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叶脉书签的教学设计(共5篇)
- 格式:docx
- 大小:39.20 KB
- 文档页数:22
制作叶脉书签的教学设计(共5篇)
第一篇:制作叶脉书签的教学设计
制作叶脉书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化学药品的作用及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2.学会制作叶脉书签的方法。
3.培养细致、严谨的科学品质,懂得用力所能及的创造来美化生活。活动准备
肉质较厚的树叶(比如桂花树叶、桑叶等),课前将叶片洗刷干净,电磁炉(带锅)一只,1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碱性的南侨肥皂溶液,无水碳酸钠3克,玻璃棒一根,长镊子一只,毛笔,84消毒液一瓶,旧报纸若干,10厘米红丝线,各色颜料。活动过程
1.摘取若干叶脉清晰、坚韧的叶片,如桑叶、桂花叶。
2.将1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以碱性的南侨肥皂溶液放在火上煮沸。
3.投入树叶,让它们全部浸在溶液里。继续加热6~8分钟,不时用玻璃棒轻轻拌动,使各叶分离,受热均匀。叶片受药品的腐蚀,柔软的部分就易被除去而留下叶脉。(或观察绿色叶片转成褐色)。
4.用镊子取出煮过的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内。
5.从清水里取出漂净的树叶,平铺在左手掌中,用右手食指戳洗叶片的上、下两面,以除去叶肉,露出清晰的叶脉。然后贴在玻璃片上凉干。
6.趁叶脉还未干透,用毛笔涂上水彩颜料(也可浸在彩色墨水中染色)。凉干后,放在书中压平。然后在叶柄上系上一条彩色的丝带,就做成美观的书签了。评比最优秀的作品,并进行小型展览。
第二篇:关于叶脉书签制作的报告
关于叶脉书签制作的报告
一、活动背景
这种书签,由于来自树叶,具有其他书签所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令人赏心悦目,容易引起学生的实验兴趣。该实验制作简易,材料容易获得,可操作性强。
或叶脉书签制作是利用化学药剂腐化树叶肉质,留存叶脉,再加以染色、美化后用作书签的过程。此活动核心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所需树叶在我校园内随处可见,采摘方便且不影响植被。这种书签来自树叶,具有其他书签所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
二、活动意义
1、此活动可以让学生有丰富的探究空间,既能够回顾科学知识,熟练实验技能,且有一定的新颖性,还能经历综合实践,感受其魅力,对学生的德育、美育、读书兴趣、环境保护意识、探究精神、研究性学**能力、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巩固等方面都有直接的教育教学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
三、活动目的: 1.通过叶脉书签的制作,了解和掌握简单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增强实验动手能力。
2.掌握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并欣赏植物之美。3.了解腐蚀剂氢氧化钠的作用。
()材料用具 新鲜树叶、氢氧化钠、水、染料、水彩、胶、卡纸、500毫升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画笔、培养皿、天平、滤纸、牙刷)
四、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叶脉书签的原理,熟悉制作流程,学会浸煮和去除叶肉的技巧,熟练实验的基本操作。
(2)观察校园植物,能说出常见树木的名称。2.过程与方法
(1)尝试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学**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小组的合作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以及筛选合适的方案进行探究。(2)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够细化研究方案,包括研究步骤的具体化,研究器材的详细化,预设可能出现的困难以及找出应对的策略。 (3)使用流程图对制作流程进行概括,利用图示或者表格表达研究方案。(4)利用设计图美化叶脉书签。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细心耐心以及坚持不懈的品质。(2)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对自然的热爱。(3)体验合作的乐趣,树立团队意识。
五、活动过程
第1课时:了解基础知识和技能
1.课前准备
(1)分组:利用大课间时间,根据异质分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4个小组,4~5人一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由于之前的小组活动,总是能力强的学生积极投入,完成了小组的大部分任务,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不知道分工,或者只是看着别人活动,自己不愿意动手,所以要加强小组内的凝聚力和小组间的竞争意识,组织破冰游戏。
游戏1:每个小组限时确定小组名称,队徽以及口号。齐声介绍自己的小组。游戏2:口耳相传,最慢的小组或者大声说出小组名称和口号的,全组深蹲。(2)观察校园植物:学生准备好剪刀,胶带,在教师的带领下,认识常见的几种树木。为了记住树木的名称,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树木的特征。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也为后面的课题研究进行知识储备。将树叶采集作为后续实验材料,将有代表性的树叶以小组为单位采摘1~2片,防止破坏树木。
2.课堂教学
(1)回顾旧知。多媒体展示各种树叶,提问树叶的结构?其中叶脉有什么作用?叶脉有哪两种类型?为后面的学**做铺垫。(2分钟)
(2)激发兴趣。教师展示美丽叶脉书签成品和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赞叹,调动学生的热情,从而过渡到如何制作它们。(2分钟)
(3)思考自然界腐蚀叶肉的原理。展示自然腐化的树叶,对比叶脉书签,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制得的叶脉书签是怎样得到的?学生可能回答,去掉叶肉。教师追问,如何去掉叶肉?自然界是通过什么腐化叶肉的?学生可能回答,利用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教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要求学生进一步观察自然腐化的树叶,提问:叶脉有没有被微生物分解掉?叶脉的腐蚀程度和叶肉一样吗?为什么?此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发现,叶脉也能被腐蚀,但是由于叶脉更坚韧,腐蚀程度远弱于叶肉。小结:不能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直接得到叶脉书签。(5分钟)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比直接灌输更能体现学生主体,激发学**学**的积极性。】
(4)思考实验室腐蚀叶肉的原理。学生已经得知,叶脉书签在腐蚀叶肉,保留叶脉后可以得到。教师提问,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物质腐蚀叶肉呢?个别学生可能能回忆起强碱强酸,如果没能回忆起来,可以展示氢氧化钠的实物,帮助回忆。(2分钟)
(5)教师介绍腐蚀药品。由于氢氧化钠还没正式学**过,教师做简单介绍,以正确认识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出它所配置的溶液可以腐蚀树叶。但是其稀溶液仍然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防止学生过分轻视潜在威胁,或者过分恐慌不敢动手。(5分钟)
(6)学生回顾操作并观察。提问,如何加速腐蚀的过程?学生很快能想到加热。请学生作为小老师讲解加热装置,其他学生补充注意事项。在含有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个叶片。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颜色,溶液的颜色,叶肉剥落情况,观察变化并汇报。请学生说说实验注意事项,并把自己没想到的记录下来,方便后面独立操作时参考。(10分钟)【对于腐蚀,学生的体验较少。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和叶肉变化能够加深对氢氧化钠作用的理解,为后面的猜测流程做铺垫。】
(7)猜测流程。在此基础上,猜测叶脉书签的制作流程并说说为什么。如果学生缺少头绪,教师可以展示牙刷工具,引导学生猜测牙刷的作用。引导学生概括每个步骤,并且思考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5分钟)
【虽然叶脉书签的制作流程网上有很多现成方案,但是学生不应该成为接纳知识的容器,而是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的**惯,保持对新兴事物的探索热情。】(8)小组讨论猜测叶脉书签的制作流程,并绘制流程图。用方框代表基本步骤,用红色小字在旁边标注操作要点或者注意事项。(5分钟)
(9)对具体步骤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如何判断叶肉腐蚀的程度?牙刷刷叶肉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分钟)
第2课时:熟悉流程提出课题
1.准备阶段
1.学生和教师一起准备实验器材:500毫升的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吸水纸或报纸、镊子、托盘、15%氢氧化钠的溶液,要求每个小组对物品进行合理摆放和布局。
2.同学们搜集桂花、山茶、含笑、红叶石楠的树叶或其他树叶若干,自带牙刷、抹布等用品。
3.加热15%氢氧化钠溶液,将树叶洗净放入浸煮。因为加热浸煮时间往往需要5~10分钟甚至更长。此间如仅仅在等待,对于有限的40分钟课堂时间比较浪费,所以提前加热浸煮,同时开展下面的教学。
2.课堂教学
1.完善上节制作的流程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猜测的制作流程的图片,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流程图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可以对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比较不同流程的优缺点。接着展示既有的制作流程,请学生指出异同,并说说对于有差异的地方,你有什么想法?小组讨论修改本组的流程,并绘制流程图。(5分钟)
【通过先猜测再展示既成方案的方式,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考虑不够周全。同时,加深学生对每个步骤的理解和熟悉程度,避免照本宣科,机械照搬,为后面动手实践的流畅性打下基础。文字式的方案不利于信息的获取,流程图更有助于整理思路。】
2.根据本组的流程图,动手制作叶脉书签。时间有限,每位同学尝试完成1~2张叶脉书签。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互助,享受实践的乐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浸煮和去除叶肉的技巧。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刷叶肉的力度过大或者过小,刷叶肉时没有注意叶脉的走向,主脉与侧脉的交接处叶肉较难刷去,容易残留,牙刷的使用不够灵活,叶子浸煮时间过长或过短等。(20分钟) 【叶脉书签的制作第一次往往成功率不高,有的学生容易失败,鼓励学生发现错误,重新制作,保持耐心和细心。注意抓住课堂的生成,展示学生的失败例子或者成功例子,分享、交流制作经验和技巧。】
3.展示作品。请成功获得叶脉书签的同学举起自己的作品,分享成功的喜悦,烘托课堂气氛。教师选取不同层次的作品,更喜欢哪张?为什么?引导学生统一对叶脉书签品质欣赏的基本标准。学生的作品难免存在小缺憾,引导学生认识到虽有小小缺憾却是独一无二的,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劳动成果。(3分钟)4.组织讨论,提出课题。影响叶脉书签品质的因素有哪些?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接着明确界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开展小课题进行研究。我们思考一下,哪些因素适合进行课题研究?通过和学生对话,将不适合开展课题研究的答案划去。预期研究的课题可以有:“树叶种类对叶脉书签品质的影响”、“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叶脉书签品质的影响”、“加热时间对叶脉书签品质的影响”、“树叶的老嫩对叶脉书签品质的影响”、“树叶的大小对叶脉书签品质的影响”、“压干展平的方式对叶脉书签的影响”等。(5~7分钟)5.各小组确定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指导学生假设可能解决的方法,讨论具体的研究方案,设想可能出现的问题,细化步骤和器材,讨论结果利用图示或者表格表达。(5分钟)
【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6.教师多媒体展示具有典型代表的研究方案,请其他小组说说有哪些可以借鉴或者不足的地方。(2分钟)
3.课后活动
1.各小组课后提交完整版研究方案,教师逐一指点修改。
2.宣纸的制作有着类似的原理和流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看,感受传统工艺的精细和美感,以及手工作品的独特魅力。
第3课时:按照本组方案实施探究
1.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小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器材,并进行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