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复习教案(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复习教案(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使用日期

目标:1.背诵、默写全文2.积累文中已、直、彰、绝等重要词语3.准确翻译文章

重难点:1.积累文中重要文言现象2.尝试运用《劝学》中的比喻手法

一、实词

(1)解释词语

①学不可以已()②木直()中绳③金就砺()则利④锲()而舍之

⑤而闻者彰()⑥假()舆马者⑦而绝()江河⑧非能水()也

⑨无以至()千里⑩吾尝跂()而望矣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①輮以为轮()②知明而行无过()③君子生非异也()④虽有槁暴()(3)古今异义

①博学古义()今义()②爪牙古义:()今义:()③用心古义:()今义:()④黄泉古义:()今义:()(4)词类活用

①輮以为轮()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其曲中规()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⑤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⑥用心一也()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⑧故木受绳则直()⑨积善成德()(5)一词多义

利:①金就砺则利()②非利足也()③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

④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⑤非兵不利()⑥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二、虚词

而(1)吾尝终日而思矣() (2)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三、特殊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 輮以为轮()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五、作文链接

《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有的从反面设喻;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学生在议论文中可尝试运用。

《劝学》复习教案(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使用日期

目标:1.背诵、默写全文2.积累文中惑、师、耻、族等重要词语3.准确翻译文章

重难点:1.积累文中重要文言现象2.体会正反论证写作技巧

一、解释词语

(1)孰能无惑()(2)吾从而师()之(3)而耻()学于师

(4)句读()之不知(5)士大夫之族()(6)君子不齿()

二、通假字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或师焉,或不焉()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今义()(3)是故无贵无贱古义()今义()(4)今之众人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

1师(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吾从而师之()

2.传(1)传道受业解惑也()(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惑(1)惑之不解()(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3)惑而不从师()

4.道(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于是废先王之道()

(4)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5)有碑仆道()

5. 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而耻学于师()

(3)于其身也()(4)皆出于此乎()(5)不拘于时()

四、词类活用

(1)则群聚而笑之()(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3)吾从而师之()(4)小学而大遗()(5)惑而不从师()(6)而耻学于师()五、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不拘于时()(3)而耻学于师()(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六、把下面文言句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不遗,吾未见其明也。

2.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七、作文链接

在韩愈的论说文中,《师说》是属于文从字顺、平易畅达一类的,但在平易畅达中仍贯注着一种气势。这种气势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理论本身的说服力和严密的逻辑所形成的夺人气势,其次正反对比论证手法的应用,如第2段一连用了二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劝学》复习教案(第三课时)

班级姓名使用日期

目标:1.背诵、默写全文2.积累文中望、横、凌、和等重要词语3.准确翻译文章

重难点:1.积累文中重要文言现象2.体会主客对答的传统表现手法

一、实词

1.重点字词

(1)七月既望()(2)白露横()江(3)纵()一苇之所如(4)凌()万顷之茫然(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渺渺()兮予怀(7)倚()歌而和()之(8)正()襟危坐(9)知不可乎骤()得

2.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山川相繆()(3)举酒属客()(4)举匏尊以相属()

3. 古今异义(1)斗牛古义()今义()(2)白露古义()今义()

(3)茫然古义()今义()

4. 一词多义

(1)东顺流而东()东望武昌()

(2)下下江陵()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望:七月之望()望美人兮天一方()

(4)歌:扣舷而歌()歌曰()倚歌而和之()

(5)如: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如怨如慕()

(6)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

(7)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

二、虚词

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2)凌万顷之茫然()(3)哀吾生之须臾()(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5)苟非吾之所有()(6)耳得之而为声()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8)吾与子之所共食()

三、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下江陵()(3)顺流而东也()(4)舞幽壑之潜蛟()(5)乌鹊南飞()(6)泣孤舟之嫠妇()(7)正襟危坐()(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9)侣鱼虾而友麋鹿()(10)渺沧海之一粟()(11)不知东方之既白()四、文言句式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而今安在哉()(4)凌万顷之茫然()(5)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6)渺渺兮予怀()

五、重点语句翻译

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六、作文链接

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这篇赋里,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的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之后的哲学的领悟。前者沉郁,后者达观;前者充满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慨,后者则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