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危机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48.50 KB
- 文档页数:88
案例分析案例一希望工程:辉煌与危机1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庄严宣布: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让千千万万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在成立初始,只有10万元注册资金和团中央给的1万元办公经费。
在希望工程实施的前8个年头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89—1992年的宣传启动阶段;1992—1994年的蓬勃发展阶段和1995-1996年的巩固提高阶段。
经过三个阶段的稳步健康发展,截至1996年年底,全国希望工程累计接受国内外捐款97 800万元,救助失学儿童154万人,援建希望小学3634所。
在这几年中,希望工程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劝募活动:1992年的“百万爱心行动”、1994年的“1(家)+1助学行动”和1997年的“希望工程国内最后一轮劝募行动”。
其中,1992年的“百万爱心行动”采取了“一对一”模式,即通过青基会和全国各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的牵线搭桥,使捐赠者(个人或集体)与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结对挂钩,建立直接联系。
实行定向资助直至其小学毕业。
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小组成员康晓光对“一对一”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百万爱心行动”中提出的“一对一”模式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给捐赠者带来极大的心理满足,成全了他们的慈善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种刚性的自动监督机制。
……这种监督机制的建立意义无比深远:第一,它提高了基金会廉洁运作的可能性;第二,提高了捐款的配置效率;第三,赢得了捐赠人的信任,因而也就赢得了他们的捐赠。
由于采取“一对一”的资助方式,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救助数额奇迹般地增加了50万人。
1994年,青基会依靠“国际家庭年”这个大背景,以发行希望工程明信片为契机,展开“1(家)+1助学行动”,突破了过去只是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和个别直接接受捐款的模式,以遍及全国数万个邮电局(所)为报名点,为捐款人特别是要求结对资助的捐款人提供了一个参与希望工程的简单、快捷的渠道。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目录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中各种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虽然经过20多年不懈的改革、调整,但是,多年的历史积弊想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
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政府财政压力依然很大;2、在行政立法和执法上,存在重立法、管理,轻执行、监督等现象;3、政府机构依然庞大,政府职能虽然有所减少,但随着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的新职能也在增加;4、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服务理念还较差,长官意识严重,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5、人事成本居高不下。
机关、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大量冗员;人才选拔录用机制、绩效管理与评估机制、晋升机制、奖惩机制和公共责任机制尚未形成;6、行政效率低。
机构层次多、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缺乏服务意识、成本意识等,使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无法走出“追求高效率——低效率——无效率”的循环。
综观各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虽各有特色,但也有共性。
对中国来说,所采取的是渐进或分阶段进行的改革方式,即“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
在这种改革的开始阶段,进行具有特色的试验,当取得成就和经验之后再加以推广;表现形式是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即抓住重点突破,进而逐步深化和渗透到全局的过程;具体的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即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先在某个地方或企业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中国的公共管理过程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借鉴国外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可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答: 1、构建适应WTO要求的公共管理体制;2、按照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建立“企业型政府”;3、进一步精兵简政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4、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5、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和信息化改革。
公共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厦门市人民政府应对二甲苯化工项目(PX)危机案例分析2011级MPA班袁泉一、案例背景一个投资高达108亿、年产80万吨、可能给一座城市带来800亿元年GDP的“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工业项目,在科学家、政协委员和广大民意的推动下,最终“暂缓建设”。
沸沸扬扬的厦门二甲苯化工项目(下称“PX项目”)事件于2007年5月30日有了实质性进展:5月30日上午,厦门市文化宫八楼,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正式宣布了缓建“海沧PX项目”(PX,又称对二甲苯,化工原料,属危险化学品和高致癌物)的决定,并称市政府已委托新的权威环评机构在原先的基础上扩大环评范围,进行整个化工区区域性的规划环评。
二、案例描述1、PX项目的立项审批1990年1月,经国家批复,厦门海沧开发区确定了化工产业区。
台商王永庆欲在此投资一电厂,后来几番论证,因为担心酸雨造成环境破坏,尤其怕影响以鼓浪屿为代表的旅游产业,最终投资未能如愿,电厂后来迁到漳州。
海沧化工开发区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待开发状态,仅有翔鹭化纤等少部分化工企业进驻,化工业未充分形成气候。
2000年前后,海沧成为厦门地产的新热点,地方政府加速了海沧地块的地产开发,着力要将其打造成厦门的“浦东”,政府背景的海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未来海岸”楼盘,直接起了带动作用。
2001年,翔鹭化纤向厦门市提出在海沧建设80万吨PX项目,该项目自200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历经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的预审、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7月审查通过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而项目环评期间,厦门市并未进行全市公开听证,环评也没有公众参与。
国家发改委将其纳入“十一五”PX产业规划7个大型PX项目之中,并于2006年7月核准通过项目申请报告。
2006年11月17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
2、政协提案引发的PX项目争议海沧PX项目刚刚动工,就遭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等人的反对。
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湖南商学院课程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关于瓮安县群体事件分析 张文茜131410003 公共管理学院 行管 1301 班邬定国1 / 13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职称讲师2016 年 6 月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关于瓮安县群体事件分析摘要:2008 年贵州瓮安县“6·28”事件是一起群体性事件,是当地民众 与其政府管理部门互相信任度不高,民众对政府的各种不满情绪长期积聚 的爆发。
该案例从事件聚集、围观、参与人数、事件的剧烈、破坏程度来 看,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较典型的群体性危机事件。
瓮安县的此次危机事件 的后果严重,影响广泛并且社会关注度高。
本文对此次事件发生的背景, 过程,政府部门处理程序及其处理工作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总结经验,并对政府部门提出相关建议以改善、提高我国公共部门管理公 共危机事件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6·28”事件 群体性事件 公共危机管理一、瓮安县“6·28”事件发生的背景 (一)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2 / 13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瓮安县坐落于中国最贫穷省份之一的贵州省腹地,是一个农业大县,全 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83.25%,第一产业比重占 GDP 的 38.6%。
瓮安县水 利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有国家重点工程构皮滩电站,同时瓮安也是矿产 资源的富集县,全县煤炭总储量 10.64 亿吨,磷矿总储量 6.5 亿吨,铁矿藏 量 1500 万吨,锌矿藏量 60 万吨以上。
农业县、水电站、矿产,在中国可 以分别将它们理解为贫穷、移民、暴富阶层,因此瓮安是一个贫穷的县城, 瓮安县群众长期以来对县经济发展缓慢,收入太低,生活艰难十分不满。
(二)政府威信力低瓮安县政府和瓮安县人民之间有深刻的矛盾。
该县治安长期不好,安全 指数极低,群众的幸福感也低,少数公安人员涉黑严重。
集体行动的困境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非合作博弈下的公共管理危机及其克服一、本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集体行动的困境理论,并对其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进行实证分析。
集体行动的困境是指,当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体往往会选择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非为了集体利益而行动,这导致了集体行动的困难和低效。
这一现象在公共管理中尤为明显,特别是在非合作博弈的情况下,公共管理危机往往由此产生。
本文将首先概述集体行动困境理论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程,接着分析其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如何通过实证数据揭示非合作博弈下公共管理危机的形成机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如何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为解决公共管理危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集体行动困境理论,也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实践水平,对于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集体行动困境的理论阐释集体行动困境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的现象,它指的是在群体中,尽管每个个体都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但在缺乏有效组织和协调的情况下,个体往往难以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共同利益。
这一现象在公共管理领域尤为突出,表现为公共管理危机的频发和难以解决。
集体行动困境的理论阐释主要基于非合作博弈论。
在非合作博弈中,参与者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缺乏统一的行动指南和协调机制,导致集体行动难以形成。
具体来说,集体行动困境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在集体行动中,每个个体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集体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需要个体牺牲部分自身利益。
这种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使得个体在面临集体行动时往往选择保持观望或搭便车,导致集体行动难以形成。
信息不对称和沟通障碍。
在集体行动中,个体之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沟通障碍,导致个体难以全面了解和评估集体行动的风险和收益。
这种信息不对称和沟通障碍使得个体在面临集体行动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进一步加剧了集体行动困境。
公共危机案例——海南省海口长流镇琼华村强拆事件事件回放:海口秀英区长流镇琼华村部分村民私自将村庄规划范围外的农用地非法转卖给外来人员,大肆在村庄周边农用地滥占滥建。
2016年4月29日起,秀英区依法对104宗建筑组织实施强拆,当日已成功拆除琼华村非法占地违法建筑31宗。
30日上午,秀英区继续组织城管、联防、国土、消防等部门对琼华村剩余73宗非法占地违建进行强制拆除。
在拆除现场,一些人对执法人员采用丢砸石砖、燃放鞭炮、发射烟花、点燃煤气罐等暴力行为阻碍正常执法。
在双方冲突中,各有人员受伤。
最终执法人员得以进入现场对剩余违法建筑继续实施拆除。
但是,随后出现了执法人员打人的事情,并被屋内的人拍到视频放到互联网上。
视频中,多位着黑衣黑帽、戴白色口罩的执法人员用棍棒反复殴打躺在地上的三位妇女,妇女被打得哀嚎不止;一位13岁的少年被几位执法人员架到屋边的地上,第一次被多位执法人员拳打脚踢,打得趴在地上,之后坐在屋前的水泥地上,又再次被多位执法人员拳打脚踢。
这段视频立即引起网民极大愤怒,网民对执法人员口诛笔伐,网络舆论出现一边倒的态势。
海口市委市政府在5月1日上午召开的紧急会议提出,党和政府代表群众的利益,无论是执法,还是其他任何时候,都不能对手无寸铁、特别是妇女、儿童进行殴打,这是党纪国法不能容忍的。
同时,拆除违法建筑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也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整治违法建筑三年攻坚行动的具体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
5月1日晚,海口市委做出问责决定:秀英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琼华村拆违行动总指挥黄鸿儒,疏于管理监督,对拆违行动组织领导不力,对行动风险评判不够,对干部教育管理不到位,导致发生重大事件,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根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海南省“庸懒散奢贪”行为问责办法(试行)》规定,市委同意黄鸿儒引咎辞去秀英区区长职务,同时免去其秀英区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以2008年中国爆发冰雪灾害为例学校、院系:重庆文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年级、专业:2010级行政管理姓名:***学号:************2012年12月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度发展,公共安全的新问题不断涌现,这些问题将会对一个国家或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给政府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政府应更加重视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并妥善进行公共危机管理。
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政府进行危机管理的意义何在?如何处理好公共危机事件,并对危机事件妥善管理?这是政府值得深思的问题,并具有深远意义,因为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
关键词:公共安全;公共危机管理;危机事件引言:现阶段,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进步,国民经济高度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从2008年初中国大范围爆发的冰雪灾害到5月中旬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从苏丹红一号到三鹿毒奶粉,再到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等。
这些危机事件的发生给我国政府带来严峻考验,并且这种形势还在加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因此,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政府要不断发展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措施,积极预防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妥善处理好危机事件发生后的相关事宜。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
公共危机管理的的主体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公共危机管理的重点在预防,其功能是防范危机、化解危机。
其主要工作是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案例: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
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
”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
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
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
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
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
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
1992年温州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温州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
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下面从“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政府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主体,其目的不是营利,而是有效地增进、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这就牵涉到“政府应当做什么”“政府能够做什么”的问题。
contents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危机管理概述•公共管理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危机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危机管理创新•案例分析:中国危机管理的实践与成效•总结与展望: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中国危机管理未来发展目录危机危机管理危机与危机管理的定义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危机管理特点危机管理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强调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和协作。
公共性预防为主动态性公开透明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预防危机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危机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危机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危机管理强调信息的公开透明,及时向公众发布危机的相关信息,以减轻公众的恐慌和不安情绪。
现状挑战中国危机管理的现状与挑战公共信息披露与舆情应对030201应急救援与物资保障救援队伍组建与培训物资保障与调度应急预案制定社会动员与志愿者管理社会宣传与动员公共管理需要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进行社会宣传和动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危机应对。
志愿者招募与管理公共管理需要组织志愿者招募工作,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和管理,发挥志愿者的积极作用。
社会资源整合公共管理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形成合力应对危机。
01030203国际援助效果评估与反馈国际合作与外援支持01国际交流与合作02外援支持申请与协调完善危机管理机构设置加强跨部门协调合作建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制加强危机预警与预防机制建立危机预警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和预测潜在的危机事件,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加强危机风险评估定期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尽量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开展危机培训与演练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推进危机决策与处置能力建设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加强危机决策的科学性强化应急物资保障1完善危机善后与恢复机制23在危机事件结束后,及时进行损失评估和经验总结,为今后的危机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案例一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
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
”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
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
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
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
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
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
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
1992年温州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温州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
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温州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案例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
摘要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 近年来大型社会活动越来越多,正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旦危机发生,政府部门在短时间里不能提供有效的公共资源,就缺乏有效的措施应对危机带来的危害,政府缺位现象非常严重。
提升政府的危机管理意识、管理能力,能有效的预防各种突发事件,最大程度上减少突发事件带来损失,已经成为各级政府进行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
本文以2014年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具体案例,根据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理论,指出了上海地方政府在应对特大危机事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建议。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章深入地介绍了我国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和总结,指出了本论文研究的基础、思路和方法,同时总结了本文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全面梳理了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发展历程,同时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作为研究个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三章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危机管理的案例进行分析,简述事件基本情况,分析其基本原则和具体应对举措。
第四章至第六章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危机管理缺位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危机预警、现场管理和应对处置三个方面。
第七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对于提高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责任意识,为今后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关键词:政府危机管理,缺位,外滩踩踏事件ABSTRACT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large-scale social activities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focus of the whole society. Once the crisis occurs,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an not provide effective public resources in a short time. If the density of the space is limited, there is a lack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harm caused by the crisis. The absence of the government is very serious. To enhance the government's crisis management awareness, management ability,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ll kinds of emergencies, to minimize the loss of emergencies, has become the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to maintain public security four facing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Based on the theory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the local governmen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s in Shanghai are responding to the crisis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local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risis manag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in our country. the second chapter, a comprehensive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overnment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process, while the Shanghai Bund stampede as a case study, carried out in-depth analysis.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case of Shanghai Bund stampede crisis management, briefly describ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incident, analyzes its basic principles an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Chapter 4 to Chapter 6 analyzes the key factors of the lack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Shanghai Bund, and analyzes three aspects of crisis early warning, site management and coping. The seventh chapter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proposed improvement, to improve the local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I hope that through the writing of this article, we can improve the local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for public crisis in the future awarenes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deal with public crisis to provide a little reference value.Keywords: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absenc e, the Shanghai bund stampede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 国内研究现状 (2)1.2.2 国外研究现状 (2)1.3 理论基础 (3)1.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3)1.3.2 危机管理理论 (4)1.3.3 委托代理理论 (4)1.4 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 (5)1.4.1 研究的目的 (5)1.4.2 研究的思路 (5)1.4.3 研究的方法 (6)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6)1.5.1 创新点 (6)1.5.2 不足之处 (7)第二章我国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 (8)2.1 相关概念界定 (8)2.1.1 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 (8)2.1.2 政府责任与政府缺位 (9)2.2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 (10)2.2.1初步形成的危机管理体制 (10)2.2.2基本完备了危机预案体系 (10)2.2.3基本健全了危机管理法律 (11)2.3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2.3.1危机预警不到位 (11)2.3.2危机决策能力不强 (11)2.3.3危机沟通能力偏弱 (12)2.3.4责任追究不到位 (12)2.3.5政府信息不公开 (12)2.4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典型性及代表性分析 (13)2.4.1危机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13)2.4.2城市危机教育需要强化 (14)2.4.3 政府和公众在信息沟通上存在障碍 (14)2.4.4城市危机管理模式有待优化 (14)2.4.5城市危机管理机制需要优化 (14)2.5 本章小结 (15)第三章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危机管理的案例描述 (16)3.1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危机情况概述 (16)3.1.1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的背景 (16)3.1.2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的经过 (16)3.1.3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责任追究 (17)3.2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18)3.2.1 对新年倒计时活动变更风险未作评估 (18)3.2.2新年倒计时活动变更信息宣传严重不到位 (18)3.2.3预防准备严重缺失 (18)3.2.4对监测人员流量变化情况未及时研判、预警,未发布提示信息 (18)3.3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暴露的问题 (19)3.3.1 群众性活动预防准备不足 (19)3.3.2 现场管理不力 (19)3.3.3 应对处置不当 (20)3.4 本章小结 (20)第四章上海踩踏事件中的预警机制分析 (21)4.1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预警机制分析 (21)4.1.1 建立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21)4.1.2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预警机制的不足之处 (22)4.2 上海踩踏事件中的预警机制问题 (22)4.2.1预警准备不足 (22)4.2.2预警信息传递不到位 (23)4.2.3预警工作落实不到位 (23)4.3 上海踩踏事件的危机预警机制的启示 (23)4.4 本章小结 (24)第五章上海踩踏事件的现场管理分析 (25)5.1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现场管理机制分析 (25)5.1.1 建立危机管理现场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25)5.1.2 传统危机管理中的现场管理机制的不足之处 (25)5.2上海踩踏事件中的现场管理问题 (26)5.2.1 决策指挥不科学 (26)5.2.2 现场秩序维持不到位 (26)5.3 上海踩踏事件的现场管理机制的启示 (26)5.4 本章小结 (27)第六章上海踩踏事件的应对处置分析 (28)6.1传统危机管理中的应对处置机制分析 (28)6.1.1建立危机管理应对处置机制的必要性 (28)6.1.2传统危机管理中的应对处置机制的不足之处 (28)6.2上海踩踏事件中的应对处置问题 (29)6.2.1快速响应机制的不足 (29)6.2.2民众防范意识薄弱 (29)6.2.3信息传递不及时 (29)6.3 上海踩踏事件的应对处置机制的启示 (30)6.4 本章小结 (30)第七章完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借鉴和启示 (31)7.1 事前注重预防,把握处置主动权 (31)7.1.1 加强宣传教育 (31)7.1.2 完善预警机制 (32)7.1.3 加强基础建设 (33)7.2事中迅速协调,确保及时稳妥处置 (33)7.2.1建立指挥统一、反应迅速领导体制 (33)7.2.2充分发挥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34)7.2.3 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社会动员机制 (35)7.3 事后抓好总结,不断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水平 (35)7.3.1 扎实做好后续工作 (36)7.3.2 认真总结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36)7.3.3 完善落实督导问责机制 (36)结语 (38)致谢 (39)参考文献 (40)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社会危机事件,人是社会历史的不同阶段都会面临着危机的挑战。
公共危机案例——海南省海口长流镇琼华村强拆事件事件回放:海口秀英区长流镇琼华村部分村民私自将村庄规划范围外的农用地非法转卖给外来人员,大肆在村庄周边农用地滥占滥建。
2016年4月29日起,秀英区依法对104宗建筑组织实施强拆,当日已成功拆除琼华村非法占地违法建筑31宗。
30日上午,秀英区继续组织城管、联防、国土、消防等部门对琼华村剩余73宗非法占地违建进行强制拆除。
在拆除现场,一些人对执法人员采用丢砸石砖、燃放鞭炮、发射烟花、点燃煤气罐等暴力行为阻碍正常执法。
在双方冲突中,各有人员受伤。
最终执法人员得以进入现场对剩余违法建筑继续实施拆除。
但是,随后出现了执法人员打人的事情,并被屋内的人拍到视频放到互联网上。
视频中,多位着黑衣黑帽、戴白色口罩的执法人员用棍棒反复殴打躺在地上的三位妇女,妇女被打得哀嚎不止;一位13岁的少年被几位执法人员架到屋边的地上,第一次被多位执法人员拳打脚踢,打得趴在地上,之后坐在屋前的水泥地上,又再次被多位执法人员拳打脚踢。
这段视频立即引起网民极大愤怒,网民对执法人员口诛笔伐,网络舆论出现一边倒的态势。
海口市委市政府在5月1日上午召开的紧急会议提出,党和政府代表群众的利益,无论是执法,还是其他任何时候,都不能对手无寸铁、特别是妇女、儿童进行殴打,这是党纪国法不能容忍的。
同时,拆除违法建筑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也是落实省委省政府整治违法建筑三年攻坚行动的具体举措,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
5月1日晚,海口市委做出问责决定:秀英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琼华村拆违行动总指挥黄鸿儒,疏于管理监督,对拆违行动组织领导不力,对行动风险评判不够,对干部教育管理不到位,导致发生重大事件,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根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海南省“庸懒散奢贪”行为问责办法(试行)》规定,市委同意黄鸿儒引咎辞去秀英区区长职务,同时免去其秀英区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