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工学:电路的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100
电工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电路的概念、作用及组成2、电源的三种工作状态(包括负载大小、电源的外特性、电源与负载的判断、额定值与实际值)3、电位的概念4、欧姆定律及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的推广应用)5、会计算电位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1、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电压源与电流源的外特性,理解二者之间等效关系2、理解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特点3、掌握支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解题方法和过程。
能够回答下述问题:1、有些同学常常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认作零,其理由是:理想电流源内部不含电阻,则根据欧姆定律,U=RI=0×I=0。
这种看法错在哪里?2、凡是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的理想电流源其电压是一定的,因而后者在电路中不起作用;凡是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理想电压源其电流是一定的,因而后者在电路中也不起作用。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计算:1、电路如图所示,已知 E =10V,I S=1A ,R1=10Ω,R2= R3= 5Ω,试求流过R2的电流I2和理想电流源两端Us。
2、求解图中所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已知V U S 301=,V U S 242=, A I S 1=,Ω=61R ,Ω==1232R R 。
3、电路如图所示。
试求流过Ω6的电流。
4、用戴维南定理计算电路中电流I 。
5、用戴维南定理计算电路中Ω1电阻中电流I 。
6、电路如图所示。
试求电流I ,并计算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功率(说明是取用的还是发出的功率)。
7、用戴维南定理求电流I 。
8、图示电路中,已知5=S U V ,1=S I A ,Ω===5321R R R 。
求各支路电流。
第三章一阶电路暂态分析1、理解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的特点2、电路产生暂态过程的原因是什么?换路定则。
3、理解换路中产生的过电压和过电流4、会用三要素法分析一阶电路能够回答下述问题:1、如果换路前电容 C 处于零状态,则 t = 0时,u c (0) = 0;而 t →∞ 时, i c (∞)=0,是否可以认为 t = 0时,电容相当于短路,电容相当于开路?如果换路前电容C 不是处于零状态,上述结论是否成立?2、如果换路前 L 处于零状态,则 t = 0 时, i L (0) = 0 ,而t →∞时, u L (∞) =0 ,因此是否可以认为 t = 0时,电感相当于开路, t →∞ 时,电感相当于短路?如果换路前 L 不是处于零状态,上述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3、在 RC 电路中,如果串联了电流表,换路前最好将电流表短路,这是为什么?4、如果在线圈两端并联了电压表,开关断开前最好将其去掉,这是为什么? 计算:1、电路如图所示,试用三要素法求0≥t 时的1i 、2i 及L i 。
电路的知识点总结初中电路是由电源、导线、电器元件组成的一种特殊的电气连接。
它是电工学的基础。
在现代生活中,电路无处不在,可以说电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是由电源、导线、电器元件组成的一种特殊的电气连接。
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流的装置,导线是电流在电路中传输的通道,电器元件是电路中起控制、保护、转换等作用的器件。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移动的现象,通常用I来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压是电荷在电路中受到的电势差,通常用U来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性质,通常用R来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路中的几个基本元件1.电源电源是提供电流的装置,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充电器等。
(1)直流电源: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源,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2)交流电源:电流方向周期性变换的电源,如插座上的交流电。
2.导线导线是电流在电路中传输的通道,通常用金属导体制成,如铜线、铝线等。
导线的作用是将电荷从电源端传输到电器元件端。
3.电器元件(1)电阻:电阻是阻碍电流通过的性质,常用碳膜电阻、铁素体电阻等。
(2)电容:电容是存储电荷的元件,常用电解电容、陶瓷电容等。
(3)电感:电感是储存电能的元件,常用铁氧体电感、线圈电感等。
(4)开关: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常用按钮开关、触发开关等。
二、电路的基本定律1.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路学的基础定律之一,它表示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U=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2.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分配规律。
按照基尔霍夫定律,串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流之和等于电源电流。
3.功率定律功率定律表示了电路中功率与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
功率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P=UI,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电工学基础知识点电工学是一门研究电磁现象在工程技术中应用的科学,它涵盖了电学、磁学、电路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电工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是电流通过的路径,它由电源、负载、导线和开关等组成。
电源提供电能,负载消耗电能,导线用于连接各个元件,开关则控制电路的通断。
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其单位是安培(A)。
电荷在电路中移动会遇到阻力,这种阻力称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
电压是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单位是伏特(V)。
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压等于这两点之间的电位差。
二、直流电路直流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始终不变。
在分析直流电路时,常用的定律有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欧姆定律指出,在一段电路中,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值成反比,即 I = U / R。
基尔霍夫定律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指出,在任何一个节点上,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指出,在任何一个闭合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三、交流电路交流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大小和方向会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交流电的主要参数有频率、幅值和相位。
频率表示交流电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周期数,单位是赫兹(Hz)。
我国的市电频率为 50Hz。
幅值是交流电的最大值,通常用有效值来表示交流电的大小。
有效值是根据交流电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效应与相同大小的直流电产生的热效应相等来定义的。
相位则反映了交流电变化的进程。
在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是常见的元件。
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与直流电路相同。
电感具有阻碍电流变化的特性,当电流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容能够储存电荷,其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
四、电路的分析方法对于复杂电路,可以使用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等方法进行分析。
等效变换是将复杂电路简化为较简单的电路,例如将多个电阻串联或并联等效为一个电阻。
大二电工学知识点电工学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到电路原理、电工技术、电力系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大二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电工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大二电工学知识的主要内容。
一、电路原理1. 电路基本概念电路是由电源、负载和连接它们的导线组成的闭合路径。
基本电路元件包括电阻、电感和电容等。
学生需要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等概念,并能计算基本电路的等效电阻。
2. 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是解决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等问题的关键。
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电路分析方法,包括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分压定律和电流分流定律等,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3. 交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与直流电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需要学习交流电路中电流、电压和功率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复数形式下的电路分析。
二、电工技术1. 电工材料与元件学生需要了解电工材料与元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
常见的电工材料包括导线、电缆、开关和插座等,而电工元件包括继电器、保险丝和熔断器等。
2. 电路布线与安装电路的正确布线和安装对于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学习电路布线的基本原则和安装的相关技术要点,并能按照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3. 安全用电安全用电是电工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电气安全常识、用电事故的预防措施,以及电气火灾事故的处理方法。
三、电力系统1. 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包括电力的生成、输送和分配等环节。
学生需要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行原理,包括发电厂、变电站和配电系统等。
2. 电力负荷计算电力负荷计算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基础。
学生需要学习负荷计算的方法,包括负荷特征的统计分析和负荷曲线的绘制等。
3.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扰动后能够保持稳定运行的能力。
学生需要了解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动态稳定性和静态稳定性等。
四、实验技能电工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实践。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知识要点一、内容提要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是分析和计算电路的基础和基本方法。
这些基础和方法虽然在直流电路中提出,但原则上也适用于正弦交流电路及其它各种线性电路。
并且,这些方法也是以后分析电子线路的基础。
本章重点讲述电路中几个基本物理量、参考方向、电路的工作状态及基本定律。
二、基本要求1.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意义;2.能正确应用电路的基本定侓;3.正确理解电压、电流正方向的意义;4.了解电路的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并能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5.熟练掌握分析与计算简单直流电路和电路中各点电位的方法。
三、学习指导本章重点讲述了三个问题:电压、电流和参考方向。
同时,对克希荷夫定律和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推导和计算。
虽然这些问题都比较简单,但由于它们贯穿电工学课程始终,所以读者应通过较多的例题和习题逐步建立并加深这些概念,使之达到概念清晰,运用自如灵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1.1 电路的组成及作用在学习本课程中,首先应掌握电路的两大作用(即强电电路电的传输、分配和转换;弱电电路中是否准确地传递和处理信息),及其三大组成部分(即电源、中间环节、负载)。
要特别注意信号源与一般电源的概念与区别:信号源输出的电压与电流的变化规律取决于所加的信息;电源输出的功率和电流决定于负载的大小。
1.2 电路模型由理想电路元件组成的电路;其中理想电路元件包括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源元件等。
电源的电压或电流称为激励;激励在各部分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称为响应。
1.3 电路的几个基本物理量若要正确地分析电路,必须先弄清楚电路中的几个基本物理量。
因为电流、电压和电动势这些物理量已在物理课中讲过,但是本章主要讨论它们的参考方向(正方向)和参考极性。
在本章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第一,在分析任何一个电路中列关系式时,必须首先在电路图上标明电压、电动势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参考极性;第二,考虑电压和电流本身给定的正负,即要注意两套正负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