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IDS安装和部署手册(070622)
- 格式:doc
- 大小:5.09 MB
- 文档页数:87
IDS 安装要点1.设置IDS硬件信息,sensor,默认用户名与密码:admin,现在是IDS 的硬件状态,CPU占用为0,说明IDS还没有开始工作。
这里显示的是登陆IDS硬件时使用的密码,也就是sensor密码。
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修改,如果密码忘记了,就要返厂,非常麻烦。
这里设置的是IDS的初始网络配置,第一项是IDS的名称,第二项是用于管理用的接口,管理用的接口不能用于数据的检测,所以这个接口一般不要动。
第三项是IDSsensor的硬件ip地址,要与管理服务器在同一网段。
第五项是管理服务器的地址,也就是计算机的地址。
第六项是备用服务器的地址。
第七项是管理服务器与IDS连接时用的密码,我们这里设置为123.全部写完后保存。
设置完后会要求重启。
输入y或者n这是IDS的接口状态,用于查看。
一般来说,为IDS设置完ip地址与server ip之后,就完成了,其他的尽量不要改动。
2、现在已经将sensor设置完毕,我们将ETH5设置为管理接口,那么现在我们将本机(服务器)的网卡接口与IDS的eth5相连。
并开始服务器的配置,首先,将服务器的IP的ip地址改为在sensor中设置的server ip地址。
那我们测试一下,服务器是否能与IDS通信。
ok,现在IDS与服务器之间是可以连通的。
3、现在可以安装服务器的各种软件。
首先我们将IDS随即光盘放入光驱中。
第一步安装sql server数据库。
在安装数据库之前要设置数据库的密码,这是日志服务器与数据进行连接时需要的,我设的密码是123.用户名是默认的sa。
4、安装完数据库之后安装日志服务器,也就是logserver,安装完后会提示输入服务器地址,也就是logserver所在的主机地址,本机的地址是192.168.1.233.访问账号就是数据库的名字,我们刚刚设置过。
安装LogServer-----数据库服务初始化:服务器地址:本机地址,数据库名称不用管,访问账号:安装数据库时的名字,访问密钥串:安装数据库时设置的密码。
RG-IDS操作和使用手册2007年01月目录版权声明 (1)前言 (3)简介 (3)支持信息 (3)系统平台 (4)系统平台简介 (4)管理平台的工作流程 (5)控制台主界面介绍 (6)控制台主界面菜单介绍 (6)文件 (6)视图 (6)工具 (7)帮助 (8)功能菜单介绍 (8)安全事件 (9)报表 (10)查询 (10)策略 (11)组件 (11)用户 (12)系统日志 (12)关于 (13)工具栏介绍 (13)用户管理 (14)概述 (14)用户管理窗口 (14)用户列表区域 (15)用户基本属性区域 (15)基本属性 (15)权限配置 (16)使用报表权限 (17)用户操作审计表区域 (18)用户状态 (18)权限管理 (18)用户组管理 (18)用户管理员权限 (18)普通用户权限 (19)用户名和密码管理 (19)用户名 (19)密码 (19)用户管理的应用 (19)用户登录 (20)添加用户组 (20)修改用户密码 (20)删除用户组 (21)删除用户 (21)锁定和解除锁定 (21)注销用户 (22)组件管理 (23)概述 (23)组件配置管理窗口 (23)“组件结构树”窗口 (24)“组件属性显示”窗口 (24)“组件状态表”窗口 (25)组件的应用 (26)添加传感器 (26)删除传感器 (28)添加LogServer (28)配置LogServer (29)删除LogServer (30)修改组件 (31)对传感器应用策略 (31)同步传感器签名 (32)重启传感器主机 (33)重启传感器引擎 (34)清除数据 (34)查看组件的属性 (34)查看事件收集器(EC)属性 (34)查看传感器属性 (35)查看LogServer属性 (36)策略管理 (38)概述 (38)策略 (38)响应 (38)策略编辑器窗口 (39)告警策略窗口 (39)响应参数设置窗口 (43)策略的基本应用 (46)锁定和解除策略锁定 (46)锁定 (46)解除 (46)派生策略 (46)删除策略 (47)编辑策略 (47)导入策略 (47)导出策略 (48)查找节点 (49)事件响应配置 (50)事件响应整体配置 (50)事件响应个别配置 (51)攻击签名调整 (58)一般事件归并配置 (59)事件归并整体配置 (60)事件归并个别配置 (60)事件归并参数配置 (61)启动事件归并前后的差异 (62)特殊事件的应用 (64)添加特殊事件签名 (64)删除特殊事件签名 (65)特殊事件统计配置 (65)事件统计整体配置 (65)事件统计个别配置 (66)事件统计参数配置 (66)特殊事件查看 (67)安全事件管理 (68)概述 (68)事件窗口 (68)一般事件统计图表窗口 (68)一般事件风险列表窗口 (70)特殊事件统计列表窗口 (72)事件查看的应用 (73)一般事件统计图表的应用 (73)一般事件风险列表的应用 (78)系统日志管理 (81)系统日志窗口 (81)系统日志树窗口 (81)系统日志显示窗口 (81)系统日志的应用 (82)查看详细信息 (82)滚动显示系统日志 (82)暂停滚动显示系统日志 (82)暂停系统日志显示 (82)恢复已暂停的系统日志显示 (83)清除系统日志 (83)系统升级 (84)概述 (84)在线升级 (84)本地升级 (84)低版本控制台被动升级 (85)版权声明1.软件许可协议请在安装和使用本产品前认真阅读以下关于本产品使用许可的条款和条件。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部署指南一、概述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一种可以有效检测网络中各种安全威胁并及时响应的工具。
本部署指南旨在提供详细的步骤和建议,帮助管理员顺利部署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二、选购适合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开始部署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之前,管理员需要根据组织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适合的IDS。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IDS选项:1.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主要通过监控网络流量和日志数据来检测潜在的入侵行为。
2. 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IPS):除了IDS的功能外,还可以主动阻止入侵行为。
3. 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System,IDPS):综合了IDS和IPS的功能,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护。
三、部署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步骤1. 确定部署位置: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位置来部署IDS。
常见的部署位置包括边界防火墙、内部网络和关键服务器等。
2. 安装IDS软件:根据所选的IDS产品,按照官方文档提供的指引完成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确保软件和系统的版本兼容,并进行必要的更新和补丁操作。
3. 配置网络监测:根据网络的特点和监测需求,对IDS进行网络配置。
包括设置监测的网络子网、端口、协议等参数。
4. 配置入侵检测规则:IDS通过检测网络中的不正常行为来判断是否有入侵事件发生。
管理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置适合的入侵检测规则。
可以参考官方文档或者安全社区的建议来选择和修改规则。
5. 日志和事件管理:IDS会生成大量的日志和事件信息,管理员需要设置合适的日志级别和存储方式,以便及时响应和分析。
可以考虑使用日志管理系统来对日志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
6. 异常响应和处理:IDS会发出警报和事件通知,管理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和调查每一个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手册第一章:介绍网络入侵是指未经授权的用户或系统对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修改、删除或者使用。
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级别,我们需要安装和配置网络入侵检测系统(IDS)。
本手册将为您详细介绍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步骤,以及如何确保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第二章:准备工作在开始安装和配置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之前,您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1. 确认您的计算机符合系统要求,包括硬件和软件规格。
2. 下载最新版本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软件,并保证其完整性。
3. 确保您的计算机已经连接到互联网,并具有正常的网络连接。
4. 确定您的网络拓扑结构和系统域。
第三章:安装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本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安装步骤:1. 解压下载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软件包。
2. 打开安装程序,并按照提示完成安装过程。
3. 选择您所需要的组件和功能,并根据您的需求进行配置。
4. 安装完成后,根据系统指引完成系统初始化设置。
5. 配置系统的管理员账户和密码,并确保其安全性。
第四章:配置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本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步骤:1. 设定系统的网络参数,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2. 配置系统的安全策略,包括过滤规则、用户权限等。
3. 配置系统的监控规则,以便检测和报告任何潜在的入侵行为。
4. 确保系统的日志记录功能正常运行,并设置相关参数。
5. 配置系统的警报机制,包括警报方式、警报级别等。
6. 定期更新系统的规则库和软件补丁,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最新的威胁识别能力。
第五章:测试和优化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在本章中,我们将为您介绍如何测试和优化网络入侵检测系统:1. 进行系统的功能测试,确保系统的所有功能和组件正常工作。
2. 使用测试工具模拟不同类型的入侵行为,并观察系统的检测和警报机制。
3. 根据测试结果,调整系统的监控规则和警报机制,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
4. 分析系统的日志信息,发现和排除可能存在的问题。
⽹络⼊侵检测系统(IDS)的安装部署安装snort⼊侵检测系统1、登录ids系统登录实验机后,打开桌⾯上的putty程序,输⼊10.1.1.106,再点击Open.。
输⼊⽤户名:root,密码:bjhit2、安装LAMP环境(省略)在putty⾥⾯输⼊如下命令进⾏安装apt-get install mysql-server libapache2-mod-php5 php5-mysql libphp-adodb注意:因为下载时间太长,会耽误过多的时间,所以提前已经安装好了。
这⾥给mysql的root⽤户,设置的密码是123456。
3、安装snort软件包(已安装)#apt-get install snort-mysql在安装过程中会提⽰下图所⽰信息。
(这⾥是填写监听的⽹段)4、创建snortdb数据库登录mysql mysql -u root -p123456进⼊数据库后,创建⼀个数据库命名为snortdb。
create database snortdb;grant create, insert, select, update on snortdb.* to snort@localhost;set password for snort@localhost=password('snortpassword');创建⼀个数据库⽤户,⽤户名为snort,密码为snortpassword。
将snort-mysql⾃带的软件包中附带的sql⽂件,导⼊到数据库中。
cd /usr/share/doc/snort-mysql/zcat create_mysql.gz | mysql snortdb -u snort -psnortpasswordrm /etc/snort/db-pending-config5、配置snort配置好了数据库后,需要配置Snort配置⽂件(/etc/snort/snort.conf),告诉snort以后⽇志写⼊到snortdb数据库中。
RG-NBS6002 交换机文档版本V1.1归档日期2022-06-23copyright © 2021 锐捷网络版权声明copyright © 2021 锐捷网络保留对本文档及本声明的一切权利。
未得到锐捷网络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对本文档的部分或全部内容进行复制、摘录、备份、修改、传播、翻译成其他语言、将其部分或全部用于商业用途。
、、和其他锐捷网络商标均为锐捷网络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免责声明您所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部分或全部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锐捷网络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锐捷网络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者提示的情况下对文档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
本手册仅作为使用指导。
锐捷网络在编写本手册时已尽力保证其内容准确可靠,但并不确保手册内容完全没有错误或遗漏,本手册中的所有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前言读者对象本书适合下列人员阅读●网络工程师●技术推广人员●网络管理员技术支持●锐捷睿易官方网站:https:///●锐捷睿易在线客服:https:///?p=smb●锐捷网络官方网站服务与支持版块:https:///service.aspx●7天无休技术服务热线:4001-000-078●锐捷睿易技术论坛:/●常见问题搜索:https:///service/know.aspx●锐捷睿易技术支持与反馈信箱:*********************.cn●锐捷网络服务公众号:【锐捷服务】扫码关注本书约定1. 各类标志本书还采用各种醒目标志来表示在操作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这些标志的意义如下:危险表示重要安全操作指导。
在对设备进行操作时,应注意此类信息并了解放置发生意外的标准做法,否则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
硬件安装手册RG-ES100GD-P系列交换机RG-ES100D-P系列交换机RG-ES100S-LP系列交换机RG-ES100 V2系列交换机RG-ES100GDS-P系列交换机RG-ES100G系列交换机RG-ES100GS系列交换机RG-ES100GS-P系列交换机RG-ES100GD系列交换机文档版本号:V 1.20版权声明锐捷网络©2020锐捷网络版权所有,并保留对本手册及本声明的一切权利。
未得到锐捷网络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对本手册内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摘录、备份、修改、传播、翻译成其他语言、将其全部或部分用于商业用途。
、、、、、、、、、、、、都是锐捷网络的注册商标,不得仿冒。
免责声明本手册内容依据现有信息制作,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其内容有可能变更。
锐捷网络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者提示的情况下对手册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
本手册仅作为使用指导,锐捷网络在编写本手册时已尽力保证其内容准确可靠,但并不确保手册内容完全没有错误或遗漏,本手册中的所有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技术支持●锐捷网络官方网站: 。
●您可以在官网中获得最新的产品技术资料、产品故障原因及问题分析、产品的应用解决方案、软件升级资料等等。
●锐捷网络在线客服:https:///?p=smb。
●您可以通过“在线客服”获得信息咨询、远程调试排障、软件维护等技术支持。
无需下载客户端,可以即时截图、发附件,方便快捷。
●锐捷网络官方网站服务与支持版块:/service.aspx。
●锐捷网络远程技术支持中心可以为所有的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技术帮助和解决方案。
对于客户遇到的产品的安装、软件的配置以及其它的网络性能的问题,客户服务中心都将提供迅速的技术支持。
●7天无休技术服务热线:400-100-0078●锐捷网络技术论坛:●锐捷网络技术支持与反馈信箱:*********************.cn。
相关资料手册名称说明19寸固定架安装说明本手册对产品19寸固定架安装进行说明,并配有详细的安装实例。
RG-IDS安装和部署手册2007年01月目录版权声明 (1)前言 (3)简介 (3)支持信息 (3)网络安全介绍 (4)概述 (4)必须加强安全 (4)对有效的攻击识别和响应的要求 (5)RG-IDS的特点 (7)RG-IDS的技术特性 (8)RG-IDS 系统结构 (10)关于RG-IDS 系统 (10)概述 (10)程序组件 (10)需要安装的程序和工具 (11)需要安装的组件 (11)安装程序的位置 (11)系统包括的文档 (12)系统包括的文档 (12)部署RG-IDS (13)传感器 (13)部署准备 (13)分析网络拓扑图结构 (13)部署环境 (16)在不同环境中部署 (16)共享网络 (16)交换式网络 (17)部署位置 (20)传感器部署位置 (20)部署案例 (27)部署案例一 (27)部署案例二 (28)部署案例三 (29)部署案例四 (30)系统需求 (31)分布式部署时的系统需求 (31)孤立式部署方式下的系统需求 (33)系统的安装顺序 (35)安装之前 (35)系统的安装顺序 (36)安装顺序 (36)配置传感器 (38)传感器型号 (38)RG-IDS 100 (38)RG-IDS 500 (38)RG-IDS 2000 (38)传感器工作环境 (38)标准出厂设置 (39)配置系统 (39)状态检测 (39)管理菜单 (39)设置时间 (39)配置网络 (40)设置网卡属性 (40)查看网卡设置信息 (40)串口管理控制 (40)从软盘上加载设置 (40)保存设置到软盘 (40)重启传感器 (40)关闭传感器 (41)清除所有数据 (41)卸载传感器 (41)安装数据库 (43)介绍数据库 (43)数据库安装之前 (43)MSDE数据库安装过程 (43)SQL Server数据库安装过程 (44)安装LogServer (52)介绍LogServer (52)LogServer安装之前 (52)LogServer安装过程 (52)安装事件收集器 (58)介绍事件收集器 (58)事件收集器安装步骤 (58)安装许可密钥 (63)许可密钥的重要性 (63)许可密钥安装之前 (63)许可密钥安装步骤 (63)安装控制台 (65)介绍控制台 (65)控制台安装步骤 (65)启动应用服务 (69)启动管理控制台 (69)配置管理控制台 (70)添加传感器 (70)添加LogServer (72)配置策略 (73)配置自定义策略的响应 (74)对传感器应用策略 (75)查看安全事件 (75)安装报表 (76)介绍报表 (76)报表查询形式 (76)统计报表分类 (76)安装报表 (77)安装步骤 (77)登录报表界面 (80)登录数据库 (81)查看报表 (82)卸载RG-IDS (83)卸载说明 (83)卸载步骤 (83)版权声明1.软件许可协议请在安装和使用本产品前认真阅读以下关于本产品使用许可的条款和条件。
在本协议中,用户被称为“许可证持有人”。
安装、复制、下载、访问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软件,即表示您同意接受本协议中各项条款的约束。
如您不同意本协议中的条款,请不要安装或使用本软件。
2.使用许可锐捷网络向许可证持有人提供“授权使用限制”所指定数量的完整产品(包括软件、设备、文档)。
锐捷网络根据本协议中的条款以及与许可证持有人签署的订单或条款,向许可证持有人授予本产品的使用许可。
3.使用限制本产品是锐捷网络或其许可证颁发者的商业机密和私有财产。
许可证持有人及其雇员应对本产品和本协议条款保密。
未经锐捷网络的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得对该产品进行复制、修改、设计更改、翻译、反编译或其它试图发现本软件源代码的行为;不得使用和更改锐捷网络的商标;不得对本软件进行转让、租赁、出让。
4.维护支持在许可证持有人承担维护支持费用期间内,锐捷网络将提供该软件的维护和支持服务。
5.免责条款本文档中的信息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如果您是从锐捷网络之外的其它来源得到这些信息的,则其可能已经被改变或更改。
对这些信息的使用即表明用户同意在不附带任何形式保证的"仅此状态"的条件下使用,用户须自行承担使用这些信息所造成的风险。
锐捷网络声明免除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包括适销性和适用于某特定用途的保证。
无论何种情况和理由,对于由对这些信息的使用或分发所导致的任何损失,包括直接的、间接的、附带的、后果性的或特别的损失,锐捷网络不负任何责任。
因此如果您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法律上有上述规定,锐捷网络的前述限制条款可能不适合您,请您谨慎考虑选择适用的产品。
6.终止许可证持有人可通过销毁所有本软件和相关文档的副本随时终止本许可的执行,本许可不经锐捷网络事先书面通知而立即终止和失效。
许可证持有人如果不遵守本许可的条款,根据终止和无效条款,必须停止使用本软件并且销毁所有本软件及相关文档的副本。
7.授权本软件旨在检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并且在系统测试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或产生的一些问题,被许可方和被许可方的代表保证:(a)他们得到计算机网络的被许可方和所有者的完全授权,本软件经许可进入这些计算机网络,并且可以操作软件以检测计算机网络;(b) 被许可方和计算机网络所有者充分理解并完全接受所涉及的风险。
8.法律责任被许可方应当严格遵守上述条款,若有违反,锐捷网络将保留一切法律追诉(包括但不限于诉讼、仲裁等)的权利,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前言简介本用户指南介绍了RG-IDS 的各个组件,并介绍各个组件的安装、部署、设置及卸载的详细说明。
本指南适合于RG-IDS的所有用户。
支持信息祝贺您拥有锐捷网络产品!锐捷网络客服中心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电话:800-858-1360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锐捷网络产品的报价、产品信息以及技术支持等信息,请您查阅我公司网站:。
网络安全介绍概述随着各公司将局域网(LAN)联入广域企业网(WAN),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难以保证安全。
为了共享信息,实现流水线操作,各公司还将他们的网络向商业伙伴、供应商及其它外部人员开放,这些开放式网络比原来的网络更易遭到攻击。
此外,他们还将内部网络联结到Internet,想从Internet的分类服务及广泛的信息中得到收益,以满足重要的商业目的,包括:∙让员工访问Internet资源。
员工利用Internet中大量的信息和设施提高他们的生产率。
∙允许外部用户通过Internet访问内部网。
企业需要将内部网络信息向外部用户公开,包括客户、提供商和商业伙伴。
∙将Internet 作为商务基础。
Internet最吸引人的一个地方在于与常规商业媒介相比它能使各公司接触到的客户范围更广,数量也更多。
∙将Internet 作为广域网的基础。
Internet为局域网接入WAN提供了经济的手段。
虽然联入Internet有众多的好处,但它无疑将内部网络暴露给数以百万计的外部人员,大大地增加了有效维护网络安全的难度。
为此,技术提供商提出了多种安全解决方案以帮助各公司的内部网免遭外部攻击,这些措施包括防火墙、操作系统安全机制(例如身份确认和访问权限等级)及加密。
但即便采用各种安全解决方案的结合,黑客也总能设法攻破防线, 而且网络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例如重组、兼并、合并等不得不经常改动,这就使有效维护安全措施的这一问题更加复杂。
必须加强安全网络变得日益复杂且更加开放,对Internet的依赖也更强,因此各公司感到网络越来越不安全了。
现在许多公司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使用了许多安全设施保护内部网络使其免遭外部攻击。
有一种类型的安全设施引起了世人的广泛瞩目,这就是防火墙。
它在Internet与企业网的连接点处设置了一道屏障以抵御攻击。
通常,我们用一台防火墙来限制来自Internet的数据流进入我们的网络。
但是防火墙并不是没有缺陷的,它们很难配置,甚至专家也很难掌握此道。
即便是配置合理的防火墙也有已知的弱点。
利用IP蒙骗技术和IP碎片技术,黑客们已经展示了他们穿过当今市场上大部分防火墙的本领。
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在许多情况下,黑客完全可以绕开防火墙。
例如,如果内部用户将modem连接到上网的PC上,忘掉在modem线路上设置密码,那么黑客可能会通过这个modem完全绕过防火墙,直接侵入内部网络。
防火墙可以限制来自Internet的数据流进入我们的网络,但是对于来自防火墙内部的攻击却无能为力。
实际上,由心怀不满的雇员或合作伙伴发起的内部攻击占网络入侵的很大一部分。
1999年,所有的计算机犯罪的80%是内部威胁。
其他我们需要考虑的数据流限制包括商业伙伴和远程访问。
经常,我们的商业伙伴需要访问我们的网络以完成他们的工作。
这种访问应该受控制,并限制其只能访问所需的资源。
我们的雇员也需要从家中或旅行在外时能访问公司网络。
如果不允许这种访问,将会降低企业的生产力。
如果允许远程访问,则易导致我们的网络暴露给外部攻击者。
我们必须对这些情况仔细进行分析,建立适当的数据流限制规则,以让我们的用户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要减少网络被破坏的风险。
除了可增加防火墙设备,还可在操作系统上构建安全机制。
操作系统通过密码对用户进行鉴别,并提供对信息的多层访问控制。
但是,同防火墙一样,操作系统安全机制也易遭到破坏。
从安全角度讲,操作系统安全机制很难配置,另对一个问题是操作系统的软件更新可引入管理员不知的安全漏洞。
此外,操作系统级别的访问控制无需直接映射网络级别。
所以,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并不总能有助于阻挡对网络的攻击。
因此,需要一种独立于常规安全机制的安全解决方案——一种能够破获并中途拦截那些能够攻破网络第一道防线的攻击。
这种解决方案就是“入侵检测系统”。
利用“入侵检测系统”连续监视网络通讯情况,寻找已知的攻击模式,当它检测到一个未授权活动时,软件会以预定方式自动进行响应,报告攻击、记录该事件或是断开未授权连接。
“入侵检测系统”能够与其他安全机制协同工作,提供真正有效的安全保障。
对有效的攻击识别和响应的要求要将网络安全保护的滴水不漏是不太可能的,即使是按照我们制定的安全策略来保护我们的网络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即使是被保护的很好的网络也需要不断的更新以修补新出现的漏洞。
保护我们的网络是一项持久的任务,它包括保护、监视、测试,以及不断的改进。
“入侵检测系统”必须满足许多要求,以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主要的要求包括:∙实时操作。
攻击识别和响应软件必须能够实时地检测、报告可疑攻击并做出实时反应。
那些仅能在事后记录事件、提供校验登记的软件效率是不高的。
这种事后检查的软件就像是在盗贼们扬长而去之后才报警的防盗警铃,此外,许多攻击者在攻入时就擦掉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