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和大洋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7.53 MB
- 文档页数:47
大洲和大洋课题内容:大洲和大洋制作时间:授课时间: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位居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作为新课程培训课例,面对的是没有学过地理的小学应届毕业生,组织教学应尽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新的教育理念,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陆地和海洋的名称与分布特点,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的理解。
认知率达100%。
技能掌握与指导:运用地图和地球仪判断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地球上的分布。
2、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共同观察与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难题。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答疑、发展智能、加强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互动率达100%重点(1)、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积极性高、气氛活跃。
(2)学生综合历史、文学等知识学习地理,促进了各学科间的综合联系。
投入率达95%难点(1)通过对海陆位置的认识与学习,形成正确的海陆分布观。
(2)能运用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概念,指认正确图形。
(教学目标的分立表述,有利于教师全面考虑本课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评估,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各教学目标之间是协同为一体的。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通过地球仪、地图学习、指认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图上的位置等知识,同桌、小组互相讨论与检查,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挂图;学生准备:地球仪、地图册,收集有关与本课有关的人文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地球?水球?1、创设场景,引出问题1)、录相:观看中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宇宙飞船升入太空的录相,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中地球是个大水球的说法的原因。
2)、教师设问:加加林认为,从太空看去,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的“水球”,可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呢?限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并不知道陆地之外还有更广大的海洋,且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识别大七大洲四大洋的形状,位置并记住它们的名字,大小以及界线。
3、通过观察,读图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空间,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地球)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第2、3 点难点:第3点
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提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课件形象生动的展示大洲,大洋的分布,易于学生接受。
3、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由一组大陆与海洋的图片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
二、授课内容
1、ppt画面播放,学生通过看图认识海陆分布特点。
2、看图,认识大陆、岛屿、半岛、海峡、海、洋的概念及区别。
(插入练习——以亚洲地图为例考察学生对以上概念的掌握。
)
3、学习7大洲4大洋的名称,形状,分布,大小,界线。
(1)看图,了解大洲大洋的名称。
(2)发挥想象力,看谁能用有效实用的办法记住它们的形状。
(3)了解各大洲大洋的分布特点(方位,哪一半球)
(4)大洲大洋的界线。
(5)认识大洲大洋的大小。
(插入练习考察所学)
4、总结本节课知识
三、小结(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家园,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
四、作业布置
1、一笔画世界
2、练习册中选择题及读图题一。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板书】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和水球
二、世界海陆面积比
1、海洋;71%;(7分)
2、陆地:29%。
(3分)
三、七大洲
1、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群岛
2、七大洲名称及分布,轮廓和面积比
3、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反馈练习:
填空题
.1、人们习惯上把山,河和山一线,作为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2、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运河。
3、.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4、大陆与大陆是一个整体,全称为大陆。
5、北极圈四周的大陆有洲、洲和洲。
6、世界最大的岛屿是世界最大的半岛是
7、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七年级上地理课大洲和大洋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分布。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世界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分布。
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划分及地理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世界地图3.大洲和大洋分布图4.课堂活动素材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陆地和海洋。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洲和大洋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分布。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在大洲和大洋分布图上标出各大洲和大洋。
(三)课堂活动1.活动一:大洲和大洋猜谜教师出示谜语,学生猜测答案,答对者奖励小红花。
2.活动二:大洲和大洋接力学生分组,每组按照大洲和大洋的顺序进行接力,最快完成的组获胜。
3.活动三:大洲和大洋知识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答对者奖励小红花。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各大洲和大洋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等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其地理特征。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复习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分布。
2.观察世界地图,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
六、教学反思1.课堂活动设计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氛围。
2.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作业布置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紧凑,部分环节耗时较长。
2.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改进措施:1.优化课堂活动设计,提高时间利用率。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3.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理解大陆、大洲、半岛、岛屿、海、洋、海峡等概念,并能判别。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学会在地球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确定。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法: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法、对比归纳法等。
教具准备:
地球仪、地理图册、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初中地理公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1. 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 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分析法【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 教授新课]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 2.5 ,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 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 过渡] 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1. 名称及轮廓: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 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C、Europe 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D、邙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E、大洋洲怎样得名?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认识地球外表的海陆面貌。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确实定。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讨论、提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七大洲和四大洋挂图、拼图、音乐、图片;学生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听音乐:高山流水师:这首古筝曲的名字叫“高山流水〞。
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这首乐曲不仅深受中国人的喜爱,你知道吗?1978年美国探测外星生命的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带有一套“地球之声〞唱片,集中了代表了地球人的声音、科学、形象、音乐、思想和感情,作为人类送给外星人的第一份礼物。
在音乐节目中,有贝多芬、巴赫的名曲,还有各国的民族乐曲,这其中就有中国的这首古乐“高山流水〞。
今年,可以说是人类太空活动频繁的一年。
有谁知道,最近在我国的航天航空领域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吗?生:嫦娥1号卫星成功发射。
师:可以这样说,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重返太空的黄金年代!〔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到太空旅行的第一人。
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
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
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