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2)血红蛋白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189.00 KB
- 文档页数:7
实验二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对白细胞计数进行实验,并掌握相关的操作技巧和实验原理。
二、实验原理血红蛋白测定是通过草酸亚铁试剂与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形成血红蛋白-草酸亚铁络合物,进而测定出血红蛋白的含量。
通过对样品的均匀悬浮液进行比色测定,得出血红蛋白的浓度,从而实现对白细胞计数的目的。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 仪器:血常规分析仪2. 试剂:0.2%草酸亚铁溶液、双氯加乙酰胺稀溶液、磷酸盐缓冲液、去离子水、血样四、实验步骤1. 操作前准备:(1) 调节血常规分析仪为透射光测定模式,设置好相应的波长。
(2) 准备好0.2%草酸亚铁溶液、双氯加乙酰胺稀溶液、磷酸盐缓冲液。
(3) 使用去离子水将血常规分析仪的反应池冲洗干净。
2. 样品制备:(1) 取一定量的血样,并避免气泡的产生。
(2) 将血样与双氯加乙酰胺稀溶液按比例混合,使其完全混合均匀。
(3) 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血样,制成不同浓度的样品液。
3. 实验操作:(1) 将制备好的不同浓度的样品液分别注入预先准备好的试管中。
(2) 同时,在一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作为空白对照。
(3) 将试管放入血常规分析仪中,按照仪器要求进行测量。
4. 记录结果:(1) 通过血常规分析仪测得各样品的吸光度数值。
(2) 画出吸光度与样品浓度的标准曲线。
(3)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的血红蛋白浓度。
五、实验数据处理根据血红蛋白浓度的计算公式,将实验测得的吸光度数值代入,计算出不同样品的血红蛋白浓度。
通过对标准曲线的拟合,进一步计算出待测样品的白细胞计数。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避免气泡的产生,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3. 注意安全操作,避免试剂的误食或皮肤接触。
4. 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实验样品的污染和交叉污染的发生。
七、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血红蛋白浓度及白细胞计数可以用于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报告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血红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血液成分,它负责运输氧气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
血红蛋白测定是一项常见的实验,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一些疾病。
本实验旨在探究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目的:1. 了解血红蛋白的作用和重要性;2. 掌握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和方法;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验证血红蛋白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材料和方法:1. 实验仪器:血红蛋白测定仪;2. 实验材料:血液样本、试剂盒;3. 实验步骤:a. 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b. 使用试剂盒中的试剂与血液样本反应;c. 通过血红蛋白测定仪测量反应产生的颜色强度;d.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血红蛋白浓度。
结果和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血红蛋白测定仪和试剂盒来测量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浓度。
实验结果显示,血液样本的颜色强度与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
通过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是基于血红蛋白与试剂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
这种颜色变化可以通过血红蛋白测定仪来测量和定量。
2. 本实验使用的试剂盒中含有特定的化学物质,能够与血红蛋白反应生成一种有色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的颜色强度与血红蛋白浓度成正比。
3. 血红蛋白测定仪通过光学原理,测量反应产生的有色化合物的吸光度。
根据吸光度值,可以计算出血红蛋白浓度。
4. 本实验的测量结果与已知血红蛋白浓度的标准值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的误差较小,说明血红蛋白测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血红蛋白测定是一种常见且可靠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一些疾病。
本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血红蛋白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血红蛋白测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帮助患者及时获得有效的治疗。
总结:血红蛋白测定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其结果对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临床检验基础实验的操作方法,熟悉各种检验原理及临床意义,提高对临床检验结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1)皮肤采血法:在手指指腹内侧采血,用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等。
(2)静脉采血法:在肘静脉采血,用于血常规、生化检验等。
(3)血涂片制备:将采集的血液涂于载玻片上,固定后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
2. 血液一般检验(1)红细胞计数:采用改良牛鲍血细胞计数板,计算一定体积内红细胞数量,计算红细胞计数。
(2)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计算血红蛋白浓度。
(3)红细胞形态检查:观察红细胞形态,判断有无贫血、红细胞形态异常等。
(4)血细胞比容测定:采用微量法,测定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百分比。
(5)网织红细胞计数:采用试管法,计算网织红细胞数量。
(6)红细胞沉降率测定:采用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速度。
(7)白细胞计数:采用血液分析仪,计算白细胞总数。
(8)白细胞分类计数:采用血液分析仪,计算各类白细胞百分比。
(9)白细胞形态检查:观察白细胞形态,判断有无感染、炎症等。
(10)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采用试管法,计算嗜酸性粒细胞数量。
3. 血栓与止血一般检验(1)血小板计数:采用血液分析仪,计算血小板总数。
(2)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一步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判断凝血功能。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判断凝血功能。
(4)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判断凝血功能。
(5)凝血酶时间测定:测定凝血酶时间,判断凝血功能。
4.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1)ABO血型鉴定:采用正向、反向定型,确定受血者血型。
(2)交叉配血:将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将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1)皮肤采血法:成功采集手指指腹内侧血液。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了解血液的营养状况,评估身体的健康状况。
实验原理: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蛋白质,它含有铁元素,能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
测定血红蛋白浓度是评估贫血程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实验采用西林法测定血红蛋白浓度。
西林法是一种经典的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的方法,它利用了草酸亚铁与血红蛋白的特异性反应,生成淡紫色的铁蓝衍生物。
通过比色法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血红蛋白浓度。
实验材料和设备:1. 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2. 安全眼镜和手套3. 量筒、试管、移液管等常见实验器具4. 分光光度计实验步骤:1. 将血液样本放置于离心管中,以3000转/分钟的速度离心10分钟,获取上清血浆。
2. 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将血浆与试剂按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
3. 将混合液转移至试管中,并在光度计中测量吸光度值,记录下各个浓度的吸光度值。
4. 绘制标准曲线,将吸光度值作为横坐标,血红蛋白浓度作为纵坐标,绘制出吸光度-浓度曲线。
5. 测量待测样本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血红蛋白浓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中测量的吸光度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本的血红蛋白浓度为X g/L。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测定的血红蛋白浓度,可以初步判断一个人的贫血程度。
同时,血红蛋白浓度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评估疾病的恢复情况。
然而,血红蛋白浓度只是评估身体健康的一个指标,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等,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的血液情况。
实验结论:通过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测得待测样本的血红蛋白浓度为X g/L,初步判断其贫血程度为(正常/轻/中/重)。
但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实验综述报告前言血红蛋白(Hb)是人体内比较常见的一种蛋白质,它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和健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一些相关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材料1.血糖试剂盒2.血红蛋白含量测定仪器3.暗室4.血液样本(采集自参加实验的志愿者)实验方法步骤1:血液样本处理采集完血液样本后,需要先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
首先,需要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与血糖试剂盒中的试剂混合均匀,并置于暗室内培养15分钟。
步骤2:测定吸光度在血液样本和试剂混合物培养完毕后,需要使用血红蛋白含量测定仪器测定样品的吸光度。
这里介绍一下使用光度计进行吸光度测定的具体步骤:1.取出测定仪,并将其插到电源插座上,接通电源后打开电源开关。
2.选择合适的波长。
这里以540 nm为例。
3.利用去离子水调零,将样品装入比色皿并置于光度计中,读取吸光度值。
步骤3:计算血红蛋白含量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得到样品的吸光度值,接下来需要根据吸光度值来进行血红蛋白含量的计算。
具体来说,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血红蛋白浓度(g/L)=吸光度值(nm)/系数A总血红蛋白(g/L)=血红蛋白浓度(g/L)×Dilution Ratio×Correction Factor(其中系数A、Dilution Ratio和Correction Factor具体数值因测量仪器不同而异)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操作时,需要按照正常的实验操作流程进行,比如避免测量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2.对于各项材料的使用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需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实验结果我们在实验中使用的是三大健康人群的血液样本。
通过计算,得出他们的血红蛋白浓度如下:志愿者编号血红蛋白浓度(g/L)001 128.4002 146.7003 135.9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三名志愿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对三名志愿者的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比较,发现存在一定差异。
####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血红蛋白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2. 掌握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进行血红蛋白定量分析。
4. 通过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 二、实验原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红细胞内的一种含铁蛋白质,主要负责氧气的运输。
血红蛋白含量是衡量血液携氧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采用邻甲联苯胺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该方法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与邻甲联苯胺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通过测定该化合物的吸光度来计算血红蛋白含量。
####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血浆样本- 邻甲联苯胺试剂- 盐酸- 水浴锅- 分光光度计- 移液器- 试管2. 实验仪器:- 邻甲联苯胺试剂- 盐酸- 水浴锅- 分光光度计- 移液器- 试管#### 四、实验步骤1. 样本准备:取适量血浆样本,置于试管中,用移液器加入适量的邻甲联苯胺试剂,混匀。
2. 反应:将混合后的样本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60℃,反应5分钟。
3. 冷却:将反应后的样本取出,冷却至室温。
4. 测定:使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处测定样本的吸光度。
5. 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红蛋白含量。
####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根据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2. 血浆样本的测定:根据实验步骤,测定血浆样本的吸光度。
3. 血红蛋白含量的计算: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浆样本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4. 结果分析:通过比较实验结果与正常值,分析受试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了使用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进行血红蛋白定量分析。
3.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4. 认识到血红蛋白含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 七、实验讨论1. 影响血红蛋白含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2. 邻甲联苯胺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优缺点是什么?3. 如何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八、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报告血红蛋白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血液蛋白,它能够携带氧气到达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
血红蛋白测定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能够提供有关患者体内氧合情况的重要信息。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参与实验的人员的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来了解其体内氧合情况及贫血情况。
实验步骤:1. 收集血液样本:准备工作台和所需器材,包括带有一次性安全针头的注射器、耗材等。
选择一个适当的部位,通常是患者的指尖。
在清洁皮肤后,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血液样本。
2. 采用血红蛋白计测定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将血液样本倒入已经预装了染剂的检测管中,混合均匀。
将检测管放入血红蛋白计测定仪中。
根据血红蛋白计测定仪的说明书,操作仪器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测得参与者A的血红蛋白含量为X克/升,参与者B的血红蛋白含量为Y克/升,参与者C的血红蛋白含量为Z克/升。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不同参与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血红蛋白含量的正常范围可能因个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血红蛋白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并将氧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因此,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往往与身体的氧合情况有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男性的正常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0克/升,成年女性的正常血红蛋白范围为120-150克/升。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存在贫血的情况。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减少,导致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缺铁、缺维生素B12或叶酸、慢性疾病等。
血红蛋白测定不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而且在科研领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测定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了解机体的氧合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总结:通过本次血红蛋白测定实验,我们了解到血红蛋白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贫血等疾病的依据,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血红蛋白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红细胞内的一种含铁蛋白质,具有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比色法、直接测定法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法等。
本实验采用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试剂:血红蛋白标准液、邻甲联苯胺溶液、双氧水、醋酸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等。
2. 仪器:分光光度计、微量移液器、试管、离心机、移液管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1)取一系列试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标准液,加入蒸馏水至一定体积。
(2)向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邻甲联苯胺溶液和双氧水,混匀。
(3)室温放置10分钟后,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0 nm处测定吸光度。
(4)以血红蛋白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1)取一定量的待测血液,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混匀。
(2)离心分离血浆,取上层血浆至试管中。
(3)按照标准曲线绘制方法,测定血浆的吸光度。
(4)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如下:```血红蛋白浓度(g/L)| 吸光度-------------------|--------0.0 | 0.0000.2 | 0.1500.4 | 0.3000.6 | 0.4500.8 | 0.6001.0 | 0.750```2.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为X g/L。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度较高。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血红蛋白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诊断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血红蛋白的测定实验报告血红蛋白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血红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血液成分,它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因此,准确测定血红蛋白水平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测定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材料与方法:1. 血液样本:从志愿者的指尖采集足够的血液样本。
2. 高氯酸铁法:将血液样本与高氯酸铁溶液混合,并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反应。
3. 分光光度计: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反应后的溶液的吸光度。
4. 标准曲线: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血红蛋白溶液,以建立标准曲线。
实验步骤:1. 采集血液样本:使用消毒棉球清洁指尖,然后用无菌针头将足够的血液采集到试管中。
2. 加入高氯酸铁溶液:将已采集的血液样本与高氯酸铁溶液按比例混合,确保完全混合。
3. 反应:将混合溶液置于酸性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通常为15分钟。
4. 测量吸光度:使用分光光度计,将反应后的溶液吸入比色皿中,并将其放入光度计中,记录吸光度值。
5. 制备标准曲线:分别测量不同浓度的血红蛋白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已知浓度的血红蛋白溶液的吸光度值,并绘制了标准曲线。
根据待测血液样本的吸光度值,我们可以通过标准曲线找到相应的血红蛋白浓度。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血液样本的采集过程需要小心,以避免污染或损坏样本。
其次,高氯酸铁溶液的配制和使用需要准确控制比例和反应时间,以确保反应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最后,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也需要注意,确保正确操作和准确读数。
此外,本实验中使用的高氯酸铁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血红蛋白的方法之一。
然而,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定血红蛋白,如比色法、电泳法等。
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取决于实验目的和条件。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血液样本中的血红蛋白含量。
血红蛋白作为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一血红蛋白的测定(氰化法)1.实验特点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计划学时:3 每组人数:22.实验目的要求:了解氰化法测定血红蛋白的原理,掌握人体血液样本的采集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和技术。
3.实验原理:血红蛋白在铁氰化钾和氰化钾的作用下,生成极为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红色),其颜色深浅与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540nm波长下,毫克分子消光系数为44,据此,用分光光度法测其光密度,运用消光系数作血红蛋白的定量测定。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1 -- 2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氰化钾铁氰化钾⎯⎯→⎯⎯⎯⎯→⎯4.实验仪器设备:10μL 血色素吸管(或定量毛细管)5mL 或10mL 带盖试管721分光光度计称取碳酸氢钠140mg 、铁氰化钾200mg 、氰化钾50mg ,用蒸馏水溶解并稀释到1000mL 。
贮存于棕色试剂瓶内,在4°C 冰箱保存,至少可稳定数月到一年。
5.材料消耗费:10元6.实验内容步骤:吸取2.5mL试剂于5mL带盖试管中,加入10μL血液,混匀后放置15min。
选用0.5cm光径比色杯,与540nm波长下,以试剂调节仪器零点,测定各样品管的光密度。
7.注意事项:本法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所推荐,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标准、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
应用本法进行血红蛋白的测定,所用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必需事先经过校正。
实验条件改变,如更换了光电池或灯泡、电压不稳、试剂换了批号等等均会引起光密度的改变。
为了获得正确结果,可用标准液校正或采用色泽近似的无机盐人工永久标准液来核对,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以上两点难以实现,宜采用标准曲线法或直接比较法进行。
血样放入试剂后形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极为稳定,经试验,在4°C冰箱存放70天之久前后结果仍能保持一致。
为此,可将各地采集的样品在加入试剂后,在2-10°C环境中,集中到中心实验室进行比色测定。
血红蛋白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了解血红蛋白的生物学意义及其测定方法,掌握血红蛋白的测定实验技术。
实验原理:血红蛋白是一种四聚体蛋白质,在其全部载氧的状态下,氧气与每个血红蛋白四聚体中的四个铁原子结合。
血红蛋白含有的铁离子可以通过一种称为法因林反应的化学方法来测定。
在这个反应中,铁离子和一种叫做二异丙基联苯胺(DIP)的试剂可以形成一种可见的蓝色化合物。
由于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四个铁原子,因此法因林反应是一种比色的方法,用以估算血中的血红蛋白浓度。
实验步骤:
1. 收集标本:收集血液标本并放入一根带有抗凝剂的试管中。
2. 离心:把试管放入离心机中离心,离心速度为2000r/min,持续时间为5分钟。
3. 液面读数:观察离心后的血液,看到血清在上面,血细胞在下面,用经过充气气压法标定后的血球比重做血红蛋白浓度计算的前提,因此需要记录液面高度。
4. 定比加水:将10ml蒸馏水加入试管中,然后快速倒入附带标有“定比加水”标记的化学试剂,使试管中的液体达到刻度线,现场观察是否达到刻度线即可。
5. 震荡:轻轻地摇动试管,使加入的化学试剂充分与血红蛋白结合。
6. 放置:让试管静置10分钟,使检验结果稳定。
7. 比色:用比色卡将试管中的液体与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色,并根据比色卡上的颜色计算血中的血红蛋白浓度。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血液样本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35g/L。
实验结论:通过血红蛋白浓度的测定,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尤其是贫血等疾病。
而这种测定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因此在医疗保健行业具有广泛应用。
(2)以上述同样的方法取血,并使血红蛋白转化为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然后以转化液作空白,测定标本吸光度A。
(3)通过标准曲线查出待测样本的血红蛋白浓度或用K值来计算血红蛋白浓度,即Hb(g·L-1)=K×A (6.2-2)3.使用沙里氏血红蛋白计测定沙里氏比色法是用HCl使血红蛋白酸化形成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然后和标准比色板进行比色。
(1)沙里血红蛋白计主要具有标准褐色玻璃比色箱和1只方形刻度测定管组成。
比色管两侧通常有两行刻度;一侧为血红蛋白量的绝对值,以g·dl-1(每100 ml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表示,从2~22 g;另一侧为血红蛋白相对值,以%(即相当于正常平均值的百分数)来表示,从10%~160%。
为避免所使用的平均值不一致,因此一般采用绝对值来表示。
(2)具体测定方法如下:①用滴管加5~6滴,0.1mol·L-1 HCl到刻度管内,(约加到管下方刻度”2”或多或10%处)。
②用微量采血管吸血至20 μl(方法同上述),仔细揩去吸管外的血液。
③将吸血管中的血液轻轻吹到比色管的底部,再吸上清液洗吸管3次。
操作时勿产生气泡,以免影响比色。
用细玻棒轻轻搅动,使血液与盐酸充分混合,静置10 min,使管内的盐酸和血红蛋白完全作用,形成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
④把比色管插入标准比色箱两色柱中央的空格中。
⑤使无刻度的两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向,便于透光和比色。
用滴管向比色管内逐滴加入蒸馏水,并不断搅匀,边滴,边观察、边对着自然光进行比色,直到溶液的颜色与标准比色板的颜色一致为止。
⑥读出管内液体面所在的克数,即是每100 ml血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克数。
比色前,应将玻棒抽出来,其上面的液体应沥干净,读数应以溶液凹面最低处相一致的刻度为准。
换算成每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克数(g·L-1)。
[注意事项]1.取血前要做好充分的消毒。
2.血液要准确吸取20 μl,若有气泡或血液被吸入采血管的乳胶头中都应将吸管洗涤干净,重新吸血。
实验四血红蛋白的测定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和练习沙利氏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
2.实验内容或原理血液加入稀盐酸后,血红蛋白转化成不易变色的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可与标准比色板进行比色,从而测得血红蛋白含量。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人或动物。
沙利氏血红蛋白计、酒精棉球、0.1mol/L盐酸、蒸馏水等。
4.实验步骤(1)先检查血红蛋白计的测定管和吸血管是否清洁,如不清洁则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3次)、95%酒精(2次)和乙醚(1~2次)清洗。
(2)将0.1mol/L盐酸加入测定管中至刻度“2”或“10%”处。
(3)用酒精棉球消毒采血部位,以采血针采血,用吸血管插入流出的血滴深处,吸血至刻度20ul处,拭净外壁,将血液立即吹入测定管的盐酸中。
反复吸吹,使吸血管中血液全部进入盐酸液中(避免起气泡)。
混匀,10min后,逐滴加入蒸馏水使液体颜色变浅,边加边混匀并与标准比色板比较,至二者颜色相同止。
(4)读出测定管内液体凹面最低处的刻度,即为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克数。
另一方面刻度表示百分率,可参照血红蛋白计的说明换成克数以核对读数。
实验五红细胞脆性的测定、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测定红细胞膜对不同低渗溶液的渗透抵抗力.亦即测定正常动物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了解红细胞沉降率并掌握其测定方法。
了解红细胞凝集现象,并掌握测定血型的方法。
2.实验内容或原理内容:实验室可完成红细胞脆性实验,血红蛋白含量检测的实验内容。
做到改变某些因素时的检测内容,结合实验理解红细胞脆性的概念,分析论证产生的结果。
原理:(1)通过实验了解正常的红细胞悬于等渗的血浆中,若置于高渗溶液内,则红细胞失去内部液体而皱缩,反之,置于低渗溶液内则水分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两面凹陷的圆盘型变为球型,如继续膨大,即发生破裂溶解,形成溶血。
(2)红细胞膜含有凝集原,血浆内含有凝集素。
当相应的凝集原和凝集寨相互作用时,就产生红细胞的凝集现象。
3.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电子天平、水浴箱、电子称、低速离心机、微量移液器、标准枪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