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级工法编写申报与评审
- 格式:pdf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15
目录一、工法的定义 (2)二、工法的特征 (2)三、工法与施组、方案及工艺标准、操作规程的关系 (3)四、工法的级别 (4)五、工法的意义与作用 (4)六、工法的选题 (5)七、工法编写内容 (6)八、工法文本要求 (8)九、施工工法编写的语言结构要求 (10)十、工法的申报 (11)十一、工法评审及公告时间 (12)十二、工法编写的误区 (13)十三、工法编写的注意事项 (16)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一、工法的定义对工法的理解:“工法”一词来自日本。
工法,顾名思义就是施工的方法。
它是针对某一工程结构、某一分部分项工程、某一材料设备的施工方法。
内容主要是施工技术、工艺流程、验收标准、劳动组织、质量安全措施等。
工法的定义:准确地说,工法是指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二、工法的特征①工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工程建设。
它来自工程实践,并从中总结出确有经济和社会效益并环保节能的绿色施工的规律性,又回到施工实践中去应用,为工程建设服务,编制工法不是目的,而应用提升,再应用才是编制工法的目的。
这就是工法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所在。
②工法既不是单纯的施工技术,也不是单项技术,而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综合的配套的施工技术。
如编制工法不仅有工艺原理、工艺流程,而且有配套的机具、质量标准、环保措施和技术经济指标等。
工法综合地反映了技术和管理的结合,内容上接近“施工成套技术”。
③工法是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施工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应用性。
系统有大有小,工法也有大小之分,如针对一个工程项目或单位工程的工法可能是大系统,针对分部或分项工程的工法可能是小系统但都必须是一个整体。
因此,概括地说工法是用系统工程原理总结出来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④工法的核心内容是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三部分,而切记不是材料、设备,也不是组织管理。
建筑施工工法编写申报指南一、引言二、编写流程1.明确工法编写的目标和范围,包括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关键节点、安全措施等内容。
2.对工法编写的依据进行梳理和归纳,包括相关的规范、标准、设计文件等。
3.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讨,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控制措施。
4.根据施工工期、实际条件等进行施工过程的详细计划,并确定各类资源的需求和供应。
5.编写工法文档,内容包括序言、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关键节点、安全措施、质量控制、加工加固要求、材料要求等。
6.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工法文档进行评审,确保编写的内容准确、全面和可操作。
7.完成工法文档的定稿并审核,确保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8.工法文档的发布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并熟悉施工工法的要求和流程。
三、工法编写的注意事项1.编写工法的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易懂,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工法文档要注重安全施工,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和风险进行详细描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工法文档要注重质量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质量要求进行明确和规范,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4.工法文档要注重协同施工,对各专业工种的施工流程和配合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确保各专业间的工作衔接和协调。
5.工法文档要注重施工进度和资源的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时间要求和各类资源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
6.工法文档要注重施工过程的可操作性,对施工步骤和操作要求进行清晰和具体的描述,方便施工人员参考和实施。
7.工法文档要注重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和污染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结语建筑施工工法编写是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本申报指南从编写流程和注意事项两个方面对建筑施工工法编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能为广大建筑施工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建筑施工工法的编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多方人员的协同合作和专业知识的积累。
省部级工法的编制及申报程序各位学员、同行大家上午好:今天由宁波市建委、宁波市建筑业协会共同组织举办工法编写与申报培训班,这是市建委、市建协响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促进建筑业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特别是现在正处于建筑业特级资质企业即将重新就位申报、新的一级资质标准即将出台之际,非常及时,这是为我们宁波市建筑业企业做的一件实事工程。
另外他们组织编写的《工程建设工法编写指南》,不但收录了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省建设厅对国家级工法、省级工法编写的最新要求,而且录入了不同工程专业的工法示范文本,非常全面,针对性强,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发编写工法时学习参考。
工法制度自1989年从日本引入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至今共评出国家级工法1000多项,对工法的作用认识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加快工程进度、提高质量、保证安全;第二阶段:把工法的开发和编写提高到增强企业核心竟争力,增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条款,强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三阶段:以新的特级资质标准为标志,把工法作为企业资质的必要条件之一,上升到企业资质的高度,当前施工企业对工法的重视程度盛况空前。
根据本次工法培训班的安排,我就《省(部)级工法的编制及申报程序》讲以下五方面的问题:1、工法的编制2、省(部)级工法的申报3、结构工程工法编写实例—高耸钢筋砼筒体结构无井架电动升模施工工法4、高耸钢筋砼筒体结构无井架电动升模施工工法申报示例5、国家级工法的申报1、工法的编写:1.1工法的定义: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与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根据工法的定义可以知道,工法既不是科研成果,也不是没有经过实践的施工方案,更不是单纯的施工总结,而是由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1.2工法的分类:房屋建筑工程土木建筑工程工业安装工程1.3工法的分级:国家级省(部)级企业级1.4工法的批准程序:企业级工法:由企业自行组织开发编写并组织审定省(部)级工法:由企业自愿申报,有省(部)级建设主管部门审定和公布国家级工法:由企业自愿申报,省级建设主管部门推荐,建设部审定和公布1.5工法的编写内容:①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工法的基本知识及其编制、申报要求第一篇:工法的基本知识及其编制、申报要求工法的基本知识及其编制、申报要求1、工法概念工法一词来自日本。
1984年,我国在建设鲁布革水电站时,该工程的引水系统由日本大成建设公司承包,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大成建设公司运用了一系列现代化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方法,以精干的组织、科学的管理和适用的技术,使隧洞建造达到了工程质量好、用工用料省、工程造价低的显著效果,创造了施工的世界一流水平,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当时在国内称之为“鲁布革冲击”。
大成公司的成功,其中包括采用公司特有的“工法”,如隧洞施工采用的《圆形全断面一次开挖法》,混凝土拌制采用的《分次投料搅拌工法》等。
在日本,工法的原意是“建造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方法或建造方法”,属于技术方法和工程方法的范畴。
我国建设部门在引进工法后,已经将其规范化地定义为:“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因此工法有以下特征:1)主要服务对象是工程建设,是施工。
它来自工程实践,并从中总结出确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施工规律性,又回到施工实践中出应用,为工程建设服务。
2)工法既不是单纯的施工技术,也不是单项技术,而是技术和管理结合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技术。
不仅有工艺特点(或原理)、工艺程序,而且有配套的机具、质量标准、劳动组织与技术经济指标等,放映技术和管理的结合。
3)工法是利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施工经验,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4)工法的核心是工艺,而不时材料、设备,也不是组织管理。
在工法中,采用某种工艺技术是核心内容,至于采用什么样的设备,如何去组织施工,以及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等,都是为了保证工艺的顺利实施。
5)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经验总结,是企业的宝贵技术财富,并为管理服务。
工法应具有新颖性、适用性,从而对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有重大作用。
工法编写要点及申报流程一、工法概述1.工法的定义:工程建设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2.工法的特点:①先进性:其关键技术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或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②科学性:其工艺原理要有科学依据。
③实用性:其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安全、环保等措施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够推广应用,有较普通的应用价值。
④应用效益明显:工法的应用,或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或能提高施工效率,或能降低工程成本,节约投资,或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等,总之,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工法的主要内容:根据建设部有关文件精神,工法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部分。
其中,工法特点、工艺原理是编写的关键,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等是编写的重点。
二、工法的编写:(一)选题:1.选题原则:①尽量运用成熟的工法和技术。
②在原有成熟的工法和技术水平上开发新的工法和技术。
③开发新的工法具有较普遍的应用价值。
2.选题步骤:①工程重、难点分析。
②针对重难点工程,查找适用的工法或类似工法。
③对关键技术进行主题研究。
④确定工程所采用工法的名称和内容。
3.选题注意事项:①切忌重复。
②针对性要强,要针对工程的特点和难点。
③预计目标明确。
(二)各部分编写1.前言部分①立项原因:结合工程,解决工程的技术难题。
②工法形成过程:立项过程,科研课题研究过程等。
③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单位及研究评审结果。
④应用情况。
2.工法特点:①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
②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适用范围: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②工程特点。
③周边环境及环保要求方面。
4.工艺原理:①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
如何编写和申报工法第一篇:如何编写和申报工法如何编写和申报省级工法及如何通过评审?请先认真阅读和学习《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及《关于申报2010年省级工法的通知》这三个文件。
一、工法的概念工法的概念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的第三条进行了阐述。
即: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的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二、工法的分类工法分为企业级工法、省级工法、国家级工法三类。
三、工法的编写省级工法的编写按国家级工法的编写要求进行。
工法的编写内容包括十一项:1前言、2工法特点、3适用范围、4工艺原理、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材料与设备、7质量控制、8安全措施、9环保措施、10效益分析11应用实例。
具体详见《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的“第七条(五)”和《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的“三、国家级工法编写内容”。
四、工法的申报工法一般在每年的十月和十一月份左右进行申报。
先由建设厅下发《关于申报××年省级工法的通知》,如《关于申报2010年省级工法的通知》。
在通知中针对工法的编写、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及装订要求、申报程序和要求及工法的评审等提出了详细的要求,根据该通知编制工法和准备工法的申报材料。
在收到申报通知后,并不立即申报书面材料,而是先向建设厅递交工法申报清单,明确工法名称、工法编制人(不超过5人)、工法主要编制单位、联系人及电话等。
然后再着手尽快编制工法和工法关键技术。
五、工法关键技术的鉴定在工法正式申报前,在编制好工法的前提下,还需要编制工法的关键技术。
工法的关键技术没有固定模式和要求,着重围绕工法的特点和关键技术等内容来写。
工法在正式申报前,先由山西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进行关键技术鉴定,一般在工法立项的第二年一至二月份进行。
到时工程技术部会电话通知基层单位工法的指定编制人会议时间和地点。
所以请按公司的要求,要提前事先写好工法和工法关键技术。
建协[2007]5号关于印发《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筑业协会(联合会、施工行业协会),有关行业建设协会,国资委管理的有关建筑业企业:为规范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和申报程序,指导建筑业企业编写国家级工法,根据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精神,我们编制了《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并经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审查同意,现予以印发。
附件: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此页无正文)二○○七年一月二十九日抄报:会长、副会长抄送: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山东省、江苏省建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为指导建筑业企业编写国家级工法,规范国家级工法的编制内容和申报程序,根据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制定本指南。
一、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原则建筑业企业在编写国家级工法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1.工法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是属于技术先进、效益显著、经济适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
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工法的范畴。
2.国家级工法编写应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3.工法应当按照《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编写。
工法的编写顺序是工法特点、工艺原理在前,最后引用一些典型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二、国家级工法的选题分类1.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其工艺技术水平应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3.对类似现有的国家级工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三、国家级工法编写内容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项。
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为指导建筑业企业编写国家级工法,规范国家级工法的编制内容和申报程序,根据建设部《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制定本指南。
一、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原则建筑业企业在编写国家级工法时,应当遵守以下原则:1.工法必须是经过工程实践并证明是属于技术先进、效益显着、经济适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
未经工程实践检验的科研成果,不属工法的范畴。
2.国家级工法编写应主要针对某个单项工程,也可以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分部,但必须具有完整的施工工艺。
3.工法应当按照《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内容和顺序进行编写。
工法的编写顺序是工法特点、工艺原理在前,最后引用一些典型工程实例加以说明。
二、国家级工法的选题分类1.通过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形成有实用价值、带有规律性的新的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其工艺技术水平应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3.对类似现有的国家级工法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施工方法。
三、国家级工法编写内容国家级工法的编写内容,分为前言、工法特点、适用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材料与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环保措施、效益分析和应用实例等11项。
1.前言:概括工法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
其形成过程要求说明研究开发单位、关键技术审定结果、工法应用及有关获奖情况。
2. 工法特点:说明工法在使用功能或施工方法上的特点,与传统的施工方法比较,在工期、质量、安全、造价等技术经济效能等方面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3. 适用范围:适宜采用该工法的工程对象或工程部位,某些工法还应规定最佳的技术经济条件。
4. 工艺原理:阐述工法工艺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着重说明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