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做假账的方法(你不可以学,但你不能不知道)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9
财会类价值文档精品发布!
会计做假账的方法有哪些?[会计实务优质文档]
很奇怪最近最多会计朋友问我如何做假账?其实我们作为一名会计,真的不应该去做假账,但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的财务人员都会被逼着去做假帐。
因此,实事求是地讲,了解如何做假账,还是很有必有的。
就好像一个人要有点武功一样,但有武功并不见得一定要打架。
还有就是审计人员是非常希望知道会计人员是如何做假账的,知彼知己,才能百审不殆啊!基于这些理由,现将会计人员通常做假帐的手法粗略总结如下,仅供各位参考:
1.成本费用互化
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另外,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
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为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被人工虚拟,进行操纵。
3.费用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
别说是我教你做假帐几乎所的财务人员都被逼着要做假帐,以下就把本人将做假帐的手法粗略总结如下,仅当是各位进行审计工作时一个备参吧,别说是我教你做假帐哦: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帐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饶,所以是该操作的漏洞。
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帐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人工虚拟。
另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确认的依据较容易虚拟。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帐,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种常见的会计做假账的方法21 种常见的会计做假账的方法?很奇怪最近最多会计朋友问我如何做假账?其实我们作为一名会计,真的不应该去做假账,但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的财务人员都会被逼着去做假帐。
因此,实事求是地讲,了解如何做假账,还是很有必有的。
就好像一个人要有点武功一样,但有武功并不见得一定要打架。
还有就是审计人员是非常希望知道会计人员是如何做假账的,知彼知己,才能百审不殆啊!基于这些理由,现将会计人员通常做假帐的手法粗略总结如下,仅供各位参考: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另外,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为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被人工虚拟,进行操纵。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地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 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 个目的。
会计不一定做假账,但这些方法你必须知道!很奇怪最近最多会计朋友问我如何做假账?其实我们作为一名会计,真的不应该去做假账,但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的财务人员都会被逼着去做假帐。
因此,实事求是地讲,了解如何做假账,还是很有必有的。
就好像一个人要有点武功一样,但有武功并不见得一定要打架。
还有就是审计人员是非常希望知道会计人员是如何做假账的,知彼知己,才能百审不殆啊!基于这些理由,现将会计人员通常做假帐的手法粗略总结如下,仅供各位参考: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另外,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为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被人工虚拟,进行操纵。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地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会计做假账技巧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另外,直接材料中包涵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为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涵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被人工虚拟,进行操纵。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地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2会计审计查账技巧1、审计查账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点分析。
本文试着从〔财务〕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角度,探讨对容易忽略或者容易出现财务隐患的三个点,来一一探讨。
分别是应收账款、负债类科目,费用类支出。
2、应收账款处理。
应收账款,是审计环节绕不开的一个因素。
企业的基本运营与这个科目关联密切。
企业有了销售,钱款到底是否回笼。
资金是真实的进入工资现金流,成为进一步生产的积淀,还是仅仅在应收账款的科目中躺着睡觉,以数字的形式展示?这样的状况久了,应收账款,可能就会变成坏账,计提坏账损失的时候,从一直躺着的地方,腾出位置化为乌有。
这是任哪一个公司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几种常见的会计做假账的方法1.隐藏现金收入现金的收入是企业最难控制的财务流水,虽说收支是不同的人负责,负责记账的也不能与出纳过多沟通。
但现金依然是会计帐里面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一但隐藏,会计可以从发票存根、发票记账联、记账凭证、账簿、报表一致而无法发现收入现金的迹象,从而据为已有。
此除防范只能出纳与会计要严格隔离。
2、涂改凭证,获取利差这是一种极度危险的假账行为,因其不但违法,而且极易被查出,在账务较多的公司容易出现会计涂改凭证的事情,会计为了满足私欲的膨胀,不择手段。
建议大家不要学习,这种方式太低端,而且违法。
3.记录错误出现长款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数字繁多,加之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致使记账发生了错误,总账和明细账不符,会计出现了账款不统一,这时候就给了出纳可乘之机。
长期的表外现金资产得不得审计,必然会对出纳带来职业道德的考验。
4.要空白发票,多计费用现在空白发票的少了,但日用品代开企业发票的事情依然存在。
金税4期上线后,这种个人消费开对公发票的事情会越来越容易被追查。
另外,企业也要防范个人开取发票,套取企业现金,这是常用的一种手法。
5.虚构交易、编制假凭证通过改动凭证或直接虚列支出,如工资、补贴等手段作弊。
6.利用借款挪用现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定会有零星支出,这种支出是可以免发票的,往往这些零星支出是会计对自己账本调整的一种方法。
7、大额对公款项借支,私存或转借挪用大额的对公账款是财务人员与管理人员最容易犯的错误。
利用自己掌握现金和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机会,将公款擅自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侵吞存款利息。
有些挪用公款进行购买理财产品、借贷、甚至股票这种高风险投资,虽然大部分时候是能够及时补回,个人获得高额利差。
但一但爆发风险,对公司和个人都是一种严重打击。
8.延时入账,挪用资金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会计行为,其实也是一种假账行为。
一个业务连续性很强的企业,延时入账可能就是几十上百万,延时部分不但可以让财务人员稳定获取利息,而且这些延时的钱,是一种固定资金池,只要企业稳定运营,是一直可以新老交替,不用还的。
会计作假帐的手法(实践经验)作假帐的手法几乎所的财务人员都被逼着要做假帐,以下就把本人将做假帐的手法粗略总结如下,仅当是各位进行审计工作时一个备参吧,别说是我教你做假帐哦:1.成本费用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帐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饶,所以是该操作的漏洞。
另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帐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人工虚拟。
另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确认的依据较容易虚拟。
3.费用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帐,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的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会计做假账的方法
(你不可以学,但你不能不知道)
其实我们作为一名会计,真的不应该去做假账,但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的财务人员都会被逼着去做假帐。
因此,实事求是地讲,了解如何做假账,还是很有必有的。
就好像一个人要有点武功一样,但有武功并不见得一定要打架。
还有就是审计人员是非常希望知道会计人员是如何做假账的,知彼知己,才能百审不殆啊!
1.成本费用互化
操作方法:将属于成本项目的支出账务处理变为费用,以达到当期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将属于费用项目的支出成本化以达到控制税前扣除比例及夸大当期利润的目的。
原因:因为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组成,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容易混淆,另外,直接材料中包含的运费及人工搬运等费用也与管理费用较容易整合。
2.费用资本(产)互化
操作方法:将属于费用项目的账务处理变为资产,从折旧中递延税前扣除。
或将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支出直接确认为费用,当期税前扣除。
原因:部分资产价值本身就包含费用,故可将其他费用整合进入资产价值,反之亦然。
另资产修理,借款费用等本
身确认边界比较容易被人工虚拟,进行操纵。
3.费用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将部分税前扣除有比率限制的费用超额部分转变为其他限制较宽松的或没限制的费用名目入账,以达到全额税前扣除的目的或减少相关税费等目的。
原因:费用确认以发票为依据,发票容易虚拟。
4.费用预提/递延/选择性分摊
操作方法:为控制当期税前利润大小,预提费用,以推迟纳税。
或为其他目的(如股权转让价,当期业绩)夸大当期利润选择递延确认。
另有选择性地将费用分摊,如在各费用支出项目上分摊比例进行调节,控制因该项目造成的税费(如调节土地增值税)。
原因:同第3点。
5.成本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将属于本期可结转成本的项目转变为其他不能结转成本的项目,或反行之。
6.成本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
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成本时多结转,或本期少结转,下期补齐,或选择成本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成本结转规定较模糊。
7.收入提前&推迟确认/选择性分摊
操作方法:将本期结转收入多结转或少结转,下期补齐。
或选择收入分摊方法达到上述2个目的。
原因:收入确认规定较模糊。
8.收入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将收入总额在多种收入项目间进行调节,如把主营收入变为其
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以达到控制流转税或突出主业业绩的目的。
9.收入负债化/支出资产化
操作方法:将收入暂时挂帐为其他应付款,或将支出暂时挂为其他应收款,达到推迟纳税或不纳税的目的。
10.收入、成本、费用虚增/减
操作方法:人为虚增或虚减收入或成本或费用,或虚减收入。
造成进行差错调整的依据。
达到纳税期拖延或其他目的。
11.转移定价
操作方法:与外部交易方进行人为价格处理,达到转移定价的目的,将价格降低或提高,以其他费用的方式互相弥补进入各自小金库,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12.资产、负债名目转化
操作方法:将固定资产中的资产类别名目转变,改变其折旧年限;将应收帐款挂其他应收款,或预收帐款挂其他应付款等手法避税。
13.虚假交易法
操作方法:以不存在的交易合同入账,造成资金流出,增加本期费用,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
14.费用直抵收入法
操作方法:收入因涉及流转税,在收入确认前即彼此以费用直接抵消,达到控制流转税目的。
如将商业折扣变为后续期间降低售价。
15.重组转让法
操作方法:利用股权转让、资产转让、债务重组等进行资金或收入转移达到避税的目的。
如将公司的资金转移,达到破产赖帐等目的。
16.私人费用公司化
操作方法:将私人的费用转变为公司的费用,即达到降低私人收入个税应纳税额的目的又增加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费用的目的。
如:将个人车油费在公司处理,将个人房租费在公司处理。
17.收入/成本/费用转移法
操作方法:分立合同,将收入或成本,或费用转移至其他公司或个人,达到差异税率处理的目的。
或将各公司的费用进行填充报销,小金库补偿,达到各自平衡有限制的费用。
18.虚增流转过程
操作方法:在流转过程上下工夫,多一道流转过程,收入额多一道,各有比率限制的费用可扣除范围增大。
或可虚拟出部分费用,如将资产由公司借款给个人买下,由公司租赁个人资产,无形增加租赁费用。
或利用委托收付款等方式。
19.利用金融工具法
操作方法:利用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工具进行难以控制未来价格的交易。
将交易时价格控制在低水平,交易后成为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避免部分流转税。
20.集团化操作
操作方法:利用集团化操作,达到国家批准的部分集团化统一纳税公司的操作模式的目的。
将集团内各公司的费用平衡分配,达到统筹纳税的目的。
21.其他
如:如借款变成收到其他公司的定金处理。
将利息产生的税金避掉。
等等不一而足。
看完上面的21种方法,别说我教你做假帐,我教你的是了解这些假账手法,但真诚地建议你不要去做假账,道理很简单,就是如果你做了,只是暂时可能不出问题,事后被抽查出来是尽早的事情。
会计人员是很少主动愿意做假账的,很多都是公司领导或者财务负责人授意的,当然出发点是为了公司,比如想避税啊,想粉饰报表啊。
其实真正的账务高手,都是业务筹划高手,而不是盲目地去做假账。
因此,如果你遇到逼你做假账的公司领导,我建议你与他一起将公司的业务流程梳理一遍,从公司业务运作中寻找到合理的方法去达到他想要的财务结果;如果逼你做假账的是财务负责人,那么你遇到的是傻B财务经理,你将此文给他看一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