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公开课课件)新人教版扇形的认识(1)(1)
- 格式:ppt
- 大小:4.38 MB
- 文档页数:23
第5单元圆第7课时扇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扇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学习数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难点: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导学过程】【知识回顾】此板块分课型,有些课型可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情景导入】1.教师拿出扇子并打开圆形折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想到什么图形以及哪些和圆的知识能联系在一起”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新知探究】让学生观察四个扇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扇形有什么特征。
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
使学生知道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
最后,教师进行概括,教师结合抽象出的扇形,介绍圆心角的概念,并在圆上标出。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些扇形,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扇形有什么特征?学生观察得:1、扇形都是圆的一部分。
2、扇形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图形。
3、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
让学生动手测量书中几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并在图上标出圆心和圆心角的度数。
观察得真仔细,确实扇形都是由两条半径和圆上的一段曲线围成的,每个扇形都有一个角,角的顶点在圆心,这个角就叫做圆心角。
教师在圆上标出圆心、半径和圆心角。
【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扇形,了解了扇形和圆的关系。
【随堂练习】1、找出上图中的扇形。
2、下列哪个图形是圆心角?为什么?3、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现象,从而加深了理解。
但是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并不等于能熟练地掌握知识,能灵活地运用知识。
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4 扇形的认识》人教新课标(1)一. 教材分析《5.4 扇形的认识》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扇形的定义、特征和性质,以及扇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探究扇形的组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平面几何图形的认知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扇形这一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扇形的特征和性质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扇形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扇形的定义、特征和性质,能够正确识别扇形,并运用扇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扇形的定义、特征和性质。
2.难点:扇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操作、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扇形的特征和性质,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扇形物体,如扇子、风扇等,引导学生关注扇形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扇形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扇形的特征。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扇形物体,如车轮、太阳帽等,使学生理解扇形的性质。
4.动手操作: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绘制和剪制扇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扇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圆锥体积的计算等。
6.总结提升:归纳总结扇形的定义、特征和性质,强调扇形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