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病理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44) (总分97.44,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下列最常见的涎腺肿瘤是A. 多形性腺瘤B. 黏液表皮样癌C. 腺泡细胞癌D. 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E. 基底细胞腺瘤2. 黏液表皮样癌的细胞组成是A. 表皮样细胞、腺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B. 表皮样细胞、软骨样细胞和中间细胞C. 腺上皮细胞、黏液细胞和中间细胞D. 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和中间细胞E. 黏液细胞、软骨样细胞和中间细胞3. 女性,50岁,腮腺区无痛渐进性肿物1年,近日出现疼痛。
镜下可见肿瘤由黏液细胞、鳞状细胞和体积较小、核深染的细胞组成,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性腔隙,有黏液聚积并有间质炎症反应。
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A. 黏液表皮样癌B. 腺样囊性癌C. 多形性腺瘤D. 单形性腺瘤E. 肌上皮瘤4. 下列哪一项为涎腺腺泡细胞癌的特点A. 为高度恶性肿瘤B. 细胞异型明显C. 核分裂象多见D. PAS染色阳性E. 黏液卡红染色阳性5. 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的细胞成分不包含A. 高柱状上皮细胞B. 多角形基底细胞C. 暗细胞D. 嗜酸性上皮细胞E. 淋巴细胞6. 多形性腺瘤中可见下列结构,除了A. 导管样结构B. 肌上皮团块C. 角化珠D. 鳞状上皮化生E. 筛孔状结构7. 关于黏液表皮样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好发于青少年B. 大多数发生于男性C. 多见于舌下腺D. 小涎腺多发于舌腺E. 均属恶性,但恶性度不同8. 男性,60岁,腮腺区无痛性包块2年,近3个月来肿物区有疼痛和麻木感,包块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活动。
镜下可见肿瘤组织内腺管样上皮、软骨样组织和黏液样组织,其中上皮细胞成分丰富,核多形性,瘤体组织侵犯包膜。
病理诊断为A. 多形性腺瘤B. 恶性多形性腺瘤C. 腺样囊性癌D. 腺泡细胞癌E. 腺癌9. 涎腺多型性腺瘤的两个主要成分是A. 液样基质和软骨样组织B. 上皮和软骨样组织C. 上皮和肌上皮D. 液样基质和肌上皮E. 胞团和肌上皮10. 对于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上皮细胞排列成假复层B. 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C. 上皮成分形成乳头状和囊状结构D. 淋巴样组织和胞质嗜酸性腺上皮细胞形成囊样间隙E. 立方状细胞自基膜达腺腔表面,镶嵌于高柱状细胞之间11. 下列关于多形性腺瘤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男性多于女性B. 颌下腺最多C. 小涎腺中唇腺多见D. 40岁左右多见E. 生长较快12. 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特点是A. 中间细胞多B. 黏液细胞占50%以上C. 表皮样细胞多D. 中间细胞形成团块E. 以上都不是13. 患者,8岁,男性,下唇囊肿直径约0.5cm,镜下见囊肿无衬里上皮,由炎性肉芽组织包绕,其中见大量泡沫细胞。
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在大、小涎腺发生率相似。
MEC 有3种类型细胞组成:黏液细胞通常较大和类似杯状,经常衬覆于囊壁;非角化表皮样细胞,甚至可能看起来是鳞状上皮;中间细胞则更像基底样或立方细胞。
非典型性少见,表皮样/鳞状细胞倾向类似于正常黏膜上皮。
临床上,使用FISH检测MAML2重排对几种情况有帮助。
在低级别MEC病例中,鉴别诊断需考虑良性肿瘤如Wathin瘤的化生性变型,或更罕见的疾病,如淋巴腺瘤。
在这种情况下,对MAML2重排的检测可以确认MEC的诊断。
在MEC 嗜酸细胞亚型的这种特殊情形中,MAML2 的FISH检测非常有用,因为其中突出的嗜酸细胞形态学可以掩盖表皮样表型,并类似WT、嗜酸细胞囊腺瘤或AciCC。
虽然在许多情况下出现p63阳性反应提示MEC,但对MAML2重排的检测可确认MEC。
尽管许多需与良性肿瘤(WT或嗜酸细胞囊腺瘤)鉴别的嗜酸细胞MEC 是低级别和转移风险较低,但恶性嗜酸细胞MEC由于复发风险较高,对其的诊断诊断仍很重要。
在瘤谱的另一端,高级别MEC可以类似各种其他高级别癌。
在这种情况下MAML2重排的确定对MEC具有诊断性,而且可能很重要,因为在腮腺部位能排除转移的可能性。
高级别MEC中的MAML2重排少见,因此没有重排也不能排除MEC的诊断。
鉴别诊断需要考虑下列肿瘤,包括SDC、腺鳞癌、甚至鳞状细胞癌;一般而言,所有这些肿瘤都比高级别MEC预后更差。
SDC通常由雄激素受体(AR)阳性而p63阴性,与MEC形成对照,后者通常为AR阴性,并至少具有p63的局灶阳性。
腺鳞癌和鳞状细胞癌一般认为源自表面上皮,与MEC对比,后者没有表面原位癌成分。
多灶角化的存在有利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而非MEC。
MAML2基因断裂探针黏液表皮样癌有特征性的 t(11;19)易位,导致形成 MAML2-CRTC1 融合蛋白。
恶性腮腺肿瘤症状分类*导读:恶性腮腺肿瘤比较常见的种类是黏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腺样囊性癌和腺癌。
在临床表现上,恶性的腮腺肿瘤与良性肿瘤非常相似,因此难以依靠临床的症状辨认出肿瘤属于良性还是恶性。
恶性腮腺肿瘤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恶性腮腺肿瘤比较常见的种类是黏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腺样囊性癌和腺癌。
在临床表现上,恶性的腮腺肿瘤与良性肿瘤非常相似,因此难以依靠临床的症状辨认出肿瘤属于良性还是恶性。
恶性腮腺肿瘤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黏液表皮样癌这是比较常见的恶性腮腺肿瘤,分为高度恶性和低度恶性两种,两种类型一般难以区分,肿瘤中间型细胞可向表皮样细胞或黏液细胞分化发展。
肿瘤有无包膜不定,故常浸润到周围组织而无明确界限。
*腺样囊性癌也叫做圆柱瘤型腺癌、圆柱瘤,是涎腺恶性肿瘤中较常见的类型。
主要源于腮腺的上皮细胞,癌细胞呈多边形结构,大小不一,呈团块状或小梁。
腺样小囊中含有黏液,在瘤细胞间的纤维组织有玻璃样变。
*恶性混合瘤和混合瘤恶变专家认为恶性混合瘤是由良性的混合瘤恶变发展而来的,因为病例中可见其良性混合瘤的结构,与腺癌、鳞癌,或未分化癌的病变同时存在。
此种肿瘤呈基底细胞样细胞或多形细胞养细胞。
肿瘤可能呈现不完整或无包膜,生产非常缓慢,很多患者的病程可以达到10年以上。
*腺癌也叫做非特异性腺癌。
此种癌细胞来源于闰管的储备细胞。
发生的部位在腮腺,表现为不规则的质地坚硬的肿块,没有包膜,和周围的组织有明显的界限。
肿瘤细胞的排列可分为关注或腺样结构。
腺癌属于高度的恶性肿瘤。
治疗恶性腮腺肿瘤的办法是手术治疗配合放疗和化疗,通过治疗之后,情况会有一定的好转,也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一旦确诊是腮腺肿瘤,无论良性还是恶性,都必须到肿瘤医院进行治疗,不能放弃治疗疾病的希望。
口腔医师- 涎腺与涎腺疾病练习题及答案一、A11、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的是A.闰管B.分泌管C.小叶间导管D.排泄管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分泌管与闰管相延续。
管径较粗,管壁由单层柱状上皮所组成。
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
胞浆丰富,呈强嗜酸性。
在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所以分泌管又称纹管。
上皮细胞能主动吸收钠,排出钾,并转运水,改变唾液的量和渗透压。
所以答案为B。
【该题针对“第四单元颌骨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2、连接着腺泡的导管是A.闰管B.分泌管C.小叶间导管D.排泄管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闰管:是导管最细小的终末分支部分,连接腺泡与分泌管。
光镜下,管壁上皮细胞为矮立方形,胞质较少,染色较淡,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闰管细胞有可能发挥干细胞作用,或分化为分泌细胞,或分化为肌上皮细胞。
【该题针对“第五单元涎腺及涎腺疾病”知识点进行考核】3、位于腺泡和小导管,扁平状、有分枝状突起的细胞是A.浆液细胞B.粘液细胞C.闰管细胞D.分泌管细胞E.肌上皮细胞【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肌上皮细胞位于腺泡和小导管的腺上皮与基膜之间。
通常每个腺泡有一个肌上皮细胞。
也可以有二三个。
光镜下,细胞体小,形态扁平,发出4~8支分支状突起,该突起呈放射状包绕着腺泡表面,形似篮子,故又称篮细胞,其胞核较大呈扁圆形,几乎占据整个细胞。
电镜下,仅见散在分布的线粒体与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通常位于核周部分,微吞噬小泡位于胞浆膜内侧,有时可见脂滴。
【该题针对“肌上皮细胞”知识点进行考核】4、能形成半月板的结构是A.浆液腺泡B.粘液腺泡C.混合性腺泡D.闰管E.分泌管【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混合性腺泡由粘液细胞和浆液细胞组成。
前者组成腺泡之大部分,紧接闰管;后者呈新月状覆盖于腺泡的盲端表面,又名半月板。
5、电镜下细胞内充满电子透明的分泌颗粒的细胞是A.浆液细胞B.粘液细胞C.闰管细胞D.分泌管细胞E.肌上皮细胞【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电镜下,粘液细胞内充满电子透明的分泌颗粒,这些颗粒比浆液细胞颗粒大,且形状不规则。
腮腺恶性肿瘤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腮腺恶性肿瘤的病理病因,腮腺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腮腺恶性肿瘤病因*一、发病原因:1.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二、发病机制:1.黏液表皮样癌:是较常见的腮腺恶性肿瘤,来自腮腺导管上皮,主要由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和中间型细胞(基底样细胞)构成。
根据组织学特点分为高度恶性(低分化型)与低度恶性(高分化型)两型。
高度恶性者以表皮样细胞及中间型细胞为主,低度恶性者以分化成熟的黏液细胞及中间型细胞为主,但此两型尚难以严格区分,中间型细胞可向表皮样细胞或黏液细胞分化发展。
肿瘤有无包膜不定,故常浸润到周围组织而无明确界限。
2.腺样囊性癌:又称圆柱瘤型腺癌、圆柱瘤,是涎腺恶性肿瘤中较常见的类型,但在腮腺并不常见。
来源于腮腺上皮细胞,癌细胞主要为腺上皮细胞,似表皮的基底细胞,呈多边形,常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或小梁,在团块中含有许多腺样小囊,小梁多为实性,常为肌上皮细胞所环绕。
团块和小梁间被致密纤维间质所分隔成为分叶状。
腺样小囊中含有黏液,在瘤细胞间的纤维组织有玻璃样变。
3.恶性混合瘤和混合瘤恶变:多数学者认为恶性混合瘤是由良性混合瘤恶变而来,病理可见一部分为良性混合瘤的结构,一部分为腺癌、鳞癌,或未分化癌的病变同时存在,两者之间可看到良性病变向恶性病变移行转化的部分。
恶性混合瘤呈现为基底细胞样细胞或多形细胞样细胞。
癌肿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生长缓慢,可长达数年甚至10余年。
显微镜下如发现混合瘤中有微小坏死灶和出血灶,营养不良性钙化和基质骨化,玻璃样变,边缘浸润性生长,都应视为恶变的征兆。
4.腺癌:又称非特异性腺癌(nonspecific adenocarcinoma),系指组织学上具有程度不等的腺性分化,但又不能划归到某种组织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
癌细胞可能来自闰管的储备细胞。
常发生于腮腺,为不规则硬性肿块,一般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
腺癌组织形态复杂,有未分化的多边形细胞,或高分化的圆柱形细胞,异形性较明显。
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以下哪个结构不属于牙体组织?()A. 牙釉质B. 牙本质C. 牙髓D. 牙周膜答案:D解析:牙体组织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牙周膜属于牙周组织。
2. 人类的牙齿根据形态和功能可分为()A. 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B. 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C. 恒牙、乳牙D. 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人类的牙齿根据形态和功能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
3. 牙髓中的细胞不包括()A. 成牙本质细胞B. 成纤维细胞C. 巨噬细胞D. 成骨细胞答案:D解析:牙髓中的细胞有成牙本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成骨细胞主要存在于骨组织中。
4. 牙釉质中无机物的主要成分是()A. 磷酸钙B. 碳酸钙C. 羟基磷灰石D. 氟化钙答案:C解析:牙釉质中无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
5. 牙本质小管的排列方向是()A. 放射状B. 平行状C. 网状D. 不规则答案:A解析:牙本质小管自牙髓表面向釉牙本质界呈放射状排列。
6. 以下关于牙龈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分为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B. 牙龈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C. 牙龈的胶原纤维束呈环形排列D. 牙龈无黏膜下层答案:D解析:牙龈有黏膜下层。
7. 牙周膜的主要成分是()A. 胶原纤维B. 弹力纤维C. 网状纤维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牙周膜的主要成分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
8. 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不包括()A. 受压侧吸收B. 受牵引侧增生C. 随牙的生长发育而变化D. 不可改建答案:D解析:牙槽骨具有受压侧吸收,受牵引侧增生的特性,并且会随牙的生长发育而变化,是可以改建的。
9. 以下哪个不是口腔黏膜的分层()A. 上皮层B. 固有层C. 黏膜下层D. 肌层答案:D解析:口腔黏膜分为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无肌层。
10. 丝状乳头的功能主要是()A. 感受味觉B. 触觉C. 分泌D. 以上都不是答案:B解析:丝状乳头的主要功能是触觉。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口腔组织病理学-第十四单元唾液腺疾病[单选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的结构A.小叶状结构B.筛状结构C.腺泡样结构D.条索状结构E.(江南博哥)乳头或乳头囊状结构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明显的特征是不同病例或同一病例内组织结构的多形性,包括:小叶状结构、乳头或乳头囊状结构、筛状结构、条索状结构和小导管样结构。
掌握“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知识点。
[单选题]5.以下哪项又称为终末导管癌,小叶癌A.圆柱瘤B.多形性腺瘤癌变C.腺淋巴瘤D.淋巴乳头状囊腺瘤E.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又称为终末导管癌,小叶癌。
掌握“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知识点。
[单选题]6.涎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的病理特征是A.细胞学上的一致性和组织学上的多形性B.细胞学上的多形性和组织学上的一致性C.细胞学上的异形性和组织学上的多形性D.细胞学上的一致性和组织学上的单一性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光镜观察: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的特征是细胞形态的一致性、组织结构的多样性及浸润性生长方式。
该疾病明显的特征是不同病例或同一病例内组织结构的多形性。
其中包括:小叶状结构、乳头或乳头囊状结构、筛状结构、条索状结构和小导管样结构。
肿瘤边缘部细胞常呈单列形成“溪流”状。
局部区域可见大嗜酸性粒细胞、透明细胞、鳞状细胞或黏液细胞。
肿瘤细胞向邻近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可侵犯颌骨。
掌握“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知识点。
[单选题]7.不属于多形性腺瘤中肌上皮细胞中的类型的是A.浆细胞样B.梭形样C.透明样D.树枝样E.上皮样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镜下多形性腺瘤的肌上皮细胞可分为浆细胞样、梭形、透明和上皮样四种形态。
掌握“多形性腺瘤”知识点。
[单选题]8.下列细胞类型中不属于多形性腺瘤镜下肿瘤细胞类型的是A.腺上皮细胞B.肌上皮细胞C.泡沫细胞D.黏液样组织E.软骨样组织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多形性腺瘤镜下细胞的类型多样,组织结构复杂,其基本结构为腺上皮、肌上皮、黏液、黏液样组织和软骨样组织五种。
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pulmo...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MEC)是由不同比例的表皮样细胞、粘液细胞和中间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主要发生在涎腺,其中约一半(53%)发生在大涎腺,其中腮腺占45%,颌下腺为7%,舌下腺为1%。
口腔内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腭和颊黏膜。
在肺内也可以发生与涎腺肿瘤相似的上皮性肿瘤,原发于肺部的较为少见,肺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如图1)。
由smetana等人1952年首次报道,一般认为起源于气管及支气管浆液腺和黏液腺的Kulchitsky细胞。
PMEC占支气管肿瘤的1%-5%,全部肺肿瘤0.1%-0.2%。
融合蛋白MECT1-MAML2被认为是唾液腺和 PMEC中的致病性遗传事件。
有研究发现88%的PMEC与MECT1-MAML2融合转录相关,并且MAML2基因重排的存在可以支持PMEC的诊断。
t(11;19) (12;P13)融合蛋白MECT1-MAML2被认为是涎腺和支气管肺黏液表皮样癌的驱动基因事件。
也可发生在皮肤、乳腺和宫颈等部位。
大约6%的病例存在CRTC3-MAML2基因融合,而非MECT1-MAML2基因融合。
有研究表明,存在基因融合的黏液表皮样癌预后更好。
图1:肿瘤位于支气管粘膜下,肿瘤细胞巢状分布,部分细胞内有粘液,可见片状肿瘤性坏死。
临床特征:PMEC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患者总体发病年龄较轻,国内文献报道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青少年患者也屡见不鲜。
通常认为发病无性别差异,有研究显示大于40岁男性以低级别多见,而高级别多见于年轻女性。
PEMC大体可分为四型: 腔内息肉型、腔内外肿块型、管壁全层浸润型、外周型,而腔内息肉型最多见。
CT检查是一种无创且有效的方法。
Kim等人总结以下征象:①肿瘤长径与所属肺叶或肺段气道平行;②常伴远端肺叶的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③“空气新月征”,即病灶部分阻塞气道所形成周围含气的空腔。
五官科系列-355基础知识-口腔组织病理学(二)[单选题]1,口腔上皮内的非角质形成细胞包括()。
A.基底细胞B.棘细胞C.黑色素细胞D.颗粒层细胞E.中间层细胞参考(江南博哥)答案:C参考解析:口腔上皮内的非角质形成细胞包括黑色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
[单选题]2.介于钙化的牙本质基质和成牙本质细胞之间有一层基质终生不钙化,称为()。
A.髓周牙本质B.球间牙本质C.前期牙本质D.罩牙本质E.成牙本质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牙本质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即成牙本质细胞分泌基质并进一步发生矿化。
由于牙本质在一生中始终在形成,因此,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的牙本质之间总是有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存在,称为前期牙本质。
[单选题]3.残留的牙板上皮以上皮岛或上皮团的形式存在于颌骨或牙龈中,婴儿出生不久,偶见牙龈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白色突起,称为上皮珠,俗称()。
A马牙B.上皮隔C.釉小皮D.上皮剩余E牙蕾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牙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像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实为残留的牙板上皮,可自行脱落。
[单选题]4.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慢性局限型是O。
A.嗜酸性淋巴肉芽肿B.嗜酸性肉芽肿C.汉-许-克病D.勒-雪病E.巨细胞肉芽肿参考解析: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按照疾病的严重程度分为嗜酸性肉芽肿,汉-许-克病,勒-雪病三种类型。
嗜酸性肉芽肿为慢性局限型,汉-许-克病为慢性播散型,勒-雪病为急性播散型。
[单选题]5.下列哪项是纹管在分泌中起的作用?()A.分泌唾液B.输送唾液C.分泌和输送唾液D.输送唾液并吸收部分物质E.干细胞的作用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温液腺的导管系统分为闰管、分泌管(纹管)、排泄管三段。
纹管与闰管相延续,细胞的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纵纹,其间有纵行排列的线粒体,这是转运水和电解质的典型组织学表现。
当腺泡分泌物流经纹管时,纹管的上皮细胞能主动吸收Na+,排出K“和HCO3「沸转运水’改变原始唾液盘并使分泌物低冷此功能受肾上腺皮侦分泌的醛固阳等激素的调节,[单选题]6.混合性腺泡中的半月板是()。
who唾液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一)唾液腺肿瘤组织学分类唾液腺肿瘤是指发生在唾液腺组织中的肿瘤,该肿瘤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类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唾液腺肿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腺瘤(Adenoma)腺瘤是唾液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类型之一。
根据组织学表现,腺瘤分为多种亚型,包括:•粘液性腺瘤(Mucoepidermoid Adenoma):由乳头状突起的上皮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组成。
•浆液性腺瘤(Adenolymphoma):由浆液分泌的上皮细胞和淋巴样组织组成。
•混合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由多种细胞类型组成,包括上皮细胞、纤维组织和软骨组织。
2. 癌瘤(Carcinoma)癌瘤是唾液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
根据组织学类型,唾液腺癌可以分为多种亚型,包括:•移行细胞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由呈网状排列的上皮细胞和间叶组织构成,具有侵袭性生长特点。
•浆液性癌(Adenocarcin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由浆液分泌细胞组成,形成实性癌细胞组织。
•腺泡癌(Acinic Cell Carcinoma):由具有腺泡状结构的上皮细胞组成,可产生酶类分泌物。
3. 上皮样肿瘤(Epithelial-Myoepithelial Tumor)上皮样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唾液腺肿瘤,由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构成。
上皮样肿瘤通常具有良性的生物学行为,但也可发展为恶性。
4. 黏液性肿瘤(Mucinous Tumor)黏液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唾液腺肿瘤类型,由黏液细胞构成。
根据组织学特点,黏液性肿瘤可分为粘液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两种亚型。
5. 神经源性肿瘤(Neurogenic Tumor)神经源性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唾液腺肿瘤类型,起源于神经组织。
根据组织学特点,神经源性肿瘤可分为炎性性纤维母细胞瘤和神经鞘瘤两种亚型。
6. 间质肿瘤(Biphasic Tumor)间质肿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唾液腺肿瘤类型,由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构成。
口腔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八单元唾液腺疾病[单选题]1.在大唾液腺中,多形性腺瘤最常见于A.下颌下腺B.舌下腺C.腮腺D.唇腺E.腭腺正确答案:C(江南博哥)参考解析:在大唾液腺中,多形性腺瘤最常见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舌下腺极少见。
发生于小唾液腺者,以腭部为最常见。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30~50岁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掌握“多形性腺瘤”知识点。
[单选题]2.唾液腺肿瘤中最常见的是A.沃辛瘤B.黏液囊性瘤C.腺样囊性瘤D.多形性腺瘤E.黏液表皮样瘤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多形性腺瘤又名混合瘤,是唾液腺肿瘤中最常见者。
掌握“多形性腺瘤”知识点。
[单选题]3.多形性腺瘤最佳的治疗方法是A.放疗B.理疗C.剜除术D.手术切除E.单纯肿瘤摘除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不能作单纯肿瘤摘除,即剜除术,而应作肿瘤包膜外正常组织处切除。
腮腺肿瘤应保留面神经,下颌下腺肿瘤应包括下颌下腺一并切除。
掌握“多形性腺瘤”知识点。
[单选题]4.哪项描述与混合瘤的临床表现不符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多见B.一般结节性肿块C.肿瘤质地硬,呈结节状D.肿瘤生长缓慢,可伴有明显疼痛E.混合瘤常发生于腮腺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多形性腺瘤生长缓慢,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
掌握“多形性腺瘤”知识点。
[单选题]5.腮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A.腺瘤B.混合瘤C.肌上皮瘤D.腺淋巴瘤E.神经纤维瘤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多形性腺瘤又名混合瘤,是唾液腺肿瘤中最常见者。
掌握“多形性腺瘤”知识点。
[单选题]6.混合瘤的好发部位依次是A.腭腺、腮腺、舌下腺B.下颌下腺、舌下腺、腭腺C.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D.舌下腺、下颌下腺、腮腺E.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在大唾液腺中,多形性腺瘤最常见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舌下腺极少见。
发生于小唾液腺者,以腭部为最常见。
掌握“多形性腺瘤”知识点。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涎腺肿瘤流式细胞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涎腺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是口腔颌面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
根据国内六院校统计资料,在11947例涎腺上皮肿瘤中约占30%[1],可见于任何年龄,40~60岁为发病高峰。
根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和生物学特点,分为高分化(低度恶性)、中分化(中度恶性)和低分化(高度恶性)三型。
当前,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组织学诊断主要依靠HE染色切片,还没有一种用于诊断或估计预后的特异性标志物,因此研究用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特异性标志物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不断出现,不仅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诊断提供了帮助,并为其预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独特作用[2]。
但是目前,国内外所报道的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相关生物标志物较少,很多学者正在致力于对其的研究中。
1 肿瘤增殖标志物肿瘤细胞DNA异倍体是恶性肿瘤细胞特征性标志之一,瘤细胞的增殖分数决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可以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E)对癌细胞DNA倍体状态及其增殖分数进行分析,为患者的预后提供客观的信息[3]。
Hicks等[4]对涎腺粘液表皮样癌预后因素进行研究时发现,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增殖分数是评价其预后的明显因素。
其他学者的研究表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DNA倍体状态与复发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因此,DNA倍体和增殖分数的检测是研究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增殖状态的基本方法之一。
1.1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白,作为DNA聚合酶δ的辅助因子直接参与DNA的合成,对DNA复制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口腔外科(医学高级):口腔颌面部肿瘤三1、名词解释皮样囊肿正确答案:皮样囊肿:为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成,其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组成,囊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皮脂腺、汗腺及毛发等结构。
(江南博哥)2、多选关于牙龈癌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多源于牙间乳头及龈缘区B.可表现为溃疡型或外生型C.早期不侵犯牙槽突骨膜和骨质D.X线上可见骨质呈虫蚀状吸收E.常出现同侧颌下淋巴结转移正确答案:A, B, D, E3、问答题列举恶性肿瘤传播的途径。
正确答案:恶性肿瘤传播的途径有直接扩散,经淋巴转移,经血流转移,种植。
4、单选男,15岁,右上颈部肿物半年,有时大时小现象,感冒时增大,肿物位于右下颌角下后方,触质软,囊性感明显,穿刺液为透明、深黄色清亮液。
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A.甲状舌管囊肿B.舌下腺囊肿口外型C.第二鳃裂囊肿D.右颈部淋巴管瘤E.下颌下腺囊肿正确答案:C5、填空题唇癌指_____发生的癌,主要为______。
发生在唇内侧粘膜者属______,发生在唇部皮肤者属_______。
正确答案:唇红粘膜;鳞状细胞癌;颊粘膜癌;皮肤癌6、填空题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治舌下腺囊肿的关键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单纯型;口外型;哑铃型;切除舌下腺7、单选?患者男性,36岁。
右侧下颌区无痛性肿胀逐渐加重八月,无疼痛及麻木感。
检查见面部不对称,右侧下颌区膨隆。
表面皮肤色、温正常。
口内相应区域移行沟丰满,触诊有乒乓球感,穿刺可抽出褐色液体,显微镜下未见胆固醇晶体。
对该患者来说,下一步要做的最有意义的检查是()A.取活检B.颌骨曲面断层检查C.CT检查D.B超检查E.核素骨扫描正确答案:B8、多选下列关于上颌窦癌的描述正确的是()A.早期症状就明显,容易发现B.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C.临床症状及体征多变D.早期就有骨质破坏E.宜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正确答案:B, C, E9、单选癌变概率最大的癌前病变是()A.白斑B.红斑C.扁平苔藓D.扁平疣E.慢性溃疡正确答案:B10、名词解释始基囊肿正确答案:在牙釉质、牙本质形成之前,在炎症或损伤的刺激下,成釉器的星网状层发生变性,并有液体渗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
涎腺肿瘤诊疗指南(2012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唾液腺肿瘤亦称涎腺肿瘤,包括三对大涎腺即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以及广泛分布于口腔,鼻窦,气管粘膜下的小涎腺。
腮腺恶性肿瘤所占比例不足20%,颌下腺良恶性肿瘤约各占一半,舌下腺肿瘤中80%-90%为恶性肿瘤。
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略多于良性。
【解剖及生理功能】大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
小涎腺数以百计,广泛分布于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的粘膜下。
1. 腮腺腮腺是三大涎腺中最大的一对,系浆液性腺体。
腮腺区位于颧弓以下,颌骨下缘沿线以上,前外界为下颌支内面后份和翼内肌后缘,后外界为外耳道的前下部并延伸到乳突尖部。
大体呈楔形。
底向外尖向内,以面神经为界将腮腺分为深叶和浅叶。
腮腺肿瘤约90%发生在浅叶。
腮腺深叶在外耳道软骨下方绕下颌骨后缘向内,腮腺导管全长约3.5-5cm,直径约0.3cm,自腮腺前缘穿出后平行于颧弓下约1.5cm水平的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转向内侧,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处。
约50%的人有副腺体,多位于腮腺导管的上方。
腮腺恶性肿瘤以黏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及腺癌较多见,其他组织类型较少见。
腮腺淋巴结可分为腺内和腺外淋巴结,腺内淋巴结位于腮腺实质内,面后静脉周围。
腺外淋巴结主要在耳屏前,腮腺前缘的咬肌表面以及腮腺后面和胸锁乳突肌间。
腮腺的淋巴引流经腮腺浅和腮腺深淋巴结至颈浅和颈深上淋巴结。
腮腺非上皮来源肿瘤中以淋巴瘤较常见,腮腺淋巴结转移癌常来自头面部皮肤粘膜黑色素瘤,鳞癌及睑板腺癌。
2. 颌下腺颌下腺是混合性腺体,以浆液腺泡为主,位于二腹肌前腹、后腹和下颌骨下缘所形成的颌下三角内,紧邻下颌骨的内面和翼内肌的下部。
舌下神经由腺体的内下方行于舌骨舌肌浅面入舌。
舌神经在腺深部的上方经舌骨舌肌浅面入舌。
颌下腺开口位于口底粘膜的舌下肉阜。
颌下腺周围有4-6个淋巴结,3.小涎腺肿瘤侵及部位不同,其临床症状也各异,多表现为局部肿物,骨质破坏和临近神经受侵症状。
唾液腺肿瘤细胞免疫组化学染色特点一、唾液腺肿瘤细胞免疫组化学染色的意义。
咱得知道啊,免疫组化学染色就像是给肿瘤细胞做了一场“身份识别派对”。
它通过一些特殊的标记物,能把肿瘤细胞身上那些独特的“小标签”给找出来。
对于唾液腺肿瘤来说,这可太重要啦!因为不同类型的唾液腺肿瘤细胞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染色,医生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这到底是个啥样的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该怎么去治疗它。
比如说,有些标记物能显示出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就像看看它们是不是在疯狂地“生娃”,这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很有帮助哟。
二、常见的免疫组化学染色标记物及其特点。
1. 角蛋白(CK)角蛋白就像是肿瘤细胞的“外衣”,不同类型的角蛋白在唾液腺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可不一样呢。
比如说,CK5/6在一些肌上皮来源的唾液腺肿瘤中常常会呈现阳性表达。
这就好比给这些肿瘤细胞贴上了一个独特的“小贴纸”,让医生一眼就能认出来。
而CK7在大多数的唾液腺肿瘤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就像是一个“大众款标签”,但它的表达强度和分布模式在不同肿瘤里又会有点小差别,这也能帮助医生们进行鉴别诊断哦。
2. 上皮膜抗原(EMA)EMA这个家伙也很有意思哈。
它在唾液腺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里都可能出现。
在一些腺样囊性癌中,EMA的表达就比较明显。
想象一下,肿瘤细胞就像一个个小房子,EMA就是房子上的一个特别的“装饰”,通过观察这个“装饰”,医生就能更准确地判断是不是腺样囊性癌啦。
3. S-100蛋白。
S 100蛋白就像是肿瘤细胞的一个“小跟班”,在一些神经源性的唾液腺肿瘤中经常能看到它。
比如说,在多形性腺瘤的肌上皮细胞中,S 100蛋白可能会呈现阳性。
这就好像是肌上皮细胞带着这个“小跟班”一起出现,给医生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诊断线索呢。
4. 波形蛋白(Vimentin)波形蛋白呢,它在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中比较常见。
当唾液腺肿瘤里出现了一些间叶成分的时候,波形蛋白就可能会“现身”。
粘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
我们和其他人的研究共同表明,CRTC1-MAML2基因融合是临床病理学中常见的肿瘤特征之一。
最近,在对粘液表皮样癌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报道了一种罕见的新型CRTC3-MAML2基因融合。
这种新型的基因融合的发生频率和临床病理学意义尚不明朗。
科学家们对101例粘液表皮样癌和89例非粘液表皮样癌的唾液标本进行了分析,并对被福尔马林固定和石蜡镶嵌过的标本进行了RNA提取。
CRTC又分为分为CRTC1、CRTC2和CRTC3三种,我们对CRTC1-NAML2、CRTC2-NAML2和CRTC3-NAML2分别进行了RT-PCR检测,并从病人的临床记录中获得了其临床病理学数据。
在101例粘液表皮样癌病例中,分别有34例和6例表现出CRTC1-NAML2和CRTC3-NAML2阳性。
而在89例粘液表皮样癌病例中,则没有以上任何一种基因融合显示为阳性。
在以往的病例分析中,我们知道CRTC1-NAML2和CRTC3-NAML2是相互排斥的,而CRTC2-NAML2则尚未被检测到。
我们证实了CRTC1-NAML2阳性的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场病理学特征表现为惰性过程(indolent course)。
而CRTC3-NAML2阳性的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场病理学特征则表现为进行肿瘤切除术后所有临场病例表现为低级的临床阶段(less-advanced clinic stage)、负节点新陈代谢过程(negative nodal metastasis)、无高阶肿瘤组织学(high-grade tumor histology)、无肿瘤再生或肿瘤
相关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CRTC3-NAML2患者的平均年龄(36岁)要远低于CRTC1-NAML2患者(55岁)和阴性患者(58岁)。
综上所述,CRTC3-NAML2融合的发生概率被发现要高于较早研究的结果,对于存在CRTC3-NAML2融合的粘液表皮样癌常会伴随某些特定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且发病人群的平均年龄要远低于CRTC1-NAML2型或阴性粘液表皮样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