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上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11.97 MB
- 文档页数:37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学期秋季课题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1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要求学生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内容要点说明【海陆分布】1.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面貌的基本特征,并且影响着地球表面其他地理要素的分布格局。
因此,教材以“海陆分布”为题,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2.关于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教材课文主要说明了两点:一是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二是海陆分布的特点(即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教材图3.3“陆半球和水半球”中,水陆半球是根据地表海陆分布状况而划分的两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最集中的半球。
但即使是在陆半球,也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这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提供素材和思路。
【七大洲】1.这部分内容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主要包括大洲的概念,七大洲的名称、轮廓、面积和分布。
教材图3.4表示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重点不是让学生记忆概念和数据,而是读图识别。
2.教材图3.5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常见的地图。
图中展示了这样几条信息:第一,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第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第三,七大洲的界线;第四,东半球和西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
3.教材图3.6以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为例,说明大洲界线是如何划定的。
亚洲与欧洲的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全部为天然界线。
亚洲与非洲的界线:苏伊士运河,为人工界线。
4.教材图3.7用一幅巴拿马运河局部的景观照片,形象直观地展示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让学生对运河和洲界有进一步的认识。
《大洲和大洋》教案(修改)第一章: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及区别。
2. 掌握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教学内容:1. 引入大洲和大洋的概念。
2.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区别。
3. 列举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曾经听说过大洲和大洋,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
2.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向学生解释大洲是指大陆和周围的岛屿的总称,而大洋是指地球表面上广阔的海洋区域。
3.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区别:强调大洲是固体地球表面的一部分,而大洋是液体地球表面的一部分。
大洲是由陆地和岛屿组成,而大洋是由水组成。
4. 列举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向学生介绍世界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第二章:世界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 学会在地图上识别大洲和大洋。
2. 掌握世界地图上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1. 介绍世界地图的构成。
2. 讲解如何在地图上识别大洲和大洋。
3. 分析世界地图上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教学活动:1. 介绍世界地图的构成:向学生介绍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包括大陆、岛屿、海洋等。
2. 讲解如何在地图上识别大洲和大洋: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讲解如何识别不同的大洲和大洋。
3. 分析世界地图上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让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指出主要的大洲和大洋,并分析它们的分布特点。
第三章: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
2. 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教学内容:1.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
2. 介绍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教学活动:1.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向学生介绍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2. 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第四章:大洲和大洋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大洲和大洋的生态环境。
一、《认识大洲和大洋》二、课时:1课时三、年级:四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 使学生能够识别世界地图上的主要大洲和大洋。
3.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
2. 难点:能够识别世界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
六、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挂图2. 大洲和大洋的图片或插图3. PPT或黑板4. 彩笔或粉笔七、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大洲和大洋。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让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
大洲: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叫大陆,面积较小的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大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 教学互动(10分钟)教师出示大洲和大洋的图片或插图,让学生识别并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大洲和大洋,介绍其特点和位置。
4.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内容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和特点。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大洲和大洋手抄报,分享对大洲和大洋的认识。
八、课后作业:学生绘制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十、板书设计:1. 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2. 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六、《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七、课时:1课时八、年级:四年级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
2. 使学生能够描述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大洲和大洋讲课逐字稿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大洲和大洋。
在地球这个蓝色星球上,陆地和海洋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了解它们的位置、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导入新课首先,我们来看一张世界地图。
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被蓝色海洋包围着的陆地,这些陆地被我们称为大洲。
地球上总共有七大洲,它们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而蓝色的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大洲的介绍1. 亚洲:亚洲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
它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西濒大西洋,北接北冰洋,南面印度洋。
亚洲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气候类型,从寒冷的西伯利亚到炎热的中东沙漠,再到湿润的东南亚雨林,亚洲的多样性令人惊叹。
2. 非洲: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北接地中海。
非洲以其广袤的撒哈拉沙漠和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而闻名。
3. 北美洲和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为美洲大陆,位于西半球。
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
美洲大陆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多元文化而著称。
4. 南极洲: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南端的大洲,几乎全部被冰雪覆盖,是企鹅和其他极地动物的家园。
5. 欧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接地中海。
欧洲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闻名。
6. 大洋洲:大洋洲位于南半球,主要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太平洋中的许多岛屿组成。
大洋的介绍1. 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横跨东西半球,连接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2. 大西洋:大西洋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之间,连接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3. 印度洋: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世界上第三大的洋。
4. 北冰洋: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小的洋,大部分被冰层覆盖。
大洲和大洋对人类的影响大洲和大洋不仅塑造了地球的自然景观,也深刻影响了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一、教案名称:大洲和大洋课堂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位置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展示、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大洲和大洋的特点。
2. 采用小组讨论、学生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征。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a. 介绍大洲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b. 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认识主要的大洲及其位置。
c. 分析各大洲的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人口等。
d.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各大洲的认识和了解。
2. 第二课时:a. 介绍大洋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b. 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认识主要的大洋及其位置。
c. 分析各大洋的地理特征,如水温、生物多样性、资源等。
d. 让学生利用GIS软件,亲身体验大洋的分布和特征。
e.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洋的认识和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地图阅读能力: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大洋分布图、大洲分布图等图片资料。
2. 与大洲和大洋相关的视频资料。
3. GIS软件。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2. 讲解:介绍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3. 展示: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大洲和大洋。
4.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大洲和大洋的认识。
5. 实践:利用GIS软件,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把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要求同学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力气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育阅读图文力气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培育同学读图和空间想象力气,激发同学宠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材内容及分析】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部分的教学,以读图为主: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同学在学校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分。
其次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把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同学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挨次说出七大洲的名称。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
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同学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分。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一、创设情景,激发爱好,导入新课播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概貌,今日就让我们走进它,进一步观看它、生疏它,更好地熟识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师:同学们,你能在图上辨别出这些地理事物吗?[呈现]让同学推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二、读图分析,提高力气,合作探讨[活动]观看比较,对比“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争辩]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得地球更像水球。
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熟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
这反映了人们的熟识的不断进展)[读图]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特点。
2.难点:运用地图分析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大洲和大洋。
(2)提问: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别叫什么?它们是如何分布的?2.探究大洲(1)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七大洲的分布。
(2)提问:世界七大洲分别是哪些?它们的位置如何?(3)讲解各大洲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特点。
(5)课堂讨论: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3.探究大洋(1)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四大洋的分布。
(2)提问:四大洋分别是哪些?它们的位置如何?(3)讲解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特点。
(5)课堂讨论:四大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运用地图分析(1)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
(2)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3)讲解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4)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
(5)课堂分享:各小组的分析结果。
5.巩固拓展(1)展示练习题,让学生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讲解。
(3)课堂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6.课后作业(1)熟记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特点。
(2)绘制世界地图,标注七大洲和四大洋。
(3)运用地图分析,判断一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请大家看这张亚洲地图,谁能告诉我亚洲北临哪个大洋,南临哪个大洋?”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很好,那么亚洲与哪些大洲相邻呢?”教师:“如果我们要从太平洋到印度洋,我们需要穿过哪个海峡?”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这个海峡位于哪个大洲之间呢?”2.教学难点:教师:“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地图,试着找出非洲大陆,然后看看它被哪些大洋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