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自由思想正文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9
【初二作文】我渴望自由写李白作文600字我渴望自由自由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也是我渴望拥有的。
当我想到自由,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我所敬佩的诗人李白。
他用他的诗歌表达了我内心深处对自由的向往。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放、奔放的情感,他的心灵是自由的,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的才华更是自由的体现。
李白的自由不仅仅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更表现在他的生活态度中。
李白的诗歌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首就是《蜀道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堂堂正正的男儿披荆斩棘、奋力向前的壮丽画卷。
在诗中,李白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蜀道的艰险,但是他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他心中的自由让他能够超越困境、超越痛苦,追求自己内心的理想和信仰。
李白的自由不仅仅存在于他的诗歌创作中,更体现在他的人生态度中。
他秉持着自由的心灵方式,潇洒自如地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喧嚣中。
他没有被礼教的束缚所困住,而是自由地追求他自己热爱的事物。
他的一生充满了冒险和奇迹,他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人,这些经历都丰富了他的诗歌创作,也让他与世界保持了紧密的联系。
对于我来说,自由就是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不被外界的压力和束缚所限制。
自由也意味着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受任何限制和禁锢。
我希望能够学习李白,在生活中保持一颗自由的心灵,并用自己的方式追求梦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受到各种各样的规则和束缚。
我们需要遵守学校和家庭的规定,需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去生活。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能拥有自由。
自由是一种内心的态度,是一种对世界的态度。
就算身处困境,也可以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所以说,自由并不只是一种物质的标志,更是一种心灵的追求。
只有拥有自由的心灵,我们才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正如李白,他虽然生活在一个封建的社会,但通过他自由的心灵,他用他的诗歌抒发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
我渴望自由,并且努力追求自由。
我希望能像李白一样,在生活中保持一颗自由的心灵,并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创造美好。
李白在诗中如何展现自由精神李白,这位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犹如璀璨星辰,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其中,自由精神更是贯穿其诗歌创作的灵魂主线,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和陶醉。
李白的自由精神首先体现在他对自然的热爱与融入。
在他的笔下,大自然是一个广阔无垠、自由奔放的世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仿佛是大自然在尽情地展示着它的力量与自由,不受任何束缚。
又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对峙,孤帆远行,这画面中蕴含着无尽的自由与开阔。
他将自己置身于山水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大自然赋予的自由与宁静。
李白对功名利禄的超脱也是其自由精神的重要体现。
在那个追求仕途、功成名就的时代,李白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世俗的名利所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诗直白地表达了他对权贵的蔑视,不愿意为了迎合权贵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他坚信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官场的荣耀,而在于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富足。
在李白的诗中,饮酒作乐也是他追求自由的一种方式。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饮酒让他忘却世间的烦恼,释放内心的压抑,尽情享受自由的时刻。
酒成为了他通向自由境界的媒介,让他在醉意中抒发真情实感,展现出无拘无束的自我。
李白的想象力更是他自由精神的翅膀。
他的诗作充满了奇幻的想象,打破了现实的种种限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孤独的夜晚,他能邀请明月共饮,与自己的影子相伴,这种奇特的想象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自由和广阔。
还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决心,是他对自由理想的坚定追求,不受现实困境的阻碍。
李白的自由精神还体现在他对个体情感的真实表达。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他得意时的豪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是他忧愁时的感慨。
他的情感自由流淌,不受礼教和常规的约束。
李白生平和思想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徒居中亚。
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今苏联托克马克),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因自号青莲居士。
他的家庭可能是个富商,幼年所受的教育,除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等;他的生活情趣和才能也是多样的,他不仅是一个“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青年作家,同时还是一个“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传说他曾经为打抱不平而“手刃数人”。
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曾登峨眉、青城诸名山。
这些生活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也造成他的思想的复杂性。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时期。
他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东至金陵、扬州,复折回湖北,以安陆为中心,又先后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游踪所及,几半中国。
李白的漫游有恣情快意的一面,但也有他的政治目的。
他没有也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因为这和他的“不屈己,不干人”的性格以及“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愿都不相符合。
因此,在漫游中,他有时采取类似纵横家游说的方式,希望凭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知名人物的推毂,如向朝朝宗诸人上书;有时则又沿着当时已成风气的那条“终南捷径”,希望通过隐居学道来树立声誉,直上青云,如他先后和元丹丘、孔巢父、道士吴筠等隐居嵩山、徂徕山和剡中。
他尝自言“隐不绝俗”,说穿了也就是隐居以求仕。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终因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人的喜悦是可以理解的。
李白初到长安,太子宾客贺知章一见叹为“谪仙人”,声名益振。
玄宗召见时,也“降辇步迎,如见园绮”。
但实际上玄宗所赏识的只是李白的才华,把他看作点缀升平和宫廷生活的御用文人,因命供奉翰林。
李白自由思想正文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李白的自由思想作者:指导教师:所在系部:中文系专业:语文教育年级班级:2010 级 2 班完成时间:2013年3月17日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李华颖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2013年 3 月17 日目录标题 (1)中文摘要 (1)一、李白自由思想的体现 (1)(一)、李白对自已人生的认识 (1)(二)、李白表达自由的方式方法 (2)(三)、李白心目中真正的自由内涵 (2)1、摆脱行迹、放荡世外的 (2)2、按己意行事、不受限制、自主选择的自由 .................... ..33、自主选择入世和生活方式、自己确定社会角色的自由 (3)二、李白对自由思想的追求 (3)(一)、放荡不羁的自由 (3)(二)、个性发展的自由 (4)(三)、平等博爱的情怀 (4)参考文献 (5)致谢 (6)浅谈李白的自由思想摘要本文分析了李白自由思想的体现进而分析了李白对自由思想的追求。
文章首先是通过对李白自由思想具体体现的分析来解释李白心目中真正的自由是我行我素的、不受限制的、跟着感觉走的。
而后文章又介绍了李白所追求的自由是放荡不羁、个性发展、平等博爱的。
整篇文章主要围绕李白的自由思想来写,写出了李白作为一个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李白自由思想地位李白是生活在唐朝繁盛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从古至今不乏研究李白的学者,但以往的研究只是从某一家或几家传统思想出发,将其思想置于某种信仰,而李白的思想是十分复杂的,他的思想受到诸子百家的影响,所以很难断定他是属于哪一家的。
尽管他的思想十分复杂,但作为他思想中精华的独立人格的表现却实实在在的为李白追求自由提供了充分的心理条件,他的这种独立人格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充满了与众不同,有着鲜明个性的,李白正是有了这样的心理做基础才敢于去追求那放荡不羁、个性发展、平等博爱的自由。
李白的思想概括总结大全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唐朝著名诗人。
他的诗才广为称颂,诗作具有豪放奔放、妙趣横生的特点,被尊称为“诗仙”。
李白的思想深刻而丰富,概括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豪放奔放的人生态度李白的诗作中充满了豪放奔放的人生态度。
他崇尚自由,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不满于官场生活的束缚。
他倡导辞职仕途,选择了自由的漫游生活,游历各地,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
他主张人生应该积极奋发,勇往直前,不被困境所限制,积极追求个人的理想和追求。
二、崇尚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李白的诗作中渗透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之情。
他赞美大自然的壮丽和狂放,认为人应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乐趣。
他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色和自然界的各种生灵,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万物的热爱之情。
他主张人应该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艺术追求的超脱与超越李白追求艺术上的超脱与超越,他的诗作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注重个人情感表达与创新。
他提倡超越常规的艺术表达,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和规则。
他在创作中摒弃了古诗格律的束缚,追求自由的艺术创作,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作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想象力,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四、对人生命运和时代境遇的思考李白对人生命运和时代境遇的思考,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历史发展的思考。
他在诗作中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辨,对人生的多变和不可预知性的反思。
他也思考了时代的变幻和社会的困境,展现了对社会矛盾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他的诗作中既有面对困境的豪情壮志,也有对人生苦难和历史命途的反思。
综上所述,李白的思想概括总结包括他的豪放奔放的人生态度,崇尚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艺术追求的超脱与超越,以及对人生命运和时代境遇的思考。
李白的思想富有感染力和启示意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追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李白诗中如何表现对自由的追求李白,这位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犹如璀璨星辰,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其中,对自由的追求更是贯穿了他诗歌创作的始终。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那是一个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时代。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的种种规范和束缚仍然存在。
但李白的内心深处,却始终燃烧着对自由的渴望之火。
在他的诗中,常常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气势磅礴的庐山瀑布,仿佛挣脱了大地的束缚,自由地奔腾而下。
又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雄伟的天门山和浩荡的江水,展现出一种无拘无束的力量和气势。
李白将自己对自由的追求融入到这些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之中,借景抒情,让读者感受到他对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强烈渴望。
他还借助丰富的想象来抒发对自由的追求。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种大胆的想象,体现了他想要突破现实的局限,飞向那自由广阔的天空,去拥抱明月的豪情壮志。
在李白的想象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他可以随心所欲地遨游天地之间,不受任何束缚。
李白对自由的追求,也体现在他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上。
他曾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明确表达了不愿意为了权贵而低头,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他不屑于遵循官场的规则和束缚,追求的是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
在他看来,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真正重要的是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追求理想和抱负。
李白的饮酒诗中同样蕴含着对自由的追求。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饮酒作乐的时刻,他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感,享受着无拘无束的快乐。
酒成为了他摆脱世俗烦恼、追求自由的一种方式,让他能够暂时忘却现实的种种不如意,沉浸在自由的氛围之中。
此外,李白在诗歌中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也反映了他对自由的向往。
他笔下的侠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们武艺高强,行事洒脱,不受世俗礼教的约束,自由自在地行走江湖。
自由
他们都说,你是自由的.
手托一只玉壶,不时地捋几下飘逸的胡须.两袖充盈着清雅的风.就连白色的衣袍都是飞舞的.正如你此时的思绪.行走在天地之间,你俨如一位仙子.
你驾着一叶小舟,划在映照着月光的湖里.浅酌一口美酒,昏昏沉沉中,你诗意大发,冲着与你相伴的月亮高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瞧,好像没有什么是你的束缚.你永远都是属于自然的,你自由,宛如一座大山,高耸,巍峨,壮观,浑然天成.
你自由,你的脚步遍布全国各地.没有什么能挡住你的脚步,正如没有什么能低挡你高过苍穹的思绪.你登上蜀道,不由得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没错,你属于青天,甚至好像你曾经在青天大鹏展翅.
可是,此时你落入了凡尘.
你是自由的吗?所有人都觉得是.你的思绪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你的脚步伴随着仰天大笑.霓为你衣,风作你马,你毫无羁绊地畅游在天地间.甚至你也一度认为这样的自由便是自由了.
自古酒如愁肠.酒无时无刻不伴在你身旁,正如愁思一直与你如影随形.几杯酒下肚,你开始口无遮拦.你大骂皇帝老儿有眼无珠,不识人才.这个整日只知以歌舞取乐的人,是你内心最敏感最脆弱的神经.也是你自由的羁绊.
月光如酒风如歌,清风吹得痴人醉.世人看你总是如此疯疯颠颠.时而
久之,你也分不清自己是真实的存在,还是虚无的幻象.孤独的身影,只有月亮与你作伴.你端起酒杯,想邀这位唯一的友人与你一饮而尽.你怎不知,那只是月亮的影子.
你孤独,世人才会皆认为你自由.。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讴歌理想,抒发悲愤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
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鄙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
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也不屑于与俗沉浮。
现实的黑暗使他李白图片理想幻灭,封建礼教等级制度的束缚使他窒息,他渴望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于是采取狂放不羁的生活态度来挣脱桎梏、争取自由。
其表现方式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然而,酒既无法销愁,神仙更虚无飘渺,于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把美好的大自然作为理想的寄托、自由的化身来歌颂。
他笔下的峨嵋、华山、庐山、泰山、黄山等,巍峨雄奇,吐纳风云,汇泻川流;他笔下的奔腾黄河、滔滔长江,荡涤万物,席卷一切。
表现了诗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冲决羁绊的强烈愿望。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这是李白对社会的愤怒抗争,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体现。
他反对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揭露将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于玄宗的骄纵,宦官权势炙手可热……通过对政事朝纲的分析,并到幽燕的实地观察,李白以诗人的敏感,洞幽烛微,在当时诗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祸乱将作。
“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升华,摆脱了用藏出处的矛盾。
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乡中去寻求,所以在《将进酒》、《江上吟》、《襄阳歌》等诗中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齐一万物、逃避现实等消极颓废思想,这在封建社会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简述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以浪漫主义为主,并且多与历史上各时代的社会政治密切相关。
李白之所以能把古代英雄人物都写入诗中,使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这与他提倡“发愤著书”有很大关系。
李白也写了一些揭露批判现实的诗篇,如《猛虎行》等,另外还有一些记游写景之作。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诗仙、诗圣)。
一、追求自由,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
(代表作品:静夜思、赠汪伦)二、思想积极进取,富于批判精神。
(代表作品: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三、热爱祖国山河,渴望报效国家。
(代表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登金陵凤凰台)四、孤傲狂放,不受世俗礼法拘束。
(代表作品:永王东巡歌、古风)五、关心民生疾苦,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
(代表作品:山中与幽人对酌、行路难)六、喜欢纵情享乐,飘荡人生。
(代表作品: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七、蔑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昏庸。
(代表作品:早发白帝城、古风)八、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代表作品:蜀道难、渡荆门送别)九、蔑视虚伪,真诚直率。
(代表作品:赠汪伦)十、推崇道教,认为神仙可求。
(代表作品: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将进酒)十一、感情奔放,想象丰富。
(代表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是丰富奇特,清新俊逸。
(1)他以其潇洒飘逸的诗风和磅礴雄伟的气势,以及神采飞扬的想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白常被称为“诗仙”,他的诗体裁多样,除了五言长篇外,七言绝句、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歌行以及歌词,也都有涉猎,并且具有独特的风格。
(2)二、对祖国无限热爱。
(代表作品: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将进酒)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夏秋间,李白因受永王李璘案牵连,被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中途遇赦,舟至巫山,遇赦放还。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在安徽当涂。
就是这么一位爱国志士,虽然两度被“赐金放还”,却仍眷恋着故土。
(3)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的思想概括总结李白(701年-762年),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独创的诗风而闻名于世。
李白的思想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强调追求自由、超越世俗的境界,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本文将针对李白的思想进行概括和总结。
首先,李白的思想强调个人自由和超脱。
他反对束缚个人的社会规范和约束,主张追求内在的自由和个性的展示。
他醉心于酒和诗歌,诗中常有对于个人身世的描述,表现了他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
他的《将进酒》一诗中写道:“无谓言尽妍,只愿留寂寥。
时望庐山烟,未见未陆游。
”他借酒浇愁,借诗发泄情绪,表达了他对人生无谓言尽妍的态度,醉心于寂寥的个人灵感,渴望“陆游”而予以追求。
他的思想给后人留下了勇敢追求自由的启示。
其次,李白的思想融合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他强调自然和谐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合一。
他将自然景观融入诗作,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现象相结合,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静夜思》一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他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他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个人内心世界和自然环境的合一追求。
他的思想将个人与自然联系起来,给人以宁静和安宁的感觉。
此外,李白的思想强调人生观的重要性。
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和创作,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将进酒》一诗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表达了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强调人应该尽情享受人生,并且相信自己的才华将继续发光。
他的思想给人以勇往直前的信念,鼓励人们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
综上所述,李白的思想以个人自由和超脱为核心,强调个性的展示和对社会约束的反叛。
他的思想融合了道家哲学的思想,注重自然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合一。
他通过自己的生活和创作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强调人应该乐观面对人生,并勇往直前。
李白的思想以其独特的诗歌表达形式,给人以启示和思索,对后世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思想论文引言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
他以其奔放豪迈、豪情万丈的诗歌作品而闻名于世。
李白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才华,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本论文旨在探讨李白的思想观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李白的人生观李白的人生观可以概括为追求自由与超越。
他在其诗中经常表达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倡导享受眼前的快乐,追求心灵的自由。
在《将进酒》中,李白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诗展现了他对于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并表达了“活在当下”的态度。
他不愿被世俗的束缚所限制,不断追求自我的完善和突破。
二、李白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可见他对于自然界的赞美与融入。
他与自然共生、共融的方式展现了他与天地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中,李白描绘了大自然冬季的景象,同时展现了他内心的宏伟情怀:“天地一片田,万物生光辉。
”李白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进一步体现了他的天人合一思想。
三、李白与人性的矛盾李白的诗作中对于人性的揭示与批判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他对于人类欲望与尘世纷扰的抨击体现了他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
在《月下独酌四首·其三》中,李白写到:“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追求功名利禄的无关心,将自己置于俗务之外的态度。
李白认为追求名利只会束缚人的思维和行动,扼杀了人的本真。
四、李白对后世的影响李白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打破传统的文化约束,开创了新的创作路径。
他的豪放风范和洒脱豪情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许多后来的文人学者的创作灵感。
特别是在现代,李白的诗歌被广泛引用和研究,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
结论通过对李白的人生观、天人合一思想、人性矛盾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探讨,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思想是富有多元性和超越性的。
李白的最潇洒自由的诗句李白是唐代文学巨匠,他的诗歌充满了自由与潇洒。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描述雄浑壮阔的山水田园,也有表达自由奔放的个性和追求。
以下是李白最潇洒自由的诗句。
1.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诗是李白《登高》中的名句。
用简单而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山水的壮观,寓意人生的坚毅和追求。
青山虽然高耸,但东流的水流却越过了它,犹如人生困难困境,而我们必须要顽强拼搏,不轻易被挫败。
2.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句诗出自李白《将进酒》中,表达了诗人心中自由潇洒的豪情,认为自己是与身边一切共饮的英雄。
而对影成三人,表层含义是诗人与杯中酒、月亮对乘,也可理解为“我是我自己的玩伴”。
这样的自由独立思想和超脱束缚的精神,给我们人生带来启示。
3.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诗出自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坚定。
他认为,无论经历多少困难和磨难,自己的才华都会成就一番事业。
这种不服输的自信和信念,极具启示价值,鼓舞人奋发向前。
4.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这句诗出自《將赴吴兴登乐游原》诗中,表述了诗人在春天放飞自我的场景。
春风显自由,厌恶束缚,生命充满活力与激情。
这句诗让人感受到人生的自由和潇洒,用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表现了诗人极致追求自由的态度。
5.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梦里花钿重这句诗出自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中,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生活的厌恶,更表现了诗人对境界的直觉及达到境界的减法思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比不上梦里花钿重。
达到某种境界,那些皆是虚妄,达到自由之境,这些世俗所谓都是花花肠子,浮华看客。
6.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句诗出自《锦瑟》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并以“云想衣裳花想容”暗示自己的女人憧憬容貌,而“露华浓”则表现了对女人妩媚的态度。
李白的这种潇洒自由的思想, 完全不受桎梏地表达自己对女性美的向往和欣赏之情。
7.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热情无坚不摧这句诗出自唐朝名妓李师师入夜见李白时, 李白为她口占《长恨歌》时所言。
李白的思想感情总结200字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李白的思想倾向于超脱尘俗,崇尚自由奔放的生活态度。
他反对拘束的礼法制度,主张自由自在地追求生活的真实和本真。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达出对世俗规范的不满和对自然、心灵解放的向往。
例如,他在《蜀道难》诗中写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和追求人生自由的决心。
其次,李白的思想感情与爱国情怀息息相关。
他以做一个有志向、有担当的诗人为己任,常常抒发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在《将进酒》一诗中,他满怀激情地歌颂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为祖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诗中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句,表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立志和追求,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忧患。
此外,李白的思想感情也体现了浓郁的个人主义和自信心态。
他深信自己的才智和能力,自视甚高,并以此为自豪。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自夸自己的才华和声名,表达对自己的自信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例如,在《早发白帝城》一诗中,李白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里既体现了他对江陵的深情厚意,又显示出他的志得意满和豪情壮志。
最后,李白的思想感情也有一定的宗教性质。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融入了佛教的思想和禅宗哲学,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死的理解。
他在《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写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里通过对凤凰台的描绘,寄托了他对生命和存在的意义的思考,抒发了对轮回转世和超越生死的渴望。
综上所述,李白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元,既有对自由奔放的追求和崇尚,也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和关切,同时还表现出个人主义和自信心态,以及对宇宙万物和人生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他丰富的诗歌创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追求自由的李白作文提起李白,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位大唐的诗仙,以他那奔放豪迈的个性和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白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但他可不像那些只知道埋头苦读的书呆子,他的心啊,早就飞到了外面那广阔的天地。
他喜欢游山玩水,喜欢结交朋友,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
还记得有一次,李白听说了一座神秘的山,山上风景秀丽,还有着许多奇妙的传说。
这可把李白的好奇心给勾了起来,二话不说,背起行囊就出发了。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却毫不在意。
有时候走累了,就随便找个树荫坐下,喝点儿随身带着的酒,嘴里还念叨着:“这自由的风,可比那屋里的沉闷好多咯!”到了山脚下,李白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山峰,眼睛里满是兴奋。
山路上,石头大大小小,崎岖不平,可李白一点儿也不觉得艰难。
他一会儿看看路边盛开的野花,赞叹着大自然的巧手;一会儿又瞅瞅树上跳跃的小鸟,笑着说:“小鸟儿啊小鸟儿,你也这般自由快活!”爬着爬着,天渐渐黑了。
李白也不害怕,找了个山洞就准备过夜。
洞里阴森森的,时不时还有一阵凉风刮过。
可李白却毫不在乎,他躺在地上,看着洞顶的石头,心里想着:“这山洞虽比不上家里的床铺,可这自由的感觉,千金不换呐!”伴着这样的想法,他竟也呼呼睡去。
第二天一早,李白继续向山顶攀登。
终于,在太阳高高升起的时候,他登上了山顶。
站在山顶,望着眼前那壮丽的景色,李白忍不住放声高歌:“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那一刻,他仿佛与这山川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李白的一生,都在追求着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
他不愿意被官场的规矩束缚,不愿意为了功名利禄而失去自我。
他曾经满怀壮志地进入官场,希望能一展抱负。
可当他发现官场的黑暗和复杂与他心中的自由格格不入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是李白离开官场时的豪迈宣言。
他觉得,与其在官场中勾心斗角,不如自由自在地行走在这天地之间,饮酒作诗,逍遥快活。
学习李白的自由作文“哎呀,这作业也太多了吧!”我一边嘟囔着一边奋笔疾书。
此时已经很晚了,房间里静悄悄的,只有我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我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作业,心里一阵烦躁。
突然,我想到了李白,那个自由自在、豪情万丈的诗人。
要是我能像他那样该多好啊,不用每天为作业烦恼。
我停下笔,开始幻想起来。
要是我穿越到了李白生活的那个时代,我一定要去找他,问问他是怎么做到那么潇洒自在的。
想着想着,我仿佛真的来到了那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我走在热闹的大街上,东张西望地寻找着李白的身影。
“嘿,小孩,你在找什么呢?”一个大叔好奇地问我。
“我在找李白呀!”我兴奋地回答。
“哈哈,那你可不好找,他呀,整天到处游玩,行踪不定的。
”大叔笑着说。
我有点失望,但还是不甘心地继续找。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条小河边,看到一个人正对着河水吟诗。
哇,那不是李白吗?我激动地跑过去,“李白先生,李白先生!”他转过头来,微笑着看着我,“小娃娃,找我何事呀?”“我,我特别羡慕您的自由自在,您是怎么做到的呀?”我急切地问道。
李白哈哈一笑,“何为自由?心之所向,便是自由。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那您不用写作业,不用考试吗?”我好奇地问。
李白捋了捋胡须,“作业?考试?那是何物?吾只需饮酒作诗,逍遥于天地之间。
”我瞪大了眼睛,哇,这也太酷了吧!“那您就没有烦恼吗?”我又追问。
李白摇摇头,“人生在世,岂能无烦恼,但吾以诗寄情,以酒消愁,便也自在。
”我站在那里,细细品味着李白的话。
对啊,自由不就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吗?我为什么要被这些作业束缚住呢?我应该像李白一样,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
“哎呀,你发什么呆呢,还不赶紧写作业!”妈妈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把我拉回了现实。
我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作业,突然觉得也没有那么讨厌了。
我要向李白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属于我的自由!我拿起笔,继续写了起来,心里却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李白追求自由的事例素材李白:号青莲居士,与杜甫、高适、孟浩然合称“盛唐四大诗人”。
世称“诗仙”。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他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李商隐李商隐的诗,他不能像李白那样写得豪放,也不会像杜甫那样写得清新,但他是有一定的才华的。
在盛唐期间还可以做到情理之中,在晚唐以后就不行了。
李商隐与杜牧、王昌龄等人相比较的话,他一生的成就是最大的。
他写出了许多有名的作品:如《无题》、《桃叶》、《无题·燕市三春兴》等。
可以说李商隐是个自由个性突出,情感充沛,并具有浪漫色彩的诗人。
二、李白李白年轻时的一次远游,改变了他的一生。
据考证,李白本姓李,名白,字太白,李白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由于从小深受父兄和祖父母的宠爱,所以从小就十分放荡不羁了。
“二十岁中进士”时,李白因为家贫不得不放弃科举之路。
由于长时间在外漂泊,李白对社会不满,因此不愿当官,就来到了成都一个叫朱村的地方求发展。
朱村是李白曾经居住过之地,他在那里结庐而居并结识了不少文人墨客,也让李白看到了自己向往生活,追求自由和理想人生所必须达到的境界。
在朱村过了一段时间后,李白又回到了成都。
三、杜甫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受到打击,流离失所。
流离之中,他也遇到了好朋友高适、孟浩然等人。
杜甫怀着美好的愿望追随他们一起到了安史之乱的前线,到了前线之后,他写下了大量诗歌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其中最著名的是《绝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安得广厦千万间”之句,给杜甫增添了无限荣光和色彩,它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唐朝灭亡原因、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刻批判和思考。
四、高适高适一生有很多的作品,然而他最得意的,还是那些写得极好的“闲笔”。
因为他不仅是一个自由恋爱的“小神仙”、一个追求爱情和自由的“恋爱达人”,更是一个爱自由和乐的人。
高适的爱情诗篇中,他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幸福的渴望,充满着对自由和幸福生活无比自豪与向往之情。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李白诗歌今存近千首,内容相当广泛。
讴歌理想,抒发悲愤,是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
他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上李邕》)“天马来出月支窟……神行电迈蹑恍惚。
”(《天马歌》)“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
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赠张相镐》其二)渴望建立惊世骇俗的功业。
他要仿效谢安“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希望像“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的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驰骋才能,然后追踪鲁仲连“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旁。
”(《赠张卫尉卿》)但那时的唐玄宗,已不再励精图治。
李白报国无门,理想破灭。
他强烈抗议社会的不公:“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送蔡山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行路难》其2);尖锐地揭露统治者“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15);愤怒地控诉奸邪当道:“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劳”(《古风》其37)。
《行路难》其一集中地表现了他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
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交织着失望和自信,既有愤怒的抗争,又有执着的追求,是他的崇高理想与黑暗现实相撞击后发出的电闪雷鸣,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重要特色。
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对于那些靠着门第荫封而享高官厚禄的权豪势要,他投以强烈的卑视,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性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浅谈李白的自由思想作者:指导教师:所在系部:中文系专业:语文教育年级班级:2010 级 2 班完成时间:2013年3月17日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李华颖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
如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的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愿意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监督。
特此郑重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2013年 3 月17 日目录标题 (1)中文摘要 (1)一、李白自由思想的体现 (1)(一)、李白对自已人生的认识 (1)(二)、李白表达自由的方式方法 (2)(三)、李白心目中真正的自由内涵 (2)1、摆脱行迹、放荡世外的 (2)2、按己意行事、不受限制、自主选择的自由 .................... ..33、自主选择入世和生活方式、自己确定社会角色的自由 (3)二、李白对自由思想的追求 (3)(一)、放荡不羁的自由 (3)(二)、个性发展的自由 (4)(三)、平等博爱的情怀 (4)参考文献 (5)致谢 (6)浅谈李白的自由思想摘要本文分析了李白自由思想的体现进而分析了李白对自由思想的追求。
文章首先是通过对李白自由思想具体体现的分析来解释李白心目中真正的自由是我行我素的、不受限制的、跟着感觉走的。
而后文章又介绍了李白所追求的自由是放荡不羁、个性发展、平等博爱的。
整篇文章主要围绕李白的自由思想来写,写出了李白作为一个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李白自由思想地位李白是生活在唐朝繁盛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从古至今不乏研究李白的学者,但以往的研究只是从某一家或几家传统思想出发,将其思想置于某种信仰,而李白的思想是十分复杂的,他的思想受到诸子百家的影响,所以很难断定他是属于哪一家的。
尽管他的思想十分复杂,但作为他思想中精华的独立人格的表现却实实在在的为李白追求自由提供了充分的心理条件,他的这种独立人格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充满了与众不同,有着鲜明个性的,李白正是有了这样的心理做基础才敢于去追求那放荡不羁、个性发展、平等博爱的自由。
因此可以说李白是一个个性十足的自由主义者。
一、李白自由思想的体现作为一个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伟大诗人,李白对自由有着其独到的见解和认识,他在追求自己心目中的自由思想时也采用了与常人不同与往人不同的方式方法,这种与别人不一样的方式方法又反过来反映了李白的思想中我行我素的特点,可以说李白是一个自由的矛盾体。
(一)、李白对自由人生的认识李白追求自由,但他追求的自由是有条件的,李白认为人要自由但也要有理想有追求,他的自由不是以放弃理想追求为前提的。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①李白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但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追求,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完美的规划,李白要从政,也要隐逸,所以他的生活方式便是想先隐逸再从政而后再隐逸的,其实在他入世之前就想着自己将来要功成身退,在他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中就塑造了一个指点江山的准政治青年的形象,“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
②在这首诗中我们读出了李白要出仕,要从政,要建功立业,但这绝不是最终目的。
有理想有目标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的思想追求,但这只能说是最基本的思想追求,绝不是每个人最想要的最终的终极目标,李白从政也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证实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后他便会退隐,去过淘朱、留侯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真正梦想——自由。
所以说李白崇拜鲁仲连也是有道理的:“齐有调镜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未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谵荡人,拂衣可同调。
”③可以轻而易举的建功立业又可以随随便便的拂袖而去不恋富贵,来去自由,这正是李白内心真正的追求。
因此,可以说李白是要自己掌握自己命运,追求现实生活中的自由,实际行动上的自由,他追求自由绝不放弃理想追求,他实现理想追求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人生价值,然后功成身退,身退是要以建功立业、展示才华为前提的,功业未就是不甘心身老于林泉的,这就是李白的自由人生。
(二)、李白表达自由的方式方法作为一位诗人,他要表达思想一定是把思想寄托在某种事物上来表达,然后通过诗人诗中的这些意象让读者去感知诗人的内心世界。
李白对于自己的自由思想的表达主要是借助了大鹏这一形象。
无独有偶,作为追求自由的代表人物的庄子,在他的《逍遥游》中也借助了大鹏形象表现对自由思想的看法,在这样看来大鹏便成了既可功成名就有可自由快乐脾脱一切烦人象征,所以李白一生曾多次以大鹏自喻,一次是开元六年“大鹏一日同风起,传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尤能簸却沧溟水。
”④再一次是开元十三年,因司马承祯赞“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级之表。
”而引发写了一篇《大鹏赋》。
这篇文章诗人借大鹏向世人展示自己高远宏大的志向,独立不羁的个性与非凡奇异的品格,李白在借大鹏这一形象表达自己自由思想的时候侧重点不在生活中有没有自由,在于主观上要自由,去实践自由,大鹏就是自我形象的化身,理想的寄托。
大鹏既有宏伟目标远大理想,又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的施展才华实现理想。
这也就是为什么李白选择大鹏来表现他心目中的自由的原因。
(三)、李白心目中真正的自由内涵李白性喜自由,对自由的追求执着而热烈,在他的心目中自由是摆脱行迹放荡世外的,也是按己意行事、不受限制的,更是自主选择入世和生活方式、自己确定社会角色②李白:《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出版社,第128页③刘开杨,周维扬,陈子健,《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88页的,可以说李白一生都在为了自己心目中的自由奋斗不息。
1、摆脱行迹、放荡世外的自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⑤“荡万古愁,留恋百壶饮,良宵宜清淡,皓月未能寝。
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袅枕”⑥。
在这里诗人极力的把自我和大自然融合,在大自然中诗人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可以随意放任。
但是,李白知道人永远也不可能真正的超越自然和社会现实来实现绝对的自由,但诗人懂得去追求那相对的自由。
2、按己意行事、不受限制、自主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其实是对当时专制政治的叛逆,不过这种叛逆是积极乐观的,因为他追求的是有价值有理想的自由人生。
“我以一箭书,能取卿成功”,“一起振黄流。
功成复潇洒”,“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这就是李白的自由人生,理想人生。
他常以姜尚、诸葛自喻,希望可以有一位像文王和刘备那样的君主,希望凡事能有自己的主张,决策。
既能尊重自己,又能按己意行事不受太多的限制。
这样立功立事,自尊自由两不误,岂不美哉。
3、自主选择入世和生活方式、自己确定社会角色的自由李白入世道路的选择与其生活方式和自己确定的社会角色有很大关系,他设计的自己的入仕道路是隐逸——仕途——隐逸的,可以看出他是想要入仕但在谋求仕途出路这一方面他在主观上是想遇到赏识他这匹黑马的伯乐的,所以他四处交游,广事交结,于谒权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漫游。
而作为他自由人生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的自主确认社会角色也与他的入仕有关系,他要入仕要做像管仲、苏秦这样的人,希望可以功成身退,既保护人格尊严,又建立非同凡响的事业。
所以说,李白心目中的自由绝不是简单的自由而应该是我行我素,不受限制的自由,而且是有理想有追求的自由二、李白对自由思想的追求在李白心目中有了自己所认定的自由,他便会为了自己心目中的自由去努力追求,他所追求的放荡不羁、个性发展、平等博爱的自由,正是他理想中的自由。
(一)放荡不羁的自由李白自由思想的外在表现是企图摆脱世俗逍遥世外的,他追求的是源于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现实生活的放浪世外的自由,“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醉后失天地,兀然就⑤李白:《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出版社,第97页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为最甚”。
在这些诗中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完全把自己置身大自然中了,把自己当成大自然的一部分,诗人与大自然完全契合了。
诗人追求的是没有人间的繁文缛节,没有生活中的琐碎烦事,有的只是自由自在。
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李白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自然人。
(二)、个性发展的自由李白希望自己主张自己,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塑造自己,这种张扬独立的个性,往往会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人格力量,生活有再多的不如意,官场再黑暗,仕途在坎坷,作者也要去努力实现自己的追求,因为作者内心深处的独立人格、自作主张已经把作者塑造成了一个有着无比强大的内心世界的人,如《行路难》中写道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⑦就写出了诗人塑造成功后的形象。
(三)、平等博爱的情怀追求自由的人往往也是追求平等博爱的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位诗人,李白对自己有着个人尊严和自我价值的认定,他的生活态度是那种“除慨悲歌,豪迈放浪”的,正是由于这种生活态度才使他敢于蔑视封建礼教,敢于打破传统偶像,敢于平等的和王公贵族,山野寒儒结交往来。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有着天人合一思想的李白,爱山、爱水、爱人类。
作为一位诗人他的思想情怀也会时不时的流入他的诗作中,李白的博爱情怀当然也会在他的诗中有所体现。
如,《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⑧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白帝彩云”“千里江陵”“轻舟”这些动态生物的描写来体现自己对大自然的关注,表现自己的博爱情怀,并且李白的思想深受道教佛教的影响,在他看来,万物都有灵,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与自己是息息相通的,精神相往来的。
如在“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中作者表达的自然即人,人即自然的情感很是强烈,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已融为一体,相亲相爱。
李白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直抒胸臆,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雄踞唐诗的顶峰。
他把诗歌的自由和浪漫主义引向一个新的高度。
他的自由思想通过这些篇章广为流传,无形中宣传了自由文化,他是一位伟大的自由思想的传播者。
⑦李白:《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出版社,第56页参考文献[1]、龚自珍.龚自珍个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2]、德.尼采.悲剧的诞生[M].二联书店,1987[3]、杜小真.个绝望者的希望—萨特引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4]、恒渗见胡适.自话文学史[M].东方文学出版社,1996[5]、李长之.逆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致谢本论文是在导师李华颖老师指导下完成的。
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李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