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一种被忽略的常见病(最终版)
- 格式:ppt
- 大小:25.40 MB
- 文档页数:93
骨质疏松文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特征是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和骨质减少。
在发达国家,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骨质疏松的病因非常复杂,主要与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
还有一些疾病和药物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比如慢性肾病、类固醇、抗癫痫药物等。
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比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吸烟和酗酒等。
骨质疏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骨折的发生。
由于骨量减少和骨质减少,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尤其是髋部和脊椎骨折,会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骨质疏松也会导致患者身高缩短、驼背、骨疼痛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是骨质疏松预防的重要手段。
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比如奶制品、豆类、鱼类等,可以帮助骨骼保持健康。
2. 合理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和重力负荷运动对骨骼有益。
比如散步、跑步、跳绳等有助于增强骨密度。
做一些力量训练也可以帮助增强骨骼。
3. 避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减肥等不良习惯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
4. 定期健康体检:定期做骨密度检测可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及时采取措施防治。
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应该定期关注自己的骨密度,积极预防骨质疏松。
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及时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钙剂、维生素D、雌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骨化抑制剂、生长激素等新型药物。
骨质疏松的治疗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骨骼疾病。
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我们可以减少患病的风险,保持骨骼健康。
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及时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骨质疏松5大详解绿色字体的还要改个子是不变而不是“不便” 骨质疏松症5大要点详解发布时间:2021-11-05T06:09:35.98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6期作者:李鹏[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明显上升,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现出上李鹏成都东部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四川成都 64142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明显上升,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
绝大多数人都对骨质疏松症耳熟能详,但是关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却了解并不多,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骨病变,主要特征在于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出现不同程度减少,可在任何年龄阶段发病,一般比较常见于老年群体当中,主要症状为骨骼疼痛、易骨折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主要概述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知识。
一、骨质疏松概述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群体当中比较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特征在于骨矿物质含量下降、骨结构遭到破坏,骨强度降低,导致患者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特征性表现为身高降低、疼痛、驼背等,但是有一些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没有明显感觉,骨质疏松症属于脆性骨折,一般会在患者的日常活动、弯腰以及跌倒之后发生[1]。
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在于骨折,对患者机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比较常见的骨折部位为髋部骨折、腰背部骨折以及桡骨远端骨折等。
危害: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也是患者的首发症状与就诊原因,髋部骨折后患者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即便存活也有一半几率发生不同程度残疾症状。
同时骨质疏松症还会给患者带来经济成本,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
高危群体:老年群体、绝经女性群体、母系家族史、长期吸烟、合并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患者、体力活动减少、酗酒或过度饮用咖啡、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均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影响因素[2]。
骨质疏松知识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它会导致骨骼变薄、弱化和易碎。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
骨质疏松可以导致骨折和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了解骨质疏松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骨骼中的钙质流失过快,而不再能够得到足够的补充。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人体内的骨骼重建过程中,当骨骼老化或损坏时,身体会通过吸收和重新吸收钙质来修复骨骼。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重建的速度逐渐变慢,导致钙质流失。
除了年龄,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女性在更年期后容易患上骨质疏松,这是因为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会影响钙质的吸收。
此外,家族遗传、饮食不良、缺乏运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等也是引发骨质疏松的因素。
骨质疏松的症状通常不会在早期出现,因此很多人在出现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后才意识到自己患有骨质疏松。
常见的症状包括背痛、身高缩短、驼背、易骨折等。
有时候,即使是轻微的撞击或摔倒也会导致骨折。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骨质疏松至关重要。
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好方法是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来维护骨骼健康。
首先,合理的饮食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可以提高骨骼的密度和强度。
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奶酪、酸奶、豆类、鱼类等。
此外,维生素D可以通过阳光照射获得,也可以通过食物补充,如鱼肝油、蛋黄等。
除了饮食,适当的运动也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都可以提高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
适量的日光浴也可以增加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有助于骨骼健康。
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医生通常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可能包括药物治疗、骨密度检测、营养补充和康复训练等。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非常重要,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但可预防的骨骼疾病。
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我们可以降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同时,定期检查和早期治疗也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骨质疏松疾病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急性大为增加,即使是稍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状况下也简单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
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别临床表现。
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病因骨质疏松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一)发病缘由骨质疏松症的详细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内分泌因素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质疏松,男性则为性功能减退所致睾酮水平下降引起的。
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特殊多见,卵巢早衰则使骨质疏松提前消失,提示雌激素削减是发生骨质疏松重要因素。
绝经后5年内会有一突然显著的骨量丢失加速阶段,每年骨量丢失2%~5%是常见的,约20%~30%的绝经早期妇女骨量丢失3%/年,称为快速骨量丢失者,而70%~80%妇女骨量丢失症状骨质疏松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一)痛苦。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痛苦患者中的70%-80%。
痛苦沿脊柱向两侧集中,仰卧或坐位时痛苦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痛苦加剧,日间痛苦轻,夜间和早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消失骨痛。
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削减,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订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惫甚至痉挛,产生痛苦。
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痛苦,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剧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
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痛苦类似心绞痛,也可消失上腹痛类似急腹症。
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二)身长缩短、驼背。
骨质疏松的名词解释骨质疏松,又称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紊乱性疾病。
它主要是由于骨组织的破坏和再生不平衡而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和易碎。
这种疾病通常在老年人中更为普遍,尤其是女性。
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解释骨质疏松为“骨骼稀疏、松散”,这一点可以从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影响到骨质疏松的各种后果中得到印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
多数情况下,骨质疏松是与年龄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逐渐减少,使骨骼变得脆弱。
此外,女性尤其容易受到骨质疏松的影响,这是因为女性在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而雌激素对维持骨骼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还包括体重过轻、缺乏运动、饮食不平衡、吸烟和饮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
骨质疏松不仅给个体的健康带来了威胁,还会造成一系列的后果。
骨质疏松的最明显症状是骨折,尤其是髋部、腰椎和手腕等部位的骨折。
这些骨折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困扰,还会导致患者失去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增加对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此外,骨质疏松还会引发身体姿势的改变,如驼背和身高的减少,给患者的外貌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早期的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骨折的发生。
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医学界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
首先,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是早期发现和诊断骨质疏松的关键。
骨密度检查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或者X射线等技术来测量,从而评估骨骼的健康状况。
其次,饮食调整和适当的营养摄入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钙和维生素D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关键,因此摄入足够的乳制品、鱼类和大豆制品等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非常重要。
此外,增加适度的运动量,如散步、跳舞和举重等,可以刺激骨骼的生长和密度增加。
最后,药物治疗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骨吸收药物、补钙剂和雌激素替代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骨质疏松患者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预防措施来维护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科普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
特别是女性。
它是由于骨骼中的钙质流失导致骨密度减少,骨质变薄、骨量减少的一种病症。
1. 骨质疏松的原因
骨质疏松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激素水平的变化和营
养不良,如维生素D和钙缺乏,或者是缺乏运动,长期卧床,长期进
食西餐等等。
其他因素还包括:吸烟,过度饮酒,太阳光照不足等。
2. 骨质疏松的危害
骨质疏松会使骨骼的强度和韧性大大降低,使骨骼易于发生骨折,特别是臀部、手腕和脊椎,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残疾和生命危险。
3.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为了预防骨质疏松,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饮食均衡,保证摄
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避免吸烟和摄入过量的酒精;保持健康良好的体重,避免过于骨瘦如柴或是肥胖
的状态。
4. 治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
对缺乏钙质和维生素D的一些药物,以及一些控制骨质流失的药物,
如双磷酸盐类和雌激素。
非药物治疗则主要是通过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如坚持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以缓解症状和减缓病情的发展。
总之,骨质疏松会给健康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饮食与生活方式,注意锻炼和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保证自己的骨骼健康和强度。
在出现任何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避免病情的恶化。
骨质疏松:前言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
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
最新研究表明,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老年人特有疾病的骨质疏松症,实际上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医学上还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作为中老年多发的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健康问题而备受老年病学者的关注,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值此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日”来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此专题,希望人们能够重视日常保健,关爱身体健康,远离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悄然而至人体的骨骼主要是承担人的体重和保证人的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结构,因此必须要足够的坚强。
骨本身是由很多很密的网状组织构成的,包含蛋白质、矿物质(钙)等。
如果某些原因导致骨含有的矿物质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这样骨头就会变得很软弱,就没有足够力量去承担身体活动产生的力量,骨头也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折断。
钙的流失往往是静悄悄的,往往很难被发现骨头和人体整个状态有相似之处,每天都在生长的同时也在丢失,这个过程是无声无息的,自己是感觉不到的,等到骨质丢失到一定程度发生了骨折的时候往往才被发现。
骨质疏松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危害是怎样的?骨质疏松到了一定程度骨头就会变得很软弱,最大的问题就是会折断。
骨头一旦折断那么正常的生活规律没有了,只能躺在床上,另外还有疼痛,这样其他器官的功能就会出现破绽。
骨质疏松症有男女差异吗?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所谓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年龄的原因。
应该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这是由于女性激素的特殊性决定的,女性激素在体内是预防骨丢失的,有保护作用,但是绝经后女性激素减少会导致骨头快速丢失,所以老年妇女往往比老年男性出现骨质疏松更多一些。
另外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一些疾病引起的,比如代谢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脏病等。
骨质疏松文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也称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组织数量减少和细胞内质量下降导致骨骼韧性和强度减弱,从而易于发生骨折的慢性骨代谢疾病。
骨质疏松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骨结构疏松,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病情。
本文将介绍骨质疏松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希望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一、病因骨质疏松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饮食不良、运动不足、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因素。
遗传因素是影响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家族史中有骨质疏松症的人更容易患病。
内分泌失调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之一,女性更容易患病,尤其是更年期妇女和老年妇女更容易患病。
饮食不良、缺乏维生素D、钙、磷等元素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运动不足、长期卧床和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等因素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
二、症状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可能会出现疲劳、腰部和腹部的疼痛、骨关节疼痛等不适感觉。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如身高降低、背部弯曲、骨折频发等。
骨质疏松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尤其是髋部、腰部、掌骨等易受损骨的部位更容易发生骨折。
三、预防骨质疏松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以下是预防骨质疏松的一些方法:1. 科学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有利于骨骼健康的营养元素,多吃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鱼类等。
2. 合理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提高肌肉的力量,减少骨骼的负荷,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跳舞等。
3. 避免烟酒:烟草、酒精和咖啡因等物质会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摄入。
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早发现骨质疏松的迹象,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四、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1. 非药物治疗:包括适度的运动、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质补充等。
骨质疏松症知识点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的降低和骨质的破坏,导致骨骼变薄、易碎和易受损。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特别是绝经期后的妇女。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原因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骨骼中钙和磷的缺乏,导致骨骼组织脆弱和易碎。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
2. 性别:女性在绝经后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因为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影响骨骼的养护。
3.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症病史的人更容易遗传这种疾病。
4. 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生活习惯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二、症状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多样,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直到骨折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症状:1. 背部疼痛: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背部疼痛,特别是在腰部或胸部。
2. 身高减少:由于椎骨的骨质疏松,脊柱会逐渐压缩,导致身高减少。
3. 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症会导致骨骼变薄和易碎,使骨折的风险增加,特别是腕部、髋关节和脊柱骨折。
三、预防预防骨质疏松症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方法:1. 饮食和营养: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可促进骨骼健康。
2. 锻炼: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跳舞等,可以增强骨骼密度和力量。
3. 避免烟酒:吸烟和酗酒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此应戒烟限酒。
4.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尤其是绝经期后的妇女。
四、治疗方法一旦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治疗:1.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增加骨骼密度,如双磷酸盐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等。
2. 骨折修复:一旦发生骨折,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复,如融合、植入支架等。
结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了解其知识点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锻炼和定期检查,我们可以降低患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关于骨质疏松的科普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它会导致骨骼变薄、易碎,增加骨折的风险。
这个疾病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特别是女性。
然而,骨质疏松并非不可避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这个疾病。
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是骨骼中的钙质流失过快,导致骨密度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年龄增长、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营养不良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当骨密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骨骼就会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预防骨质疏松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们应该保证充足的钙质摄入。
钙质是骨骼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可以在食物中获得,如奶制品、豆类、坚果和鱼类等。
此外,维生素D也是骨骼健康所必需的,它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我们可以通过晒太阳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或者在医生的建议下补充维生素D。
除了饮食,适当的运动也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有氧运动,如快走、跳舞和游泳,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骨密度。
而力量训练,如举重和体操,可以增加骨骼的负荷,促进钙质吸收和骨骼的新陈代谢。
因此,每天适度的运动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
除了生活习惯,我们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针对骨质疏松的药物,如双磷酸盐和雌激素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骨骼的破坏和钙质的流失,从而增加骨密度。
然而,使用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它们可能有一些副作用。
总的来说,骨质疏松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我们可以减少骨密度的下降,预防骨折的发生。
此外,药物治疗也可以帮助我们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
但是,我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大家对骨质疏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预防骨质疏松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骨骼健康。
记住,预防胜于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骨质疏松。
老年骨质疏松不是小问题,不及时干预可能酿大祸发布时间:2021-09-23T10:38:31.72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作者:杨林锌[导读]杨林锌(仪陇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仪陇637600)老年人骨质疏松主要是因为骨量逐渐减少和骨微量结构的破坏而导致骨强度不断下降,骨脆性增加。
骨质疏松不是小问题,不及时干预,它容易发生骨折、股骨头坏死等,后果不堪设想。
1.得了骨质疏松有哪些表现?安静痛与活动痛交替出现,通常表现在胸腰锥及周边肌肉等,经常无缘无故的隐痛,起初老年人本身可能不引起重视,患者无法承担劳力劳动,一点点负荷就疼痛难忍,正常生活无法进行,不仅影响睡眠更影响日常生活。
时间久了脊柱腰椎严重变形,使背部变驼缩短了患者身高,同时变形的脊柱导致正常的胸廓畸形,压迫心脏和肺部,使心肺功能减弱,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1]。
2.为什么会得骨质疏松呢?老年人群中内分泌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腺功能减退症使骨质流失严重;慢性肾脏病也会导致骨性营养不良。
其中年纪、性别与老年骨质疏松密切相关,尤其超过60岁的老年女性比同年龄组的老年男性更容易罹患骨质疏松。
而女性更易发病主要是体内雌激素的影响作用。
随着年龄增长下丘脑性腺垂体也相应发生变化,主导着人的骨骼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理过程。
激素在绝经后的女性体内会发生很大变化,大多数呈持续性下降,比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雌激素等会降低,其中以雌激素降低最为明显,而以甲状旁腺升高最为明显。
这些激素不断变化相互影响着身体内的成骨与破骨的平衡,最终结果是成骨细胞破坏加速活性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以至骨流转加快,骨量丢失严重 [2]。
另外一些家庭背景学历也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的诱因,研究表明离异或者丧偶的老年人比普通家庭更易患骨质疏松,学历低文化程度浅的人群生活水平较低,社会地位相对不高,接受疾病预防的将康宣教几乎无,与社会的联系也几乎脱轨。
沉默的杀手:骨质疏松作者:来源:《饮食科学》2016年第10期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本刊转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网对骨质疏松症的科普内容,并邀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老师,揭示有关钙流失的传言和真相,以飨读者。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
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
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
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
(二)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
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776元人民币。
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1080亿元人民币。
(三)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
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
年老、女性绝经、男性性功能减退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
(四)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有以下因素者属于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尤其髋部骨折家族史);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少;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应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五)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骨质疏松科普知识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又称为骨量减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骨病。
它主要由于骨组织的代谢失衡,导致骨组织的重建速度无法跟上骨组织的吸收速度,从而导致骨量减少、微结构改变和骨质变脆。
这使得患者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脊椎、股骨颈和桡骨。
骨质疏松的危害高发率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中以女性居多。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预计到2050年,全球每3秒钟就会有一位因为骨折而与世长辞。
导致残疾和死亡由于骨质疏松导致的髋部和脊椎压缩性骨折,在老年人中是主要的致残原因。
这些骨折不仅会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还会增加死亡风险。
经济负担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据估计,全球每年因骨质疏松相关的髋部骨折而产生的总费用约为1900亿美元。
预防与控制健康生活方式•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是保持骨健康的关键。
•多运动: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骨密度,如散步、跳舞、游泳等。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影响钙吸收和骨代谢。
•避免摔倒:注意家中安全,避免滑倒和摔倒。
药物治疗对于已经诊断出有高风险患者或已经发生过低能量性骨折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常用的药物包括:•双磷酸盐:可以抑制骨吸收,减少骨折风险。
•雌激素替代疗法:适用于绝经后女性,可以提高骨密度。
•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用于补充钙和维生素D不足。
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诊断和评估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通过X射线测量腰椎、髋部或前臂的骨密度。
•量子计算机体层摄影(QCT):通过计算机重建图像来测量骨密度。
•超声速传播法(SOS):通过声波在骨头中传播速度来评估骨质。
如何保持健康的骨质婴幼儿期在婴幼儿期,良好的营养摄入对于建立健康的骨质至关重要。
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是提供足够钙和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
童年和青少年期在童年和青少年期,骨骼发育迅速,营养摄入和适度运动对于建立最大骨峰值非常重要。
【晋城博润健康小知识】静悄悄的流行病——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现状: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患者大约为2900万例,低骨量患者为1700万例。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世界各国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还会大幅度增加,其中50%以上发生在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
由骨质疏松引起的严重的医疗和社会负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对于长病程的风湿性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更高,并且逐渐年轻化。
出现这种现象是与长期服用激素,钙质、维生素D摄入水平不足,胃肠道吸收不良,合并肾脏受累影响钙质吸收等因素有关。
01什么是骨质疏松02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骨质疏松可以引起腰背部酸痛,或全身性骨疼,尤其在翻身、坐起或负重活动后加重,它还会引起脊柱变形,出现压缩性骨折。
它最大的危害就是出现骨折,如果骨折后患者长期卧床,不但会增加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长期卧床还会有出现褥疮、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生活质量降低。
03怎么诊断自己得了骨质疏松症1. 骨质疏松症以绝经期妇女及老年人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多见,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较少见;2. 骨质疏松常见症状是背痛,多见于胸段和下腰段;3. X线检查见最明显的骨质疏松部位是胸椎和腰椎,椎体的塌陷可表现为鱼尾样双凹形或楔形变,椎体有时甚至完全压扁;4. 使用骨计量学检查或定量组织形态学测量,能观察到骨代谢及骨量的异常变化。
双能X线吸收法(DXA)的测定值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临床上推荐的测量部位是腰椎1~4、总髋部和股骨颈,T值=(测定值-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
04如何预防骨质疏松1. 及早预防,自幼即应摄入足够的钙量;2. 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忌烟酒,忌饮过量咖啡及含咖啡因的饮料;3. 多晒太阳,多运动,有助于建立和维持高水平的骨峰值;4. 积极治疗某些慢性疾病(肾病、肝病糖尿病等);5. 风险人群定期监测骨密度,有助于预防本病,防治的重要目标是预防第一次骨折和再次骨折。