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司法制度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707.54 KB
- 文档页数:29
【讲座】香港的法律制度与法律人(5)连载链接:1.【讲座】香港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人(1)2.【讲座】香港的法律制度与法律人(2)3.【讲座】香港的法律制度与法律人(3)4.【讲座】香港的法律制度与法律人(4)编者按:喜马拉雅刑事法律讲座最新上线《香港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人》专辑,音频分5集播出,此为第5集。
60、70、80后对香港警匪片、律政剧记忆犹新,那些年,那些片子,那些光芒四射的明星...本专辑通过律政司、廉政公署、警务处、法院和惩教署等部门的见闻以及与法律人的切身接触,为您展示真实的港派法律圈。
今天给大家继续介绍香港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人,这是第二部分,就是关于香港的法律人。
在香港法律人,我们首先要讲一个职业共同体的概念,那么这个职业共同点在我们大陆目前强调了非常多次,一直讲法律职业共同体,那么香港怎么能实现法律职业共同体,大家听我介绍应该会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
在香港其实只有三个法学院,香港大学法院维持着三大法学院的同质化,这些法律人都来自于这些法学院,而不像我们大陆很多学校都有法学院导致的,法学院大家就说老师不一样,教的不一样,大家互相也不熟悉,而在香港只有三个法学院,这三个法院大家教的理念都很一样,所以法律人首先同质化,导致大家比较沟通比较方便,因为大家都来自同一个学校,这学的都是一样的。
职业律师满足什么条件呢?毕职业律师必须在香港三所法学院读完4年本科以后,经过一年或者两年的职业教育课程合格才可以职业。
没有司法考试,大家觉得没有司法考试是不是门槛低?但是大家注意到,首先你得能考上香港大学法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法院、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三个法院你必须要考上,而法学院非常难考,录取率非常低,然后你考上以后你还得能毕业,考上也未必能毕业。
感觉到在中国大陆有些法学院不是这样的,好像比较好毕业,香港法学院毕业,你想毕业也没那么容易。
等你毕业以后你还得再上普通的叫大律师,你选择走诉讼律师叫大律师,或者你选择做普通律师,经过一年或两年,你还得上课,这个职业教育课程也要经过考试才可以执业。
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不安全产品的民事责任研究报告书一九九八年二月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法改会)于1980年1月由总督会同行政局任命成立。
法改会负责研究由律政司司长或首席法官转交的有关香港法律改革的论题。
法改会现时的成员如下:梁爱诗女士,律政司司长(主席)李国能先生,首席法官严元浩先生,法律草拟专员王津先生,太平绅士文礼信先生史维理教授列显伦先生,终审法院常任法官吴斌先生,太平绅士佳日思教授马可飞先生麦列菲菲教授,太平绅士张达明先生廖长城先生,资深大律师赖福明医生法改会的秘书为施道嘉先生,办事处地址为:香港湾仔告士打道39号夏大厦20楼电话号码:25280472图文传真:28652902电子邮址:h k l r c@h k r e f o r m.g o v.h k这份报告书亦可在互联网络上查阅,网址为.hk。
这份法改会报告书的撰写工作主要由高级政府律师云嘉琪女士负责。
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不安全产品的民事责任研究报告书目录页引言1产品责任1研究范围2法律改革委员会辖下的小组委员会2会议3谘询3第1章香港的产品责任4第2章香港有关产品责任的法律7刑事责任7违反法定责任的民事责任8民事责任9合约法9疏忽法11第3章现行法律的缺点与矛盾之处15合约法15疏忽法15法律上矛盾之处——零售商比制造商负上更重的责任16改革方向16第4章其他司法管辖区的产品责任法律18引言181977年斯特拉斯堡公约181985年产品责任指令191985年产品责任指令的要点19斯特拉斯堡公约与产品责任指令的分别21产品责任指令的实施22有关非强制条文的实施方面23联合王国24中华人民共和国28日本30澳洲31第5章欠妥处理办法以外的其他可行方法33引言33新西兰——中央赔偿基金33强制保险34澳洲法律改革委员会——“货品表现”办法35第6章美国——反对实施严格责任的个案?38引言38美国的严格责任38美国经验带来的教训40第7章建议44赞成及反对改革的理据44政策目标46其他可行方法47中央赔偿基金47强制保险47“货品表现”办法48改革建议48责任基础49欠妥的定义49相关时间50负责人士51负主要责任人士51负次要责任人士51产品范围54未加工农产品及猎物55组件58有权起诉人士60免责辩护61发展风险的免责辩护61赔偿64最高限额64最低限额66欠妥产品的损坏66放弃条款66时效期限与截止期67拟议法例的适用范围71第8章建议摘要73引言产品责任1.“产品责任”1这论题是美国在七十年代2已通用的词汇,现已渐渐为各国律师采用,并促使多个司法管辖区的法律委员会进行多项具体研究,令保障公众人士免受不符合适当安全标准产品影响的法律条例讯速增加。
港澳台审判制度
港澳台地区的审判制度分别为:
1.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审判制度: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审判制度基于英国的普通法体系,采用独立的司法机构进行审判,包括法院、律政司和法律援助处等。
香港的审判制度保障了公民的司法权利和法治原则,法官由独立的司法委员会任命。
2.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审判制度: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审判制度基于葡萄牙的法律体系,通过澳门的司法机构进行审判,包括法院、律政司和法律援助部等。
澳门的审判制度保护了公民的司法权利和法治原则,法官由一个独立委员会选举产生。
3. 台湾地区的审判制度:台湾地区的审判制度基于中华民国的法律体系,通过台湾地区的司法机构进行审判,包括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等。
台湾的审判制度保障了公民的司法权利和法治原则,法官的产生经过公正的评鉴程序任命。
总体来说,港澳台地区的审判制度都注重保障公民的司法权利和法治原则,保持独立自主的司法机构进行审判,以确保公正、公平、公开的审判过程。
香港便覽司法香港特別行政區司法機構負責本港的司法工作,聆訊一切檢控案件和民事訴訟,其中包括個人與政府之間的民事訴訟。
香港的法律制度建立於司法獨立的基礎上,司法人員在執行司法職責時完全不受政府的行政和立法機關影響。
香港的法院由終審法院、高等法院(分為上訴法庭及原訟法庭)、區域法院(包括家事法庭)、土地審裁處、裁判法院(包括少年法庭)、死因裁判法庭、勞資審裁處、小額錢債審裁處和淫褻物品審裁處組成。
司法機構的首長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他在執行行政職務時,由司法機構政務長予以協助。
本港法院已根據《基本法》的規定推行雙語法庭制度,使法庭可中英文並用或使用其中一種法定語文處理案件。
終審法院:終審法院於1997年7月1日《香港終審法院條例》生效之日成立。
1997年6月30日後,終審法院取代了倫敦樞密院的司法委員會,成為香港最高的上訴法院,維護本港的法治。
終審法院在耹訊案件時會由五位法官主理,通常包括終審法院首席法官、三位常任法官和一位非常任香港法官或一位來自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非常任法官。
目前共有三位非常任香港法官和11位來自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非常任法官。
高等法院上訴法庭:高等法院上訴法庭負責聆訊原訟法庭和區域法院移交的民事與刑事上訴案件,以及土地審裁處的上訴案件;同時並就其他等級較低法庭所提交的各種法律問題,作出裁決。
目前上訴法庭共有11位法官,包括高等法院首席法官。
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原訟法庭的審裁權在民事和刑事案件方面,均無限制。
此外,該法庭亦有權審裁有關海事、破產、公司清盤、家事、領養、遺囑認證及精神健康等案件。
上訴權力方面,原訟法庭負責聆訊裁判法院及部分審裁處的上訴案件。
最嚴重的刑事案件,如謀殺、誤殺、強姦、持械行劫、複雜商業騙案和涉及大量毒品的案件,均由原訟法庭法官會同陪審員審訊。
陪審團人數通常為七人,但法官可頒令組成一個九人的陪審團。
原訟法庭現有32位法官。
區域法院:區域法院於1953年設立,在處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方面,權力有限。
香港司法制度香港的司法制度,是由香港基本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所确立和运作的。
香港的司法制度与英国的共同法制度有着深厚的渊源,但在香港回归中国后有所修改和调整。
香港的司法独立是其司法制度的核心特点之一。
根据香港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院享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其独立性不受任何干预。
法院只受法律的约束,行使审判权。
这意味着香港的法院能够对政府和立法机构采取独立的立场,保证司法公正和权益保护。
香港的司法制度依法治国原则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香港司法制度的运行以香港的法律为基础,根据这些法律,法院可以对各类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
法律的法治性保证了司法制度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香港的司法制度包含了多个法院,包括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区域法院等级别。
终审法院担负着最高法律审判职责,主要审理最高法院判决上诉,是香港司法制度的最高权力机构。
高等法院则负责审理一般重大案件,而区域法院负责审理较为轻微的刑事和民事案件。
香港的司法制度还采取了多元审判机制。
除了香港本土法官外,香港的法院还接纳非本地法官或外籍非永久居民担任法官。
这种多元审判机制确保了司法制度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此外,香港的司法制度还设有公诉机构和非常委员会等机构。
公诉机构负责进行刑事追诉,而非常委员会则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而设立的机构。
这些机构的存在和作用为香港司法制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总的来说,香港的司法制度以司法独立、依法治国和多元审判机制为特点,保证了司法的公正和权益的保护。
然而,近年来香港的司法制度遭受了一些挑战和争议,包括政治干预和与中国法律的冲突等问题,这使得香港的司法制度面临着一定的考验。
保护司法独立和维护司法公正的努力仍然是香港司法制度发展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