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山水画中的笔墨语言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笔墨语言【摘要】当代水墨人物画在传统水墨画基础上引入了现代元素,形成独特的笔墨语言。
本文从笔墨运用、题材选择、风格特点、艺术表现和传统与现代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当代水墨人物画在笔墨运用上追求简约而不失表现力,题材选择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风格特点突出个性和创新。
艺术表现以抽象、写意为主,强调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蕴,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保留传统水墨画的韵味又具有时代感。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受到市场和观念的影响,笔墨语言的演变体现着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创新和跨界融合,拓展水墨画的表现空间和观赏领域。
【关键词】当代水墨人物画、笔墨语言、运用、题材、风格、艺术表现、传统、现代结合、发展、演变、未来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代水墨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延续与创新,在当代艺术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水墨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壁画与书法艺术,经过不断演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与表现方式。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当代水墨人物画在传统基础之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呈现出新的艺术风貌。
在当代社会,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民族自信心的增强,水墨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备受关注与重视。
许多当代艺术家通过对传统水墨人物画的继承与创新,探索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表达方式,引领着艺术潮流。
水墨人物画也成为了当代艺术市场的热门品类,备受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背景介绍完毕,接下来将从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笔墨语言。
1.2 研究意义当代水墨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笔墨语言,可以深化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水墨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通过对其笔墨语言的分析可以揭示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山水画写生中的笔墨语言作者:张良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2期摘要:山水画写生是山水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过程,它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写生,它的概念和内涵不仅包括绘画基本的观察方式和表现手段,还有独自的精神体系和审美追求,其关键就在于笔墨。
作为形式语言的笔墨,是中国画语言的核心,笔墨基础也是山水画写生必须具备的经验。
关键词:山水画;写生;笔墨语言作者简介:张良(1989.2.24-),男,汉族,云南姚安人,美术学硕士,单位: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方向:中国山水画艺术。
[中图分类号]: J2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01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自魏晋时期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历朝历代的山水画大家们根据自己对自然山川的感知和认识进行创作,并且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理论,使传统得以延续。
五代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充分尊重自然,其风格比较写实,如宋代范宽的作品以陕关地区山水为题材,其作品《溪山行旅》是终南山和太华山的真实写照,董源巨然以南方山水为题材,多表现江南山水温润之景,那时期的作品体现出比较明显的地理地貌特征。
由此可知,山水画家创作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对自然山川进行深入的揣摩最终描绘出来。
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古代流传下来的写生作品,但是从有关写生的文字记载可以推断山水画写生在古代确实存在,如古人记载荆浩“隐居于太行之洪谷……尝携笔写生数万本”。
又如元代黄公望说他“云游时皮带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数有怪异,便当默写记之”。
所以,古人可能要经过写生之后的不断整理和完善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作品,但是古人用何种方式写生就不得而知了。
董源以长短披麻皴表现林木繁茂的江南的山水,范宽用豆瓣皴,小斧劈皴表现雄强博大的北方山水。
无论是披麻皴还是豆瓣皴,甚至是斧劈、米点、荷叶、卷云,折带等皴法都是用笔墨的形式表现。
试想,古人在没有前人任何经验的条件下,若不用笔墨的方式写生何以能够直接创造出什么皴法来,因此,水墨写生是山水画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且以水墨的方式写生恐怕也是最主要的方式了。
浅析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笔墨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更新换代,水墨画已经不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是适应当代生活和审美观念的一门艺术。
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艺术家们以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呈现了多样化和富于表现力的笔墨语言。
首先,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笔墨更现代化、个性化和多元化。
传统的水墨画强调“意境”,追求一种神秘、悠远、超脱的境界。
而当代水墨人物画强调的是表现技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不同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的笔触和墨色来表达自己的风格和情感。
例如,有些艺术家会用过度浓重或者过度轻盈的笔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有些艺术家则善于运用传统笔墨技法与现代审美元素的融合,以更新的表现方式来呈现人物形象。
其次,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语言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和思想。
现代人追求自由、个性和创新,这些元素也反映在了当代水墨人物画中。
例如,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强调现代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同时也表现了思想的冲突和痛苦。
当代水墨人物画通过去除孔子式的道德标准和禅宗的宗教性色彩来表达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
最后,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笔墨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给了水墨人物画带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和表现方式。
例如,一些艺术家在作品中融合了西方的艺术技法和方法,展现了当代艺术和文化交流的成果。
同时,艺术家们也在作品中触及到了一些全球性的话题,如对环境问题和人权问题的关注。
总之,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笔墨语言兼具传统流派的特点和现代审美的特点。
艺术家们在作品中更自由地使用手法,表达了个人情感和现代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
同时,当代水墨人物画也在自身的发展中吸收了多元文化的影响,使其更容易被现代观众所接受。
浅析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笔墨语言当代水墨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一种,始终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在现代艺术语境中展现出新的魅力和表现力。
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笔墨语言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作品表现力的体现,也是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结晶。
本文将就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笔墨语言进行一些浅析。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运用是其独特魅力的来源。
传统的水墨画多以“青、绿、淡”等色调为主,而当代水墨人物画则更多地运用了“浓、破、点、游”等笔墨技法。
浓墨重彩的运用使得当代水墨人物画在色彩层面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增添了一份现代气息。
破墨的使用则让作品在形式上更有变化,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质感和韵味,带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点题法的灵活运用使得画面更显生动,游墨则让作品更富有动感和韵律感。
这些笔墨技法的灵活运用,让当代水墨人物画不仅拥有了传统水墨画的含蓄与魅力,更赋予了其独特的现代审美特色,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感和观赏性。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笔墨语言反映了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创新。
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一种必然。
在继承的基础上,艺术家们在笔墨运用上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和创新,使得作品在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艺术风貌。
一方面,艺术家们在传统的人物题材上进行了深入挖掘和创意表现,将古代文人墨客、历史名人、民间故事等元素融入作品中,赋予了作品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艺术家们通过笔墨技法的巧妙运用,使得作品在形式上焕发出更多的现代艺术气息,展现出更具个性化的审美追求。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使得当代水墨人物画作品在表现力和意义上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更加贴近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和艺术情感。
当代水墨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一种,其笔墨语言是其独特魅力和艺术魅力的来源。
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笔墨语言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和审美魅力,也体现了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反映了时代变迁下的审美趋势和文化认知。
浅析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笔墨语言当代水墨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的一种,既继承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技法,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观念,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笔墨语言成为了表达艺术家个性和审美追求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笔墨运用的技法、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作品的审美特点等方面,浅析当代水墨人物画中的笔墨语言。
一、笔墨运用的技法在传统的水墨画中,工笔、写意、泼墨等技法被广泛运用,而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艺术家们将这些传统的技法与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笔墨语言。
1. 工笔技法工笔技法是水墨画中的传统技法之一,它强调细腻的表现,讲究线条的精细和色彩的丰富。
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一些艺术家通过对传统工笔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创造出了具有现代气息的作品。
比如王冉的《蝴蝶梦》系列作品,他将传统的工笔技法与写意的表现手法相结合,用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了古典美人的形象,并通过色彩的运用,营造出了梦幻般的意境。
2. 写意技法写意技法强调意境的表现和笔墨的自由流动,它能够表现出艺术家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一些艺术家通过写意的笔墨语言,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比如林风眠的《风韵犹存》系列作品,他运用虚实相间的线条和浓淡变化的墨色,表现出了古典美人的风采和韵味,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
3. 泼墨技法泼墨技法是水墨画中的一种特殊技法,它通过水墨的溅洒和飞溅,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一些艺术家通过泼墨的技法,表现出了作品独特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比如陈逸飞的《幻墨》系列作品,他通过水墨的溅洒和飞溅,营造出了梦幻般的意境和艺术氛围,展现了他对于艺术表现的独特追求和创新精神。
二、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在当代水墨人物画中,艺术家们的表现风格各有特点,他们通过对笔墨语言的运用,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
1. 王冉2. 林风眠3. 陈逸飞三、作品的审美特点1. 王冉的《蝴蝶梦》系列作品,通过对传统工笔技法和写意技法的运用,营造出了古典美人的形象,并赋予作品梦幻般的意境,展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现代审美追求。
浅谈中国画笔墨语言——以黄宾虹山水画为例!黄宾虹,中国近代国画家,最擅长画山水。
他渊博的学识赋予他丰富的书画实践经验,也使他在同时代的众多画派中树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一.浑厚中隐含着清逸,笔法虚实相生,意境郁勃澹宕。
黄宾虹对绘画有着自己独特的深刻的见解,他的作品不是雅俗共赏的一类,可以说是曲高和寡、难为人解的纯正艺术。
在绘画中他总结出了自己的“五种笔法,七种墨法" 对后来的绘画艺术影响深远。
本文通过分析黄宾虹独特的笔墨语言,来使读者对他其人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对中国绘画中的笔墨技法等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笔墨语言的相关范畴概述中国画与西方画最大的区别在于笔墨用法。
西方画强调色彩的渲染,而中国画则着重于笔法和墨法的运用。
笔法主要在线条的勾勒、皴擦点口方面体现,墨法主要在渲染托晕方面体现,所以笔主形象之骨,墨主形象之肉,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依托,共同诠释出画作的精髓因此,一幅画作的笔墨是否精道,决定着画作本身的优劣。
笔墨语言是中国画的标志性特征,它影响着画作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作者艺术造诣的体现。
笔法是作品的骨骼,墨法是作品的血肉,二者的深度和精度影响着一幅作品的形式和结构。
但笔墨只是作画的一种手段,是作品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作品艺术技巧的一个载体,而不是作品的本质和目的。
黄宾虹的作品中很好地诠释了笔墨语言对于画作的重要性,他以笔墨为中心,保持着中国画传统的特色重视丘壑内营,不去生硬地描绘实景,而是运用笔墨之法渲染意境,以意表情,以意写景。
中国画的特色在于笔、墨、纸、砚的恰当使用,尤其是笔墨的运用。
作者往往通过笔墨的技法来塑造物象,从而表现出心中的艺术境界。
而笔墨又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恰当的拆合也会对作品本身有很大的影响。
所谓笔中有墨,墨中有笔,才能使画作本身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同时,墨从笔出,虽大多数的作品创作比较注重用墨,但笔法仍是不可忽视的一处。
运墨中尤见笔势,墨法精妙,作品气势方能体现。
美术时空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一、笔墨在山水画中的意义要画好一幅山水画,画家需要做到以意用笔,笔落而成形,从而表现物象的神韵,同时还要讲究用墨。
山水画以笔写形、以墨写色,具有会意、传神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骨法用笔和墨韵生动这两点。
积墨法也是众多山水画家常用的方法,如龚贤、黄宾虹等。
每位山水画家都具有自己的个性,所绘制的山水画会带给观者不一样的感受,在笔墨的运用上也具有很大的不同。
倪瓒、沈周等画家注重用笔,吴镇、龚贤注重对墨色的运用。
黄宾虹认为,山水画之所以美,是因为在笔和墨的搭配上特别合理,形成一种构成的美感。
“笔精妙墨”是山水画家追求的最好表达方式。
二、山水画的运笔笔是形,墨是色。
变化多样的墨色也是由笔表现出来的。
要想画好山水画,就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做到有笔有墨和骨法用笔。
晚唐时期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阐述了山水画立意和笔墨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墨应该从笔表现出来,同时提出了“书画同源”的艺术主张。
这一主张流传至今,仍被现代画家奉为经典。
在山水画上,山水画家借助笔墨表达自己的情感,赋予画面较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的思想情感。
山水画的创作以笔为主导,评价山水画首先是看它的用笔。
线条是墨的依托,而墨法是通过用笔表现出来的,二者形成互相依赖、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如,想要画一颗柳树,并表达出一种精神愉快的状态,可以通过干涩的用笔皴擦出斑驳的树干,再用润泽的用笔画出随风摇摆的柳枝,用潇洒、轻盈的用笔画出在风中飘动的叶片。
这样,就能够轻松地表现出柳树的姿态和人的情感。
在表现富有气势的山石时,也可以大胆地选用斧劈皴的手法。
斧劈皴是用侧锋用笔的,可以沾一点浓墨,也可以沾点淡墨;可以大胆地用笔,也可以用小笔皴山石。
但是要注意笔触之间不要重复,而要一次性地完成。
再用淡墨沾水渲染,以表现石头的质感。
三、山水画的用墨山水画不光要有笔,还要有墨,即要使墨韵生动。
山水画是用笔表现形,用墨表现颜色的。
浅谈水墨山水画的笔墨形式[摘要]水墨画是中国绘画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是东方审美思想及中国画形式发展的自然结果。
笔墨作为水墨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元素及主要表现方式,在水墨山水画中所造成的美感效应是其它绘画工具所无法替代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进步,笔墨形式逐渐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态势,如何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笔墨表现新形式的问题摆在画家面前,使之适应当今社会变革和表现现代人丰富多样的精神状态与视觉趣味,从而确立笔墨表现形式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位置。
立足传统、借鉴吸收、开拓创新是中国水墨画的必由之路。
“笔墨”形式本身具有精神价值取向,其中更是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本民族艺术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水墨山水笔墨形式笔墨发展创新在过去的百余年时间里,水墨山水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世纪之初,水墨画的面貌还相对单一,自清王朝灭亡以后,水墨山水画的艺术发展形式则始终没有停止过,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在这百余年时间里中国水墨山水画家的生存状态和艺术表现形态的变化都超过此前的几百年。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写实性水墨画的发展日趋受到冷落。
各种“表现”、“抽象”形式水墨画的出现,既有着随时代发展的一面,也有顺应自然前进的一面。
“表现”性水墨画是现代水墨画在九十年代中最富有成果的。
它一方面继承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性因素,另一方面又借鉴于西方的表现主义绘画。
而“抽象”性水墨早在八十年代就已开始出现,但真正成为主流还是在九十年代。
各种新兴笔墨表现手法的出现对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表现形式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得一大批山水画家在处理画面效果的时候借鉴使用了其中的一些表现方式来加强画面的趣味性和生动感。
中国的抽象性水墨画虽然有受到西方抽象绘画的影响,但同时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这就给了抽象水墨画家一个不同于西方抽象绘画的高起点,使其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而由此引发的关于笔墨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
2021·02中国山水画是妙悟自然富于现实精神的艺术创造,它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体现了祖国锦绣河山的多姿多彩,也表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中国的山水画最早以人物的背景出现,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立于隋唐,成熟于宋代,元、明、清时期绘画法则和绘画体系已日臻完善。
以荆、关、董、巨为首的北宋四大家和以刘、李、马、夏为首的南宋四大家,在艺术形式上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线条和水墨高度结合,笔墨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笔墨作为山水画的要素之一,在表现山水意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蕴含着中国画的古法气韵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通过笔墨可以看出艺术家胸中之灵气,体察画者之胸襟。
当代的山水画和传统的山水画相比,绘画形式、表现风格都大不相同,各有其时代性,但二者都以笔墨为精神传达其思想内容,表现情感感受。
在改革开放的文化背景之下,大批的艺术家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八五新潮”涌现的一大批青年艺术家主张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化语言,将矛头指向当时的“极左”艺术和“文革传统”。
当时绘画最常见的方式是对传统水墨语言进行大胆结构,然后再抽取一些因素,按照新的艺术标准重新解读,注入自己的思想,抨击了传统绘画形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找到了突破的办法,立足于实践,拓宽了笔墨语言和形式,使现代水墨继承并发展了笔墨精神。
一、中国水墨山水画中笔墨的含义吴冠中先生曾指出“笔墨等于零”,在美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张仃先生随即发表《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一文,提出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它既凝聚着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又兼并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笔墨二字的含义大约在11世纪以后已经不是单纯的笔或墨的名称,而是中国绘画独有的表现性语言。
中国画的技法可归纳为勾、皴、擦、染、点:勾就是勾线,即用笔勾出绘画对象的外形轮廓,勾线在绘画中总是摆在首位的。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无线者非画也”,这说明中国绘画早已确立了以线造型的基础,并且创造出“十八描”。
浅谈现代山水画中的笔墨语言
作者:高龙龙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7期
摘要:中国山水画有它自身的传统,也有它发展的历史继承性,现代是对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现代山水画在笔墨语言上与古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差异。
现代山水画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总体面貌上,还是内在精神上,不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创作理念上,与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已不可相提并论,带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色。
从20世纪初期到今,由于西方多元化文明的不断涌入,山水画逐渐转型,现代山水画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进程。
这种转换是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追求及外来文化的碰撞。
现代山水画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他已不同于传统。
有了自己全新的笔墨图式,从运笔、用墨、皴法、墨色等方面显示出显示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表现出中国现代人所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理念,笔墨不仅是技术问题,它还渗透着中国的精神性和现代性,二者既是对传统的追求,又是山水画发展的必然。
“笔墨当随时代”,现代笔墨的实验与探索,自然转向寻找“笔墨”艺术的自我,它体现出现代笔墨的新质,在于寻求一种新的观念和价值。
这显然是笔墨艺术观念上的一次更深层的开掘和变革。
文章首先介绍了笔墨在山水画中的地位和发展历程,其次谈了传统和创新的融合,最后说了现代山水画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笔墨形式;山水画;现代性;
一、山水画中的笔墨
(一)山水画以笔墨为主
笔墨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表现形式,是中国画的精髓。
笔墨是中国画中技法的总称,单从技法方面分析笔墨,“笔”是指勾勒、皴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
笔墨必须相互结合,相互呼应,才能更加完美地表现事物以及意境,使画作美妙生动、赋有神韵。
笔与墨的方法和技巧在中国山水画中都各自占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绘画过程中都不是孤立的,二者相辅相成,即“墨自笔出,笔由墨见”。
中国山水画正是因为笔与墨的有机结合,才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特有的绘画形式。
(二)笔墨的发展历程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画在数千年以来其表现形式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笔墨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形势。
宋元时期许多画家成功的将笔墨的技巧运用到了山水画当中,从而涌现出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
明代中时期以后模仿之风盛行,笔墨追求单一,没有任何突破。
山水画由此走入了短暂的瓶颈时期,但是徐渭却以“运笔尤如劲疾舞枪挥戟,用墨如滂沱倾泻而物象光彩奕奕”的独特艺术魄力在那时的画坛独具一格,颇负盛名。
他的作品用墨颇为大胆,奢侈,笔力劲健有力,在激情奔放的同时,笔墨的块面和点线结合仍能纷纷入扣,浓淡得致,无不被他那豪放洒脱的气势所震撼,得以推动了山水画又一步的迈进。
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画家们在继承中国画笔墨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尽情地发挥中国画的笔墨特长,探索和革新中国画的笔墨语言。
涌现了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诸位大师。
他们在风格迥异的艺术创作中,凝神酣畅地表达了中国画传统笔墨的强烈个性和民族精神。
著名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笔墨取于物,发于心,为物之象,心之迹。
”笔由心生,墨由心造,以心观物,亦以心观吾,物吾通于一心,天人合于一道,然后下笔有方略,有矩度、有品格、有意趣,方为高手,进而有品位,有原创性、经典性方为巨擘。
笔墨作为传统中国画的根和本,在山水画的创作当中,不管用何种材质和方法去实现其画面效果,都应该把笔墨作为基本核心。
二、现代山水画中笔墨的创新
(一)创新意识是推动现代山水画笔墨形式多样性形成的主因
现代山水画在创新意识的推动下不断地发展,吸收西画的技法以突破已有的表现形式为基点而创新发展的一个过程,这并不是要抛弃所有的传统,而是一种“扬弃”,以便更好的发展。
如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等画家,他们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创新,融合古今。
李可染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写生实践,然而这种对景写生的过程实是他根据现实感受对传统笔墨进行整合、推陈出新的过程。
他也表现逆光光影的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他传达中国审美观念和精神。
从大师们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既传统又现代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让“85新潮”中的一些青年画家在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进行了一次次对传统的挑战。
画家在追求笔墨个性舒展的同时,其笔墨形式凸显着现代的文化状态,构成、表现、抽象、符号等西画中的元素在当下山水画创作中相融合,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出现实验水墨、现代水墨、水墨装置等新的艺术形态,表现当代审美意识和观念,使笔墨形式呈现多样化状态,山水画的创新意识也不再是空中楼阁一触即倒。
(二)传统是创新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原有的审美境界、形式语言得到扩展,创新意识使画家在传统与创新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坚持探索新的笔墨形式.传统山水画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人文精神,以及笔墨意韵,因此我们应当更多地去理解、体会传统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和精神。
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表现出来的那种疏朗、洒脱,在那不经意处总成文章的感觉,其心动、笔动以及境界的爽意,总使人想起道家“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崇高境界。
当用传统笔墨表达实景与情感而出现了巨大差别时,只有不断深化挖掘个人情感,笔墨才能从原有的体系中分解
出來,用新的笔墨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传统是创新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的逐渐累积,想要达到绘画艺术的高峰就会举步维艰。
因此,山水画笔墨形式的发展需要我们更好地去挖掘传统,吸取传统的经验,以山水画的传统精神为主轴,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目的,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去探寻具有现代意义的笔墨形式。
三、现代山水画笔墨的表现趋势
现代山水画在笔墨语言有了新的形式上的变化,这种笔墨的变化影响了山水画的图式变化。
现代山水画之所以区别于传统,是因为它是被重新赋予的生命,通过对现代笔墨个性化的发展。
把握山水画的时代特征,是我们认识现代山水画全球多元化的重要元素。
“笔墨”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特征,山水画也不例外。
“笔墨”一词始于唐末山水画家荆浩。
他在著名的“六要”中说到作画人必须明白: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
在一幅作品中,笔墨就像人的血肉和筋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墨随笔运,笔依墨态”,笔墨不仅仅是抽象的点线面,隶属于物象的造型手段,笔墨是画家心灵的迹化,性格的外现,气质的流露,审美的显示,学养的标记。
笔为画之筋骨,墨为画之血肉,有笔无墨少气韵,有墨无笔少气力。
笔主气,墨主韵,用笔表现事物的造型,用墨表现事物的黑白层次。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中国人表达自己艺术理想的方式,现代山水画的笔墨观由于社会开放,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世界趋向多元,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创新。
用笔速度快,在快中求稳,类似书法中行书,草书甚至狂草的用笔。
笔触奔放,挥洒自如,有激情、有韵律、有动感,体现出现代用笔“无定法”的主张。
现代山水画大多注重笔触本身的情绪化,抽象美、形式妹以及主观感受,用墨比较大胆,颇有创意。
现代山水画通过各种附助材料的使用,极大的彰显了墨态在现代山水画中巨大施展空间。
综合方法的运用也是现代山水画用墨的特征。
与传统相比,前者重法度,在法度中求变化,后者重变化,在变化中求法度。
前者偏工整内敛,后者偏奔放张扬。
前者用墨纯净,浓淡干湿适度,强调中和之美,以墨分阴阳,烘托前后为主要目的,墨的韵味依附于形体之中,不能独立发挥。
后者用墨不拘一格,采用综合材料辅助寻求笔墨肌理的变化莫测,张扬个性并将笔墨的独特价值解放出来,已呈现明显的现代性和未来性,使感性形式和精神内容在更高的基础上达到和谐统一。
作者简介
高龙龙,男,现为广西艺术学院,2016级,中国画山水专业,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