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加工原理3
- 格式:ppt
- 大小:481.00 KB
- 文档页数:42
精密塑性加工技术精密塑性加工技术的分类、原理和特点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加工工程姓名:张春丽学号:20134321162013 年7月5日一精密塑性加工概述1.1 精密塑性加工技术的概念精密塑性加工是金属材料通过精密塑性加工的方法获得精化毛坯或最终产品零件的加工工艺,过去称为少/无切削工艺,近年来称为近/净加工,习惯上统称为精密塑性加工。
精密塑性加工技术是新材料技术、现代模具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精密测量技术与传统的锻造、冲压、挤压等工艺方法相结合的产物。
它使加工的制品达到或接近最终零件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实现质量与性能的优化,缩短制造周期和降低成本。
1.2 精密塑性加工的特点(1)材料利用率高采用精密塑性加工工艺生产的制件表面仅留少量的机械切屑加工余量或不留余量。
(2)零件产品性能好采用精密塑性加工工艺生产的零件,其金属纤维沿零件轮廓形状分布,且连续致密。
(3)零件产品尺寸规格的一致性好精密塑性加工一般都通过精锻模、挤压模、精冲模和其他精密模具来实现相应精密零件或制品的生产。
同一副模具生产成千上万件、数十万件乃至上百万件的零件产品,仍使产品形状和尺寸精度保持一致。
(4)可实现零件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采用数值模拟仿真如体积金属塑性加工的有限元模拟和板料金属塑性加工的有限元技术,选择合适的模拟软件并建立起合理的有限元模型。
通过模拟可以获得变形金属在模具型腔中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场、应力场、应变场、温度场和内部损伤等详细信息和加工规律;预测缺陷部位及原因;优化工艺参数,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实现零件产品的有效控制,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5)生产效率高采用精密塑性加工工艺生产,一是多数精密塑性加工的工序比传统塑性加工工序少;二是多采用数控技术和数控设备来实现生产工艺流程,与传统相比,生产效率可提高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6)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一部分精密塑性加工工具,如精模锻、挤压模的使用寿命有待提高;二是高精度高效专用设备和机械手与机器人的研制与应用。
塑性成形原理知识点总结一、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1. 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外部应力使材料受力,发生形变,从而改变其形状和尺寸。
外部应力可以是拉伸、压缩、弯曲等形式,材料受到应力后发生塑性变形,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2. 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成形。
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会发生晶粒的滑移和再结晶等变化,使材料更容易流动和变形,这对于塑性成形的效果非常重要。
3. 塑性成形的基本原理还涉及到应变硬化和材料流动等方面的知识。
应变硬化是指材料在形变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增加抗力的现象,材料流动则是指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过程,通过流动来实现所需的成形效果。
二、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规律1.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形式的变形,包括平面应变变形、轴向应变变形、弯曲应变变形、扭曲应变变形等。
不同的成形方式会引起不同形式的变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2.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变形还受到横向压缩和减薄等因素的影响。
横向压缩会导致材料沿其厚度方向出现侧向膨胀的现象,减薄则是指材料在成形过程中产生的减小尺寸和厚度的现象。
3.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还会出现显著的硬化现象。
随着形变量的增加,材料的硬度和抗力会逐渐增加,这对于成形过程的控制和调整非常重要。
三、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的流变规律1.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会发生流变,即在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过程。
材料的流变规律是指在应力条件下材料的变形规律和流动规律,这对于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非常重要。
2.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还会出现应力和应变的分布不均匀、表面变形、壁厚变化等现象。
这些现象会导致成形件质量的不稳定性和变形过程的复杂性,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
3. 材料在塑性成形过程中还会受到局部热和化学变化的影响。
局部热和化学变化会影响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对于成形过程的控制和调整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塑性成形的热变形和冷变形1. 塑性成形通常分为热变形和冷变形两种方式。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第一章1.什么是金属的塑性?什么是塑性成形?塑性成形有何特点?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塑性变形----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消后,物体的变形不能完全恢复而产生的残余变形;塑性成形----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型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也称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塑性成形的特点:①组织、性能好②材料利用率高③尺寸精度高④生产效率高2.试述塑性成形的一般分类。
Ⅰ.按成型特点可分为块料成形(也称体积成形)和板料成型两大类1)块料成型是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靠体积转移和分配来实现的。
可分为一次成型和二次加工。
一次加工:①轧制----是将金属坯料通过两个旋转轧辊间的特定空间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截面形状材料的塑性成形方法。
分纵轧、横轧、斜轧;用于生产型材、板材和管材。
②挤压----是在大截面坯料的后端施加一定的压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符合模孔截面形状的小截面坯料或零件的塑性成形方法。
分正挤压、反挤压和复合挤压;适于(低塑性的)型材、管材和零件。
③拉拔----是在金属坯料的前端施加一定的拉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与模孔形状、尺寸相同的小截面坯料的塑性成形方法。
生产棒材、管材和线材。
二次加工:①自由锻----是在锻锤或水压机上,利用简单的工具将金属锭料或坯料锻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
精度低,生产率不高,用于单件小批量或大锻件。
②模锻----是将金属坯料放在与成平形状、尺寸相同的模腔中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与模腔形状、尺寸相同的坯料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分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
2)板料成型一般称为冲压。
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分离工序:用于使冲压件与板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离,如冲裁、剪切等工序;成型工序:用来使坯料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成为具有要求形状和尺寸的零件,如弯曲、拉深等工序。
塑性加工原理范文塑性加工的原理主要包括塑性变形、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三个方面。
塑性变形指的是材料在受外力作用下,经过变形过程,形状和结构会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改变。
塑性变形的过程主要通过材料的晶格结构发生改变来实现,其中包括滑移、扩散、回复和再结晶等过程。
滑移是指晶格平面沿特定方向发生滑动,使晶体发生塑性变形。
扩散是指原子在应力场作用下,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以减小晶界面的能量而发生位错迁移。
回复是指材料在变形后恢复到初始结构的一种自发性过程。
再结晶是指材料在变形后,由于局部过热或应力作用,形成新的完整晶粒。
变形温度是塑性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常情况下,提高温度能够降低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粘滞阻力,从而降低塑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同时,适当的变形温度还能够促进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使得变形更加均匀和稳定。
但是,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材料软化或熔化,使得变形困难或影响材料的性能。
因此,在塑性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变形温度,以保证材料能够得到合适的塑性变形。
变形速度也是塑性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常情况下,增加变形速度会使得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增强,即流变应力减小,从而实现更大的变形。
这是由于变形速度的增加会加速位错的运动和滑移,减小位错的沉积,从而提高材料的塑性。
然而,过高的变形速度也会导致材料的应力集中,从而产生裂纹和缺陷,影响材料的性能和加工质量。
因此,在塑性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变形速度。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原理外,塑性加工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切削性能、有效应力和变形一致性等因素。
材料的切削性能是指材料在塑性加工中的剪切切削力和材料的切削速率之间的关系。
有效应力是指材料在塑性加工过程中实际承受的应力,它受到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的制约。
变形一致性是指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变形均匀性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塑性加工原理涉及材料的塑性变形、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等方面的控制和调节,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加工要求,合理地选择工艺参数和加工方法,以实现材料的塑性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