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英语的发展与中国英语变体
- 格式:pdf
- 大小:150.18 KB
- 文档页数:4
世界英语的发展与中国英语变体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发展与变化牵动着世界各地的语言使用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变体。
其中,中国英语变体的发展和变化尤为引人注目。
让我们回顾一下世界英语的发展历程。
英语起源于中世纪的英格兰,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逐渐传播到全世界。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英语经历了多次变化。
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英语大量吸收了拉丁语和希腊语词汇;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大量新词被创造出来;到了20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互联网的普及,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中国英语变体是世界英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英语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自19世纪以来,随着英国和中国之间的交流增多,英语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中国英语变体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中国英语在发音上受到汉语的影响,一些音节和发音方式与汉语相似;在词汇方面,中国英语大量使用了汉语借词,如“功夫”、“kung fu”等;在语法方面,中国英语也表现出一些不同于标准英语的特性。
然而,中国英语变体并非一成不变。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英语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对外交流的增多,中国英语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
一些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逐渐被纳入英语词典,如“Gaokao”(高考)等。
中国英语教育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和使用英语。
世界英语的发展与中国英语变体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英语作为世界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英语也为世界英语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在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英语变体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为世界英语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浅谈英语在亚洲的变体印度英语题目:浅谈英语在亚洲的变体——印度英语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在各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变体。
英语之变体中国英语Varieties of English: Chinese EnglishIntroductionLanguage is a living entity that evolves and adapts as the societies using it progress and change.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has its own variations and dialects spoken by m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One fascinating variant is Chinese English, which has emerged as a result of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language on English-speaking communities in China.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history, and impact of Chinese English.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nglish1. VocabularyChinese English exhibits a distinctive vocabulary that reflects the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t often includes loanwords and calques (literal translations) from Chinese. Examples include "kung fu," "dim sum," and "feng shui," which have become widely recognized English terms.2. GrammarChinese English has distinct grammatical features that differ from Standard English. The Chinese language lacks a system of verb tenses, resulting in Chinese English speakers often struggling with appropriate tense usage. For example, a Chinese English speaker might say, "Yesterday I go to the store" instead of "Yesterday I went to the store."3. PronunciationPronunciation in Chinese English is influenced by the sound system of Mandarin Chinese. Native Chinese speakers often face challenges in pronouncing certain English sounds, such as "r" and "th," resulting in characteristic mispronunciations. Additionally, the tonal nature of Mandarin Chinese may lead to tonal errors in spoken English.4. Cultural InfluenceChinese English reflects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China. It incorporates Chinese values, idioms, and expressions that may not be familiar to non-Chinese speakers. This cultural influence adds a unique flavor to the language and distinguishes Chinese English from other English varieties.History of Chinese English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glish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 (19th century) when English education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China. At that time, English was primarily taught by foreign missionaries and traders. The influence of these early English speakers, combined with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English in global communication,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English.In the early stages, Chinese English was primarily influenced by the writings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scholars who were experimenting with English as a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These early pioneers, such as Yan Fu and Lin Shu,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shaping the form and style of Chinese English.As China opened up to the world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the use of English in various domains, including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tourism,increased exponentially. This rapid rise of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 in China further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spread of Chinese English.Impact and Future of Chinese EnglishChinese English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tool for Chinese individuals and businesses in the global arena.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dd cultural diversity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enric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inese English has also gained recognition as a legitimate variety of English, prompting debates about its status and standardization.Moreover, Chinese English has influenced other varieties of English spoken in the Chinese diaspora worldwide. It has left its mark on Singaporean English, Malaysian English, and other English variants spoken in regions with a significant Chinese population.Looking ahead, as China continues to rise as a global power, the prominence of Chinese English is expected to grow. It may undergo further linguistic changes, incorporating more Chinese elements while adapting to global English standards.ConclusionChinese English is a fascinating varia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hat has evolved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language, culture, and history. Its distinct vocabulary, grammar, and pronunciation reflect the uniqu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English speakers. As Chinese influence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impact and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English are likely to grow. Embracing and understanding this linguistic derivative willenhance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facilitat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a globalized world.。
世界英语的发展与中国英语变体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共同语言,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世界英语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英语作为一种变体的特点。
一、世界英语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全球各地对英语的需求逐渐增加,世界英语也逐渐发展出多种不同的变体。
以下是世界英语发展的几个主要趋势:1.地区差异的增加:英语作为全球共通语言,不同地区的使用者在发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存在差异。
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是最明显的两种地区差异,而在世界范围内,还有印度英语、南非英语等地区变体。
2.英语习得者的多样性:除了原籍说英语的国家,越来越多的非英语国家的人民开始学习和使用英语。
这导致了全球范围内英语使用者的多样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使用英语时会受到自己母语语言的影响。
3.技术与互联网的崛起: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和信息技术相关的英语词汇和短语逐渐增多。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交流平台,每天都在创造和使用新的英语词汇。
4.语言借鉴和融合:由于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经常接触和借鉴其他语言。
特别是在国际贸易、科技、文化交流等领域,英语吸纳了大量来自其他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中国英语变体的特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英语国家之一,很多中国人学习英语并使用它进行交流。
中国英语作为一种变体,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语音和发音:中国英语受到汉语语音系统的影响,所以发音上与英式或美式英语有一定差异。
例如,中国学习者常常把/l/音发成/n/,把/th/音发成/s/或/d/等。
2.语法和句式:中国英语在语法和句式上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比如,中国学习者常常把汉语的主谓倒装结构直接应用到英语中,这在英语习得者中被称为“中国倒装”。
3.词汇和短语:中国英语中经常出现一些中式英语的词汇和短语,这些词汇和短语是由中文直译或从中文中引入的。
例如,“没问题”(no problem)、“加油”(go for it)等。
英语的起源发展和演变1. 古英语时期(4501066年)古英语是英语的早期形式,其词汇、语法和发音与现代英语相比有很大差异。
这一时期的英语受到拉丁语和古诺斯语的影响,词汇量相对有限。
古英语时期的文学作品包括《贝奥武甫》等史诗,这些作品为后世研究古英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中古英语时期(10661500年)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后,法语成为英国上层社会的官方语言,而英语逐渐沦为民间语言。
然而,英语并未因此消失,而是在不断吸收法语、拉丁语等词汇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壮大。
这一时期的英语,语法和词汇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现代英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现代英语早期(15001700年)15世纪末,英国成为世界强国,英语的地位逐渐上升。
这一时期,英语大量吸收了拉丁语、希腊语、法语等词汇,词汇量迅速扩大。
随着印刷术的传入,英语标准化进程加快,语法和拼写逐渐规范。
莎士比亚等文学巨匠的作品,更是将英语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 现代英语时期(1700年至今)18世纪以来,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扩张,使得英语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通用语言。
现代英语在词汇、语法和发音等方面继续发展,形成了多种英语变体,如美式英语、英式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
这些变体虽有差异,但基本语法结构相同,沟通无障碍。
英语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如今,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日益巩固。
了解英语的起源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这门语言,增进国际间的沟通与理解。
5. 语言的融合与创新英语的演变并非孤立进行,它不断地吸收其他语言的精华,实现自我更新。
在18世纪至20世纪,随着全球贸易、科技和文化的交流,英语词汇库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例如,从印度语中借来了“瑜伽”、“丛林”等词汇,从阿拉伯语中借来了“咖啡”、“算法”等。
这种语言的融合不仅丰富了英语的表达,也体现了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共生。
6. 语法结构的简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的语法结构逐渐简化。
世界英语的发展也导致了英语使用中的混乱和不和谐英
语文献论证
世界英语的发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英语使用中的混乱和不和谐。
这主要是由于英语的全球化传播带来了多元化的语言变体和使用方式,而这些变体和方式在语法、词汇、拼写和发音等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我们来谈谈语法。
由于英语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它吸收了各地的方言和语言习惯,形成了各种英语方言。
这些方言在语法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一些方言更倾向于使用进行时态,而其他方言更倾向于使用过去时态。
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沟通中的混乱和不和谐。
其次,词汇方面也存在差异。
由于文化和地域的差异,同样的概念或事物可能会用不同的英语词汇来表示。
例如,“pants”和“trousers”、“tea”和“coffee”等词汇在不同的英语变体中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
这种词汇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沟通中的误解和混淆。
此外,拼写和发音方面也存在差异。
英语的拼写和发音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中存在差异。
例如,“color”和“colour”、“favorite”和“favourite”等单词在不同的英语变体中可能有不同的拼写和发音。
这种拼写和发音的差异可能会造成沟通中的混淆和误解。
因此,英语文献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并进行适当的规范和统一,以避免混乱和不和谐。
同时,文献中也需要考虑到不同英语变体的读者群体,并采用适当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促进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2010年第25卷第2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语成为世界语言的趋势似乎势不可挡。
中国作为亚洲大国,中国英语应当是世界英语的重要成员之一。
世界各国关于英语帝国主义的意识已经觉醒,但是如何在此背景下建立完整的各种英语变体的体系的讨论好像还不多。
本文尝试在是否需要把中国式英语转变为世界英语中国变体,能否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问题等方面做一个浅显的探讨。
二、建构英语中国变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1.试论从部分中介语石化现象看建构世界英语中国变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长期以来,关于二语习得中介语石化的现象很多人都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研究。
就笔者浏览的大部分相关文章来看,大家对石化现象都是持否定态度的,基本主张尽力消除。
但一些学者如Brutt-Griffler(2002)、Phillipson(1992)等认为,中介语这一概念成立的前提条件是:英语学习者以学到与英美人相同的语言为目的,而实际上这是语言帝国主义的一厢情愿。
认为整个国家或区域所用的英语变体都不标准,视这种变体为石化的产物,这本身就是缺乏二语学习经验的人的偏见。
因此,笔者们可以尝试从文化平等的角度分析石化现象的背后也许是各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抗争。
一部分石化现象是很有国家和地区特色的,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欧美人士也能听懂理解,笔者认为我们不必强求完全消除,可以尝试将之纳入英语的中国变体。
但是石化现象的成因和种类很复杂,笔者们如何才能从中分离出有特色的不影响交流的部分是个棘手的问题。
根据Selinker(1992)的观点,中介语石化现象从性质可以分为永久性石化和暂时性石化;从形式上,石化现象可以分为个体石和群体石化。
笔者认为在这些种类里,永久性的群体石化是最值得深入分析的,对其中不影响交流的一些东西没有必要强求消除。
强求的话英语学习者费心费力也未必能做到,Selinker在1972年提出语言学习者中仅仅有5%的人能取得“绝对的成功”。
对所有人提出达到绝对成功的目标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
英语全球化论文中国英语教学论文:英语全球化\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英语的全球化引起其广泛的本土化,各种带有地域特色的英语不断产生和发展,各种英语变体纷纷“独立”。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文化相融合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英语的全球化及本土化既给中国英语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机遇,也给中国的英语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英语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适应这个大形势,及时转变思路,主动理解和接受英语全球化及本土化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改变对待所谓“标准英语”和各种英语变体的态度英语全球化进程使英语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SE)这一概念的内涵随之也发生变化。
比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Received Pronunciation,曾被认为是标准的,甚至是至高无上的或唯一可以接受的。
当时,美国英语被认为是不标准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因而总逃不脱被人嗤笑的厄运。
据麦克阿瑟(NcArthur,1998)统计,自18世纪以来,对sE的定义就有64种之多。
当然,其中的很多解释都有时代局限性。
Crystal(1995)认为,标准英语有以下五个特点:(1)SE是英语的一个变体;(2)SE的语言特征主要是语法、词汇和正字法(orthography);(3)SE是一个国家中地位最高的英语变体;(4)SE是一个国家的主要机构,如政府、法院和传媒使用的标准语言;(5)听得懂sE的人很多,但是说sE的人并不太多。
显然,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认可的SE,如标准英国英语、标准美国英语、标准澳大利亚英语、标准加拿大英语等等。
坚持英语的多元标准就是尊重文化现实,坚持文化平等原则。
英语本土化之后形成的各种英语变体是英语与当地文化接触、融合的结果。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现实,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对各种英语变体是接受还是排斥,实际上就是对它们反映或代表的文化是接受还是排斥。
中国英语变体的客观存在性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英语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导致了英语各种变体的出现。
中国英语是众多英语变体的一种,属于使用型变体。
中国英语变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认识和研究中国英语变体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英语学习,并能促进中国的英语教学。
关键词:中国英语变体使用型变体英语教学一、语言学视野中的中国英语变体英国语言学家赫德森提出了用“变体”(variety)来描写语言的变异。
“变体”可以用来指称各种层次上的语言存现单位,它指“一组具有相同社会分布的语言形式”。
这里的“社会分布”就是指相应的语言社团,一群接受和使用某一些语言形式的人。
任何一个“语言变体”都有一个相应的语言社团。
英语因与世界各地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长期接触,它原有的结构在表达现实的时候便显得力不从心,从而借用本土语言中的一些要素和思维习惯,产生了英国本土以外的各种变体。
如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菲律宾英语、新加坡英语、马来西亚英语、印度英语、尼日利亚英语,等等。
著名社会语言学家Braj B.Kachru针对英语在世界上的传播方式和范围,提出了世界英语同心圈理论(three concentric circle of English),以英语为母语的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被称为“内圈(the inner circle)”国家;而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的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和尼日利亚等30来个国家属于“外圈(the outer circle)”国家;主要是把英语作为国际交际工具,即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与使用的国家。
如中国、日本、俄罗斯等则属于“扩展圈(the expanding circle)”国家。
各种英语变体可能有各具特色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Kachru(1982)还提出了两个概念,即制度化变体和使用型变体,所谓制度化变体,是指英语在一些国家已经具有法定地位,成为国家内部的一种通用语言;所谓使用型变体,只是作为一种外语用于国际交往的需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各个领域内的交流。
浅析英语的中国特色摘要:英语的全球化引起了英语广泛的本土化,产生了中国英语这一英语变体。
中国英语的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并且它在一定意义上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意识以及促进现代英语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特色随着英语在全球的扩张,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
英语不再是属于英美诸国的专利而是属于世界,这一国际通用语在不同领域和地区的广泛使用,使之有机会与其他语言和文化长期接触,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本土化(nativization)。
而本土化又必然衍生出大量不同的英语变体(variety)。
一、中国英语的存在必然性在英语全球化的扩张中,英语的本土化造就了今天世界英语多元化的格局。
除了英国和美国外,几十个国家和几百个民族都在使用英语。
这些英语被Kachru 分为了三类:内圈英语(theInnerCircle),外圈英语(the Outer Circle)和扩展圈英语(the Expanding Circle)。
内圈英语是移民的产物。
作为传统英语基地的内圈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均把英语确立为母语并为圈外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英语语言规范。
殖民统治促使英语在外圈国家扩张。
这些国家,包括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辅助语言来使用并加速被视为规范的内圈英语的本土化进程。
像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扩展圈国家,把英语作立为外语学习和使用。
外圈和扩展圈的人们会把本土文化融人到英语中去而造就大量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英语变体。
一旦这些变体被当地民众广泛使用,人们会进一步将其标准化并加以推广。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母语对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习得所产生的影响,语言学上称之为语言的迁移作用或影响。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对第二语言习得起促进、推动作用的迁移是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第二语言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作为拐棍,则出现负迁移现象。
英语全球化本土化视野中的中国英语教学摘要:全球化的进程使得英语成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它已不只是属于英美本族,更属于所有使用它的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
英语在全球化的同时,也在本土化。
本文从英语的传播与变异及我国英语面临的挑战来说明英语教育立足于本土化的必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英语世界化背景下我国在英语教学上应做的调整。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本土化;中国英语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388-02一、英语的传播与变异当今世界,英语已成为一门国际语言或世界语言。
英语的全球化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同样不可否认的现实就是,英语的本土化。
英语在迅速国际化的同时必然发生的就是英语的本土化,各种带有地域色彩的“英语”不断发展。
英语的本土化就是英语的再生,是英语与其他语言和文化长期接触而发生变异的产物。
英语在世界上的传播已经表明,它每到一处,必然经历某些语言上的变化,从而以一种新的变体扎根在这个地方。
在kachru(1997)划分的英语使用的三类国家中,所有的内圈(the inner cir-cle)、外圈(the outer circle)、延伸圈(the expanding circle)中都有国家强调自己国家英语的本土化。
而处于延伸圈中的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葛传架先生提出和肯定“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这一概念来,已经有众多的语言学家和语言工作者注意和研究了这个问题。
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
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
谢之君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
英语之变体——中国英语作者:杜金有蔡小丽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29期摘要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产生了许多英语变体,中国英语,作为英语在中国的变体,已经引起了国内乃至世界上的关注。
本文将从语言变体的角度对中国英语的形成和定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诠释,进而提出对中国英语的展望。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0 引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地交往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交际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异,产生了许多带有使用者当地文化特点的英语语言变体。
其中,中国英语——英语在中国的变体,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兴趣,但是,人们对于中国英语是怎么形成的,中国英语是什么以及中国英语又将怎么发展等问题仍然非常模糊,因此,对此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 语言变体“语言变体是指社会分布相似的一套语项,也就是指由具备相同的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形式。
”(Richard Hudson,1988)语言变体分为制度化变体和使用型变体。
制度化变体是指作为国内使用类的变体中的变异现象已经相对固定,有一定的生成和发展规律可循。
而使用型变体是指由于由于交际目的的限制,其变异的不定性较大,常随说话人的不同处境,语言水平以及受话人的不同态度和具体反应而变化,其变异现象尚未稳定,无一定规律。
英语作为语言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据统计,英语是全球12个国家约4亿人口的母语,而且在大约60个国家里享有官方或半官方的地位,今天全世界讲英语的人数可能超过15亿。
而在我国,就有2亿5千万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这个人数超过了美国人口的总数。
并且,英语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英语是医学、太空技术、国际商务、广告、电影等领域的主要语言。
另外,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语言教学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产业,世界上半数以上的科技期刊用的都是英语,英语还是国际青年文化的通用语,它不仅是世界摇滚乐的通用语,而且也是许多抒情歌曲和流行歌曲的通用语,几乎每时每刻在世界各地都在使用英语。
英语教学之路上的语言变体,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相关问题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革命的深入,英语作为全球性的语言成为各国交流中不可缺少的沟通工具。
而我国为了适应当前的全球化发展而十分重视英语学习。
在最初的学习、交流中产生了一种不符合规范的英语语言及其文化内涵的畸形英语,称之为“中式英语” (Chinglish)。
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英语与中国文化相接触、碰撞、融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并被规范英语所接受的一种语言变体--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0 了解并区别这两种语言变体有助于我们在英语学习中扬长避短,避免使用不规范的中式英语,发展中国英语,发扬中国特色文化,使之融入全球,走向世界。
一、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定义及产生原因中式英语(Chinglish)也被称为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的干扰和影响,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徙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造成语言迁移,在英语交际中出现了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
⑴中式英语的来源可以追溯至清朝末年,以英国为首的殖民者打开中国的大门,大肆掠夺侵占,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那时起,英语作为殖民语言传人中国。
由于需要和外国人特别是英国人打交道,一些人在和他们接触中学到零星的、不标准的英语。
在实际运用中,初学者难以摆脱汉语的干扰和影响,再加上对英语文化了解不够通透,很难自如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际上容易使人困惑及产生笑话。
例如售货员在夸顾客的裙子好看时说“ What a nice dress!”而顾客回答说“Where, Where.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式英语。
“中国英语”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葛传槩是第一个提出“中国英语”这一术语的学者。
他认为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不同,中国英语是用来描述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和观点的规范式英语m ;但在他的文章《漫谈由英译汉问题》中并没有把中国英语当成一种语言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