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保险学教程申曙光第二版第六章
- 格式:ppt
- 大小:593.00 KB
- 文档页数:30
《保险营销》课程说明一、课程内容概述保险营销是保险学与市场营销学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
保险营销将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保险经营管理中,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保险市场已进入全面开放的新局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保险企业不能没有营销。
面对市场机遇和挑战,保险营销学将成为21世纪热门的学科之一。
保险营销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保险的科学理论(1—2章),主要阐述风险概论、风险管理概论和保险概论等保险基础知识。
为后面的保险营销理论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保险营销理论(3—15章),系统的阐述保险营销理论体系。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知识新,内容体系新,实务性和操作性强,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重视实践、重视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
是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保险、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保险营销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保险的基础知识,较为系统的理解保险营销理论和营销实务。
为今后的保险课程和营销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打好基础。
四、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本课程适用于保险实务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五、开课学期保险实务专业第一学期。
六、课程的总学时和学分保险实务专业学生,课程教学总学时为52学时。
七、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保险基础》、《统计学》八、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保险营销》一般在《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保险基础》等课程之后开设,它是在学生具有一定财经理论基础后开设的实务性很强的课程。
九、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基于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建议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面授教师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答疑解难,并组织课堂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
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实务性较强课程教学的交互性。
十、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要求本课程考核方式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最终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第六章保险经营第一节保险经营的特点与原则(一)保险商品的特点(1)无形性(2)需求的潜在性(3)可替代性(4)长期性(二)保险经营的特点1.经营资产的负债性2.保险经营的特殊风险(1)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2)中间人风险(3)分保风险(4)偿还能力风险(5)投资风险3.保险基金的返还性4.保险业务的分散性5.保险经营的技术性6.利润核算的特殊性7.保险影响的广泛性二、保险经营的一般原则(一)经济核算原则1.保险成本核算对保险成本的核算,就是要核算保险经营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2.保险资金核算3.保险利润核算保险企业利润核算的指标体系有两个:一是利润额;二是利润率。
(二)随行就市原则指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保险商品的结构和价格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薄利多销原则保险企业以略高于保险成本的低廉价格,打开保险销路,依靠较大的销售量来保证盈利。
具体做法是,保险企业在制订保险费率时,应尽可能合理。
三、保险经营的特殊原则(一)风险大量原则指保险人在可保风险的围,应根据自己的承保能力,争取承保尽可能多的风险和标的。
风险大量原则是保险经营的首要原则原因:1.风险是偶然的,不确定的2.大数法则3.扩大承保数量是保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风险同质原则保险人承保的同一类业务中,不同保险标的的风险性质要基本相同(三)风险选择原则(四)风险分散原则第二节保险营销一、保险营销的概念以保险为商品,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被保险人的需求为目的,实现保险企业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二、对象:保险产品保险营销与保险推销的区别在于推销只是营销的一项容。
三、保险营销的基本程序分析营销机会→保险市场调查与预测→保险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制定保险营销策略→实施营销计划•第三节保险展业与承保一、保险展业概念:就是争取保户、推销保单、扩大承保面。
两个核心问题:保险宣传、展业渠道的选择(一)保险宣传1.保险宣传的意义唤醒人们的风险意识、扩大保险影响有利于保险公司宣传企业文化、树立品牌(二)保险展业渠道的类型1、直接展业保险公司依靠本身的专职人员直接推销保险单。
第一章:保险概述1.B2.D3.B4.A5.危险是指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
6.根据起因,可划分为自然危险与社会危险;根据危险发生的形态,可分为静态危险与动态危险;根据所涉及和影响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基本危险和特定危险;根据损失发生的后果,可分为财产危险,人身危险,责任为先和信用危险。
7.危险管理的目的是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换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
8.危险管理的过程通常包括危险管理目标的确定,危险识别,危险衡量,危险处理和危险管理效果的评估等。
9.可保危险是保险客户可以转嫁和保险人可以接受承保的危险。
可保危险需满足以下条件:(1)危险损失可以用货币来计量(2)危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3)危险的发生必须是意外的(4)危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具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5)危险具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10.危险,危险管理与保险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危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危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客观依据;保险是危险管理中传统有效的危险财务转移手段;保险经营效益要受到危险管理技术的制约;保险发展与危险管理发展相互促进。
11. (1)聚资建立基金(2)对特定危险的后果提供经济保障(3)财务转移机制。
12.保险损失说又称损害说,该学说以“损失”这一概念为中心,主要以损失补偿的角度来剖析保险机制。
强调没有损失就没有保险,认为保险是“损害填补”和“损失分担”,有损失才有保险的必要。
该学说与保险产生的根源相吻合,现代意义上的保险发源于海上保险,而海上保险产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船舶和货物损失的补偿问题。
损失说的主要理论分支包括损失补偿说,损失分担说,危险转移说和人格保险说。
13.保险非损失说认为“损失说”不能总括保险全面的属性,应摆脱损失概念,寻找一种全面解释保险概念的学说,于是产生了许多非损失说理论,包括保险技术说,欲望满足说,相互金融说和财产共同准备说。
14.保险与银行,证券一样都归属于金融服务业,其产品是无形服务。
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篇一:最大诚信原则浅谈最大诚信原则的重要性摘要:诚信是指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隐瞒欺诈,都须善意地、全面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而最大诚信原则是诚信原则的一种,也是保险的基本原则。
保险最大诚信原则运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顾客心理安全需求等问题。
为完善保险业诚信体系。
我们应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保险诚信法制建设、建立保险诚信管理制度、加大诚信宣传教育、改革保险公司营销体制、加强对保险公司的诚信考评工作。
关键词:最大诚信原则、作用、诚信原则缺失、诚信体系建设引言: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也是《保险法》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
然而这一原则的理论阐述和现实的实践活动存在差异。
我们通过分析保险最大诚信原则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对保险原则的正确运用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最大诚信原则的概念及运用背景最大诚信原则是指当事人真诚地向对方充分而准确的告知有关保险的所有重要事实,不允许存在任何虚伪、欺瞒、隐瞒行为。
而且不仅在保险合同订立时要遵守此项原则,在整个合同有效期内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也都要求当事人间具有“最大诚信”。
但是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日益显现。
风险的存在、不良的恶性竞争。
虽然保险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却没有一家是又快又好稳健经营的领跑者,几乎全都成为恶性竞争的追随者。
可见,最大诚信原则的落实已成为时代难题,诚信体系建设已成当务之急,诚信建设评价标准应纳入监管的常规检查内容。
二、最大诚信原则的作用最大诚信原则贯穿于保险法的全部内容,统帅着保险立法,指导着保险司法,是保险合同当事人和关系人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因此,在原则的运用上,它规定了保险人和投保人应承担相应的义务。
如作为投保人要有如实告知义务、履行保证义务、防灾及施救义务;保险人要有保险条款的说明义务、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保险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及其限制等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