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1.23 KB
- 文档页数:9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古诗配图、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难点: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原文和相关注释。
2. 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内容和进行讲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 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齐读两首古诗,注意读音和节奏。
(2)教师对古诗进行逐句讲解,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 欣赏与表达:(1)让学生欣赏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
(2)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古诗,通过动作和表情展示古诗的意境。
4. 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齐读两首古诗,逐渐提高朗读速度和音量。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古诗中的易错字,帮助学生正确背诵。
(3)进行默写练习,检验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背诵两首古诗,下周进行检查。
2. 完成与古诗相关的练习题,下周交回。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阅读和欣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古诗主题和意境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对古诗配图和表演的创意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2.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为什么?二、学习《咏鹅》1.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注意语气、节奏。
2.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解释诗意,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3.感受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
4.背诵默写: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并默写《咏鹅》。
三、学习《静夜思》1.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语气、节奏。
2.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解释诗意,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3.感受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
4.背诵默写: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并默写《静夜思》。
四、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3.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古诗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咏鹅》和《静夜思》。
2.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味和意境,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要加强背诵和默写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两首古诗。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时,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如《咏鹅》中的“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时,通过趣味性的记忆方法,如编故事、画图记忆等,帮助学生记忆。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认识8个新字,包括“客”、“何”等。
掌握6个字的书写,例如“舟”、“乘”等。
通过情感丰富的朗读和背诵课文,体验诗歌中真挚的情感。
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多角度理解诗歌意义,情感丰富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诗题引入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每一首好诗都蕴含着一种情感、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25课——李白的《回乡偶书》。
请看课件上的第一首古诗。
二、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诗意首先,看一看课件,猜测这首诗是关于什么的。
(通过书法作品认识字、猜字,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接着,展示规范字体的《回乡偶书》。
对于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拼音,确保正确读音,理解诗句。
小组讨论交流。
个别读——正音——齐读解答疑惑,通过插图理解“鬓毛衰”的含义。
分享对诗句的理解。
三、深入品析诗句,领略诗情读诗时,你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读着读着,让我们一起探索。
在朗读这首诗的过程中,你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场景?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展示“儿童笑问”的画面,想象画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四、熟读成诵,沉浸在诗意之中指名朗读、分组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带入感情地朗读。
配乐练习朗读。
请站起来朗读给大家听,然后分享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后,进行评议。
老师给予适时的指导。
你能否背诵下来?尝试背诵《回乡偶书》。
五、书写指导:音客客:中间别写成“文”。
音:第二横写长些,“日”字写方一些。
六、拓展延伸,自学古诗我们学习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的第一首,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忧伤。
现在,还有第二首,让我们自主学习,深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你们可以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
(展示课件)《回乡偶书》第二首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二年级上册语文《静夜思》《登鹳雀楼》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内容。
2. 相关图片或视频,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景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两首古诗。
二、学习《静夜思》(15分钟)1. 教师出示《静夜思》的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朗读古诗。
2. 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5.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三、学习《登鹳雀楼》(15分钟)1. 教师出示《登鹳雀楼》的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朗读古诗。
2. 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5.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古诗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背诵和理解。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实践活动,感受古诗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实践活动,感受古诗的魅力。
4.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的图片、音乐、动画等。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认读和复习。
3. 课文:学生用的课本和练习册。
4.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播放古诗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
(3)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古诗的了解和认识。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音韵律。
(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3. 理解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讲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能够理解古诗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大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诗的美。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古诗《春晓》朗读和背诵古诗。
解释古诗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大意。
2.2 古诗《静夜思》朗读和背诵古诗。
解释古诗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大意。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将要学习的两首古诗《春晓》和《静夜思》。
3.2 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注意发音和节奏的准确性。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停顿和韵律。
3.3 词语解释解释古诗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3.4 大意解释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大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朗读、提问和讨论等。
4.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4.3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大意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使用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两首。
5.2 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词语解释和大意解释等。
5.3 朗读录音:提供古诗的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朗读。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古诗:向学生介绍与《春晓》和《静夜思》主题相关的其他古诗,如《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
引导学生欣赏和朗读这些相关古诗,加强学生对古诗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然景观,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难点:(1)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字典,理解古诗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思想、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2)重点讲解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5. 欣赏与拓展(1)教师播放与两首古诗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并解释题目,激发兴趣
板书诗题并解释诗题。
【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
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鹳雀楼,又名鹳鹊楼。
楼共三层,是当时文人游览的胜地。
此楼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河水冲毁。
题目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
教师一边读,一边欣赏插图(画面:诗人正站在黄河边的鹳雀楼上观看景色,太阳渐渐地落下山去。
)
三、学生轻声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四、指导学习生字
1.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书生字,带领学生读音、组词。
2.学生书空练习。
说说记生字的方法。
教师重点指导:
楼:lóu,读边音。
“木”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
入:rù,独体字,两笔。
注意和“人”区别开。
穷:qióng,三拼音,上下结构,写时不要少写宝盖头下面的撇和点。
目:mù,全包围结构,要和“日”字区别开。
更:gèng,读后鼻音。
独体结构。
有7笔。
层:céng,读平舌音,后鼻音。
五、课堂练习
1.组词:
人()日()
入()目()
2.在练习本上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