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推断题》
- 格式:pdf
- 大小:259.39 KB
- 文档页数:6
苏州胥江中学中考化学推断题10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从C到D液体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观察有无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减小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硝酸钠、硝酸钡、稀硝酸硝酸银【解析】【分析】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都是可溶于水的物质,由图1可知,加入水,有不溶物,说明了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由此可知,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
【详解】(1)由分析可知,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BC段时碳酸钡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和稀硝酸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随着稀硝酸的加入,从C到D液体的pH减小;(2)根据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一定没有氢氧化钠;(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硝酸钡、硝酸钠、过量的稀硝酸;(4)因为目前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钾,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可通过取少量D点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白色固体产生的现象,则可证明白色固体的成分。
连云港中考化学推断题50题专题训练(含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有一包固体,可能是Cu(NO3)2、K2SO4、KCl、K2CO3、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已知,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II、III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1)经推论,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Cu(NO3)2、K2SO4 Ba(NO3)2+ K2SO4=BaSO4↓+2KNO3 Cu2+、K+、H+【解析】本题是推断题。
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解题时注意加入试剂的量对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影响。
(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
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2)固体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钾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则说明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钾,根据题(1)的分析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在步骤Ⅰ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钾,在步骤Ⅱ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含氯离子的溶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沉淀,由于在步骤Ⅰ中加入了盐酸,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钾,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u(NO3)2、K2SO4;(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是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是Ba(NO3)2+ K2SO4=BaSO4↓+2KNO3;(4)根据题(2)中的分析可知,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Cu2+、K+、H+。
苏州城西中学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练习(带答案)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
以下是某工厂对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操作I 和操作II 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
母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2)反应(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反应(1)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答案】蒸发浓缩 过滤 镁 2NaCl+2H 2O通电2NaOH+H 2↑+Cl 2↑ 复分解 【解析】【详解】:(1)操作Ⅰ中从海水中获取粗盐的过程,属于蒸发结晶;操作Ⅱ分离粗盐和母液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加入石灰乳能生成氢氧化镁,故一定含有钠元素和镁元素,故填:蒸发结晶;过滤;钠和镁;(2)反应(2)是电解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能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1)是氢氧化镁和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2NaCl+2H 2O 通电2NaOH+H 2↑+Cl 2↑;复分解反应。
2.从盐酸、硫酸、石灰水、烧碱、氢氧化钡、纯碱、硝酸钠、氯化钡(均为溶液)八种物质中选出四种,使得各线条相连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且生成难溶物。
(1)写出①②③④的化学式: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2)写出连线(2)(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Ba (OH )2 H 2SO 4 BaCl 2 Na 2CO 3 2424H SO +BaCl BaSO +2HCl ↓═ 2233Ba OH +Na CO B ()aCO +2NaOH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间的变化规律,判断出①②③④各物质分别是谁,八种物质中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产生沉淀,所以符合题意的酸为硫酸,碱是氢氧化钡;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有沉淀生成,所以③是氯化钡;氢氧化钡与纯碱反应有沉淀生成,所以④是纯碱。
从而写出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和(2)(3)的化学方程式。
苏州西浦附校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推断题一、中考化学推断题1.物质A﹣G分别代表氧气、碳酸钠、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一氧化碳、氧化铁、水七种物质中的一种,把它们排列成如图所示的“大雁阵”。
图中连线表示两种相邻物质之间能相互转化或相互反应。
已知D是一种盐,A、E、F常温下呈气态,A、B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两种最重要的物质。
请回答相关问题:(1)D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一个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3)写出E转化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大雁阵”中的G是一只漂亮的_____色“大雁”。
【答案】Na2CO3 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 CO2+C 高温2CO 赤红【解析】【分析】根据“物质A﹣G分别代表氧气、碳酸钠、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一氧化碳、氧化铁、水七种物质中的一种,把它们排列成如图所示的“大雁阵”。
图中连线表示两种相邻物质之间能相互转化或相互反应。
已知D是一种盐,A、E、F常温下呈气态,A、B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两种最重要的物质”,则推测:A为氧气,B为水,C为氢氧化钠,D为碳酸钠,E为二氧化碳,F为一氧化碳,G为氧化铁,代入检验。
【详解】(1)根据分析,D的化学式是Na2CO3。
(2)写一个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 (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3)E转化成F,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 高温2CO。
(4)“大雁阵”中的G为氧化铁,是一只漂亮的赤色“大雁”。
故答案为:(1)Na2CO3;(2)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
(3)CO2+C 高温2CO。
(4)赤红【点睛】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专题09 推断题一、推断题1.(2021•南京)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Al、S、Cl、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只有D和E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两元素的粒子个数比均为1:1;A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进一步氧化;C的溶液呈蓝色;I俗称苛性钠;B、G分别与足量的D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I ,H ,F 。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NaOH;Ca(OH)2;H2SO4;(2)2Al+3CuSO4=Al2(SO4)3+3Cu;(3)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解:A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进一步氧化,故A是铝;C的溶液呈蓝色,故C可以是硫酸铜;I俗称苛性钠,故I是氢氧化钠;D由两种元素组成,B、G分别与足量的D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故D可以是盐酸,E是氯化钠;G能生成氢氧化钠,故G是碳酸钠,B是碳酸氢钠;F能生成硫酸铜和盐酸,故F是硫酸,H可以是氢氧化钙,代入框图,推断合理;(1)I是NaOH,H是Ca(OH)2,F是H2SO4,故填:NaOH;Ca(OH)2;H2SO4;(2)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故填:2Al+3CuSO4=Al2(SO4)3+3Cu;(3)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NaHCO3+HCl =NaCl+H2O+CO2↑。
2.(2021•宿迁)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Cl、CuSO4、Na2CO3、Na2SO4、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课题1 化学推断题类型及解法(复习课)【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利用常见物质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进行物质推断。
2、初步学会利用各类物质的共性及互相转化关系进行物质推断。
【学习重难点】: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
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课前延伸1、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2、白色沉淀溶于酸而且有大量气泡产生:。
3、红褐色沉淀:;蓝色沉淀:。
4、蓝色溶液:含的溶液。
如。
5、浅绿色溶液:含的溶液,如。
6、黄色溶液:含的溶液,如。
7、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主要是。
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
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在氧气中燃烧有蓝紫色火焰的是。
8、反应条件为高温的分解反应是。
反应条件为高温的化合反应是。
反应条件为高温的置换反应是。
反应条件为高温的反应是。
(不是基本反应类型)9、最轻的气体是。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
10、碱类溶于水的有、、、、。
11、黑色固体:、、、。
红色固体:。
12、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课堂探究导入新课:推断题既是考查知识,又是考查能力的综合题目。
它具有条件隐含、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
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推断题类型主要有:表格式推断题、网络式推断题、图示式推断题、叙述式推断题等。
这类题目大多需要依据已知的实验步骤、现象,再对照物质的性质,逐层剥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环节,或顺推或塑推或讨论验证,层层剖析,得出结论。
一、课堂探究(一)、表格式推断题给出了物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推断出未知物。
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法解答。
例1.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NaOH、HCl、MgSO4、BaCl2、和K2CO3中的一种。
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
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与CO 2的知识网络图,“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回答:(1)A 的化学式是_____,E 的化学式是_____;(2)C ﹣D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2Ba(OH)(或2Ca(OH)) C 2332Fe O +6HCl=2FeCl +3H O【解析】【分析】A 能和二氧化碳反应,A 可能是可溶性碱,如2Ba(OH)、2Ca(OH)等;B 能和A 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B 可能是Na 2CO 3、K 2CO 3;C 能和B 反应又能生成二氧化碳,C 可能是盐酸;D 能和C 反应且生成二氧化碳,D 可能是CuO 、Fe 2O 3等;E 可能是碳。
【详解】(1)A 能和二氧化碳反应,A 是可溶性碱,化学式2Ba(OH)或2Ca(OH);A 是碱,B 是盐,C 是酸,D 是金属氧化物,则E 是碳的单质,化学式为C 。
(2)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332Fe O +6HCl=2FeCl +3H O 。
2.A~H 和X 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其中A 、D 是无色气体,B 、E 是红色固体,F 为白色沉淀,H 为红褐色沉淀,她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化学式:A_______,H__________,X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答案】CO Fe(OH)3 CuSO4 或CuCl2或Cu(NO3)2 CO2+Ca(OH)2=CaCO3↓+H2OH2SO4+Fe2O3=Fe2(SO4)3+3H2O 复分解反应【解析】试题分析:依据H为红褐色沉淀为突破口,H为氢氧化铁、G为硫酸铁、B为氧化铁、A为一氧化碳、C为铁、D为二氧化碳、E为铜、F为碳酸钙、x的为硫酸铜,故(1)A的化学式为CO; H的化学式为Fe(OH)3 X的化学式CuSO4 (2).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写出反应④的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化学推断题1、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A 和滤液B 。
向滤渣A 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则滤渣A 中一定有________;滤液B 中一定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一定没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
2、文字表述型推断题题目1、(2022.达州市)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OH)2、KNO 3、FeCl 3、Na 2CO 3、Na 2SO 4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②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⑴据此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一定不含有 。
⑵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 。
题目2、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 4、Na 2SO 4、(NH 4)2CO 3、BaCl 2、NH 4Cl 、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做如下实验: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2)写出①中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写出②中化学反应方程式题目3、(2022.泸州市) A 与B 有如下的反应:A+B→C+D 。
(1)若C 为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在A 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 是 。
若A 、B 两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则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或“=”);写出A 、B 两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A 的固体是一种干燥剂,C 是蓝色沉淀。
则A 为 , C 为 。
写出A 物质的溶液与C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题目4、(2022成都市)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 甲+乙 丙+丁(1)若甲、丙为化合物,乙、丁为单质,则上述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写出一个符合该反应类型的方程式: 。
(2)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且甲溶液呈蓝色,乙为烧碱,则乙的化学式为,反应发生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