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 格式:ppt
- 大小:6.31 MB
- 文档页数:117
各种刺激→组织细胞→应答反应↓适应生理病理刺激→组织细胞损伤→修复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适应: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细胞、组织和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加以调整的答应反应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细胞:体积缩小——萎缩体积增大——肥大数目增多——增生形态改变——化生一、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一)、原因与分类生理性:胸腺、女性生殖器官萎缩。
病理性:1、营养不良性萎缩。
2、压迫性萎缩。
3、失用性萎缩。
4、去神经性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
(二)、病变肉眼:器官体积小、重量轻、颜色深、褐色萎缩。
镜下:细胞体积小、数量少、脂褐素颗粒。
二、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1、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左心肥大。
2、内分泌性肥大:如妊娠时子宫肥大。
三、增生组织、器官内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
生理性增生:代偿性:如红细胞增多。
激素性:如哺乳期乳腺。
病理性增生:代偿性:如损伤修复增生。
激素性:如乳腺增生症等。
四、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柱状上皮——鳞状上皮化生上皮组织胃粘膜上皮——肠上皮化生间叶组织:又称间充组织,动物胚胎时期的结缔组织。
由许多星状多突的细胞彼此连接成网。
注意:属适应性反应——上皮组织的可逆;间叶不可逆。
失去原有形态及功能。
只能在同源组织中进行。
化生的组织可能癌变。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损伤的概念:当机体内外环境变化超过了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可引起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一、损伤的原因原因损伤部位备注缺氧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最重要的因素生物因素①取决于病原的类型、毒力、数量、机体免疫力。
②最常见的因素。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膜的通透性、酶的结构和功能取决于毒物的浓度、作用持续的时间和作用部位。
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引起细胞结构、功能、代谢等异常。
其他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变性:可逆性损伤玻璃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组织细胞的损伤病理性钙化细胞坏死细胞死亡:不可逆细胞凋亡(一)变性因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含量异常增多的现象。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 组织细胞的损伤。
3. 损伤的修复。
(三)任务实施任务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适应(adaptation)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做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通过适应性反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各种刺激,而避免损伤。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1、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组织、器官的萎缩,主要是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所致,也经常伴有细胞数量减少。
萎缩应与器官发育不全或未发育相区别。
(1)原因和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生理性萎缩是生命过程的正常现象。
如青春期后胸腺的萎缩,更年期后卵巢、子宫萎缩,老年人脑、心、肝等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等。
病理性萎缩依发生原因分为以下类型:①营养不良性萎缩:包括全身性和局部性萎缩。
前者常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而引起,如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所致的萎缩。
后者常由于局部组织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引起,如脑动脉硬化时,因慢性缺血导致的脑萎缩。
②压迫性萎缩:器官或组织长期受压亦可发生萎缩。
如尿路梗阻时,因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而引起肾萎缩。
引起压迫性萎缩的压力,不需要过大,而在于持续的时间。
③失用性萎缩:因长期工作负荷减少而发生的萎缩。
例如久病卧床者或骨折后肢体长期固定而不活动导致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④去神经性萎缩:因运动神经元或轴突破坏引起所支配器官组织的萎缩。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习题一、单选题1.萎缩主要是由于A.缺乏营养物质B.神经发生了某些病变,造成萎缩C.各组织器官的实质的细胞体积缩小造成的D.缺乏一些激素E.一种特殊因子的作用2.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A.骨骼肌B.脂肪组织C.肝D.脑E.心肌3.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A.神经性萎缩B.废用性萎缩C.压迫性萎缩D.营养不良性萎缩E.生理性萎缩4.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称:A.机化B.钙化C.分化D.化生E.适应5.常见的变性现象有A.细胞由于某种原因而水肿B.脂肪沉积在非脂肪细胞内C.玻璃样变D.以上二者都对E.前三者都不对6.脂肪变性最常见于A.肝B.肺C.心D.肾E.脂肪组织7.虎斑心见于:A.白喉B.中毒C.严重贫血D.肥胖E.高脂血症8.血管壁玻璃样变主要发生于A.细动脉B.小动脉C.微动脉D.中动脉E.大动脉9.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A.细胞浆的变化B.细胞间质的变化C.细胞膜的变化D.细胞核的变化E.以上都不对10.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A.肺B.肾C.脑D.心E.肝11.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A.肺B.阑尾C.膀胱D.四肢E.子宫12.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A.腺体B.骨骼肌C.神经细胞D.软骨E.平滑肌13.肉芽组织的组成成分主要是A.新生的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B.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C.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炎细胞D.新生的纤维细胞和炎细胞E.胶原纤维形成14.下列哪项不符合二期愈合的特点A.组织缺损大B.创缘不齐C.愈合时间长D.愈合后形成微痕E.伤口感染15.某人患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一个月后才愈合,则属于A.一期愈合B.二期愈合C.三期愈合D.四期愈合E.五期愈合二、多选题1.引起萎缩的原因有()A.局部缺血B.局部长期受压C.下肢骨折长期卧床D.慢性消耗性疾病2.可发生鳞状上皮组织转化的部位有()A.子宫颈黏膜B.支气管黏膜C.阴道壁黏膜D.膀胱黏膜3.健康的肉芽是:A.鲜红色B.对细菌的侵入有抵抗力C.触之易出血D.分泌物多4.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发生原因为()A.脂蛋白合成减少B.中性脂肪合成过多C.脂肪酸氧化障碍D.载脂蛋白异常5.凋亡的病理特点有()A.细胞质膜不破裂B.无炎症反应C.必有凋亡小体形成D.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吞噬、降解三、填空题1.组织的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和2.变性常见有、和 o3.玻璃样变性的类型有、和。
科学出版社〈病理学〉教材各章节后附病案分析讨论参考答案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案例2-1患者,女,35岁,10年前,曾因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刀口感染,经一月余才愈合,起初局部形成一个5cm×3cm大小的、红褐色、质地柔软、稍隆起的长条状组织,随后慢慢皱缩,质地变硬,色泽逐渐呈灰白色,但刀疤中部逐渐变薄、隆起约5cm×2cm大小,且随腹压的变化明显隆起或凹陷。
体查:下腹部有一长约5cm,宽约2cm刀疤;表面失去正常皮肤的色泽和纹理结构,呈光亮、较薄、无毛发生长、明显高起于周围皮肤的隆起区。
思考题:1.患者的刀口出现了哪种创伤愈合?请分析其发生和演变过程。
2.产生了何种并发症?为什么?案例分析:1.二期愈合:由于刀口的感染,使局部组织坏死加重,形成了大量的肉芽组织,随后肉芽组织演变成纤维性瘢痕而修复,同时,皮肤附件严重受损不能完全再生,因而无毛发可见,局部仅有较薄的表皮层和瘢痕。
2.腹壁疝形成:由于局部形成了较薄的瘢痕组织,因其缺乏弹性和抗拉力强度不足,在腹腔内压长期作用下,局部逐渐向外膨出,形成腹壁疝。
案例2-2女性,85岁,夜间起床上卫生间小便,不慎摔倒在地,右侧臀部着地,局部疼痛不能站立,被送入医院。
入院检查:体温37℃,脉搏90次/分,血压130/85mmHg。
右臀部压痛,右腿活动受限。
B超:腹内脏器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
X线检查:右侧股骨颈骨折。
X光片见附图2-24。
图2-24 右股骨颈骨折讨论:1、简述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2、该骨折因病人年龄偏大,不能手术待自然愈合,可能产生何种后果?3、哪些因素可影响骨折的愈合?案例分析:1.骨折基本愈合过程分4期:血肿形成期纤维性骨痂期骨性骨痂期骨痂改建期。
2.本例患者高龄、外伤后局部疼痛、压痛,不能站立,X线检查明确股骨颈骨折,并有骨质嵌入。
其愈合过程也是有上述4阶段。
手术复位较困难,可行股骨头置换。
第1章概论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一、名词解释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体积缩小或伴有细胞数目的减少。
2.肥大(hypertrophy):细胞和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多(增生),即肥大与增生并存。
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肥大与萎缩相对应。
3.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主要发生于上皮组织,亦可见于间叶组织。
5.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及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而引起的细胞或间质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可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7. 再生(regeneration):指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的修复。
如能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则称为完全性再生,否则为不完全再生。
8.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以及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
肉眼上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9. 瘢痕(scar):是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表现为纤维细胞稀少,小血管减少消失。
肉眼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白半透明,质韧并缺乏弹性。
二、选择题【A型题】1、营养不良萎缩多累及全身多器官,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BA. 肌肉组织B.脂肪组织C. 肝、肾D. 脑E. 心肌2、属于病理性增生和肥大的是:AA. 妊娠期子宫肥大B. 哺乳期乳腺肥大C. 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大D. 运动员肌肉肥大 E 长期体力劳动者的心室肥大3、心肌细胞不会发生:DA.萎缩 B. 变性 C. 坏死 D. 增生 E. 肥大4、支气管上皮鳞化属于哪种改变?EA. 分化不良B. 异型增生C. 不完全再生D. 癌前病变E. 适应性改变5、肠上皮化生的概念是:DA. 原来无上皮的部位出现肠上皮B. 肠上皮转变为其它上皮C. 肠上皮转变为胃粘膜上皮D. 胃粘膜上皮转变为肠上皮E. 呼吸道上皮转变为肠上皮8、脂肪心和虎斑心的区别在于:CA. 脂肪的质不同B. 脂肪的量不同C. 脂肪存在的部位不同D. 脂肪的质和量均不同E. 以上皆不是10、细胞水肿好发生于肝、心、肾,这是由于这些脏器:EA. 容易发生缺氧B. 容易发生中毒C. 容易发生感染D. 实质细胞富于溶酶体E. 实质细胞富于线粒体,代谢旺盛14、下列组织未见发生化生者为:CA. 结缔组织成分B.胃肠道C. 中枢神经系统D.胆道系统E. 泌尿道上皮15、脂肪坏死常见于:AA. 急性胰腺炎B. 糖尿病C. 肝脂肪变性D.脂性肾病E. 脂肪心18、细胞坏死主要表现在:DA. 细胞膜B. 细胞质C. 细胞器D. 细胞核E. 细胞连接19、与液化性坏死无关的是:EA. 脑组织坏死B. 化脓菌感染C. 乳房外伤性脂肪坏死D. 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脂肪坏死E. 肾梗死20、关于干性坏疽正确的是:DA. 实质脏器凝固性坏死后细菌感染B. 阑尾坏死伴腐败菌感染C. 肺组织坏死伴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D. 糖尿病所引起的肢端坏死E. 肢体动脉闭塞,静脉回流受阻21、急性肠扭转最可能引起:BA. 凝固性坏死B. 湿性坏疽C. 气性坏疽D. 脂肪坏死E. 以上都不是22、下列哪一项不是肉芽组织的特征?CA. 新生的毛细血管B. 新生的成纤维细胞C. 再生的上皮细胞D. 程度不等的炎症细胞E. 新生的内皮细胞25、关于肉芽组织下列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A. 是不完全修复的必由之路B. 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C. 常伴有炎性水肿,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D. 当它老化时血管和胶原均见增多E. 最后被大量的纤维细胞取代26、组织创伤由结缔组织取代的过程称:CA. 化生B. 完全性再生C. 瘢痕修复D.不典型增生E. 异型增生27、良性高血压病可发生CA.脂肪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液化性坏死D.干酪样坏死 E.溶解坏死【B型题】28、再生过程中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属于B29、再生过程中的神经细胞属于C30、再生过程中的心肌细胞属于CA.稳定细胞 B.不稳定细胞 C.永久性细胞D.与疤痕修复后抗拉力较正常组织弱有关 E.与疤痕收缩有关【C型题】A.细胞间质物质沉积 B.细胞内物质沉积 C.两者均无 D.两者均有31.细胞水肿C32.玻璃样变性 D33.脂肪变性B三、问答题1、举例说明化生的病理学意义。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是生物体对环境变化和损伤的生理反应过程。
下面是对这些概念的一般解释:
1. 细胞的适应
细胞适应是指细胞对环境条件的调整和变化,以维持正常功能并适应环境压力。
适应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取决于环境压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常见的细胞适应形式包括增生(细胞数量增加)、肥大(细胞体积增大)、萎缩(细胞体积减小)等。
2. 组织的适应
组织适应是指组织对环境刺激作出的结构和功能上的调整。
组织适应可以包括细胞数量增加、细胞类型改变、基质合成增加等。
例如,肌肉组织在力量训练后适应增生,骨骼组织在负重运动中适应增加骨密度。
3. 细胞的损伤
细胞损伤是指细胞受到损害或破坏,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细胞损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物理创伤、化学物质暴露、感染、缺氧、炎症等。
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以从可逆性到不可逆性变化。
4. 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组织损伤是指细胞受到严重损害或死亡,导致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丧失。
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包括凝血、炎症、增生和重塑。
在修复过程中,损伤组织会通过再生(细胞增生)或瘢痕形成(纤维组织替代)来填补损伤区域。
修复过程旨在尽量恢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总之,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是生物体对环境变化和损伤的复杂生理反应过程。
这些过程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