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苏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38.86 KB
- 文档页数:4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一、文言文学习1.经典篇目研读:深入学习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如《出师表》、《陈涉世家》等,理解其历史背景、作者情感及文章主旨。
2.文言字词与句式: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积累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理解并识别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
3.文化常识与思想内涵: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制度、礼仪习俗等;探讨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及人生哲理。
二、现代文阅读1.阅读策略与技巧: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精读、批判性阅读等;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评价作品价值等技巧。
2.文体特征与表现手法:区分不同文体的特征,如小说、散文、议论文等;学习并理解各种表现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如象征、对比、比喻、拟人等。
3.主题思想与情感:深入理解现代文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情感态度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或人生哲理。
三、写作技巧与语言运用1.写作基础巩固: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写作基础,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布局谋篇等能力。
2.文体写作训练:针对不同文体进行专项写作训练,如议论文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记叙文的情节生动、人物鲜明,散文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等。
3.语言运用提升: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同时,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逻辑性。
四、文学鉴赏与评论1.文学作品鉴赏: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引导学生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2.文学评论写作:教授学生如何撰写文学评论,包括如何提炼观点、组织论据、进行论证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五、综合实践与拓展1.名著阅读与分享:推荐并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
2.语文综合活动:开展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语文综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苏教版新初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九年级语文苏教版知识点九年级语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学生进行高中学习的基础。
下面是九年级语文苏教版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九年级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论语》等经典文献,以及汉唐宋元时期的诗词、辞章等。
同时,学生还需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
2. 现代文学对于现代文学的学习,九年级语文苏教版也有涉及。
学生需要阅读现代文学作品,如《茶馆》、《围城》、《红高粱》等,同时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通过对现代文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3. 阅读技巧九年级语文苏教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扫读等,来有效理解文章的内容。
同时,学生还需掌握一些常见的阅读技巧,如猜词猜句、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等,以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
4. 写作技巧九年级语文苏教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合理组织文章结构,如引出开头、点题立意、论述中心、总结收尾等。
同时,学生还需学习一些常见的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5.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九年级语文苏教版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以丰富文章的表达形式。
通过对修辞手法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6. 名篇赏析九年级语文苏教版还特别推荐了一些经典名篇,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学生需要研读这些名篇,并进行深入的赏析和解读。
这些名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总结:九年级语文苏教版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阅读技巧、写作技巧、修辞手法和名篇赏析等内容。
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进入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苏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的特点、起源、发展历程等。
2. 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平行句、排比句、对偶句、反问句、倒装句等;比喻、夸张、反问、设问等。
3. 文言文篇章结构和主题意义文言的篇章结构、标志性段落、承转句等;主题意义的归纳和概括。
4. 文言文阅读技巧通读整篇文章、理解句子段落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识别并理解生僻字词等。
二、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现代文的特点、起源、发展历程等。
2. 文章结构和段落衔接文章的开头、承接、过度、转折等;段落的开头、结尾、主题句、承接句等。
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描述、夸张、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应用;使用修辞、植入感情等表达技巧。
4. 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根据关键词找到中心意思、理解段落的逻辑关系、分析词语的含义等。
三、古诗文鉴赏1. 古诗文基础知识古诗文的特点、起源、分类等。
2. 古诗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五言、七言绝句的结构、押韵、对仗等;象征、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3. 古诗文的主题和意境通过诗词中的文字形象、意境的描绘等,理解诗词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4. 古诗文欣赏技巧辨析古诗中的典故引用、理解古诗中的意象等欣赏技巧。
四、作文写作1. 作文基本要求规范的书写、正确的标点符号、合理的段落分隔等基本要求。
2. 常见作文类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等。
3. 作文思路和结构作文的开头、主体、结尾的设计和衔接等。
4. 作文表达技巧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运用扩充细节、列举例证等表达技巧。
以上是江苏九年级下册语文复习的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充分运用到课堂和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福大家学业有成!。
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汇总一、文言文阅读与理解1. 经典篇目研读深入研读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如《出师表》、《陈涉世家》等。
这些篇目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情感。
•《出师表》:理解诸葛亮在北伐前对刘禅的谆谆告诫,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如“崩殂”、“疲弊”、“开张圣听”等,以及文章所表达的忠诚与忧国忧民之情。
同时,学习诸葛亮提出的建议,如广开言路、严明赏罚等,体会其政治智慧。
•《陈涉世家》: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如“辍耕之垄上”、“会天大雨”等,以及起义的过程和结果。
同时,探讨文章所反映的农民起义的根源和意义。
2. 文言字词与句式•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如“之”、“于”、“而”等虚词,以及“先帝”、“陛下”等实词。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积累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如“说”通“悦”,“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仅指妻子。
•特殊句式:理解并识别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
例如,《出师表》中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为判断句,“不宜妄自菲薄”为省略句。
3. 文化常识与思想内涵•古代文化常识: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官职制度、礼仪习俗等。
例如,《出师表》中提到的“侍中”、“侍郎”等官职,以及“开张圣听”所体现的古代帝王听取臣下意见的制度。
•思想内涵:探讨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及人生哲理。
如《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与忧国忧民之情,以及他提出的政治建议所体现的智慧与远见。
二、现代文阅读与理解1. 阅读策略与技巧•阅读策略: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精读、批判性阅读等。
•分析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观点、评价作品价值等技巧。
例如,通过分析现代文的段落结构、主题思想、作者情感态度等,来深入理解文章。
2. 文体特征与表现手法•文体特征:区分不同文体的特征,如小说、散文、议论文等。
(苏教版)初三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大全|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读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初三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13曹刿论战ﻭ一、文学常识ﻭ1、《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ﻪ2、出处:选自《左传•庄公十年》ﻪﻭ14邹忌讽齐王纳谏ﻪ《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ﻪ15《孟子》二章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ﻭ畎(quǎn)亩胶鬲(gé)拂(bì)士ﻭ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ﻭ(1) 委而去之委:16愚公移山放弃。
去:离开。
ﻪﻭ一、重点字词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ﻭ仞(rèn) 惩(chéng)山北之塞(sè) 荷(hè)担箕畚(jī běn)ﻪﻭ孀(shuāng)妻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 厝(cuò)ﻪﻭ17出师表ﻪﻭ【中道】中途ﻭ【崩殂]死。
崩,古代指皇帝的死亡。
殂,死亡。
ﻪﻭ【疲弊】人力疲劳,物力缺乏。
【诚]实在,确实。
【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ﻪ1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ﻪﻭ1、狂风咆哮破物飞茅的句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ﻪﻭ2、连夜遭雨的惨状的句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ﻪ3、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诗人忧国忧民却能做到忘我的句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ﻭ初三下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的很及时吧,提高学习成绩离不开知识点和练习的结合,因此大家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定要注重从平时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 ﻪﻭﻭﻭﻪﻭ(苏教版)初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人生的道路很长,但关键的却往往只有几步,而初中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第一步,为大家准备了初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1童年的朋友ﻪﻭ《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知识点,欢迎阅读与选择!ﻪﻭ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文知识点归纳第六单元十九邹忌讽齐王纳谏【纳谏】接受劝戒。
谏,直言劝戒。
【修】长,这里指身高。
【形貌】外形相貌。
【昳丽】光艳美丽。
【朝zhā服衣冠】早晨穿着好衣帽。
朝,早晨。
服,穿着。
【孰与】二者相较,择其一。
相当于“……与……比,哪个怎么样?”孰,谁,哪个。
【美甚】美得很,美极了。
甚,极为,超级。
【何能及君也】怎么能比得上你呢?及,比得上。
【妾】本义为女奴,后泛指男子在妻子之外娶的女子。
【旦日】天亮时,此指第二天。
旦,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明日】第二天,此指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明,次于今天或今年的。
【孰视】仔细地看。
孰,同“熟”,仔细,周详。
【寝】动词,睡觉。
【美我】以为我美。
美,意动用法,相当于“以……为美”。
【私】动词,偏爱。
【诚知】的确知道。
诚,确实,的确。
【皆以美于徐公】都以为比徐公美。
皆,都。
以,以为,以为。
【地方】土地方圆。
方,方圆。
【左右】近臣、侍从。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文指全国范围内的人。
【莫不】没有人不。
【面刺】当面指责。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刺,指责。
【寡人】君主或诸侯的自称,意谓寡德之人。
【上书】给地位高的人写信。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
谤,指责他人的过错。
讥,讽刺。
市朝,公共场合。
【闻】使……听到,使动用法。
【进谏】进献劝戒。
进,进献。
谏,劝戒,更正错误。
【门庭若市】门庭犹如闹市。
形容登门求见者很多,超级热闹。
庭,庭院。
[反义]门可罗雀。
【间进】偶然进谏。
间,间或、偶然。
【无可】没有什么可以。
【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
【所谓】所说的。
二十《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畎(quǎn)亩】田间,田地。
畎,田间小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当老天要把重大任务交付给这个人的时候。
将:要。
降:降落。
本作“交付”解释。
任:责任,担子。
是:这,这个。
【必先苦其心志】必然先使他的意志受到折磨。
苦:使……困扰,动词。
下文的“劳”、“饿”、“空乏”也都作动词用,译成“使……劳累”、“使……饥饿”、“使……资财缺乏”。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要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五藤野先生【烂熳〔màn〕】:颜色鲜艳。
通常写作“烂漫〞。
【绯〔fēi〕红】:鲜红。
[注意]绯,读fēi,不读fěi。
【油光可鉴】:头发擦油,梳得很光亮,可以当镜子照。
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用。
【发髻〔jì〕】:把头发绾成结,盘在脑后或头顶两侧的发式。
【标致】:形容容貌秀丽,姿态优美,本文是反语,用来挖苦。
【精通】:深入地了解,熟练地掌握。
[例]:他诗,词,赋无不精通。
[近义词]:熟习[反义词]:生疏【驿站】:古代在驿道上设置的供传递的人以及来往的官员中途休息,住宿的地方。
现在也指中途转车或休息的地方。
【客死】:死在他乡异国。
【利害】:剧烈,严重。
现在一般写作“厉害〞。
[辨析]:利害厉害区别在于:〔1〕词性不同:“利害〞是名词,“厉害〞是形容词;〔2〕词意不同:“利害〞表示利益和害处。
[例]:这件事的利害得失,他应该清楚。
“厉害〞表示剧烈,严重。
[例]:他的病一天比一天厉害。
【物以希为贵】:物品由于稀少而显得珍贵。
“希〞同“稀〞;以,因为,由于。
【美其名曰〔yuē〕】:成心为它起一个美好的名称叫做〔含贬义〕。
[例]:明明是侵略,却美其名曰援助。
【优待】:优厚的待遇。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相当于“竟然〞。
“居然〞可以用在主语前面。
[例]:这么大的声音,居然你会没有听见。
“居然〞也可以用在主语后,谓语前。
:他以前连想也没想到过,现在居然成为事实了。
[近义词]:竟然。
【相宜】:适宜,适宜。
[例]:你代表大家去反映情况最相宜。
[近义词]:适宜。
【线装】:书记装订法的一种。
装订的线落在书的外面,是我国传统的装订法。
【翻刻】:照原版样篆刻重印书刊,图画等。
〔多指不是原出版者重刻的。
〕【译本】:翻译或另一种文字的本子。
【寒颤颤〔zhàn〕】:冷得有点发抖的样子,也兼有寒酸的意思。
[注意]:颤,读zhàn,不读chàn。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主要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十三送行【角(jué)色】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
【笨拙(zhuō)】不灵巧。
【拘(jū)谨】(言行)过分拘束谨慎,不自然。
近义词:拘束。
[辨析]都可作形容词,形容言行、神态不自然,有时可换用。
“拘谨”侧重在过分小心谨慎;“拘束”侧重在放不开,不自在。
【尴尬(ɡānɡà)】本课指(神色、态度)不自然,难为情。
近义词:狼狈。
[辨析]都是形容词,形容为难的样子。
“尴尬”还可指神色态度不自然,“狼狈”没有这层意思。
“尴尬”多用于口语,“狼狈”多用于书面语。
【劳驾】客套话,有劳大驾,用于请人帮忙或让路。
【不谙(ān)世故】没有处世经验。
谙:熟悉,懂得。
【徒劳】白费力气。
近义词:白费、枉费。
[辨析]都有白白地耗费力量而无效果的意思。
“徒劳”多用于劳力、精力,不带宾语;“白费”、“枉费”除可用于劳力、精力,也可用于心思、时间、钱财等,可带宾语。
“徒劳”、“枉费”是书面语,“白费”用于口语。
“枉费”比“白费”语意重。
【饯(jiàn)行】设宴送行。
【掺(chān)杂】混杂;夹杂。
【凄怆(chuànɡ)】凄惨;悲痛。
【悬想】本课指凭空想象;猜想。
【溢于言表】指某种思想感情从言谈或神态中流露出来。
【嘈(cáo)杂】(声音)杂乱。
近义词:喧哗。
[辨析]都有声音杂乱的意思。
“嘈杂”侧重声音的杂乱;“喧哗”侧重声音大,使人受不了。
【游移】移动不定。
【魅(mèi)力】吸引人、感动人的力量。
【荣幸】光荣而幸运。
近义词:幸运。
[辨析]都是碰上了称心如意的事的意思。
“荣幸”侧重在引以为荣,只用于好事,书面色彩较浓;“幸运”侧重在运气好,可用于好事,也可指碰巧免于不幸,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飘泊】比喻生活不安定,四处奔走,居无定所。
也作“漂泊”。
【邂逅(xièhòu)】事先没有相约而遇见。
【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含讥讽意)。
初三语文苏教版知识点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
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特点,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一定会得心应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威尼斯商人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恻cè隐癖pǐ性簌簌sù庖páo代中流砥dǐ柱诉讼sòng变脸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糍粑cíbā睡眼惺忪xīngsōng打鼾hān徘徊páihuái阴霾mái枣儿一、重点字词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童(yáo)谣(mò)蓦然(xiànmù)羡慕(húlún)囫囵吞枣音乐之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峥嵘zhēngróng山麓lù鳞次栉zhì比涟漪liányī嬷嬷mómo弥撒mísa远眺tiào陈毅市长一、简介1.课文《陈毅市长》是为纪念上海解放三十周年而创作的,上演后反响强烈。
人物原型:陈毅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
初三上册语文知识点香菱学诗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腻nì烦平仄zè揣chuǎi摩应场yáng蘅héng暧ài诌zhōu颦pín纨wán画缯zēng鳏guān2、解释下列词语。
(1)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
起,开端。
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
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
合,结束语。
(2)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意”(内容)为先,文辞格律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3)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出师表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hì)罚臧(āng)否(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ōu)之、费祎(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è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òu )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iù)。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常识〖第一单元〗1、《威尼斯商人》:著名喜剧。
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是全剧的高潮。
作者: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和悲剧《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雷特哈姆》《奥赛罗》等。
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新兴资产阶级与高利贷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关于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
这部剧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人物形象:夏洛克贪婪、阴险、冷酷、残忍,是一个爱钱如命、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代表。
安东尼奥仁爱善良、重义轻利,有侠义精神。
鲍西娅聪敏机智。
2、《江春小景》:和作者的另一部作品《苏州夜话》一样,都是以反对内战、控诉战争为主题的作品。
作者田汉,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国歌歌词作者。
这部独幕剧主要塑造了长子和次子这两个人物形象。
两个人物虽然性格上有差异,但他们都是军阀内战的牺牲品,都被那个特定的时代扭曲了灵魂。
区别是长子的灵魂扭曲的更严重,身上染上了严重的兵痞气和流氓气,品行恶劣,是非不分;次子和长子相比,要善良些,他关心妹妹的前途,知道孝敬自己的母亲。
3、《一厘米》作者毕淑敏。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注册心理咨询师。
代表作:《昆仑殇》《血玲珑》《预约死亡》《婚姻靯》《红处方》等。
这部剧本通过对陶影这个人物的刻画,赞美了一个平凡母亲的崇高品质,讴歌了对人的尊严的执著追求。
这是一篇典型的以小见在的作品。
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手法。
4、《泰坦尼克》是根据历史上一场震惊世界的海难演绎出的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集编剧、导演、制片人和剪辑于一身的詹姆斯・卡梅伦说:“泰坦尼克号这艘梦之船的首航在梦中惨地结束了。
我拍摄这部影片既想再现这艘巨轮有着浓重悲剧色彩的死亡之旅,又想展示它短暂而又壮观的生命历程。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主要知识点整理第三元九、曹【伐】攻打【】求〔庄公〕【人】同的人。
:周代地方行政位,在国都及其近郊一万二千五百家,与后来的村有区。
【肉食者之,又何焉】有肉食俸禄的人〔才〕划事,〔你〕有何必插手呢?之:指代抗事。
何:什么,表示反,可“何必〞。
【乃入】于是入朝〔庄公〕。
乃:副,于是。
【】答,。
【所安】所用来养生的西。
所:即“所⋯⋯〔〕的⋯⋯事物〞。
安:安生,养生,。
【下】有两种法,一是走下去观察;一是在上往下观察。
【夫大国】那大国。
夫:在里当指示代“那〞。
【之】本共用了9个“之〞字,有如下两种用法:〔1〕作代用,是主要用法。
可以代人,又可代事物或所。
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他〞、“他们〞、“它〞、“它们〞。
如:“公与之乘〞,指代“曹刿〞;“登轼而望之〞、“故克之〞、“故逐之〞,都是指代齐国军队;“肉食者谋之〞,指代事。
〔2〕作助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的〞。
如:“小大之狱〞、“忠之属也〞。
十、愚公移山【河阳】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省孟西县。
一说指黄河北岸。
阳:旧称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者】〔1〕助词,表停顿,如:“北山愚公者〞。
〔2〕代词,的人,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乎】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其】〔1〕代词,他的,如:“其妻献疑曰〞。
〔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如:“其如土石何〞。
〔3〕代词,他,如:“惧其不已也〞。
【叩石垦壤】开凿石头,挖走泥土。
【叟】老头。
【残年】余年。
残:剩余。
【毁】除掉。
【心】思想。
【不假设】不如,比不上。
【弱子】小孩子。
弱:年少。
【加】更。
【于】〔1〕介,到,如:“达于阴〞。
〔2〕介,向,如:“告之于帝〞。
十一、出表【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的一种文体名称,用于向君主作者的求和愿望。
与“章〞、“奏〞、“〞、“上疏〞之称“奏〞。
【】立基。
【辟弊】疲困,凋弊,蜀地原益州所,三国,蜀国地狭人稀,比弱小,要出兵作,感到国力困乏。
【】在,真是。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必看学习从来无捷径。
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初三下册语文知识点诗歌默写题: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结,突出诗人忧愁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诗人对现实不满,想超脱现实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8、《渔家傲》中总写“塞下秋来风景”的特点的字眼是:“异” ,有关诗句: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9、《渔家傲》中写出当时战争形势的诗句:四面边声连角起。
10、《渔家傲》中写出将士们生活艰苦而又思乡心切惆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
11、《渔家傲》中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而又饱含为国戍边的责任感的诗句:燕然未勒归无计。
12、《渔家傲》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3、《天净沙.秋思》中诗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九种景物,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意境的句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苏教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可以说是中学语文的最后一个关键阶段,这个时候的学生已经接近中考,所学的知识点也越发复杂和深入。
而苏教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教材之一,在这个阶段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的苏教中,我们会学习到很多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例如《木兰诗》、《离骚》等。
通过研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可以培养对于文学的鉴赏力和创作能力。
在学习《木兰诗》时,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其中所传递的崇高情感和爱国精神,这对于我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积极的影响。
其次,九年级下册的苏教还会涉及到课文的赏析和理解。
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是我们在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时必不可少的。
通过学习苏教中的课文,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而对于九年级下册的语文来说,课文的赏析和理解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对于作者观点和情感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够更好地在阅读中体验到文字的美感和表达的力量。
另一方面,九年级下册的苏教中也会涉及到一些语法知识和写作技巧。
语法知识对于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我们正确表达意思的基础。
通过学习苏教中的语法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词汇和句法结构,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流畅和生动。
而写作技巧则是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苏教中的写作技巧,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写作思维。
例如,在学习记叙文时,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组织情节、塑造人物和运用修辞手法。
这些技巧对于我们的写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九年级下册的苏教还会涉及到修辞和修辞手法的学习。
修辞是一门运用辞章艺术的学科,它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苏教中的修辞知识,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修辞能力,使我们的语言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学习修辞时,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重要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象征、排比等。
2021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春季版?享受生活?知识点整理享受生活【把握〔ù〕】本是驾驶的意思。
另外它还能暗示“按照本身的意愿行事,控制〞的意思。
【膂〔lǚ〕力】体力【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哑然发笑】情不自禁笑出声来。
【幽静】幽雅清静。
〔近义词〕僻静〔反义词〕喧闹【忧愁】忧闷愁苦。
〔例〕孩子的病,使他们非常忧愁。
【恩惠】他人给予的好处。
〔例〕先生的恩惠终生难忘。
【侏〔zhū〕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回味无穷】吃过好东西后余味不尽;比方事后越想越感觉意味深长。
【淙淙〔óng〕】拟声词,模拟流水的声音。
〔注意〕“淙〞要读“óng〞,不读“zōng〞。
【天赋】天生的资质,另外还能做动词,暗示自然具备,生来就来。
〔例〕任何人都没有天赋的特权。
【惬意】意愿获得满足而感应愉快,舒服。
〔例〕他对眼下的生活感应十分惬意。
【寸步不离】一小步也不分开。
形容紧紧跟随;也形容关系密切。
【消遣】做本身感应轻松愉快的事来打发余暇时光或消解烦懑。
〔例〕他养点鱼、种点花,不过是消遣罢了。
【百无聊赖】指无所事事或精神空虚,没有寄托,感应什么都没有意思。
聊赖:依靠;寄托。
【哄然大笑】形容很多人同时大笑起来。
〔注意〕“哄然〞,不要写成“轰然〞。
〔辨析〕哄然轰然两个词都是形容,都有发出声音的意思,但“哄然〞形容人发出的声音;“轰然〞形容物体倒塌时发出的声音。
【忧患】困苦和患难。
〔例〕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忧愚意识。
【桂冠〔guān〕】用月桂树叶制的帽子。
古希腊人常用它授予出色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
后用来指某种荣耀称号或竞赛中的冠军。
【景仰】敬仰;仰慕。
【义正词严】道理正当充足,措词严正有力。
【半吐半吞】想说而又停住了没有说。
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苏教版
第一单元 1、文学常识
2、注意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思考并理解诗人选择
这些形象的深意。
2、品味并积累诗中的名句,仔细揣摩其中的滋味。
3、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1.《诗歌两首》我爱这土地
乡愁第一课时:
1.字词:嘶哑、汹涌、激怒、矮矮、窄窄
2.文学常识:艾青,原名蒋海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3.诗歌情感:对多灾多难祖国的哀痛,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
4.象征手法:
土地:多灾多难的祖国;
暴风雨:日寇的欺凌;
汹涌的风: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温柔的黎明: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5.鸟的形象:
动态描写,近景刻画,它是一只饱经磨难,拼尽全力用生命歌唱
的形象。
6.诗歌语言的内涵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二课时:
1. 文学常识:
余光中:台湾诗人,诗歌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的精神,抒情细腻,描写细微深刻,被誉为“台湾诗坛祭酒”。
2诗歌意象:
邮票——思儿的母亲
船票——思夫的新娘
坟墓——已故的母亲
海峡——祖国大陆
3、诗歌情感:
思念亲人,盼望海峡两岸早日和平统一
4、诗歌语言:
叠音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5、诗歌结构
每节四行,节节对应;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
节
第2课
《我用残损的手掌》第一课时:
1.字词:
锦幛zhànɡ 荇xìnɡ藻zǎo 蘸zhàn 憔悴(qiáo cuì) 蝼蚁(lóu yǐ)
2.作家作品: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
诗集有《望舒草》、《我的
记忆》、《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集》等,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
的代表。
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
的影响。
3.诗歌的内容:
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岭南、以及他没有亲自体验过的解放区景象。
4.诗歌的情感
诗人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5.朗读:
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压韵的灵活错综使用,读起来有一种沉
郁顿挫的音乐感。
例如: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
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
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第二课时:
1.重点语句含义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在敌人的黑牢里,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
心目中的祖国形象。
“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
屈的意志。
要注意诗歌中比喻、象征的内涵。
其次要设身处地地联系
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人生遭遇等特定因素去找出隐藏在诗句背后的
深层意蕴去理解诗歌。
2.艺术手法
①对比手法的使用及其表达效果(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鲜明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②多种修辞的综合使用
A比喻的使用
春天,堤上繁华如锦幛;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B拟人的使用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4.语言特点:
口语化,押韵错综复杂,富于音乐美。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课时:
1.文学常识:
作者舒婷简介:当代诗人朦胧诗的代表善用意象。
代表作《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字词:
干瘪淤滩驳船簇新胚芽
3.本诗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