦朝灭亡的原因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辩论。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的课堂讨论和汇报表现;3. 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和思考深度。
《秦朝的覆灭》《秦朝的覆灭》是2016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内容,主要讲述了秦末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的灭亡的史实。
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推翻暴秦的统治,打击了地主阶级,显示了农民革命的巨大威力。
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焚书坑儒、繁重徭役和残酷法律等暴政。
2.知道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秦的覆灭等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课文小字,讨论陈胜吴广起义前后不到6个月即告失败的原因。
2.针对秦始皇一统天下,加强与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秦始皇穷奢极侈、统治暴虐的另一面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明确“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暴政的一个方面,它摧残文化,钳制思想。
繁重的徭役和残酷的法律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危害了人民的生活,这是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
2.认识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体现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首创精神。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的覆灭。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如何看待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和猝然而败。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导入: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通过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家实力增强,于是秦国一扫六合,结束了长期以来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
统一王朝的建立理应符合人民的愿望,也应该像秦始皇所期待的那样万世永存。
秦始皇的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
历史告诉我们秦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是什么原因导致秦朝灭亡地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探讨的内容。
二、秦朝的暴政1、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内容,思考回答问题:秦始皇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明确:焚书坑儒、赋役沉重、刑法严酷。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教师:备课时间:2024年月日上课时间:2024年月日四、展示评价精讲点拨每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学内容,之后教师精讲点拨。
任务一: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反映了秦朝统治的什么问题?材料一:秦朝税收20倍于古代,三分之二的收成交给国家。
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现象。
材料二:秦朝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北击匈奴及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
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左右。
秦始皇先后进行5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记功,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
材料一:赋税沉重材料二:徭役、兵役繁重点拨提升:民众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被迫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任务二:观察图片阅读史料、教材内容,归纳秦朝暴政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图一:秦朝刑具图二:秦坑儒谷碑材料一: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上乐以刑杀为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诗书弃市......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
——《史记·秦始皇反馈检测自评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秦末农民起义B.秦朝的暴政C.修建阿房宫D.项羽、刘邦起义2.秦末农民战争开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8年B.公元前206年C.公元前209年D.公元前202年3.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 ( )A.垓下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D.巨鹿之战4.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 )A.晋楚争霸B.齐魏争霸C.秦赵之争D.楚汉之争二、课后活动1、2题。
六、课堂小结总结提升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赢政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希望自己开创的帝业能够相传万世。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秦朝的覆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秦朝的覆灭》这一课是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章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从建立到覆灭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认识到秦朝的覆灭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秦朝的覆灭原因和过程,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秦朝的覆灭原因,理解秦朝的统治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秦朝的覆灭过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掌握秦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理解秦朝的覆灭原因,把握秦朝覆灭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的覆灭对于历史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制度、经济政策、文化特点;秦朝的覆灭原因和过程。
2.教学难点:秦朝的覆灭原因的分析,秦朝的统治特点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史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秦朝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秦朝的地图和相关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出本课的主题《秦朝的覆灭》。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朝的覆灭原因,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讲解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详细阐述秦朝的覆灭过程,让学生了解秦朝的覆灭经过。
秦朝的覆灭【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2.难点:对秦始皇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导入。
通过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对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接着反问,“赫赫一时的秦朝为什么会灭亡呢?”设置悬念,引出本节课题。
二、活动——进行达标教学。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主要有两个学习内容:秦的暴政和秦朝的灭亡。
(一)秦的暴政:1.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相关的内容。
2.观看三个情景。
3.归纳出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4.组织活动:据推测,秦朝全国人口有2000万,你能算出那时每年服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几吗?再想一想,在2000万人里,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5.阅读秦朝民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理解意思,民谣说明了秦朝暴政的哪一方面?(二)秦朝的灭亡:1.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相关的内容。
2.提问学生: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与起义的根本原因相联系。
3.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新农民战争的简单过程,使学生了解战争发展的基本脉络。
4.依据图片,简要介绍项羽、刘邦这两个人物。
5.介绍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6.组织活动:让学生了解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故事,让学生自由辩论项羽这样做高明吗?7.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三、活动——活动与探究。
(一)本节课中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思考一下,看谁找到的最多。
(二)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陈胜、吴广没有领导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会爆发吗?四、课堂练习。
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历史教案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教学目标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二、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
通过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
三、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陈胜:好!陈胜:乡亲们,因为大雨一直下个不停,我们已经不能按时到达渔阳了,按照秦朝法律,延期是要被处死的。
秦朝对我们百姓的统治也太残暴了,……我们与其等死,还不如反了,或许还有条生路。
难道那些作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我们没有旗帜,可以揭杆为旗,我们没有武器,可以斩木为兵。
乡亲们,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反对秦朝的暴政?如果愿意,就请你们坦露右臂,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呼!同学们:齐声和。
教师讲述: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具体过程教师根据课件《陈胜、吴广起义形势图》讲解,详见媒体资料。
三、秦朝的灭亡教师根据课件《刘邦、项羽灭秦》讲解巨鹿之战和刘邦进逼咸阳。
伴随着秦王子婴白马素车投降,煊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农民战争中灰飞烟灭了。
秦始皇所期望的万世流传的帝国基业,只存在了15个年头,便在历史上消失了。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的意义。
(详见课文)四、楚汉之争(公元前2____年--前2____年)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
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战争并未到此结束。
刘邦项羽之间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
(请学生选讲成语故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民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前后是否有变化?小结: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灭亡原因探讨之强权视角》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和强权政治的特点。
2. 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探讨强权政治在其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秦朝的历史背景和强权政治的特点。
2. 秦朝灭亡的原因及强权政治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分析秦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
2.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六国的过程。
2. 提问: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你们认为秦朝的灭亡原因是什么?二、讲解秦朝的强权政治(10分钟)1. 讲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等。
2. 分析秦朝的强权政治特点,如中央集权、严苛的法律制度等。
3. 举例说明秦朝的强权政治对人民的影响,如焚书坑儒、重税赋等。
三、探讨秦朝灭亡原因(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灭亡的表面原因,如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势力的反抗等。
2. 深入分析秦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如强权政治导致的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激化等。
3.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秦朝灭亡的原因,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秦朝灭亡原因,强调强权政治在其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反思强权政治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如民主制度的重要性等。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秦朝灭亡的其他观点和论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讲解秦朝的强权政治特点,探讨秦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
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秦朝灭亡原因探讨之强权视角》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和强权政治的特点。
《秦朝的灭亡》学历案秦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却如流星般短暂而耀眼,最终走向了灭亡。
探究其原因,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政治、社会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诸侯纷争,但在其统治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
首先,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修建了阿房宫、长城等众多浩大的工程。
这些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百姓被强征去服徭役,无法正常从事农业生产,导致田地荒芜,粮食减产。
同时,沉重的赋税使得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民不聊生。
其次,秦朝的法律严苛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秦朝法律条文繁多,刑罚残酷。
例如,连坐法使得一人犯罪,全家甚至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百姓生活在恐惧之中,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遭受严厉的惩罚。
再者,秦朝的统治阶层内部矛盾重重。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和李斯合谋篡改遗诏,赐死扶苏,拥立胡亥为帝。
胡亥继位后,赵高独揽大权,陷害忠良,导致朝政混乱。
统治阶层的腐败和内斗,削弱了秦朝的统治力量。
此外,秦朝在统一后,没有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应新的形势。
在六国刚刚统一的情况下,应该采取温和的政策来安抚百姓,消除各国之间的差异和矛盾。
然而,秦朝却继续推行高压政策,没有给百姓喘息的机会。
秦末的农民起义,成为了压垮秦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点燃了反抗秦朝统治的烈火。
他们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得到了广大百姓的响应。
此后,项羽、刘邦等各路起义军纷纷崛起,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刘邦率领的军队率先攻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标志着秦朝的灭亡。
回顾秦朝的灭亡,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统治者关注民生,轻徭薄赋,制定合理的法律制度,营造清明的政治环境。
同时,要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秦朝虽然短暂,但它留下的历史遗产和教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统一度量衡、文字等举措,为后世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它的灭亡,也让后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不断探索更加合理的治国之道。
七年级历史教案《秦末农民战争和秦的灭亡》教学目标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二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
通过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
三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纪元。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分裂纷争,但统一一是主流。
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初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统一国家的建立,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
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也很大。
所以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
另外,秦的灭亡给后世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
西汉初年,统治者即鉴于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突破方案方法一: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
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战争并未到此结束。
刘邦项羽之间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
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民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前后是否有变化?方法二:为了课文的完整性和便于讲述,教师可把此目放在《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一课讲述。
可在课前复习导入时使用。
重点突破方案.关于秦的暴政一目。
可编排历史小短剧秦的暴政。
教师提前让一部分文笔好富于表演的同学(也可以自愿报名)根据课文秦的暴政,查找资料,编写小短剧,形式可以是某天,秦始皇上朝,大臣向他汇报请旨。
内容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严酷的刑法,修阿旁宫郦山陵墓等(可利用媒体资料中的幻灯片课件一一《第课秦的暴政》)。
《秦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认识楚汉战争,以及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大泽乡起义。
2、秦朝的灭亡。
难点:1、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
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教学突破】
秦始皇的暴政、秦二世的暴政是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和根本原因,而陈胜吴广起义又是导致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有着较大的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些知识,最主要的是抓住其内在联系,分析因果关系,串联知识点,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1、秦末农民起义动态图课件。
2、秦暴政内容的课件。
学生:1、收集陈胜吴广的相关史料。
2、收集楚汉战争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而这个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却成为引发农民起义的暴
政之一。
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秦朝的灭亡。
一、秦的暴政
讲解:秦始皇是一位伟大的封建帝王,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不可抹灭,但是它有极其残暴,政治上专制独裁,经济上横征暴殓,而且还有严酷的刑罚。
二、陈胜、吴广起义
1、肯定学生收集的史料,
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残酷和剥削以及严酷的刑罚。
2、组织学生有关秦始皇暴政的内容及相关图片资料,深入理解秦暴政。
3、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死后,胡亥夺位且昏庸残暴,可补充“指鹿为马”的成语加深学生的认识。
4、讲述引导:秦二世的昏庸残暴,加速了秦的灭亡,也是引发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而直接的原因却是因为延误军期。
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呢。
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了解到陈胜吴广本是秦军队中的小官,但是因天气原因误了军期,无奈之下,揭竿而起。
5、出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的动态课件,讲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此开始。
大泽乡起义后,起义军东征西战,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吴广陈胜先后被害。
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起义继续发展,其中以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最为著名。
三、秦朝灭亡与楚汉战争
1、继陈胜吴广之后,项羽和刘邦的队伍逐渐强大,其中项羽率部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2、明确秦朝灭亡的时间和标志,也理解到秦朝灭亡就是秦末农民起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