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人际关系心理学
- 格式:pdf
- 大小:160.05 KB
- 文档页数:5
绝密★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互动理论是由______提出来的。
(C )1-5A.米德B.勒温C.考夫曼D.修茨2.按照人际反应特质理论的观点,个人的感情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行为特征应该是(C )2-52A.相容B.超越C.同情D.冷漠3.认为“德国人一丝不苟,有科学头脑”,这属于印象形成中的(C )5-167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定型D.隐含的个性理论4.在归因时,如果一个特定的原因和一个特定的结果在许多不同情景下都互相联系在一起,如果那个原因不存在的情况下,结果也没有产生,我们就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于这个原因,这就叫做(A )6-187A.不变原则B.一致性原则C.折扣原则D.非共同效果5.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如果一个人将考试失败归因为自己能力不够,这是一种(A )6-193A.内部、稳定的归因B.内部、不稳定的归因C.外部、稳定的归因D.外部、不稳定的归因6.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一个人或情景的易利用性会成为因果归因的关键,这是一种(B )6-197A.行为中心偏见B.显著性偏见C.自我服务偏见D.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7.率先使用“自我实现”一词的是(C )8-242A.罗杰斯B.马斯洛C.戈尔茨坦D.荣格8.在一段具体的人际关系中,若结果高于比较水平和选择比较水平,则当事人对这段人际关系(A )12-348A.满意且愿意继续下去B.满意但不一定会继续下去C.不满意但会继续下去D.不满意且不会继续下去9.根据合作的“权力理论”,如果三方的权力分布分别是A=4,B=2,C=1,则(D )12-353A.A、B将会合作B.A、C将会合作C.B、C将会合作D.三方不会合作10.在管理和解决冲突过程中效果最差的做法是(A )12-366A.威胁B.让步C.仲裁D.协商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心理咨询与辅导2课程代码060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D 2A 3.C 4.B 5.D 6.A7.D 8.C 9.B 10.A 11.C 12.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空,每小题1分,共8分)1.学习情绪辅导2.潜能3.沟通4.过程5.贝克6.埃里克查7.人生探索辅导8.社区休闲活动中心三.判断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1、√2、√3、×4、×5、×6、√7、√8、√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自我意识辅导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并推动其自我意识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为学生有效适应环境铺垫良好的基础。
(2分)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1)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2分)(2)是自我控制(2分)2.(1)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管理体系参与、顾问和咨询;(2分)(2)为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保障和服务;(2分)(3)对家长给以必要的家庭教育知道和心理辅导,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和成长。
(2分)3.(1)反馈与控制;(2分)(2)暗示;(2分)(3)模仿;(1分)(4)感染;(1分)4.暗示是之辅导员通过语言、行为、环境对当事人心理上的影响过程。
(1分)在个别辅导中使用的暗示技术:(1)首先要对每一个当事人都抱有充分的信心。
相信他们本身具有能克服自己问题的潜能。
(1分)(2)在对学生辅导时坚持三多三少,即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少埋怨。
(1分)(3)对学习困难、有焦虑、恐惧等症状的学生,可以教他们进行自我暗示:“我能行”。
(1分)在使用暗示时,切忌用“不要怕”,“不要慌”之类的话,因为这是跗面暗示,这些暗示非但起不了作用还会增加负面作用。
(1分)5、(1)真诚(2)尊重(3)理解(4)整体(5)差异(6)自律(7)保密(简答出一点给1分,最多不超出6分)五.论述题(15分)团体经过冲突后阶段后,出现了繁荣现象,团体繁荣凝聚对于目标达到阶段有决定性的影响。
浙江省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校心理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的年龄一般界定在( )A.0~18岁B.5~18岁C.6~12岁D.6~15岁2.__________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 )A.临床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3.早期学校心理学服务的模式是从__________两个取向上发展而来的。
( )A.临床医学和普通心理学B.医学和社会学C.社会学和心理学D.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4.__________是“1899年儿童研究运动之父”。
( )A.威特默B.英格里希C.霍尔D.华林5.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与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揭示其内在规律的方法称之为( )A.定量分析B.相关分析C.定性分析D.判别分析6.儿童行为核查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编制的。
( )A.戈特曼B.卡特尔C.韦克斯勒D.艾森伯斯7.下列哪一种属于刺激控制技术?( )A.强化B.消退C.取样D.代替8.原则上到学校心理咨询室求询的来访者必须( )A.由教师介绍B.完全自愿C.家长要求D.学校领导批准9.对适应性行为的不同定义中,有一点是所有定义都提到的,即( )A.系统性B.发展性C.情景性D.相对性的文化性10.学习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高焦虑高亢奋B.低焦虑高抑郁C.高焦虑高抑郁D.低焦虑低抑郁11.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创立者是(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斯金纳D.华生12.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某几个年龄的被试者的心理、行为状况进行测查,并进行比较。
这样的研究,称为( )A.纵向研究B.横断研究C.个案研究D.聚合交叉研究13.当代西方心理学界流行的一种青少年观是__________的观点。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学校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_________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A.临床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基础心理学2.被认为第一个拥有学校心理学职位的人是()A.威特默B.霍尔C.格塞尔D.斯雷特3.学校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是()A.观察法B.测验法C.访谈法D.问卷法4.首次引入智力商数概念的智力量表是()A.比纳——西蒙智力量表B.斯坦福——比纳量表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D.瑞文推理能力测验5.在个体表现出符合要求的行为之后撤去某事物,或让其离开某情境,从而提高目标行为发生率的这种行为矫正方法是()A.正强化B.负强化C.间隙强化D.连续强化6.强调“自我与经验的不一致”的理论是()A.精神动力论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认知主义7.学习障碍诊断的原则不包括()A.多方法,多途径测评B.多指标考察C.保密性原则D.多方面人员共同商议作出决定8.具有各种行为技能,但这些技能却不能在可接受的水平上表现出来,这种情况属于()A.社会技能缺陷B.社会技能操作缺陷C.自我控制技能缺陷D.自我控制技能操作缺陷9.在新世纪,学校心理学的服务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其表现不包括()A.为学校扩大知名度B.为整个学校的学生服务C.为更大的年龄范围的人群服务D.关心整个社会的福利10.按照适应性行为定义的发展观,学龄期发展的最主要标准是()A.感知运动技能的发展B.言语和语言的发展C.应用基本的学习技能,面对外部环境时能做出有效的推理判断D.独立进行社交活动,承担工作任务,包括经济上的独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公关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64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关系行为的发出者是( )A.社会组织B.政府C.公众D.大众媒体2.增强组织凝聚力的关键因素是( )A.组织的目标B.组织的利益C.组织的士气D.组织的领导人3.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们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仍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知觉特性是指(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主观性D.知觉的整体性4.与人们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需要及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情感体验是( )A.心境B.激情C.美感D.理智感5.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安全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6.双因素理论认为,消除不满意的结果是员工( )A.感到满意B.没有感到满意C.没有感到不满意D.以上三个都不对7.沉静、稳重,不喜欢表现自己,情绪不外露,比较固执,具有内倾性,这种气质特点描述的主要是( )A.多血质B.胆汁质1C.粘液质D.抑郁质8.自觉地同情别人的不幸,用钱物等帮助其困难是一种( )A.从众行为B.利他行为C.服从行为D.公关行为9.群体领导班子希望自己在群体中“有令则行,有禁则止”,这一心理表现形式是( )A.优越感B.威望感C.用权感D.成就感10.组织最有说服力的实力形象要素是( )A.组织的资金状况B.组织的产品C.组织成员的数量和质量D.组织拥有的生产、技术设备11.公共关系传播活动区别于其它传播活动的特征之一是( )A.以宣传产品为目标B.以塑造组织形象为目标C.以目标公众知觉为目标D.以产品销售为目标12.下面哪种传播方式不是人际传播的主要形式?( )A.会议B.演讲C.内部刊物D.谈话13.在公关传播中,采用正反面意见并陈最无收效的人群是( )A文化程度高,且原本就持反对立场的受众B.文化程度高,且原本就持赞同观点的受众C.文化程度低,且原本就持反对立场的受众D.文化程度低,且原本就持赞同观点的受众14.通过分析公众对组织某一标志物体所产生的联想来推测其态度的方法是( )A.问答法B.投射法C.行为观察法D.总加量表法15.在所有交际障碍中,最难排除的一种障碍是( )A.职务障碍B.职业障碍C.性格障碍D.心理品质障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浙江省2011年7月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修茨是______的代表人物之一。
()A.符号互动理论B.社会交换理论C.人际特质理论D.人际激励理论2.社会测量法是由______提出来的。
()A.贝尔斯B.雷诺奇C.莫雷诺D.彼得诺夫斯基3.自我知觉理论是由______提出的。
()A.凯利B.阿希C.海德D.贝姆4.莱维特提出的沟通模式中,解决问题的速度慢,正确性差的模式是()A.圆形传递B.轮式传递C.链式传递D.Y式传递5.兰波特的耐痛忍耐力的实验研究表明了态度的()A.顺应功能B.认识功能C.防御功能D.调节功能6.“我烟瘾很重”和“吸烟可以提神”这两个认知是()A.无关的B.协调的C.不协调的D.矛盾的7.在进行归因时,用行动者的内在心理特征来解释行为的原因而忽视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是属于()A.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B.显著性偏见C.行为中心偏见D.自我服务偏见8.正在戒烟的人不让自己去参加一些有趣的社交活动作为对自己吸烟的处罚,这是属于()A.积极的强化 B.消极的强化C.厌恶形式的强化D.间接强化9.“龙多不治水”是一种______现象。
()A.社会干扰B.社会助长第 1 页C.习得无助D.社会惰化10.“前怕狼,后怕虎”属于______冲突。
()A.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C.接近-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型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戴维斯发现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着四种交往模式,它们是:单线型、集中型、_________和_________。
2.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分别是认知成分、_________和_________。
第1章绪论1 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将为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将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助于高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我们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开展。
2 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
况且,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高专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理想大学的向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2章分析影响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2.1影响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高职高专大学生相对于全国正常人群而言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
这种状况与高职高专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和所处的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1.1生理和心理因素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个体身心发展变化迅速, 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
浙江省2011年7月自学考试心理咨询与辅导试题课程代码:060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埃里克森把人生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初中生所处的阶段是()A. 自主性对羞怯、疑虑B.主动性对退缩内疚C.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D.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2. 最早在学校进行职业和道德辅导的心理辅导先驱者是()A.戴尔斯B.罗杰斯C.帕森斯D.比尔斯3. 休闲辅导是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格熏陶,这体现了休闲辅导的()A.功利性B.内隐性C.自主性D.生活性4.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激发自我提高内驱力?()A.训练法B.互助法C.质疑法D.奖励法5. 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决定能否在职业中取得好成绩的基本条件是()A.职业兴趣B.职业能力C.职业道德D.职业理想6. 在心理辅导课中,学生要完全按照辅导老师的要求去做的形式是()A.教练式B.自助式C.表演式D.母爱式7. 下列哪种课堂管理模式学生积极性高,归属感强,但效率中等?()A.专制型B.放任型C.民主型D.自治型8. 理性情绪治疗技术基于“ABC理论,其中B是指()A.存在的一个事实B.个人的行为反应C.个人的情绪反应D.个人对A 的看法9. 创造力训练等发展性团体经常采用的沟通模式是( )A.辐射型B.圆圈型C.热椅子型D.自由漂浮型10. 职业心理学家金兹伯格认为, 个体开始尝试职业角色, 认识不同的职业, 并不断改变对职业的期望的探索时期是 ( ) A.15-24 岁 C.25-44 岁11. 澄清”属于团体过程领导技巧中的( B. 交互作用技巧 D.发问技巧12. 领导者在任务领导行为上承担的角色是( A.诊断者 C. 气氛缓和者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浙江省2011年1月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皮格马利翁”效应常常出现在______关系中。
( )A.亲子B.同伴C.师生D.人际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 )A.米德B.勒温C.霍曼斯D.修茨3.首先发现在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中心特质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A.罗森塔尔B.琼斯C.凯利D.阿希4.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有( )A.利益冲突B.参照群体的认同C.不恰当的认同观念D.个性特征5.控制源理论认为因果归因的一个基本维度是( )A.内控—外控B.稳定—不稳定C.内在—外在D.一致—不一致6.阿希的遵从研究中所应用的刺激任务是( )A.光点移动判断B.线条判断C.单词学习D.电击惩罚7.“我们应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表现的是( )A.社会责任规范B.公正世界的假设C.回报规范D.模仿8.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失调程度越大,态度改变就越( )A.大B.小C.快D.慢9.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提出的人际吸引理论是( )A.强化理论B.相互作用论C.得失理论D.相等理论10.人们使用自我障碍策略是为了( )A.避免失败B.保护自尊第 1 页C.正确归因D.降低焦虑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不同的归因会影响个体的行动倾向性,但不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
( )2.说服他人从事与原来态度相反的行为,能使原来态度得到改变。
( )3.在形成整体印象时,人们对消极信息比对积极信息给予更多的注意。
( )4.对消极事件的外在归因会降低自尊。
( )5.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人们用于推论自己态度的过程与用于推论他人态度的过程具有很大差异。
( )6.态度的顺应功能表现为能促进个体心理冲突的解决,增强对挫折的忍耐力。
浙江省2018年7月自学考试学校心理学试卷课程代码:06058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21分)1.下列方法中,哪一个不是学习障碍诊断的主要方法( )。
A.神经系统检查B.任务分析C.体能测试D.错误分析2.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某几个年龄的被试者的心理、行为状况进行测查,并进行比较。
这样的研究,称为( )。
A.纵向研究B.横断研究C.个案研究D.聚合交叉研究3.行为矫正的心理学依据是( )。
A.行为主义B.建构主义C.认知心理学D.生物医学理论4.学校心理学家开展咨询工作的主要形式是( )。
A.个别咨询B.团体咨询C.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D.家庭咨询5.早期学校心理学服务的模式是从( )两个取向上发展而来的。
A.临床医学和普通心理学B.医学和社会学C.社会学和心理学D.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6.提出智力“多重智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吉尔福特B.斯腾伯格C.加德纳D.斯皮尔曼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心理学的建设有二个关键问题,它们是( )。
A.科学性与普及性B.科学性与实效性C.有效性与低成本性D.先进性与普及性8.自我控制技能缺陷是一种( )。
A.无情绪唤醒反应的获得性缺陷B.无情绪唤醒反应的操作性缺陷C.有情绪唤醒反应的获得性缺陷D.有情绪唤醒反应的操作性缺陷9.社会能力和社会技能的关系是( )。
A.社会能力包含社会技能B.社会技能包含社会能力C.二种相似的心理结构D.二种截然不同的心理结构10.咨询的时间限定一般为( )。
A.30分钟左右B.1小时左右C.2小时左右D.3小时左右11.NEO人格问卷适用于是( )。
A.6岁以下幼儿B.6—16岁的少年儿童C.16—20岁的青少年D.20岁以上的成年人12.自我接纳的意思是( )。
A.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本来自我拉近距离B.对自己的现实觉得满意C.认定自己就是这个样子D.相信宿命论13.咨询早期终结的原因是( )。
2011年7月浙江自考真题人际关系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修茨是______的代表人物之一。
( )
A.符号互动理论
B.社会交换理论
C.人际特质理论
D.人际激励理论
2.社会测量法是由______提出来的。
( )
A.贝尔斯
B.雷诺奇
C.莫雷诺
D.彼得诺夫斯基
3.自我知觉理论是由______提出的。
( )
A.凯利
B.阿希
C.海德
D.贝姆
4.莱维特提出的沟通模式中,解决问题的速度慢,正确性差的模式是( )
A.圆形传递
B.轮式传递
C.链式传递
D.Y式传递
5.兰波特的耐痛忍耐力的实验研究表明了态度的( )
A.顺应功能
B.认识功能
C.防御功能
D.调节功能
6.“我烟瘾很重”和“吸烟可以提神”这两个认知是( )
A.无关的
B.协调的
C.不协调的
D.矛盾的
7.在进行归因时,用行动者的内在心理特征来解释行为的原因而忽视影响行为的环境因素,是属于( )
A.一致性反应信息利用不足偏见
B.显著性偏见
C.行为中心偏见
D.自我服务偏见
8.正在戒烟的人不让自己去参加一些有趣的社交活动作为对自己吸烟的处罚,这是属于 ( )
A.积极的强化
B.消极的强化
C.厌恶形式的强化
D.间接强化
9.“龙多不治水”是一种______现象。
( )
A.社会干扰
B.社会助长
C.习得无助
D.社会惰化
10.“前怕狼,后怕虎”属于______冲突。
( )
A.接近-接近型
B.回避-回避型
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戴维斯发现非正式群体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着四种交往模式,它们是:单线型、集中型、_________和_________。
2.人际关系包含三种成分,分别是认知成分、_________和
_________。
3.态度转变的方法主要有参与活动法、登门拜访、团体规定论、_________和_________。
4.非言语沟通的主要渠道有:脸部表情、_________和_________。
5.时尚现象按其发生发展过程,又分为阵热、_________和
_________。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 )
2.小张喜欢踢足球,小王不喜欢踢足球,小张不喜欢小王。
根据态度的平衡理论,这种情况属于一种平衡关系。
( )
3.遵从者是适应不良的。
( )
4.从游戏规则判断,象棋是一种“零—总和”冲突。
( )
5.知觉者认为某陌生人是“严肃的(+1分)、不负责任的(-3分)、不诚实的(-3分)”,按照印象形成的累加模式,如果知觉者又发现这个人还是“缺乏想象力的”(-1分)之后,知觉者对该陌生人的总体印象应该更差。
( )
6.霍桑实验表明,良好的照明条件有利于劳动效率的提高。
( )
7.群体的规范性压力很可能使个体产生公开的服从,并伴随内心接受。
( )
8.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暴露越多,说明心理健康程度越高。
( )
9.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如果个体在一个具体的人际关系中获得的奖励高于付出的代价,就会继续交往。
( )
10.在冲突情境中,采取无条件合作的策略并可以引发对方较多的合作行为。
( )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人际关系
2.睡眠者效应
3.新近效应
4.自我实现
5.人际吸引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
2.评价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3.认知失调程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实现预言”现象。
5.什么是社会两难情景?请举例说明。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
1.试述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
2.什么是习得无助?习得无助会使人在心理上产生什么问题?怎样通过归因训练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