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26
重点提示: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玄宗前期,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成就“开元盛世”,唐朝进入全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统治后期重用奸臣,引发安史之乱。
用人之道,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治乱。
一、选择题:1、唐太宗死后,继承皇位的是(A)A、唐高宗B、武则天C、唐高祖D、唐玄宗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A、武则天B、慈禧太后C、东太后D、文明太后3、武则天上台后不久,实行严酷的吏治,其目的是为了(B)A、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B、巩固自己的统治C、维护科举考场秩序D、监视百官的言行4、“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是史书对那一时期改革成果的肯定(A)A、唐太宗统治时期B、唐高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5、稳定了武则天后动荡政局的唐朝皇帝是(B)A、唐高宗B、唐玄宗C、唐穆宗D、唐肃宗6、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采取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D)A、亲自面试县令B、合并州县C、建立行省制度D、重用人才7、对“开元盛世”的“盛”字解释的最贴切的一项是(D)A、政治清明B、经济繁荣C、交通便利D、文化发达8、下列反映的是我国唐朝创举且闻名于世陶器艺术珍品(A)A、唐三彩B、青瓷C、青花陶D、白瓷9、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A、安史之乱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三藩之乱10、唐朝发生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是(D)A、唐朝内地兵力空虚B、安禄山企图夺取中央政权C、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侵D、唐玄宗统治后期的政治腐败11、“渔阳鼙喜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的诗句以下哪一项有关(A)A、安史之乱B、蕃镇割据C、宦官专权D、黄巢起义12、“开元初……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第3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武周政治:(1)称帝条件:①高宗体弱多病,为武则天(创垂帘听政)代为视政提供了机会。
②主观上,武则天个人具备政治才能。
(2)武周政治: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以洛阳为神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后人把武氏临朝称制到代唐称帝的20余年统治,统称为武周政治。
(3)统治措施:①重用酷吏,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反对她的贵戚重臣和李唐宗室(请君入瓮)。
②大力推行科举制。
③任用贤能之士(善于用人)(神探狄仁杰;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
(4)意义(或武周政治的评价):“上承贞观,下启开元”,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5)陕西西安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墓,武则天命人为她立了一块无字碑。
(6)评价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对唐朝的繁荣强盛作出了贡献。
她重视农业生产,重视选拔人才,打击士族残余,设置北庭都护府,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
在她统治时期,唐朝经济发展,国力不断上升,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功大于过。
2、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的统治)(1)唐玄宗生平:生于685年,卒于762年,712年即位,在位期间,先后用了三个年号:先天(712)、开元(713—741)、天宝(742—755)。
(2)、统治措施:前期:①重用贤人,②整顿军队,③提倡节俭,④重视生产。
“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明君,会做皇帝)后期(开元、天宝之际):怠于政事,淫于酒色,重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宠爱贵妃,导致朝政腐败,引发天宝危机。
后发生安史之乱。
(昏君,不会做皇帝)安史之乱:指安禄山、史思明在755年—763年发动的长达八年之久的一场叛乱。
唐肃宗重用郭子仪、李光弼(中兴名将)又借回纥兵终于平定了叛乱,但安史之乱使得唐王朝由盛转衰。
第3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知识与能力: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周政治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开元盛世①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对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现的分析,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内存联系,初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了解武则天由后妃到皇帝的历史过程及其政绩,认识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运用两分法评价武则天。
②通过对唐太宗、武则天及唐玄宗前期政绩的综合分析,说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基础及其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人物。
②唐玄宗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基础上,励精图治,其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开元盛世难点:如何评价武则天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张唐朝疆域图。
教法与学法:教法:四步教学法、导学、探究学法:阅读、观察、比较、讨论、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看过哪些有关武则天和唐明皇的影视片?学生回答后,因势简介,然后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一:提出教学目标(见上面的教学目标)二、落实教学目标(一)女皇帝武则天1、武则天掌权和称帝690年,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周政治消极方面:积极方面:在社会政治、经济方面,武则天继承唐初以来的制度和措施,大力推行科举制。
她任用的贤能之士,有不少在开元年间成为名相重臣。
武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武则天功大还是过大?你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人物?)(二)开元盛世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
2、开元盛世经唐初近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到玄宗开元年间(713-741),“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第3课 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的经济生活唐朝时,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生产的进步,农副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大规模地进入流通领域,商业贸易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商品种类增多,交换规模不断扩大。
当时全国出现了多个商业大都市,如长安、洛阳、太原、扬州、成都等。
唐都长安以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为界,设有东、西两市,并委派专门官吏进行管理。
市内出售货物的店铺称“肆”,经营同类货物的肆集中在同一区域称“行”。
唐代规定:“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东、西两市各有二百二十行,数千肆,四周还有许多供商旅居住并兼作存储与批发货物的邸店。
东市肆邸千余,货物山积,商贾云集;西市住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胡风”“胡俗”流行。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唐朝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飞钱”即钱币的汇兑,类似后世的汇票。
各地商贾将货款委托给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进奏院,领取半联票券,持券可游走四方,合券则可在京城或回本道取钱。
“飞钱”的出现,克服了铸币不便大批携带之弊,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唐三彩兴起原因及特点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唐三彩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
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
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曾经被列入官府的规定之列,一三彩文官俑(现藏故宫博物院)品、二品、三品、四品,就是说可以允许他随葬多少件,但是实际上明文有明文的规定,作为这些达官显贵们,并不满足于明文的规定,反而他们往往比官府规定要增加很多的倍数,去做这种厚葬。
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武周政治:(1)称帝条件:①高宗体弱多病,为武则天代为视政提供了机会。
②主观上,武则天个人具备政治才能。
(2)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3)统治措施:①任用酷吏,打击政敌,崇信佛教。
②继承唐初以来的制度和措施:坚持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压迫,巩固边防安全;重视农业生产,广开言路,整顿吏治。
③大力推行并发展科举制(创设殿试和武举)。
④善于纳谏和破格用人。
(4)意义:“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先后用了三个年号:先天、开元、天宝(1)唐玄宗前期:“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统治措施:前期: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
后期:怠于政事,淫于酒色,信用小人。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天宝危机,安史之乱。
简答:说说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有关重用人才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史实以及对我们今天社会建设的启示。
答: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重用魏征、房玄龄等人,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重用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前期重视官员的考核和选用,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为相,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启示: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建设需要人才,我们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重用人才。
第四课唐代的边疆各族1、唐代的边疆各族(1)边疆民族:回鹘、南诏、吐蕃、靺鞨、契丹、突厥等(维吾尔族)(白族彝族)(藏族)(满族)(2)民族关系:民族和睦,关系密切(3)民族政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
(4)民族制度:设立羁縻州。
(唐朝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制度,长官都由当地人担任,可以世袭,政府一般不过问其内部事务。
这种统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当时称为羁縻州。
)它的建立体现了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