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2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一起感悟人生。
《陈太丘与友期行》及译文
译文: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出处:《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优秀8篇)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阅读答案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
3、情感与态度: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活动一:疏通文意(一)读课文1、默读。
不懂的音、节奏,做上句号。
2、听范读。
读准字音,揣摩人物语气。
3、齐读。
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
○2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重点词语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二)自读检测: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1、与友期(约定)行门外戏(玩耍)2、太丘舍(放弃)去相委(丢下、舍弃)而去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在不(通“否”)?待君(对对方的尊称)久不至君与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4、下车引(拉)之入门不顾(回头看)5、则是无信(信用)则是无礼(礼貌)6、相(偏指客人一方)委而去去后乃(才)至(三)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无标点读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活动二:合作探究问题质疑要求:以小组形式,质疑、讨论、解疑,做好讨论笔记,以备发言。
与学生讨论的问题有(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有人说,这篇古文的题目没取好,“陈太丘与友期”只是事情的起因,应改为“元方……”,你说说看,改什么好呢?(《元方答客》、《元方争辩》等)活动三:角色扮演用现代文(大概意思符合即可)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第一篇:陈太丘与友期行,行至深山之中。
才行数里,忽见前方树下一人。
须臾,方近之。
更仔细观瞧,乃是旧友郑衍明。
陈太丘大喜,亲切地问候道:“衍明兄,你也来此寻访山间美景吗?何不早些与我相告,方可同赏山色。
”郑衍明亦欣喜地回应:“正是!遇见陈兄实属有缘,深山幽静,景色宜人,实在是清净之所。
”两位友人便一同行走于山间小道,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
他们边行边谈,忽见山涧处有一小舟,停靠在水边。
两人兴致勃勃,决定乘舟一试。
舟上的木桨船工见他们上舟,连忙用力划动桨子,很快就劈波斩浪,行进江水中。
陈太丘望着水面,惊叹道:“这江水之清,竟似一镜!行舟于其上,似乎行云流水之间。
”郑衍明听后也赞叹不已:“是啊!陈兄言之极是,舟行江上,彷佛人世间的纷扰都离我们远去,只留下了大自然的恩赐。
”舟行至山峡之间,山势高耸,林木葱茏。
两人纵目四望,只见瀑布倾泻而下,水花飞溅,宛如银河倾泻一般。
他们无不为之叹服。
两人又行至山脚下,饱览了安宁的村庄风光。
街市之上,人们忙忙碌碌,乐业耕作,和睦相处。
两位友人也心生感悟,倍感人间和谐之美。
此行虽短暂,然陈太丘与郑衍明的友谊却更加深厚。
他们深深感叹,大自然的奇妙景色不仅带给人们欢乐与宁静,也增进了友谊和感悟。
他们决心将此次的行程珍藏心间,并期待着将来再度相聚,继续这样的美好旅程。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言文翻译,第二篇:陈太丘与友期行,再度相聚于姑苏城。
两人相见,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决定一同游览姑苏城的胜地,体味古城的历史风貌。
两人首先来到古城的西湖,远远望去,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池塘之中,荷花盛开,红的如火,白的如雪。
陈太丘感叹道:“湖上的倒影,似乎是世外桃源,人世间的纷扰尽皆隐去。
”郑衍明附和道:“正是,陈兄言之有理。
姑苏城的西湖,实是闻名中外的美景,沿湖行走,如同步入了仙境。
”两人一同沿着湖边小道漫步,体味着那静谧的湖光山色。
湖边有亭台楼阁,两人便来到了一个小亭中,望着湖光山色,在亭内轻声交谈。
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原文《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
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注释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 ),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
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
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4儿女古意:子侄辈今意:儿子女儿评析。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注释「原文」篇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篇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创作背景篇三《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
《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篇四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答案1(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去后乃至乃不知有汉 B.下车引之肉食者谋之C.惟长堤一痕惟吾德馨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解释下列加点词。
(3分)①尊君在不不:②元方入门不顾顾:③客此客: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8.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诚恳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简析。
(4分)参考答案(一)(16分)5.(3分) C6.(3分)同“否”,吗回头看客居(寓居)7.(6分)(1)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期”、“委”、“去”各0.5分)(2)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雪”、“绝”各0.5分)8.(4分)示例:友人因太丘“舍去”,当即生气怒骂,心直口快;但经元方辩驳后,他惭愧并“引之”示好,个性率真,态度诚恳。
(2分)“亭中二人”与“我”萍水相逢,当即视同知己,“大喜”,拉余“同饮”,率真恳切,溢于言表。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及翻译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公元250年-334年),是东晋末年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一生都在与字画为伴,潜心研究,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古代书法艺术。
他不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字画作品,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陈太丘不仅技艺超群,而且和善待人。
友期就是他的一位好友,是梁代的副尚书令。
友期是陈太丘钟爱的朋友之一。
友期平素以忠诚守信著称,他的风采得到了陈太丘的赏识。
陈太丘激励友期要以忠诚和正直为准则,忠实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
陈太丘在与友期的交往中也得到了很多艺术灵感。
陈太丘的书法作品以楷书为主,他的字体庄重大方,线条浑厚有力,有着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艺术的力量,给人以深深的感染和启迪。
陈太丘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丁令正书汉简帛碑》,这是他模仿汉代碑刻而写的一篇碑帖。
这篇作品具有浓厚的古韵和纪实性,被誉为陈太丘的代表作之一。
陈太丘的作品还被时人称为“飞龙帖”、“千秋碑”等。
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后世,对后来的书法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陈太丘与友期》的原文和翻译:原文:刻红简书三十年,春秋大泽斯人传。
世事孜孜须落笔,与君相见正心田。
知交不须金契里,亲如昨日欲宇宙。
应悟难得同心事,太丘到老心似铁。
翻译:陈太丘与友期我用心刻画红色的简书已经三十年了,记录下了春秋大泽斯人的传记。
人生的经历需要用笔来记录,与你相见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纯净。
我们之间的友谊不需要用金字契约来约束,就像亲如昨日般欢聚在一起,仿佛占据了整个宇宙。
我们应该认识到少有的共同之处,即便年迈如我,心依然坚如铁石。
总结:陈太丘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字画作品,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他与友期之间的友谊充满了忠诚和正直,彼此在人生和艺术上互相启迪和激励。
陈太丘的作品至今仍受到广泛的推崇和传颂,对后世的书法家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太丘与友期
备课人:金继芬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经过,能评论几个人物性格特征
2.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学做诚信有礼的人。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解理解全文大意
2、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征,学会评论人物
一、导入并解题请学生讲故事,以宋庆龄小时候信守诺言的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
讲一个关于古人诚信的小故事,如一诺千金,曾子杀猪等
二、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1.你读我念:不,通假字,通否,句末语气词
(1)听读课文,注意停顿;
(2)指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指名读,小组比赛读,然后齐读
2.你翻我译: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1)解释加点文言词语:①与友期行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③门外戏④尊君在不⑤待君久不至⑥相委而去
⑦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下车引之
⑨元方入门不顾
(2)翻译文言句子: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3)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你扮我演: 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5.你思我想:(1)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
(2)问题探究①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不善自省,责备他人
•元方:正直,机智,率真
•陈太丘:诚实守信,率真
②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友人无礼在先,元芳这么做情有可原,不能苛求7岁的孩子做到完美,他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1.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尊称,哪些属于谦称。
①敝人②卑职③老朽
④寡人⑤令尊⑥令堂
⑦令郎⑧令嫒⑨犬子⑩陛下
6.你收我获:从这则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
做人首先要有礼貌,善于为他人着想,同时要守时守信,不能失信于人
四、小结与延伸,学生自读以下文章,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
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⑥。
6.中外名人讲诚信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尸走肉。
-——赫伯特。
板书设计:一、疏通文意:期,乃至,舍去,不,无信,引,顾
二:人物形象友人:不讲诚信,性急,没有礼貌,不善于自省
•元芳:聪明机智明事理,正直,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