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和水资源危机
- 格式:pdf
- 大小:378.68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新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1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3.1.1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瓶颈。
目前,干旱缺水的地区已涉及 20 多个省市区,其面积约 500万平方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5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64%,占全国人口的 45%。
当前中国农业每年正常用水缺 300多亿立方米,受旱面积达 3—4 亿亩,因旱灾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因缺水给工业产值造成的损失在 1200 亿元以上。
在全国 600 多座建制市中,有近 400 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 130 多个,不少城市定时供水,居民与职工不得不半夜起床接水;有的城市甚至出现“理发不洗头,麻雀喝柴油”的奇特现象。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将持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据预测[59],中国2030 年需水总量为达到 7119亿立方米,可供水量为 6990亿立方米,届时将短缺水资源 129亿立方米,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供水总量为 5500亿立方米左右,要达到 2030 年可供水量,平均每年需要增加可供水量 100多亿立方米,这不仅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还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环境问题,任务非常艰巨。
3.1.2 水资源污染严重由于用廉价淡水稀释污水从而达到排污标准成为众多排污企业的惯用伎俩,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过但仍不达标的废水、污水被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等公共水体,甚至一些地区陷入“越污染—越缺水—越污染”的恶性循环,另外,滥用化肥、农药、水土流失对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
据统计,全国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从 1949 年的 20多亿吨增加到 2004 年的 693 亿吨,而污水处理率仅为 14%。
在总长 13万公里的评价河段中,水质为 IV 类及以上水的污染河段高达 40.6%,全国 90%以上城市水域、50%的地下水和 75%以上的湖泊水域均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50%以上重点城镇水源达不到饮用水质标准。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多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水资源利用及保护受到挑战,从而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
一、我国当前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1.人均水资源总量短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贫乏的国家。
大大小小的河流遍布全国,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的国家之一。
我国目前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水资源量低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审议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00立方米,其中有10个省咱治区、直辖市)低于生存的起码线。
缺水状况日趋严重,九十年代以来,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我国的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和生产力的分布不相适应,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127立方米,仅为南方人均量的1/3。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较大,长江流域以北地区人均水资源是比较少的。
内陆河片,人口比例低,耕地比例也低,人均水资源却很多。
我国水资源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0%--80%。
冬春季节雨水稀少,汛期(6-9)月径流量十分集中。
3、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由于人口剧增,工业高度发达,因而产生了大量的污水、垃圾、废水和废渣,这些物质往往被直接排放进入江河湖海,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污染。
水环境平衡遭到破坏,目前,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了严重的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
4、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我国现行水价偏低,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浪费严重。
水价偏低导致用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节水观念淡薄,照成用水过程中大量浪费。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的有效利用率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更低。
5、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资源平衡受到破坏,一方面造成水源减少,一些地区连年干旱。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近年来我国连续遭受严重干旱,旱灾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和遭受的损失增加。
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严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经到了最严峻时刻。
与此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从现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缺水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节约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稀缺意识已刻不容缓,大家得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此外,我国水资源开发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1) 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存在潜在威胁(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3) 水资源普遍受到污染2003年,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海河、辽河生态用水严重缺乏,其中内蒙古的西辽河已连续五年断流。
太湖、巢湖、滇池均为劣五类水质,总氮和总磷等有机物污染严重。
以黄河为例,工业污染是黄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废污水排放总量的73%,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15亿元至156亿元。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沿黄地区许多农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给区域内居民健康带来危害。
据初步测算,区域内每年人体健康损失达22亿至27亿元。
黄河水污染同时还带来水资源价值损失、城镇供水损失,并增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额外投资,每年总损失近60亿元。
地球上的水虽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并不多。
据专家估计,地球上的13.86亿立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中,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还无法利用。
而大陆上所有淡水资源总储量只占地球上的水量的3.3%,这3.3%里的85%集中在南极和格陵兰地区的冰盖和高山渺无人烟的冰川中,在现阶段内也难以利用。
地球上实际上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径流和地下淡水。
中国水资源现状概述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速的国家来说,水资源的供应和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包括水资源分布、供需状况、水污染问题以及政府的水资源管理措施等方面。
水资源分布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相对贫乏,南方相对富有。
据统计,北方各省平均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40%,而人口却占到了70%以上。
这导致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特别是在干旱缺水的年份。
南方地区则相对富有水资源,但也存在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严重等问题。
水资源供需状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已经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
一些城市和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供水危机。
因此,保证水资源的供应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水污染问题除了供需矛盾,水污染也是中国水资源现状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水环境的恶化。
据统计,中国河流和湖泊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水流被严重污染,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无法供人们直接使用。
这不仅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
政府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建立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以限制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其次,推动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三,加大水资源调配力度,优化水资源的分配。
政府还加强了水环境治理,加大对水污染的整治力度,推动水环境的改善。
结论中国水资源现状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污染问题。
但是,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问题仍然很严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推动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建设水资源丰富、水环境良好的中国梦。
水资源危机及其解决办法水是生命之源,支撑着动植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繁衍。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世界各国正在面临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这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农业生产、工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危机的成因及其解决办法。
一、水资源危机的成因1.1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全球人口在过去几十年内急剧增加,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突破97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用水需求急剧增加。
此外,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使得单个家庭用水量上升,传统供水系统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
1.2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水循环模式发生变化,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如干旱、洪水等。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降水量及其分布,使得一些地区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而其他地区则遭受洪涝灾害。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水源补给及生态平衡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1.3 过度开发与浪费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大规模地开发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和河流。
这种过度开发使得许多地区的水资源严重枯竭。
此外,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无论是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还是城市日常生活中。
1.4 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等大量排放到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使得原本优质的水源受到威胁。
这不仅导致可用水量减少,也增加了水处理成本,对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二、水资源危机对社会经济影响2.1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用水部门,农业对水资源依赖度极高。
干旱或缺乏灌溉用水将直接影响粮食产量,从而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在一些干旱地区,农民不得不减少耕种面积或更换作物品种,导致收入下降和农村贫困问题加剧。
2.2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用水,而缺乏足够水源将迫使企业减少产能或寻找替代原料。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还可能延误交货时间,对企业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水资源面临四大挑战一、频繁的洪涝灾害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是一个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
洪涝灾害对中国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江河的防洪工程系统还没有达到规划标准,尤其是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尚未形成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二是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万多条,大量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
三是已建成的水库中有3万多座为病险水库,防洪危险极大。
四是局部性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点多面广,防御难度大,台风所造成的灾害难以防御。
二、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中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亿亩,年均减产粮食280多亿公斤。
工业和城市用水的紧张状况不断突出,已经成为一些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三、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恶化,而且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牧区草原沙化严重,全国牧区33.8亿亩可利用草原中有90%的牧区草地退化问题突出。
地下水超采严重,大量湖泊萎缩,滩涂消失,天然湿地干涸,水源涵养能力和调节能力下降,水生态失衡呈加重趋势。
四、水污染严重。
中国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年排放总量从1980年的239亿立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680亿立方米。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江河湖海遭受严重污染。
2003年,据对13.46万公里河流水质进行评价,5类或劣5类河长占26.5%,与2002年相比有所增加。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 ,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一、水资源现状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水资源,但是由于地理分布的不均衡和人口密集区域的发展,导致我国的水资源在分布和利用上存在一些问题。
1.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富裕。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由于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据统计,中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为40%左右,而世界先进水平为60%左右。
3.水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都对水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和河流水质恶化。
二、面临的形势1.供水压力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的供水压力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居民用水量占全国总水资源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15%增加到目前的30%左右。
2.生态破坏加剧: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密切相关。
由于水资源的开发过度和污染问题,导致湿地退化、河流干枯、生态系统恶化等生态破坏现象加剧。
3.水灾风险加大: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导致了水灾风险的加大。
洪涝、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现状和应对面临的形势:1.加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提升农业灌溉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
加强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理和设备更新,减少漏水和浪费。
2.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
加强环境监测和日常巡查,加大对水污染的追责力度。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修复受损湿地,提升湿地功能。
实施河湖管理制度,加强对河流和湖泊的管理和保护,恢复河湖自净能力。
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水资源是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等问题,中国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水资源的现状,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水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发布了《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全国平均水资源量占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四十分之一。
尤其是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水需求量日益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在水质方面,报告显示全国水质总体呈现持续恶化趋势,化学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河流黑臭、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有所增加。
这直接影响到了水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健康。
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问题也日益严重。
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93毫米,比历史同期(1961-2010年)低77毫米。
对于本已缺水的北方地区而言,干旱问题更加突出。
同时,气候变化对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也加剧了水资源管理的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应对措施。
首先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供需平衡管理。
通过各种手段实现水资源节约,防止浪费。
其次是加强污染源治理,提高水质水量。
加强生态补
偿,改善水生态环境。
第三是推进水资源统筹管理,加强跨流域管理、跨地区协作等,提高整个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总之,《中国水资源现状调查报告》的发布,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经济安全面临六大挑战挑战之一对以美国主导的发达市场体系形成不对称依赖关系,导致我国国民储蓄不断流失,我国国民财富积累能力被削弱。
我国经济已经被美国一步一步引入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分工体系,并以比世界其他经济体更深的程度陷入世界美元循环体系。
这种态势将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形成潜在威胁。
从历史研究中我们发现,美国对其设定的打击目标国的基本战略之一,就是以开放美国的低端进口市场为陷阱,一步一步引诱被打击国经济逐步形成对美国市场的不对称依赖关系,从而使美国获得巨大经济利益。
这里还要提及我国的美元外汇储备。
研究美国历史就会明白,美国从立国以来就从未偿还过任何一笔对外国的国家债务,而且美国人也从不隐瞒这一点。
其中典型的就是上世纪70年代美元与黄金脱钩,就是公开单方面撕毁了对外国政府的黄金负债。
目前,我国巨额外汇储备仍在快速增长,这种深陷美元财富循环体系陷阱的局面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安全及长远健康发展。
美元资产不断贬值的本质是将使我国国民财富不断流向美国。
不仅如此,这笔巨额美元资产的整体安全性令人担忧。
有观点认为,中国可以用这笔外汇储备作经济斗争的武器,以大量抛售美国国债威胁美国。
应当明白,如果中国对这笔外汇储备在国际市场作日常性买卖操作时,国际金融体系是可以容许的。
但如果以此作为斗争工具,则绝不会被美国为霸权的国际金融市场所接受。
那时候中国的巨额卖单恐怕根本无人接手,市场流动性会立即消失。
挑战之二对以美国为霸主的市场体系的不对称依赖关系加速了我国资源耗竭及自然资源的对外流失,我国自然资源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已开始超出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定位于出口加工为主的“世界组装车间”加入了国际分工体系,被美欧资本压制在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区域。
其后果不只是在于获取微薄的利润,而更是在于国际垄断资本正是通过把我国限定在国际分工的最低端环节,我国正迅速消耗中国宝贵的自然资源。
而我国正是在人均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情下,选择占据国际分工体系的最低端的发展模式,用大量消耗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为发达国家经济体承担最污染环境、最消耗资源的代工组装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且将危及经济安全。
水资源管理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中国,水资源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重要问题,例如水资源短缺、污染、过度开采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也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
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1.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就已一直较少,加上工农业用水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急剧加剧。
应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的推广。
(2)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技术水平。
(3)推进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的供水状况。
(4)加强水资源的监测与调度,推进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合理利用。
2.水污染水污染是中国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活动对水质的污染,许多河流和湖泊水质已经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通过提高废水和污水处理技术的水平,确保工厂和城市污水达标排放。
(2)加强农业生产环保意识,控制农业污染的产生。
(3)加强水源头保护,保护河流、湖泊等水源地的水质。
3.过度开采过度开采是指水资源被开采得太快、太多,使得自然系统无法恢复,水资源的量和质都受到影响。
这给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严格的水资源利用规划和控制措施,推广循环利用和节约用水技术。
(2)加强监测,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查处。
(3)加强公众教育,普及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知识。
综上所述,中国水资源管理面临着多重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完备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