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二篇 专题聚焦 专题六 小制作及设计类实验试题1
- 格式:doc
- 大小:392.50 KB
- 文档页数:6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专题1: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
另外还有质量均为 100g 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
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跟总功成正比。
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专题2:小阳在户外滑雪时发现,不同的人从滑道的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不同。
对此他猜想:“物体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向下滑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请你利用刻度尺、停表、质量已知的钩码以及如图所示的斜面和质量已知且带有凹槽的滑块,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3: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已调好的微小压强计1个,侧壁标有刻度的圆柱形容器1个、适量的水。
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就越大”。
实验中用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Δh表示液体的压强的大小。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4: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符合实验要求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一个、体积相同的钩码六个。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画出数据记录表。
专题5: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6:小芳同学在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之前,想利用手边的器材验证“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这一关系。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电源一个(电源电压不作为已知)、电阻箱一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两只、开关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
请根据上述要求帮助小芳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实验探究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
(2)实验中把斜面的坡度放置的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3)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选填“大”或“小”),说明小车是在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
2.如图,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
(1)如图甲,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把一个柱状固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改变物体浸在液体中的和物体浸没在液体内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得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们的关系;更换烧杯中的液体,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物体再次浸没在该液体中,可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与的关系;(2)如图乙、图丙、图丁、图戊,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图乙,把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图丙,把空小桶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图丁,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小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图戊,把盛有溢出水的小桶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4,当实验中的测量结果满足的关系式时(用F1、F2、F3、F4表示),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3)如图丁所示的实验中,若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小石块在没有接触溢水杯中的水面之前,溢水杯没有盛满水,然后将小石块浸没在溢水杯里的水中。
由此可得排开水的重力小石块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只用图乙和图丁所示的实验操作,不用其它操作过程,即可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小石块密度表达式ρ小石块(用F1、F3、ρ水表示)。
3.地球附近物体都要受到重力,小考同学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他进行了探究。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专题六设计性实验题◎已知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类例1(2020·衡水一模)用一根较长的软透明塑料管判断家里的窗台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1)实验步骤:_ _。
(2)实验结论:①若窗台在同一水平面上,。
②若窗台不在同一水平面上,_ 。
(3)实验中利用的物理知识是__ __原理。
◎未知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类例2给你一张密度表和一个可沉于水中的小铁球,请你再自选其他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判断该小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1)主要器材:_ __。
(2)简要做法:__ __。
(3)如何判断:_。
开放类设计性实验题例3(2020·山西中考)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交警在育才中学校门前的街道,设置了限速30 km/h的标志牌。
有家长反映,经常有车辆超速。
在没有安装测速仪的情况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校门前行驶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
(1)实验器材:_ 。
(2)实验步骤:_。
(3)实验结论:_ __。
制作类设计性实验题例4如图所示,制作“喷气火箭”,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1)将气球吹大,用夹子把口封紧,此时气球内部压强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部。
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
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运动的轨道。
(2)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右运动,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施力物体是_ _,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 _。
(3)放气后气球的温度似乎比刚充满气时的温度偏低,这是因为放气过程中气球对外做功,温度_ __。
表格补充类设计性实验题例5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长方体木块作为实验器材来研究一些问题,现在请你以长方体木块作为实验器材之一,可以适当添加一种其他辅助器材,按照项目要求将表格补充完整。
次数项目添加器材主要实验过程和现象说明或研究的物理问题1 橡皮将橡皮立在木块上,突然推动木块,橡皮向后倾倒专题集训1.(2017·河北中考)用厚玻璃瓶、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容器和水,来证明玻璃瓶可发生微小形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小龙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
(1)小龙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子密度的实验原理是;(2)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3)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g。
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石子的密度是kg/m3;(4)假设拴小石子的线不很细,那么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保持一致”);(5)同桌的小凤同学测量小石子质量的情景如图丙所示:请指出她在测量过程中的不恰当之处(至少指出两个):①;②。
2.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选填“ 已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3)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小轿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可以防止(选填“车内”或“车外”)物体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4.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中考物理复习之实验专题二参考答案DIV.MyFav_1208919581173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P.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08919581173LI.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08919581173DIV.MsoFooter{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LAYOUT-GRID-MODE: char;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DIV.MyFav_1208919581173P.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LI.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DIV.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P.MsoDocumentMap{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BACKGROUND: navy;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LI.MsoDocumentMap{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BACKGROUND: navy;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DIV.MsoDocumentMap{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BACKGROUND: navy; MARGIN: 0cm 0cm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 P{FONT-SIZE: 12pt; MARGIN-LEFT: 0cm; MARGIN-RIGHT: 0cm; FONT-FAMILY: 宋体}DIV.MyFav_1208919581173 P.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LI.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DIV.MsoAcetat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9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08919581173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DIV.MyFav_1208919581173 OL{MARGIN-BOTTOM:0cm}DIV.MyFav_1208919581173 UL{MARGIN-BOTTOM: 0cm} 1.〔1〕0.06 s;〔2〕不是匀速运动;由于在相反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不同;〔3〕0.83 m/s。
A V图1 LS 图2L 图4 图5初三物理总复习测试综合实验二1.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电路如图1所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电阻约为10Ω,电源为两节干电池。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中的元件连成符合这个实验要求的电路。
(2)正确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 ,发现灯L 不发光,故障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电流表处有开路 B .电压表正负接线柱处开路C .小灯泡L 短路D .小灯泡L 的灯丝断了 (3)排除故障后,当小灯泡L 正常发光时,电流表指针位置 如图3所示,则小灯泡L 的额定功率为 W 。
2. 按图4的电路对额定电压为3.8V 的小灯泡进行实验时,测得5组实验数据,并记录在表中,同时记录了小灯泡亮度变化情况。
请你仔细分析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2)小灯泡亮度变化规律是 ;(3)除了表格中列出的数据和现象外,你还能发现的问题是 。
3. 小丽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
现有线圈匝数分别为50匝和100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她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图5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 后用电磁铁 50匝的电磁铁 100匝的电磁铁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流表示数(A) 0.8 1.2 1.5 0.8 1.2 2.0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5810101625(1)实验中小丽是通过电磁铁____ _ 来判定其磁性强弱的。
(2)分析第1、2、3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__ ___相同时, _____ _磁性越强。
(3)分析第________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 相同时,_ _______磁性越强。
4. 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电源电压为6V ,待测电阻大约为10Ω,请完成如下问题: (1)画出实验电路图,其测量原理是_______。
(2)本实验中,电流表的量程应选_______,电压表的量程应选_______,在连接电路前,次数 1 2 3 4 5U/V 3.0 3.5 3.8 4.0 4.5I/A 0.28 0.30 0.31 0.32 0.34亮度 增加0.2 0 1 2 A 0 0.4 0.60.6- 图30 10 5 V3 21 0 15 0 A0.6 0.4 0.2 3 21 0 图6图7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处于_______处,且开关应_______。
实验题(1)力学实验——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1.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选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m和(M M的质量大于)m,分别从不同的高度h和()静止开始放下,观察纸盒被撞击后移H H h动的距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小明通过观察纸盒移动的距离长短,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这里他利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2)由甲、乙两图,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3)小明根据甲、丙两图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他的看法是否正确?(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2.喜欢书法的小明同学用压纸石块设计了如下测量与探究活动,如图所示:(1)小明在学校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压纸石块的密度:①将托盘天平置于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零刻度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直至横梁平衡;①将石块放在天平的盘(选填“左”或“右”),在另一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砝码和游码如图a所示,则石块的质量m=g;①他在量筒中装入40mL的水,将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如图b所示,则石块的体积V=cm3,由密度公式mVρ=可算出它的密度。
(2)小明回家后用操作方便、精确度高的电子秤和同一块压纸石块,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①他将水装入柱形杯中,置于电子秤上,如图c所示;①用体积不计的细绳系好石块,缓慢浸入水中直至刚好浸没,电子秤示数逐渐增大,说明石块所受浮力大小与有关,如图d所示位置,石块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N;①他将杯中的水倒掉,装入盐水,通过滴管向杯中加减盐水,使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仍为400g;①再将石块缓慢浸入盐水中直到完全浸没,此时电子秤的示数如图e所示,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说明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还与有关,同时小明还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g/cm3。
专题六小制作及设计类实验1. (2016山西大同一中模拟)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不能把太阳光聚集在一起而点燃火柴。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错误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简要做法: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凸透镜,点燃火柴,测出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如何判断:如果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相等,则猜想3错误;如果点燃火柴的时间不相等,则猜想3是正确的。
(导学号57532631)2. (2016吕梁模拟)设计一种方案用脉搏和步长估测正常走路50步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秒表和卷尺。
实验步骤和需测数据:①用秒表测出1_min脉搏跳动的次数,求出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t;②测出正常走路50步时脉搏跳动的次数n;③用刻度尺测出正常走路时一步的长s。
走路的平均速度表达式:v=50s nt。
3. 如图所示,是小阳推着购物车在超市购物,发现用力推车,车运动,不用力推车,车不动;向前用力推,车向前运动,向后拉车,车向后运动。
于是他得出结论:力是使车运动的原因,且车运动的方向始终和对车施加的力方向一致。
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超市购物车设计实验,说明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
要求: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并简要加以说明。
(导学号57532632)操作步骤:①在超市的水平地面上,用力向前推小车,车向前运动;②撤掉推力,手离开小车,没有推力,车由于惯性还继续向前运动;③为了使向前运动的小车尽快停下来,对车施加一个向后的力(与车运动方向相反),车向前减速运动。
实验现象与说明:由①②可知,没有推力时,小车由于惯性仍会向前运动,故小明“力是使车运动的原因”的说法时错误的;由③的现象可以看出,车运动的方向和对车施加的力的方向不一致,故小明的“且车运动的方向始终和对车施加的力方向一致”的说法是错误的。
4. (2016河北)用直角三角尺、重垂线来判断桌面是否水平。
操作方法:(也可以用图描述操作方法)操作方法:如答图所示,将重锤线固定在锐角顶点上,再将三角尺竖直放在被测桌面上,使一直角边与桌面重合,观察重锤线是否与另一直角边平行,改变三角尺在桌面上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
实验现象:①若桌面水平:重锤线始终与另一直角边平行;②若桌面不水平:重锤线与另一直角边不平行。
实验中利用的物理知识: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 现有两个长方体铁块甲和乙,它们的体积不同,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研究那个铁块的表面更粗糙些。
请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
(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桌面(2)实验步骤:①把铁块乙放在甲的上面,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甲,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甲;②把铁块甲放在乙的上面,用弹簧测力计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乙,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乙;③比较F甲与F乙的大小得出结论;(3)实验分析与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如果F甲>F乙,则甲铁块表面粗糙,反之,乙铁块表面粗糙。
(导学号57532633)6. (2016山西适应性训练)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小实验,探究“气体压强跟气体流速的关系”。
(1)写出你选用的器材:两张纸(其他答案合理即可,下同);(2)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发现两张纸向中间靠拢;(3)得到的结论:这说明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7. (2016北京)水平实验桌面上有微小压强计、刻度尺和装有适量水的A、B两个烧杯。
小亮学习了液体内部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知识后,又提出了新的猜想,为此他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①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A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6 cm,如图甲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1;②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B烧杯的水中,探头到烧杯底的距离L为10 cm,如图乙所示,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h2;小亮发现h1大于h2,于是小亮得出结论“液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L有关”。
请你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亮的结论是错误的。
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步骤:1.向A烧杯中加水使液面距容器底距离为10 cm,将微小压强计探头放入A烧杯中,探头距杯底距离为6 cm,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h1。
2.向B烧杯中加水使液面距容器底距离为14 cm,将微小压强计探头放入B烧杯中,探头距杯底距离10 cm,记录微小压强计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h2。
现象:h1=h2,因此液体内部任一点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距离L无关。
(导学号57532634)8. (2016太原三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利用矿泉水瓶及生活中的物品做小实验,研究有关压强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
请你选择一个与压强有关的内容进行试验探究,并完成下列自主探究报告。
(1)你的探究主题是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2)你选用的物品有水__图钉;(3)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用图钉在矿泉水瓶的同一竖直方向从上到下分别扎三个孔,用手指堵住小孔,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松开手指,观察到越靠下的小孔喷出的越远;(4)得到的结论:同种液体的深度越深压强越大(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导学号57532635)9. 小刚认为:“浸没在水中的两个物体,所受浮力较大的物体会上浮”。
实验桌上有装适量水的大水槽一个,还有:①大铝块、②小铝块、③体积与小铝块相同的小蜡块各一个。
请你从①②③种器材中选用两个,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说明小刚的观点不正确。
(已知:ρ铝>ρ水>ρ蜡)。
要求:(1)写出所选用的实验器材;(2)简述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导学号57532636)(1)实验器材:装适量水的大水槽、大铝块、小蜡块。
(2)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①用手拿着大铝块和小蜡块,将它们浸没在水槽的水中,且不触碰水槽。
由于大铝块的体积大于小蜡块,当它们浸没在水中时,大铝块所受浮力较大。
②放开手,可以观察到大铝块下沉到水槽底部,小蜡块上浮到水面。
这个实验说明小刚的观点不正确。
10. 实验桌上有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另外还有钩码一盒,质量不等的滑轮2个,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
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证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
(1)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导学号57532637)(1)实验步骤:①将弹簧测力计调零,按示意图组装实验器材;②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钩码、一个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分别用G、G动表示。
如图所示组装实验器材,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绳子自由端,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F 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s 表示,钩码上升的高度用h 表示。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F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s 、h 。
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此另一动滑轮所受重力G 动,保证所挂钩码不变,仿照步骤①分别测量对应的F 、s 、h 。
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利用公式,计算两次实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并将η值记录在表格中。
(2)实验数据记录表:11. 一个蓄电池正负极标志模糊不清,实验桌上有开关和导线若干,请你添加必要的器材,设计实验,区分出蓄电池的正负极。
(1)所添器材:(2)实验电路;(3)简述实验步骤及现象。
(导学号 57532638)(1)因为电压表对电流方向有要求,需要电压表;电压表应与用电器并联,需要定值电阻;为了保护电路,需要滑动变阻器,所添器材:电压表、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2)根据分析设计如图所示的电路图:(3)实验步骤及现象:将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起来接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至阻值最大,闭合开关试触,观察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情况,若电压表的指针正向偏转,则跟电压表正接线柱相接的那个极就是蓄电池的正极;若电压表的指针反向偏转,则跟电压表正接线柱相接的那个极是蓄电池的负极。
12. (2016北京)在串联电路中,流入第一个灯泡的电流用I A 表示,流出第二个灯泡的电流用I B 表示。
请自选实验器材证明:在串联电路中,I B 等于I A 。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导学号 57532639)(1)实验电路图: (2)步骤:1.断开开关,如图连接电路。
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至合适位置,读出电流表和的值记为I A1、I B1并计入表格。
3.断开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值,记为I A2、I B2并记入表格。
4.重复步骤了四次,将电流表与的值记为I A1、I B1、I A2、I B2、I A3、I B3、I A4、I B4并记入表格:(3)表格13. 小明利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已知阻止0的定值电阻,测量学生电源的电压(电源电压不变)和一个定值电阻R x的阻值,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1)在方框内,画出图对应的电路图。
(2)①测量电源电压实验操作:S1闭合,S2闭合记录数据:记录电流表读数I1。
实验结果:电源电压U=I1R0(用题目已知条件和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②测量电阻R x的阻值。
实验操作:S1闭合;S2断开记录数据:记录电流表读数I2实验结果:电阻R x=(I1I2-1)R0(用题目已知条件和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导学号57532640)14. (2016山西百校联考四)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软硬程度不同的铅笔其用途是不同的,例如:作画用6B软铅笔,写字用软硬适中的HB铅笔、制图用6H硬铅笔……铅笔芯是导体,那么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其软硬度有何关系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1)实验器材的名称及数量软硬程度不同的粗细长度相同的铅笔(6B、HB和6H的铅笔各一支)、电流表一个,一节干电池、导线和开关等;(2)主要实验步骤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用导线将干电池、开关、电流表依次和6B、HB和6H的铅笔芯连成串联电路;需要测的物理量有: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I1、I2、I3;(3)如何分析测得的物理量,判断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软硬度的关系如果I1>I2>I3,则说明硬度越硬,电阻越大(其他答案合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